刀下留人
2016-08-01陈浩望
陈浩望
1.路上
字幕:1953年。
长沙郊外通往刑场的马路。
天气是阴沉的,偶尔露出一丝阳光。
几个腰上别着手枪的人。快马在路上飞驰。
一辆敞篷囚车呼啸着在路上快速行进。
车上荷枪实弹的法警们押着一个即将被执行死刑的犯人。犯人被绳索绑缚着,背上插着一个木牌,上面以毛笔浓墨写着“洪宗扬”三个字。这名字上还用红笔划了粗壮的叉。
约50岁的洪宗扬用深邃的目光望着远方。
汽车开过一所学校时,停了下来。
司机手握铁槌敲打着修车。
围墙上用石灰水写着一幅标语:“坚决镇压反革命,巩固新中国的人民政权!长沙市向阳小学宣。1953年。”
囚车继续前进。
路旁,秋天的梧桐叶片片飘落……
2.刑场
刑场是宽大的草坪,洪宗扬被法警从刑车上押下来。
两个法警一左一右将洪宗扬的肩头按住,抓住洪宗扬的手腕,往行刑处快速推去。
三个法警举枪严阵以待。
法警侧面站着几个监斩的干部。他们是前面镜头中出现过的骑马人。其中一位监斩干部口里含着一只哨子,右手举着一面小红旗。
红旗挥舞,口哨长鸣。
法警们拉动枪栓,子弹上膛。
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位年约二十七八岁的女人朝刑场狂奔而来,嘶喊着:“不能杀!不能杀!不能杀洪宗扬啊!洪宗扬是好人啊!”
女人哭喊着冲到洪宗扬身边,用身子护住洪宗扬。
“你是什么人?好大胆!”一位监斩干部高声喝问。
“我叫谭木兰!湖南省公安厅的干部,是湖南省副主席谭余保的女儿!”女人高声回答。
法警有认识谭木兰的,对监斩干部说:“她确实是湖南省公安厅的干部,是谭副主席的女儿。”
监斩人员下令:“暂缓执行。”
一位监斩干部骑马朝刑场外奔跑。
3.向阳小学办公室
监斩干部打电话:“谭副主席,你的女儿谭木兰‘劫法场,她护住洪宗扬,不准枪决洪宗扬!”
4.湖南省政府办公室
谭余保四十七八岁,身穿简朴干净的军装,他接电话:“洪宗扬的死刑是湖南高等法庭的判决,报请湖南省委核准的。这是不能改变的。”
5.刑场
监斩干部对谭木兰说:“你父亲谭余保在电话里回答,不能改变洪宗扬的死刑,你走开吧!”
谭木兰跪在地上,声泪俱下地对监斩干部诉说:“洪宗扬是我的义父。井冈山斗争时期,他救过我的命。他是我的救命恩人。没有他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不能不救他。请你再请示,饶他一命吧!”
6.向阳小学办公室
监斩干部打电话:“谭副主席,你的女儿大哭,说洪宗扬是他的救命恩人,还是不让开枪!”
7.刑场
一辆吉普车开来。
司机打开车门,身材高大的谭余保下了车,快步走向护住洪宗扬的谭木兰。
谭余保大喝:“你无法无天!”狠狠地打了女儿一个耳光。他面对行刑人员,“立即执行死刑!”
谭木兰高声呼喊:“不能执行死刑!”
她跪在父亲谭余保面前:“父亲,父亲,洪宗扬对我的恩情你更明白。虽说大义灭亲,你不能违背组织的决定,是否可以再考虑一下啊?我们公安厅领导最近传达过党中央的指示,对于有一技之长的罪犯,可以给予将功赎罪的机会。洪宗扬在国共合作的抗日战争时期做过不少好事,有过功劳,还救过我的命。请念在你我父女的份上免他一死。如果非要杀他,那就连同我一起杀了吧。”
谭余保脸上露出了为难的神色。
谭木兰趁机进言:“是否可以请示一下周总理?”
谭余保面对行刑人员:“你们认为怎样?”
