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球崛起》中的生态思想和末日情结
2016-08-01陈静
[摘 要] 纵观近年来美国好莱坞的影片,不难发现许多对人类工业文明进行生态主义批判的科幻电影,通过“末日”恐惧的书写试图唤起人类的生态意识,警示人类树立正确的自然观,爱护自然,守护人类共同的家园,而《猩球崛起》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之一。本文将在细观影片《猩球崛起》的基础上,结合美国科幻电影近年来的生态主义倾向,解读《猩球崛起》中对人类中心主义和人类贪婪欲望的深度批判,探析影片“末日”情结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 《猩球崛起》;生态主义;人类中心主义;贪欲;“末日”
一、生态主义与美国科幻电影
自人类文明产生以来,人类集体经历了原始社会到农业社会,再到工业社会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人类通过不断的创造推进了集体物质文明的极大发展,随着建筑、电力、交通、电子科技的发展与应用,人类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也逐渐升级,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向对立。[1]面对人类对环境的肆意破坏,大自然已然通过土地沙化、海洋赤潮、森林消减、不可再生资源耗竭、稀有物种灭绝等方式向人类敲响了警钟,人类在“钟声”中也感受到了日益升级的生态危机和生存威胁,从而普遍引发了关于人类命运的沉重思考。[2]关于人类集体命运的思考不仅存在于环保界,还存在于包括文学、电影在内的多个艺术领域之中。纵观近年来美国好莱坞的影片,不难发现许多对人类工业文明进行生态主义批判的科幻电影,此类影片大都属于科幻片,共同秉持“末日”情结,通过“末日”恐惧的书写试图唤起人类的生态意识,警示人类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守护人类共同的家园。
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美国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影片《大白鲨》拉开了美国好莱坞电影的“生态之路”,影片通过夸张的故事情节展现了科技进步背后的阴暗角落,人工干预所生成的巨型异化白鲨夺去了人类的生命,批判了科学技术的滥用。以斯皮尔伯格的《大白鲨》为开端,美国电影中的许多科幻影片均融入了生态的思索,20世纪80年代的代表作品有影片《异形》《蛮横世界》;90年代的代表影片有著名的《侏罗纪公园》《哥斯拉》等;新世纪以来,蕴含生态思想的科幻影片在光影手段方面进一步发展,包括《金刚》《生化危机》《喜马拉雅》《猩球崛起》在内的影片均取得了显赫的票房成绩,也获得了业界的充分认可。在上述影片中,既有关于工业文明中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也有对科学技术无节制发展的批判,这些影片大都幻想了人类命运的终结,即“末日”的来临,通过无可挽回的“末日”迫近和“末日”前夕的集体恐惧深化了影片的生态主义批评价值。上映于2011年的影片《猩球崛起》由导演鲁伯特·瓦耶特执导,汤姆·费尔顿、詹姆斯·弗兰科、布莱恩·考克斯等人担任主演,讲述人类与人猿之间的科幻故事,批判了人类科学技术滥用背后的疯狂野心,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特效提名。三年后,《猩球崛起》的第二部即《猩球崛起:黎明之战》接续第一部的故事情节书写了人类“末日”迫近时的苦难与恐惧,该影片由导演马特·里夫斯执导,加里·奥德曼、安迪·瑟金斯等人主演,获得了美国科幻恐怖电影奖最佳科幻影片提名。目前,《猩球崛起》的第三部正在拍摄制作中,预计将于2017年上映,《猩球崛起》系列电影在观众中和业界内的好评程度可见一斑。本文将在细观影片《猩球崛起》的基础上,结合美国科幻电影近年来的生态主义倾向,解读《猩球崛起》中对人类中心主义和人类贪婪欲望的深度批判,探析影片“末日”情结的深刻内涵。
二、《猩球崛起》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
