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夫熊猫》系列电影美学风格探析

2016-08-01杨芒

电影文学 2016年14期

[摘 要] 《功夫熊猫》系列动画电影自2008年推出第一部以来,已经接连推出了三部。好莱坞利用其成熟的制作模式,再配以中国熊猫这一充满异域(相对于西方)风情的主角,使影片得到了世界范围的推崇。反观中国动画电影产业,能产生如此巨大影响的影片可谓屈指可数。《功夫熊猫》系列电影的成功之处,无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文章即以此为切入点,从中国元素、好莱坞故事模式、幽默元素三方面,分析《功夫熊猫》系列电影的美学风格。

[关键词] 《功夫熊猫》;系列电影;美学风格

《功夫熊猫》系列动画电影自2008年推出第一部以来,已经接连推出了三部。随着故事的推进,阿宝的可爱形象也在影迷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好莱坞利用其成熟的制作模式,再配以中国熊猫这一充满异域(相对于西方)风情的主角,使影片得到了世界范围的推崇。反观中国动画电影产业,能产生如此巨大影响的影片可谓屈指可数。《功夫熊猫》系列电影的成功之处,无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文章即以此为切入点,从中国元素、好莱坞故事模式、幽默元素三方面,分析《功夫熊猫》系列电影的美学风格。

一、中国元素

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电影市场的巨大潜力也为全世界所关注。好莱坞不会放弃这块巨大的蛋糕,如何赢得中国观众,其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提供他们熟悉而又喜欢的影像内容。好莱坞对中国元素的运用早已有之,从神探陈查理到恶棍傅满洲,华人在好莱坞电影中呈现出符号化的形象。近年来,好莱坞对中国元素运用愈发纯熟,从中国地标到华人明星,中国元素呈现出多样化,甚至在《地心引力》等电影中,中国承担了拯救者的形象。在动画电影领域,《功夫熊猫》无疑是成功运用中国元素的典范。

首先,《功夫熊猫》对中国元素的运用从外在形式开始。观众最熟悉的,莫过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电影中,人物的衣食住行呈现出原汁原味的中国化。盖世五侠身上穿着的是中国传统武术表演中的短打服装;而浣熊师父则是穿着道袍;熊猫在梦境中出场时,身穿的是斗笠蓑衣。食物方面,阿宝父亲的面条铺用的是青花瓷碗,人们吃饭的工具是筷子;师父在训练阿宝时,利用的是阿宝对包子的食欲,而包子是中国独一无二的食品。在建筑方面,和平谷山顶的玉皇宫,堪称中国古典建筑的典范。斗拱飞檐,朱漆红柱,琉璃瓦顶,雕梁画栋,在细节上透出创作团队的用心。在交通工具方面,当阿宝被选为神龙大侠后,跑腿的鸭子马上抬上了轿子。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官员都是乘坐轿子,而在传统中式婚礼上,新娘也要坐轿子。沈王爷所乘坐的龙舟,是中国古时帝王乘坐的水上交通工具。至今,在喜庆节日,中国民间仍有赛龙舟的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此外,中国元素几乎渗透到了影片的每一个角落。在海选神龙大侠大会召开时,在和平谷的大街小巷,都是燃放的烟花爆竹,增添了喜庆的气氛。阿宝乘坐的“火箭”,也正是爆竹的集合体。而影片中的音乐,也是中国的五声调式,具有良好的辨识性。[1]铜锣、长笛等传统中国乐器,也令中国观众一听便知。《功夫熊猫2》中对皮影、山水画技法的使用等,无处不在的中国元素深深地吸引了中国观众,对于西方观众而言,猎奇的心态也使其产生了强烈的观影欲望。