大家回答:“不妨请示一下周总理再说。”
洪宗扬被押上汽车,标明洪宗扬是死刑犯的木牌已被取下。
8.周总理办公室
字幕:北京中南海。
周恩来手握话筒,声音宏亮地指示:“洪宗扬是黄埔军校第二期的学员。他的情况我知道。刀下留人,另行处理。”
9.湖南省长沙监狱
大门口站着卫兵,门边挂着一块长长的木牌,木牌上竖式书写:湖南省第一监狱。
监室里,洪宗扬惊魂未定,谭木兰正在抚慰他,她泡好茶,双手交给洪宗扬。
洪宗扬流泪。
画外音:遵照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指示,洪宗扬被改判为无期徒刑,在湖南省耒阳煤矿服刑。
10.耒阳煤矿
穿着囚衣的洪宗扬在煤矿劳动改造。
画外音:谭木兰为什么千方百计营救洪宗扬?周恩来为什么也营救洪宗扬?这就要从几十年前说起。
在湖南省茶陵县舲舫乡洮水村,有个后来被毛泽东赞之为真正的农民革命家的人叫谭余保,他1899年12月生,小学没毕业就开始了农民生涯。为了多赚一点钱,杀猪,宰牛,抬棺材,什么事都干,但生活依然很拮据。姑母周谭氏经常主动接济他,给他一些钱粮。谭余保受惠于姑母,十分感激。后来,周谭氏又多方张罗,帮助谭余保结了婚。不久,谭余保有了女儿谭木兰。这个谭木兰,就是前述劫法场的那个女人。
随着画外音叠印着下列画面。
谭余保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耕作;
谭余保住在破败的草房里;
谭余保的姑母周谭氏接济谭余保;
周谭氏张罗着谭余保的婚事;
谭余保怀抱娇仔,娇仔天真烂漫。
11.湖南省洮水村
字幕:1926年。
广阔的田野,远处是隐隐青山。
河边垂柳码头上捣衣的村姑、少妇。
河面上鸭群、鹅群浮游。
一座湘东农村旧时常见雕梁画栋的古老祠堂,祠堂大门口竖挂着一块木牌,上书:湖南省茶陵县舲舫乡洮水村农民协会。
大门左右各站两名手握梭标、肩挂大刀的农协会员。梭标上有红色的樱穗,大刀上裹着红绸。
农协会员头包罗布巾,显得格外精神,他们从祠堂走进走出。
谭余保身挂短枪,从外走进祠堂,身后紧跟几个武装农协会员。
守卫在门口的农协会员:“谭主席!”
谭余保:“同志们好。”
12.祠堂大厅内
木板搭的台子上挂着红纸写的横幅“斗争大会”。
台前跪着一个妇女,头上戴着高帽子,这是谭余保的姑母周谭氏。
农协会员们一个接一个声泪俱下地面对周谭氏诉苦。
震耳欲聋的口号声:“打倒地主恶霸!消灭封建势力!劳工万岁!”
谭余保端坐在台子正中。
一位农协会员:“谭主席,地主婆周谭氏有很多血债,农协会员要求将她杀掉。请你批准!”
谭余保皱一皱眉,挥手:“杀!”
几个农民走上台,在周谭氏头后衣内插入一块长长的木牌,上书:地主婆周谭氏。
农协会秘书拿起蘸满红色颜料的毛笔在“周谭氏”三个字上画了个粗壮的叉。
这时,谭余保的父亲谭青松怀抱谭余保的幼女娇仔走上台来。
谭青松:“余保!为父要为你姑母说个情。不要杀她!”
谭余保:“爹,此话怎讲?”
谭青松:“昔日汉武帝的保姆犯罪当杀。东方朔说情,汉武帝念保姆的养育之恩,赦免了她。此事记入了史册,传为千古佳话。你能不能学一学古人,免了你姑母的死罪?如果没有姑母,你能有今天?你能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吗?”对怀中的娇仔,“叫老姑妈!”
娇仔奶声奶气地:“老姑妈。”
谭余保面不改色,一言不发。
周谭氏望着谭余保,泪如雨下。
谭青松面对周谭氏:“姐姐,今天谭余保当了官,有了地位,还要你这个姑母干什么呀?他还会记得你吗?”