《猩球崛起》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美国旧金山的科幻故事,相比于外星人题材的科幻影片而言,《猩球崛起》更能够带来心灵的震颤,因为其中所展现的黑猩猩变异进化是一个虚构却很有可能发生的故事。影片的主人公是一位名为威尔的科学家,为了治疗阿尔茨海默症而研制了特效药品,而黑猩猩这一人类的“近亲”则成为该药品的实验者。一只成功完成药品实验的母猩猩获得了几乎与人类相当的智商,为了使自己的幼子凯撒逃脱被束缚、被实验的命运,它袭击了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后被杀死。出于对人类安全的考虑,实验室决定将所有注射过药品的黑猩猩全部处死。为了保护凯撒,威尔一家收留了凯撒并与之和谐地生活在一起。但故事并没有就此走上一个相对圆满的结局,数年后,威尔发现原来的药物不仅不能持续治疗父亲的阿尔茨海默症,还使父亲的疾病恶化。为了继续自己的研究并救治父亲,威尔再次改良药品并重新进行实验。在一次意外后,凯撒带着威尔家中的新型药品逃离了人类的管制。带着药品逃离管控的凯撒为了使其他黑猩猩能够获得自由,为它们使用了威尔研制的新型强效精神药物,一起逃离并回归自然的家园,一场关于黑猩猩与人类之间关于复仇的战争即将爆发,而威尔研制的新型精神药物却被逐渐证明是对人类有致命杀伤力的病毒,人类在黑猩猩的复仇与病毒肆虐中的悲剧命运不言而喻。
在整部电影之中,以威尔为代表的科学家在进行基因方面的科研时不顾大自然的生存规律,为了使包括威尔父亲在内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大脑功能复原,将大猩猩视为实验对象,任意践踏动物在自然中的生存自由与生命尊严,丧失了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虽然威尔收留了黑猩猩凯撒,使凯撒逃开了人类的屠杀,但却使凯撒失去了母亲与自由,也造成了凯撒在意外中与人类发生冲突并持药逃跑的结局。在主人公威尔等人利用黑猩猩进行科研的同时,影片中的其他人类也将黑猩猩视为可任意支配的物品,但他们意识到因药物作用而具有人一样独立思考能力的黑猩猩可能成为潜在的威胁时,便开始了肆意的屠杀,作为实验品的黑猩猩在丧失了自由后又失去了生命。《猩球崛起》中的人类之所以对黑猩猩肆意囚禁、屠杀,其本质原因在于人类中心主义,所谓人类中心主义就是指人类视自己为高等生命,能够主宰包括动物、植物等地球上一切生命和一切非生命的存在,[3]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早在人类文明产生初期就已然存在。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类对环境的可控能力逐渐增强,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便日益膨胀,这就导致人类开始试图控制一切可能被控制的生命与非生命存在,而这些存在本身的意愿却被人类全然忽视,正如影片中威尔的妻子凯洛琳所言,“你正在妄想控制一些本不想被控制的一切”。可以说,导演借影片中女主人公之口道出了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深刻批判。在违背自然规律和无视生命价值的控制中,人类最终将面临难以控制的灾难,在《猩球崛起》中,黑猩猩凯撒带领高智商猩猩族群逃离人类控制就预示着灾难的开始。
三、《猩球崛起》对人类贪婪欲望的批判
《猩球崛起》中的威尔是一位基因科学研究者,对于基因科学的钻研使威尔几度迷失,在这部影片中主人公的全名为威尔·罗德曼,构成名字的三个英文词语意为欲望将惩罚人类,通过主人公的名字构成,导演暗示了威尔科学实验的失败和人类命运的走向。总的来说,威尔是一位善良而执著的科学家,他照顾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父亲并努力寻找治疗方法,收留并保护面临被实验室捕杀的黑猩猩凯撒等,但对科学研究的执迷使他不惜用黑猩猩的生命来完成精神药物的实验,在威尔的实验中,包括凯撒在内的许多黑猩猩被迫离开水草丰美的自然家园,被囚禁在了高楼大厦中,不仅要作为“物”供人欣赏和实验,还要遭到人类棍棒、水枪、电击等无情的对待。同时,在药物尚存在副作用和很大风险的时候,威尔便为自己的父亲查尔斯两次注射药物,最终导致父亲病情加重而离开人世。正如前文所述,与威尔一家情同亲人的凯撒因意外再次被人类扣押,在牢房中,凯撒一直希望威尔能救出自己,在牢房的墙壁上画了一扇明亮的窗子。但威尔并没能救出凯撒,最终凯撒擦去了明亮的窗子,带领伙伴逃出了人类的控制,这也代表着其与威尔一家亲情的断绝。威尔对获得科学研究成果的贪欲不仅导致了亲情的灭失,更为可怕的是,这一贪欲还导致了新型药物发展成为人类难以控制的病毒在世界上流传,成为人类命运走向悲剧与毁灭的开端。
