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素质教育视角的高职院校合唱课程体系建构

2016-08-01陈志虹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6期
关键词:合唱团排练素质教育

陈志虹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2)

基于素质教育视角的高职院校合唱课程体系建构

陈志虹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2)

合唱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艺术,参与面广,可行性强,是高职院校开展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近年来,高校合唱快速发展,高职院校也纷纷组建合唱团,参与合唱活动,然而,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合唱在高职院校的发展仍存在不合理现象,素质教育的成果不明显。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高职院校应积极合理建构与实施合唱课程体系,实现合唱课程化、体系化、规范化,让合唱成为素质教育的践行者。

合唱;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一、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职合唱现状

在2012年中国高校合唱委员会常务委员工作会议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在贺电中指出:“合唱是高校开展艺术教育的最好形式,应大力推动合唱教育在高校的普及,提高大学生的人文艺术素养。”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也曾说过:“合唱是任何教育工作都不可以替代的重要形式。”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对合唱提升学生的艺术综合素养、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建立健全的心理与人格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多方法的研究探讨和实验论证,并取得了诸多共识性成果。各级教育部门和高校也逐渐认识到合唱艺术的教育价值,纷纷开展和参与各类合唱活动,以合唱为抓手,搭建艺术交流与教育平台,高校合唱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合唱水平得到了迅速提升,先后涌现出天津大学北洋合唱团、南开大学合唱团、浙江音乐学院八秒合唱团、华中师大天空合唱团、北京大学学生合唱团等一大批优秀高校合唱团,他们在世界合唱舞台上摘金夺银,既为国家、学校争了光,同时合唱团也成了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地和校园文化传播阵地。

当前国内许多高职院校也已将合唱作为展示学校特色和风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基本形成“一校一团”局面,然而,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众多高职院校的合唱教学与团队训练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

首先,相对本科院校,高职的合唱起步较晚,管理还不规范,比如合唱团一般以比赛为主,演出为辅,坚持常规性排练的团队很少,有比赛和演出任务时往往临时突击一两首作品,这种情况下,尽管参与的学生得到了一定实践锻炼,但其音乐素养提升有限,犹如学乐器的孩子仅为了考级目的,一年只练几首指定曲目一样。

其次,部分院校参与合唱活动与比赛的目的歪曲。目前各级各类合唱节、合唱比赛比较频繁,很多高职院校合唱团往往聚焦于团队的成绩,以获奖为主要目标和任务,而不是用自己的歌声展示团队最佳风采,这种带有功利性色彩的动机,让学生和老师都有了无形的压力,使得排练时急功近利,在选择参赛作品时脱离学生实际,求大求难,忽略作品中的很多音乐元素,只求音准节奏等准确性,这样的排练能带给学生审美体验么?这样的歌声能打动听众么?

再次,由于出发点与最终目的的歪曲,合唱团在生源方面表现出招生面窄、招生要求高等特点,单从团队发展来看似乎是合理的,但一校一团模式下,这使得许多有合唱意愿的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其中,原本作为素质教育载体的合唱艺术,只能让小部分学生受益。

最后,因合唱团排练等活动未纳入教务系统,合唱排练时间只能凑团员们晚上选修课后或周末时间,指导教师需要牺牲大量的业余时间才能完成排练工作,学生们也经常会叫苦不迭,虽说合唱排练对教师和团员来说都是“累并幸福着”的事情,但久而久之,疲态总会产生,甚至会适得其反,影响健康。

可见,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当前的合唱模式仍未真正践行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要求,合理有效的合唱课程体系亟待建构与实施。

二、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合唱课程体系建构

(一)课程内容建构

合唱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音乐学科,涉及发声方法、视唱练耳、和声曲式、合唱发展史、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欣赏和演绎等内容。基于提升学生艺术素质而设置的合唱课程内容采用大纲与专题模块并行模式,主要由合唱赏析、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合唱排练四个模块组成,如图:

图一

模块一:合唱赏析

合唱赏析模块的内容分为合唱的起源与历史、合唱的种类与形式、合唱发展趋势三个部分,让学生了解合唱历史、形式和种类、最新流行趋势等知识。同时,机动安排学生通过视频或现场观摩合唱比赛与合唱音乐会,通过观摩优秀合唱团与经典合唱作品,感受合唱的魅力,拓宽学生艺术视野,树立起正确的合唱音响观念,提高学生合唱审美水平,逐步培养学生对这门课及后续三个模块的兴趣。因此,这一模块的开设对合唱作品演唱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模块二:基础乐理

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在音乐领域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进入音乐专业学习的基础课程,是学习音乐的必备工具。基础乐理模块通过最基本的音乐知识,从音高、节奏开始,到音乐记谱法、节拍、节奏、音程、和弦、调式等要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识谱能力,并更好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分析音乐、表现音乐,为合唱排练做好铺垫。

模块三:视唱练耳

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听”也是合唱艺术原本性特征之一。各种音乐形式的出现都离不开听觉。视唱练耳模块以组织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为中心,通过对音高音准、节拍节奏、和弦音色、调式调性、速度力度等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能力,提高学生又快又好地识谱视唱能力,积累丰富的音乐语汇,建立良好的内心音乐听觉,并将其运用到合唱表演与实践中去,为学生课后独立处理合唱作品、演绎好合唱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模块四:合唱排练