谭余保在桌子上狠击一掌,对农协会员们高叫:“主张杀周谭氏的举手!”
所有在场农协会员的手都举了起来。
谭余保:“不主张杀周谭氏的举手!”
只有谭青松举手,农协会员们一只手也没有举起来。
谭余保挥一挥手,高叫:“杀!”
周谭氏立即被推出农协大厅。
行刑人大刀一挥,周谭氏的头颅滚落在草地上。
13.行军路上
红军队伍雄赳赳、气昂昂地向井冈山进发。
毛泽东、朱德威武地骑着马,走在队伍前头。
谭余保紧跟队伍行进。
毛泽东挥手:“同志们,永新县在前边不远!跑步前进——”
14.天空
飞机在轰炸井冈山苏区和边沿地区。
机声震耳,飞机投弹。
炸弹一个个从空中往地面落去。
飞机上绘有青天白日旗的图案。
15.洮水村
洮水村农协会被炸,农协会木牌起火。
几户农家被炸,一座农舍起火,倒塌。
村民四散逃命。
在孩子的哭声中,一个个满身是火的女人、男人奔走倒地。
一个老年妇女往山里逃生。
大火剧烈燃烧,烟尘冲天。
飞机远去,轰隆声渐弱。
从一个三合土筑的方形旧式水缸里探出一个年约七八岁女孩的头,她是谭余保的女儿娇仔。
娇仔哭着从水缸里爬出来,伏在女尸身边撕心裂肺大叫:“妈——”
娇仔伏在男尸身边大叫:“爷爷——”
娇仔四望:“奶奶——奶奶——”
16.洮水村
暮色降临,逃上山的村民纷纷下山回村。
一位老爷爷来到睡在地上的娇仔身边,将娇仔唤醒:“孩子,可怜的孩子,到永新县找你父亲谭余保去吧。你父亲在那里当了共产党的大官哩。你亲人的尸体,我们会掩埋的。”
娇仔擦去眼泪,点点头。
村人用门板分别抬走谭余保的父亲和妻子的尸体去掩埋。
娇仔跪在飘着幡引的两个墓堆前:“爷爷,妈妈,我要找到爸爸,为你们报仇!”
老人拉着娇仔的手,指着前方:“娇仔,朝这个方向走吧。”
17.万山丛
村庄、田畴,尽收眼底。
娇仔光着脚,朝江西省永新县走去。她渴了,在河旁喝水。
一个山民在挖红薯,娇仔站在旁边,山民送她几根红薯。娇仔用树叶擦去红薯表面的泥土,大口大口地嚼起来。
娇仔在山中羊肠小道上高一脚、低一脚地走。
娇仔睡在一座山神庙的门口。
天上有一弯下弦月。悲凉的歌声在万山丛中回荡:
月儿弯弯照九州,
几家欢乐几家愁,
几家高楼饮美酒,
几家流落在外头。
18.江西省永新县城
街上人来人往,衣衫褴褛的娇仔举目四望。
娇仔站在一家小吃店前。
小吃店内,打开的蒸笼里包子热气腾腾。
娇仔吞了一口口水。店主送她一个包子。她接过来,一口就咬去一半儿。
娇仔继续在街上流浪,忽然看见一个穿军装、带手枪的高个子,挑着担子从她身边走过。
娇仔飞跑上前,一边哭,一边大叫,双手抱着父亲的腿:“爸爸,爸爸!”
谭余保很快认出了女儿:“娇仔,娇仔!你怎么到这儿来了?”
谭余保放下担子,紧紧抱住面黄肌瘦的女儿:“爷爷、奶奶,还有你母亲呢?”
娇仔:“爷爷、母亲都被飞机炸死了,奶奶不见了……”
警卫员谭冬仔挑起担子。
谭余保抱起女儿向城中心走去:“娇仔,到爸住的地方去。”
19.永新城列宁小学
上课铃响了,学生们进入教室。
校长:“同学们,这堂课是陈毅大伯给我们讲古典诗词,大家鼓掌。”
随着师生热烈的掌声,儒将陈毅步入教室。
陈毅:“同学们,我是陈毅,我来给大家上一堂古典诗词课,好不好?”