相比于威尔获得科研成果的贪欲,更为可恶的是影片中的另一个人物形象,即史蒂芬·雅各布斯。史蒂芬之所以满怀热情地参与到威尔的实验中,其原因在于追求巨大的经济利益。当凯撒的母亲为了带给幼子以自由而奋力反抗时,史蒂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最经济的方式,通过杀死所有参与实验的黑猩猩来控制事态发展,甚至力导杀死所有外逃的黑猩猩。在《猩球崛起》中,史蒂芬无疑是一个唯利是图、自私冷漠的反面人物形象,他邪恶的面目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人类的贪婪欲望,而影片则通过史蒂芬悲惨的结局对人类的贪欲给予了无情的批判。在追捕黑猩猩的过程中,史蒂芬自大地认为人类是最高等的生物,能够成功猎杀出逃的黑猩猩,但在黑猩猩的通力协作中,史蒂芬最终命丧深渊,人类因贪婪的欲望而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四、《猩球崛起》中的“末日”审判
在影片《猩球崛起》中,以威尔、史蒂芬为代表的人类为自己的中心主义思想和贪婪欲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以凯撒为首的黑猩猩则因服用了药物而获得了高智商和独立思考能力。虽然在《猩球崛起》中,导演将故事的叙述止步于此,但威尔实验的失败预示着人类将在自己制造出的病毒中走向衰弱,而史蒂芬的死亡则预示着人类将在自身的贪念中走向灭亡,这一“末日”审判的图景在《猩球崛起》的第二部中得以上演。
在《猩球崛起》大获成功后的第四年,接续《猩球崛起》故事的《猩球崛起:黎明之战》被搬上银幕,虽然这部影片被普遍认为在细节处理和情感线布设等方面存在瑕疵,但却呈现了《猩球崛起》中未能演绎的“末日”审判,在对人类自食恶果的展示中深化了对人类中心主义和人类贪婪欲望的批判。在《猩球崛起》第二部伊始,人类已因新型精神药物所导致的病毒而濒临灭绝,全球人口数量骤减,仅有少部分人类蜗居在旧金山,其中以杰森等人为代表的一类人与黑猩猩一组成为朋友;而以加里等人为代表的一类人则一直与黑猩猩处于敌对的状态。与生活在病毒肆虐的城市中的人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自然家园中不断发展壮大的黑猩猩族群,它们在拥有独立思考能力和高智商的黑猩猩凯撒的领导下,与自然和谐共处,不断发展壮大。人类与黑猩猩之间的平静很快被打破,为了缓解能源危机,人类开始启用发电站,再次对黑猩猩族群的生活造成了威胁,尤其是在科巴试图通过战争自凯撒手中夺权后,人类与黑猩猩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在《猩球崛起》中,人类受到了“末日”的审判,病毒肆虐所导致的人口骤减、能源匮乏、蜗居的生存状态使人类文明止步不前,来自黑猩猩族群的威胁使人类中心主义受到了极大地讽刺,相比于在自然家园中日益强大的黑猩猩族群而言,人类已经沦为所谓的“低等物种”。影片中更值得反思的是,即使人类所谓的“中心地位”已荡然无存,但人类的贪欲仍在继续。为了享用仅存的能源,人类将与黑猩猩族群开战,对自然的破坏及对生命的无视并没有终止,面临灭亡的人类仍然没能在“末日”审判中警醒。
有评论者认为,犹如《猩球崛起》一样的科幻、灾难片之所以会大获成功,其原因在于影片讲述了一个看似遥不可及却又近在咫尺的故事,这极大地激发了观众关于“末日”的恐惧,而恐惧的宣泄又可以缓解人类的身心压力。[4]事实上,这绝不是影片《猩球崛起》获得成功的本质因素。科学技术的滥用虽然尚未对人类造成难以挽回的悲剧,但这种滥用的态势却激发了人类集体内心深处的恐惧,而对于这种集体恐惧的呈现则使观众在享受视听盛宴的同时获得了深刻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何怀宏.生态伦理——精神资源与哲学基础[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123.
[2] 周民锋.自然与人的对话:超越与超拔[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94.
[3] 蔡永海.以人为本与生命多样化——漫谈环境与自然生态哲学[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191.
[4] [法]埃德加·莫林,安娜·布里吉特·凯恩.地球祖国[M].马胜利,译.上海:三联书店,1997:203.
[作者简介] 陈静(1978— ),女,河南郑州人,硕士,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大学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