合唱排练是合唱课程的核心模块,主要内容为:合唱发声技巧的训练、和弦进行听觉的训练、多声部配合的训练、合唱作品的演唱等。教师在这一模块结合视唱、和声、曲式、语言、身体律动等各类知识进行系统的教学,教会学生倾听和配合,通过自身的感受和体验,对音乐的情感美、旋律美、声部间的和谐美、音色美有着更真实而深刻的体会,培养学生演唱不同风格、不同类型、不同时期的合唱作品,提高自身的合唱演唱能力。

四大模块之间融汇贯通、相辅相成,每个阶段的课程内容模块不变,侧重点及难易程度不同,如合唱基础班的课程中侧重鉴赏、乐理与视唱练耳三个模块,排练内容以基础气息、发声等为主,作品为简单二部,一学期排练一首;合唱团预备班的课程则侧重于乐理、视唱练耳与合唱排练,其难度均高于基础班,作品排练一学期增至两首;合唱正式团的课程则基本侧重于合唱排练。

每学期各班统一做合唱教学汇报演出,也可与外校合唱团交流演出,既给学生提供艺术实践机会,同时也丰富了校园文化。

(二)合唱梯队建构

建构合唱基础班、合唱团预备班、合唱正式团三个进阶式合唱梯队,根据高职三年制的课程设置性质与要求,面向全校喜爱合唱的大一新生开设为期一学期的初级合唱基础班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发掘音乐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在第二学期推荐进入合唱团预备班(部分能力强基础好的学生经过选拔直接进入合唱正式团),其余学生可继续选修合唱基础班的其他课程模块。进入第三学期,合唱基础班与合唱预备团的学生均可参与合唱正式团的选拔。

梯队关系如图:

图二

这样的梯队既能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到合唱教育,同时也为合唱正式团提供了更多的生源。

(三)合唱管理建构

首先,将合唱纳入课程教学体系,由教务部门统一管理与监督,合唱课程与合唱活动同步纳入艺术教育学分范畴,合唱实现课堂化、系统化、规范化,使更多的学生从中获益。

其次,合理构建师资团队。可根据课程内容难易度与侧重点安排相应师资从事不同梯队的教学,同时也可根据学校师资情况设置管理岗位、声乐指导、艺术指导等。学校应充分认识到合唱水平的高低与指导老师的专业指导水平息息相关,应做好校内师资挖掘与培训工作,如校内师资缺乏或不足,也可聘请校外专业教师进行规范的训练,尤其是作为最高梯队的合唱团必须要有一支实力雄厚的音乐教师团队对其进行长期、规范、有目的、系统性的训练,才能提高歌唱水平和艺术性。

再次,应重视合唱团队建设。合唱是合作的艺术,需要合唱团员相互谦让、共同付出, 让合唱团员爱上合唱集体,愿意为合唱团奉献、付出,这需要整个团队有很强的合聚力与向心力。可以针对新老队员进行一系列素质拓展活动,以此来让这些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新老成员迅速地互相认识,在活动中互相了解,培养互相信、任互相帮助的集体意识。组建团队中学生干部的骨干队伍,根据需要制定各个职能部门,更要注重对这些骨干队员的培养,从思想上、组织能力上、艺术特长等方面下手。为他们施展才华提供平台,常常给予他们帮助和指导,以利于他们更好地制定和掌握适应合唱团特点、规律的管理模式,帮助他们在其他队员中树立威信,并通过他们的工作和影响,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最后,应积极开展校内与校外交流,加强艺术实践。

合唱是一种表演艺术,除了系统的排练和管理,艺术实践是合唱展示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校内合唱班可定期举行汇报与交流,合唱团可举办音乐会、鉴赏会,普及合唱音乐文化,促进校园文化发展。同时鼓励走出去、请进来,开展校际交流,推动校际间的文化和艺术交流,相互借鉴、学习,取长补短,促进本校合唱发展。鼓励学生走进社区、医院,走进中小学及幼儿园,组织慰问演唱,用合唱反哺社会。

三、结语

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武轻文”、“重专业,轻素质”的现象,同时,高职院校受师资、硬件、学生艺术素质基础等影响,开设的艺术类课程多以理论、欣赏为主,课程中学生往往被动接受,缺少互动,“听得多,实践少”, 制约了学生艺术素质的全面提升,素质教育效果不佳。合唱艺术涵盖了乐理、视唱练耳、音乐欣赏、音乐史、声乐、音乐表演等内容,参与面广,可行性强,开设合唱课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艺术素养,提升学生审美水平,同时也能培养学会奉献、谦让、合作、团结等意识,增强其集体观念。

在国家大力提倡大学生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之时,高职院校开设合唱课程,让合唱成为实施素质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符合社会时代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1]石英.从中国合唱教育现状看高职合唱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山东:曲阜师范大学,2012.

[2]张建平,孙甜甜.对普通高校学生合唱团艺术活动实践经验的研究——以南开大学学生合唱团为例[J].艺术教育,2009(6).

[6]彭超.新课程背景下的高师合唱教学改革刍议[J].中国音乐教育,2007(1).

[3]吴小丽.高职合唱团建设管理及其发展——以阳光合唱团为例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8(11).

[4]谢艳妮.高职校园合唱文化的实践性人文教育[J].大众科技,2014(11):227-228.

[5]张晴.高职院校合唱团的建设与管理思考[J].歌海,2013(1).

G44

A

猜你喜欢

合唱团排练素质教育
舞动未来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A quieter world during the lockdown
两个大忙人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青蛙合唱团
难忘的合唱团
合唱排练的方法研究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