“好!”孩子们高兴地齐声回答。
陈毅在黑板上写了四行诗: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陈毅领读一句,学生齐声跟读一句。
陈毅:“这首古诗写一个养蚕的人到城里去卖蚕丝,是流着眼泪回来的。养蚕人为什么哭呢?你们哪个能回答?”
一个学生举起小手。
陈毅:“你说。”
学生:“因为‘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陈毅:“回答得很好。”
陈毅:“在封建阶级社会里,种田人没饭吃,养蚕人没衣穿。这是很不合理的。所以我们要革命,推翻万恶的旧社会!”
同学们都瞪圆眼睛仔细听着。
陈毅:“听说谭余保的女儿娇仔在这里读书。娇仔是哪一个呀?”
娇仔举起了小手。
陈毅:“啊!你是娇仔!你受苦了!”他给娇仔一本书,“这是本《唐诗三百首》送给你。”
《唐诗三百首》封面印有“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印行”。
娇仔将《唐诗三百首》珍惜地收起来。
20.谭余保卧室
室内陈设简单,摆设凌乱。
谭余保对女儿说:“娇仔,带你见毛委员、朱总司令、王震各位伯伯叔叔,好吗?”
娇仔点头。
21.列宁小学小礼堂
小礼堂里坐满了“兵”,台上坐着几个“官”。
毛泽东坐在主席台正中,旁边是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谭余保牵着女儿走向讲台,来到毛泽东身边:“娇仔,叫毛委员。”
“毛委员。”娇仔叫毛泽东,向毛泽东鞠躬。
毛泽东爱抚地摸着娇仔的头。
娇仔又对朱德、任弼时、王震、陈毅等各位苏区中央领导鞠躬,叫“伯伯”“叔叔”。
王震抱着娇仔,用胡子扎她的脸,亲她。
陈毅问娇仔:“背得几首唐诗?”
娇仔背诵道: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娇仔的聪明伶俐,引起首长们的极大兴趣。
毛泽东:“谭余保,你的女儿千里寻父,难得难得。我的几个孩子都失散了,你的女儿却寻到你身边,你真幸运。娇仔、娇仔,共产党的骄子,天之骄子!”
22.谭余保居室
凌乱的屋中,谭余保为女儿的裤子打补丁,可总是不得法。
十分难看的补丁。
谭余保叹了一口气。
23.谭余保居室
谭余保回来,发现屋子被打扫得干干净净。
娇仔的破裤补好了,也洗干净了。
谭余保奇怪地问:“娇仔,谁到我们家来过?”
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的娇仔:“易阿姨。”
谭余保:“哪个易阿姨?”
娇仔:“大家叫她易湘苏。”
谭余保轻声自言自语:“易湘苏。”
谭余保陷入了沉思。
画外音:对易湘苏,谭余保是比较熟悉的。她1908年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县三星里一个农民家庭,因不满父母的包办婚姻,1926年投身革命。在党的培养下,易湘苏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成为一位坚强的女战士。易湘苏有“苏区巾帼英雄”之称。
随着画外音,叠印出易湘苏不同的照片。她英姿焕发,秀美动人。
“谭委员。”正当谭余保沉思时,外面传来易湘苏的声音。
谭余保回过头来。
门外站着易湘苏,她穿着浅灰色的红军服,头戴八角五星帽,腰束皮带,显得特别精神。
谭余保:“易湘苏同志,谢谢你帮我照料娇仔,又帮我……”
易湘苏一边说一边笑,脸蛋像盛开的花朵:“革命战士应该互相关心嘛。”
谭余保不由得多看了易湘苏一眼。
“易阿姨。”娇仔奔向易湘苏。
易湘苏亲着娇仔。
谭余保从身边取出一把房门钥匙:“我马上就要外出执行任务,娇仔拜托你了,这个就交给你吧。”
“你放心吧。”易湘苏接过钥匙深情地说。
谭余保走出门去,易湘苏目送谭余保远去。
24.一组镜头
清晨,易湘苏做好早饭,让娇仔吃了去上学。
中午,娇仔放学回家,热腾腾的饭菜早已准备好了。
易湘苏微笑着把刚刚做好的红色布鞋递给娇仔,娇仔兴高采烈地穿上。
晚餐后,易湘苏指导娇仔做功课。
易湘苏在石板上演算示范。
易湘苏教娇仔唱苏区歌谣。
易湘苏领唱:“当兵就要当红军……”
娇仔跟唱:“当兵就要当红军……”
娇仔唱得很动听。
25.列宁小学
舞台上挂着横幅:列宁小学音乐比赛。
校长:“现在给优胜者颁奖。”
几个学生上台,其中有娇仔。
校长给每个优胜者一份不同的奖品,娇仔获得一个书包。
26.谭余保居室
傍晚,娇仔背着新书包回来:“易阿姨,我唱歌得奖了。”娇仔把书包交给易湘苏。
易湘苏:“很好,娇仔可不要骄傲哟,更要好好学习哟!”
