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教育对提高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服药依从性的效果研究
2016-08-01梁惠连孔德满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广东肇庆526020
梁惠连 孔德满(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广东 肇庆 526020)
微信教育对提高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服药依从性的效果研究
梁惠连孔德满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广东 肇庆 526020)
[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微信对于提高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共90例患者,每组45例。创建包含5个专题的健康教育素材库并在此基础上为干预组患者编写个体化指导信息。每周向患者发送一个专题的的微信信息,共5个专题。结果:①干预组在干预5周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干预组3个月后血脂降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干预组半年内心绞痛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持续分阶段渐进微信教育能提高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降低心绞痛复发率及血脂水平。
[关键词]微信冠心病服药依从性
冠心病是中国成人患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成为冠心病的主要诊疗方法[1]。国际指南表明,PCI术后需服用4类一线药物来降低心血管危险事件的发生[2]。但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患者的服药依从情况不容乐观,PCI术后6个月的完全遵医嘱服药的依从性仅为23%~39.8%。大量研究显示,不良依从性会增加心血管病死亡率[3]。尽管很多研究关注如何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但是目前为止,效果均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干预手段缺乏个体化,干预手段费时费力,干预措施成本高[4]。而微信作为时下最热门的社交信息平台,有着简单、方便、成本低等优点。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探讨个体化持续分阶段渐进微信教育对于提高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服药依从的效果及可行性,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一个方便、低廉、性价比高的干预手段。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本研究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择2015年1月
~2015年6月在某市三甲医院心脏外科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征得研究对象的允许。入选标准:2015年1月~2015年6月在某市三甲医院心脏外科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冠心病患者,用他汀类和(或)其他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的患者,能够并且同意接受随访,能够接受并且阅读微信信息。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根据患者目前服用药物的的种类,建立一个健康教育电子素材库,主要包括以下5个主题分别为:药物介绍、降低血脂专题、用药注意事项、饮食指导、运动指导。每个主题800字左右。在素材库的基础上,根据每例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治疗及目前用药的特点,为每个干预组患者编写5条个体化的健康指导信息。干预期为5周,每周向干预组患者发送一个主题的微信健康教育,共发送5次微信5个主题。对照组不发送微信短信教育。5周后,通过电话调查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服药依从性。3个月后,获取两组患者门诊血脂复查结果。半年后,电话随访两组患者的疾病复发情况。
1.2.2评价方法患者一般资料问卷由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自行设计,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入院诊断、本次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等临床资料,目前用药治疗种类及用法等用药资料,血脂水平。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服药依从性调查表,有遵医嘱用药的患者在调查表记录“是”,没有遵医嘱用药的患者在调查表记录“否”;心绞痛复查情况调查表,有复发记录“是”,没有复发记录“否”。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比较
干预5周,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调查比较分析,干预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服药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情况分析(n%)
2.2两组患者血脂水平降低率比较
干预3个月,两组患者血脂水平降低率比较分析,干预组患者血脂水平降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脂水平降低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变化情况分析(n%)
2.3两组患者心绞痛复发率比较
干预半年,两组患者心绞痛复发率比较分析,干预组患者心绞痛复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心绞痛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心绞痛复发率情况分析 (n%)
3 讨论
3.1分阶段渐进性个体化微信干预效果分析
本研究结果表明,分阶段渐进性个体化微信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服药依从性,而且还能降低血脂水平及心绞痛复发率。微信教育与以往的健康教育方式最大区别是:①个性化:在干预前,研究者首先建立了一个健康教育素材库。其内容包括每类药物的介绍、服药药物的注意事项、针对支架术患者编写的降低血脂专题、饮食指导和运动指导。获得患者疾病情况和用药情况后,根据患者特点,从库中抽取相应的内容,变成只针对此患者的信息发生给本人微信上。每个患者受到的微信教育都是为其量身定做。这样能够有针对性地为患者提供健康指导,是改变患者行为的有效方法。②阶段渐进性:在干预的5周,每周固定向患者发送一次微信,每次都是不同的主题,循序渐进,从让患者首先掌握正确的服药知识到让其了解到依从性差的后果和遵医嘱用药的好处,到之后的饮食,运动注意事项,一步一步深化理解,进而不断强化患者的健康信念,最后达到提高其服药依从性的目的。
3.2微信教育的优势
微信作为当今时代最流行的网络信息平台,而微信教育成为一种新兴的健康教育手段,有着信息化、直观、完整、实用、低成本、性价比高的特点,可以在一个低成本的基础上给患者提供多次、系统、综合的健康教育。它不仅将健康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延伸到患者出院后,而且也使教育的内容具有系统性连贯性。同时,微信教育具有便捷性、经济性和受众面广的优点,是患者能及时获得健康指导和咨询的有效途径之一。
4 小结
分阶段渐进性个体化微信健康指导能够提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出院患者服药依从性并降低其血脂水平,进而有可能进一步减少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心血管疾病的复发率、再住院率,甚至降低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提升其生命质量。这种个体化、持续分阶段渐进性的微信健康指导比以往健康教育方法更省时省力节省成本。
参考文献
[1]彭描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8):32-33.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12):707-718.
[3]Albert N M.Improving medication adherence in chron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J].Crit Care Nurse,2008,28 (5):54-64.
[4]Woolford S J,Clark S J,Strecher V J,et al.Tailored mobile phone text messages as an adjunct to obesity treatment for adolescents[J].J Telemed Telecare,2010,16(8):458-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