其次,《功夫熊猫》对中国元素的运用,还表现在电影具有中国的文化内核。影片的核心是“功夫”,其所体现的是中国武术文化。片中的盖世五侠,分别为虎、鹤、猴、螳螂、蛇。在中国功夫中,有虎鹤双形拳、猴拳、螳螂拳、蛇拳等,皆是模仿动物动作而来。而中国武学的精华,常常是记载在秘籍中,秘而不宣,不轻易外传,这也是片中设置神龙秘籍的内涵。武术不仅是强身健体的手段,而且包含着中国传统的尊师重道的武德。片中,熊猫在争夺包子的习武段落结束,与师父的相互抱拳行礼,就是对传统武德的展现。片中还多次出现中国文化的象征——龙,记载武功绝学的是神龙秘籍,拯救和平谷的是神龙大侠,等等。中国龙与西方龙在形象和内涵上有巨大的差别,西方龙是邪恶的象征,它们有翼翅,口喷烈火、毒雾等,在电影中经常作为反派力量被英雄屠杀。而中国龙则是祥瑞的象征,身形似蛇、头上有角、身上有麟、腹下有爪等,是中国人崇拜的图腾。片中的龙元素,反映出的是中国的龙文化。此外,影片的主人公阿宝是一只熊猫,熊猫作为中国的吉祥物,是中国“和”文化的代表。熊猫憨态可掬的形象,使其成为中国的和平大使,经常远渡重洋到其他国家来传播中国文化。由此可见,《功夫熊猫》对中国元素的使用不仅仅是拿来一个外壳,而是从内到外都具有中国气质,这一点与同是借鉴中国元素的好莱坞动画电影《花木兰》有着巨大差别。[2]《功夫熊猫》里的中国元素,显然更加纯熟,也更加本土化。

二、好莱坞故事模式

如果说《功夫熊猫》的中国元素有讨好中国市场的嫌疑,那么影片的叙事模式,则回归了西方观众熟悉的好莱坞英雄成长历程。《功夫熊猫》的模式,可以归入励志电影,但其中又有超级英雄片的影子,从中不难归纳出其叙事模式,即草根英雄的成长。美国研究比较神话学的学者约瑟夫·坎贝尔曾指出,英雄是“千人一面”的,他们都经历了类似的成长历程,坎贝尔称这一历程为“英雄之旅”[3]。将阿宝的成长与这一理论比较,就可看出影片叙事的模式化。

“英雄之旅”由12个部分组成,英雄的出身一般都是普通世界(Ordinary World),普通世界的生活体现出英雄草根的一面,也为之后其崛起做出铺垫。在《功夫熊猫》中,熊猫阿宝是面馆老板的儿子,虽然父亲是一只鸭子,但两者之间非常和谐。观看海选神龙大侠的比赛,成为阿宝命运的转折点,这里契合的是冒险的召唤(Call to Adventure)。当龟大仙将手指向从天而降的阿宝时,阿宝注定要脱离他的平淡生活,进入功夫世界。浣熊师父并不欣赏阿宝,他千方百计要赶走阿宝,这也使阿宝在训练中吃尽苦头,阿宝萌生了退意,此时,又是龟大仙指引了阿宝的前进方向。龟大仙充当了阿宝成长道路上的智者(Mentor),在他的开导下,阿宝坚持了自己的功夫梦。龟大仙的仙逝以及大龙的出逃,为阿宝提供了成长的契机。师父对阿宝的训练,是阿宝经历的第一项挑战。成功拿到包子,说明挑战的达成。而之后盖世五侠捉拿大龙的失败,使阿宝面临了严峻的挑战(Ordeal)。在阿宝面对大龙的终极之战中,阿宝在占尽劣势的情况下,凭借“灵犀一指”反击成功,这也是英雄历险中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常规情节。最后,阿宝为和平谷带来了安宁,他也成为众人敬仰的神龙大侠,荣誉是他获得的嘉奖(Reward)。虽然阿宝没有经历死而复生等规定路径,但他的成长,与“英雄之旅”还是契合得非常完好。而从观众对影片的接受来看,好莱坞套路化的叙事模式,仍发挥了重要作用。

好莱坞英雄片的叙事模式,是被千百部电影证明了的成功模式,对于吸引观众是行之有效的。从《钢铁侠》《蜘蛛侠》《蝙蝠侠》《美国队长》《蚁人》等影片的不断热映,可以看出这一模式的强大威力。在《功夫熊猫2》中,这种叙事模式得到了延续,不同的是,阿宝的起跑线发生了变化,他不再是一个面条店的伙计,而是人人仰慕的神龙大侠。但他的功夫基础并不扎实,而师父口中的心气平和(inner peace)也是他难以企及的境界。邪恶力量沈王爷的出现,使阿宝再一次踏上了征程。帮助他的智者也发生了变化,从龟大仙变成了羊仙姑。阿宝这一次的旅程,承载了更多的意义,他不仅要打败沈王爷,给中原大地带来和平,还要悟出心气平和的含义,达成武学的高层境界。同时,这还是阿宝的探寻身份之旅,他要弄清“我是谁”这个问题,而他对亲情的理解也在这次旅程中得到升华。新近上映的《功夫熊猫3》中,阿宝则脱离了师父的指引,自己成为“师父”,并且对中国武术中颇具玄幻色彩的气功也有了透彻的领悟。影片结尾,阿宝得道,成为受人敬仰的英雄,而他前进的道路似乎并没有止境,这也为梦工厂继续出品续集提供了可能。