娇仔点头。
深夜,娇仔已睡了,易湘苏在灯下给娇仔获奖的书包上绣了一个闪闪的红星。
27.江西瑞金
字幕: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队伍出发,谭余保、陈毅送行。
毛泽东一手紧紧握住陈毅,一手紧紧握住谭余保:“陈毅同志,你留在赣南打游击,谭余保同志,你留在湘赣边区打游击。后会有期!”
陈毅、谭余保同声:“毛委员,胜利一定是我们的!”
毛泽东注目谭余保:“那个易湘苏就留在你身边工作,你对她要好好爱护些啰!”
站在旁边的易湘苏腼腆地低下了头。
毛泽东对娇仔:“娇仔,我们也再见啰!”
娇仔天真地招手:“毛委员,再见。”
28.山峦
红旗招展。红军队伍登山远去。谭余保父女目送红军远去。
29.棋盘山
湖南攸县、江西莲花县相邻的棋盘山,重峦叠峰,满山翠竹。
谭余保率部队驻扎在丛林里,战士们斫竹剖篾,搭建竹棚,谭余保和战士共同劳作。
为严男女之别,女战士距男战士的营房数十米之遥。
30.棋盘山营房
易湘苏带领女战士在林间摘野菜,采蘑菇。娇仔也跟着,她摘的野菜、蘑菇不比大人少。
易湘苏摘几朵山间野花,插在娇仔头上,娇仔更加逗人喜爱。
娇仔唱着歌,背着获奖得来的书包在男营和女营之间跑来跑去。书包上的红星特别醒目。
娇仔坐在一块光滑的山石上,打开书包,取出课本和陈毅送给她的那本《唐诗三百首》阅读。
31.树林中
谭余保率部队走在前头,警卫员谭冬仔紧随其后。
娇仔在队伍中走,她赶不上队伍。谭冬仔回头走到娇仔身边,抱娇仔骑在自己肩上。
32.行进中的红军游击队
密集的枪声,红军游击队与国民党军队遭遇。
谭余保:“同志们,准备战斗。”
红军战士迅速散开,隐蔽在山道两边。
双方互相射击。
易湘苏紧握一支步枪,向国民党军队瞄准射击。娇仔拉着易湘苏的衣襟躲在后面。
一场激战,国民党军队退却了。
一具国民党军官的尸体横卧在地,手枪半握在手掌中。娇仔高兴地跑上去取下手枪,跑回来交给父亲谭余保。
谭余保接过手枪:“我的好娇仔,你也可以记功了。哈哈。”
33.湘赣山区
头戴钢盔、荷枪实弹的国民党军队举着青天白日旗向共产党革命根据地进发。
国民党军队炮轰共产党根据地,硝烟弥漫……
34.游击队营房间的空地
谭余保召集战士们开会。与会人员有穿军装者、有穿便装者、有带枪者、还有身别手榴弹者。
谭余保:“同志们,现在围剿我们的国民党军队有三个正规师,加上各县地区武装共有六万多人。我们的部队加上在赣南山区坚持斗争的陈毅同志的部队,不到六千人,对方人数是我们的10倍。敌人分进合击,三里一碉,五里一堡,已经将原来连成一片的苏区分割成十多块,还强化保甲制度,实行‘十家连座,推行‘自新自首条例。我们红军游击队的钱粮、医药、弹药、被服及伤病员安置十分困难。近几个月时间,省军区司令员彭辉明等大批指战员牺牲,省委书记陈洪时、政治保卫局局长刘发荣等相继叛变,形势对我们十分不利。”
战士们静听着,一位战士:“谭委员,我们怎么办?”其他战士也附和。
谭余保:“我们决不能气馁!红旗不能倒!我们要坚持战斗,和长征去陕北的红军形成南北两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队伍。分进合击,夺取革命的最后胜利!在场的同志们都是共产党员。现在,我向同志们倡议,撤销原有机构,成立中共湘赣临时省委和游击队司令部。大家同意吗?”
众人:“同意!”
一个战士:“我提议谭余保同志担任临时省委书记和游击队政委。同意的请举手。”
众战士的手都举了起来。
易湘苏左手牵娇仔,右手也高高地举起来。
一个战士:“鼓掌祝贺!”
众人鼓掌:“坚决服从谭书记的领导,坚决听从指挥。”
谭余保:“根据当前的严峻局面,我们应注重‘保存力量,我们要‘稳步发展,‘把握时机。我们还应该稳定群众情绪,这是当前非常重要的工作。”
35.山村
土墙上贴着一张毛笔书写的大幅《告群众书》。
十余个山民在观看,其中一私塾先生模样的人高声念诵:“红军长征,挥师北去。游击队伍,留在南方。和我群众,继续斗争。工农商学,不必惊慌。革命火种,永不熄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共湘赣临时省委书记谭余保。”
国民党军官率几个兵士走来,村民散开。
国民党军官骂骂咧咧地将《告群众书》撕下扯碎,甩在地上。
军官从挎包中取出一张《通缉令》,让兵士在墙上刷浆糊贴上。
《通缉令》上发布着:“蒋总统有令,悬赏大洋20万捉拿谭余保、陈毅。”
36.南京蒋介石办公室
蒋介石对湖南省省长何键指示道:“共产党开始长征,留下谭余保和陈毅在湖南和江西打游击。我已下令对谭余保、陈毅各悬赏大洋10万。烦请尔等与本总统通力协作,将谭余保、陈毅捉拿归案。”
37.红军游击队营地
战士们在操练,谭余保巡视,娇仔跟着爸爸走。
易湘苏站在不远处望着父女二人。
38.富豪家
红军游击队冲进门口有一对石狮子的富豪人家,打开粮库,给穷苦的村民发谷物。
大腹便便的地主从后门逃跑了。
39.猎户家
墙上挂着猎枪和野兽的皮子,猎人正在擦猎枪。
逃走的地主来到猎人家。
猎人起身:“掌柜的,有什么事?”
地主:“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蒋总统悬赏捉拿谭余保和陈毅。你是个老猎户,对山上的情况熟悉,一定能找到谭余保的营地。事成之日,我李某人也对你重重有赏。”
猎人的表情可知他动了心。
40.山区
猎户带路,国民党军队随之四处探察。
41.红军营地
枪声响起,国民党军队包抄过来。
游击队集合,谭余保:“同志们,我们被包围了。为了保存力量,立即分散突围。九陇山集中。”
国民党的包围圈越来越小,和游击队交了火。
密集的枪声中,谭余保领头杀出一条血路,队伍冲出了棋盘山。
谭余保听见女儿娇仔在后面哭叫:“爸爸,爸爸。”
谭余保停住了脚步。
娇仔从柴草丛中钻出来,衣裤被荆棘扯得稀烂,腿上是一道一道的伤痕,鲜血直流。她紧紧抱住父亲的腿。
谭余保握着枪蹲下,紧紧抱住女儿。
“抓活的,抓活的!”国民党军队围了上来。
警卫员谭冬仔急了:“首长,革命利益为重,快跑!”