三、幽默元素

幽默是跨越国界的语言,好莱坞动画电影,向来不缺乏幽默元素。从《怪物史莱克》到《冰川时代》《马达加斯加》,幽默元素成为动画电影吸引全年龄观众的法宝。《功夫熊猫》系列动画电影能在全球掀起观影狂潮,幽默元素的运用功不可没。影片从人物形象到场面设计,都充满了喜感。

首先来看人物形象。《功夫熊猫》最成功的幽默形象,莫过于熊猫阿宝。阿宝生就圆滚滚、自己看不到自己脚面的体形,黑白配色,再加上一条土黄色短裤,他一出场就带给观众惊喜。在系列电影中阿宝的形象也不断变化。在平先生的回忆中,婴儿时期的阿宝体态更加浑圆,躺在地上滚来滚去,脸上的白毛也沾了一些尘土,变成了灰灰的几块。此时的阿宝也没有他标志式的短裤,他喜欢吃萝卜、包子。在阿宝的梦境中,他的形象是身披斗篷、头戴斗笠、手拿竹杖的大侠,打斗起来帅气生猛。不过,阿宝最常见的形象,还是那个憨态可掬的胖熊猫,不管他的武功到达何种境界,他带给人的喜感都没有改变。龟大仙也是个充满幽默感的形象,他第一次登场时就体现了慢慢吞吞、有条不紊的处事态度,他慢慢地吹灭一盏又一盏蜡烛,看到大殿内有成千上万根蜡烛的浣熊师父焦急不已。类似的,在选择神龙大侠的现场,龟大仙慢吞吞伸出去的手却指向了最不可能的熊猫。智者龟大仙的慢节奏和幽默感需要观众耐心体会,才能会意其良苦用心。

其次来看场面设计。《功夫熊猫》的场景围绕打斗展开,而阿宝的打斗,显然有借鉴成龙功夫片的痕迹。成龙擅长应用一切手边的道具来营造出充满幽默感的打斗,而阿宝的打斗也是如此。如阿宝与师父争夺包子的桥段,青花瓷碗、筷子、竹棍都成为打斗的道具。从一满碗的包子,到只剩下一个,包子成为争夺的核心。阿宝为抢夺包子发挥出了全部本领,其中充满了笑料。师父利用阿宝对包子的食欲因材施教,而阿宝的成长也极其迅速。在阿宝与大龙的大战中,随手可以拿起的东西也都成为打斗的道具。阿宝和大龙一起掉落,阿宝打翻了售卖面条的流动售货车,而面条则铺满他的脑袋。面条在阿宝的手中成了鞭子,将秘籍抢回自己的手中。类似的,竹子、平底锅、烟花、瓦片等道具,都成为阿宝对抗大龙的称手武器。在《功夫熊猫2》中,潜入凤凰城的桥段,同样充满笑料。阿宝时而拿起花盆挡脸,时而装扮成卖面条的小贩,最后阿宝还拿来了一个舞狮节上的蜈蚣道具钻入其中,而盖世五侠也悉数钻进蜈蚣道具之内,一行六人利用蜈蚣道具将碰到的恶狼守卫都吞入腹中并打晕排出,巨大的“蜈蚣”在街道上上演了一出“贪吃蛇”游戏。对电子游戏的戏仿,也使伴随电视、游戏成长的一代充满了熟悉感。

《功夫熊猫》之所以获得空前的成功,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元素与美国普世价值观的完美结合。[4]《功夫熊猫》系列动画电影如今已推出三部,好莱坞利用其成熟的市场化制作体系,一遍又一遍地复制着他们的成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具有异质文化内核的《功夫熊猫》系列对中国元素的成功运用,对中国动画电影的创作无疑具有启发意义。在经济全球化、电影跨文化传播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下,如何利用本民族元素来吸引世界的目光,《功夫熊猫》这块“他山之石”为我们指出了一条具有可行性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杨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功夫熊猫》配乐中的中国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J].当代电影,2012(05).

[2] 马华.动画创作中“中国风”的“变”与“不变”——《花木兰》与《功夫熊猫》给中国动画创作的启示[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9(03).

[3] 于丽娜.约瑟夫·坎贝尔英雄冒险神话模式浅论[J].世界宗教文化,2009(02).

[4] 张航钧,朱永聪.《功夫熊猫》的成功——中国元素下的美国价值观[J].电影文学,2010(06).

[作者简介] 杨芒(1973— ),男,四川乐山人,乐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美术学、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