父女情深,谭余保下不了决心。
“抓活的,抓活的!”国民党军队就在不远处,情势万分危急。
谭冬仔箭步上前,从谭余保怀中抢过娇仔,朝身边一丛冬茅窝扔去:“首长,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娇仔,我对不起你,对不起你母亲、爷爷、奶奶……”谭余保哭着和谭冬仔一道冲出棋盘山。
42.九陇山中
突围出来的战士们坐的坐,躺的躺在密林中。
易湘苏气愤地:“谭冬仔,你好狠心,把娇仔丢进冬茅窝!”
谭冬仔苦笑:“当时的情况是救了娇仔,十之八九救不了首长,甚至要连累我们整个部队,我不得不这样做。”
战士们七嘴八舌,各有看法。
易湘苏:“我找娇仔去!娇仔肯定在棋盘山等我们去救她。”
谭冬仔内疚地跟着易湘苏:“一定要找到娇仔!”
43.棋盘山
一个女战士用手当传声筒:“娇仔——”
易湘苏制止:“不能高声呼叫,只能悄悄寻找,被敌人发现就麻烦了。”
谭冬仔:“先到冬茅窝去看个明白。”
谭冬仔领头来到冬茅窝边,娇仔的绣着红五星的书包呈现在大家面前。
易湘苏冲上去拾起书包:“娇仔,娇仔。”
战士们继续寻找,都没有看到娇仔的影子。
44.另一个山头
一只红色布鞋呈现在战士们眼帘。
易湘苏流泪拾起布鞋:“这是娇仔的鞋子。大家继续找,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众人在棋盘山里寻来找去。
45.九陇山
谭冬仔眼睛湿润:“首长,对不起……”
谭余保:“不能怪你……你是为了革命!”
易湘苏流着泪把娇仔的书包和布鞋交给谭余保。
谭余保高呼一声“娇仔”,大哭起来。
一战士:“据可靠情报,棋盘山失利,是一个财主串通猎户告密带来的恶果。”
谭余保:“除掉这两个家伙!”
众战士:“是!”
46.棋盘山中
娇仔醒了,山间只有风声。
娇仔越过一具具牺牲的游击队员的尸体,朝山下炊烟升起的地方爬去。爬到一条水沟边,渴极了的她,喝了几口水。又爬了几步,她实在没有力气了,昏倒在水沟边。
一个打柴的老人路过,发现了娇仔。
47.打柴人家
禾坪上几只母鸡在走动。
打柴人老伴在生火。
老妇人给娇仔喂蛋汤。
娇仔有些精神了,警觉地:“这是什么地方?”
打柴老人:“孩子,不用怕。你叫什么名字?是谁家的孩子?”
娇仔似有警觉:“我是土豪仔,被绑票了,父母都被土匪杀死了。”
娇仔哭,老妇也用衣角擦泪。
打柴人:“不用怕。你就在我家住下吧。”
娇仔点头。
48.打柴人家的禾坪
晚上,两个山里女人到打柴人家来聊天,发现了娇仔。
一个女人:“啊哟哟,一个好漂亮的妹子啊!”
又有两个女人来了,她们都对娇仔很感兴趣。
串门的女人们离去后,打柴人对老伴说:“我们收留一个土豪仔的消息肯定会传到山外去,我看还得想个办法。”
打柴人老伴:“什么办法呀?”
打柴人:“我们把这孩子送到白区官府去。她既然是土豪的女儿,虽说父母都不在了,家族肯定还有人。国军定会把她送回家族去。”
49.乡公所
大门口竖着一木牌:中国国民党湖南攸县凤岭乡乡公所。
打柴人牵着娇仔的手,来到乡公所门口,卫兵不让进。老人说了些好话。卫兵挥了挥手,让他们进去了。
打柴人对朱冠群乡长说:“我捡到一个小女孩,说是土匪绑票的。我把这妹子送到乡公所来,请乡长处理。”
朱冠群对打柴人说:“晚上到我家里来谈吧。”
50.乡长朱冠群家
晚上,带枪的兵丁站在房门口:“乡长,一个老头带着一个小女孩要见您,就是白天来过的那个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