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际工作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2016-08-01董冬谢影
董 冬 谢 影
(淮南师范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安徽淮南 232038)
以实际工作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董冬谢影
(淮南师范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安徽淮南232038)
摘要:“园林树木学”是园林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针对“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课程教学目标缺乏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在课程体系中所占比重偏低、单一的教学方法抑制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等问题,提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措施:首先应更新教学理念,确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其次应从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第三,在教学方法上,应加强工作案例教学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实践表明,课程改革改变了学生被动式学习的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工作岗位需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关键词:园林树木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改革
园林树木学是对园林树木的形态特征、系统分类、地理分布、习性及栽培应用等进行系统研究的一门学科[1]。“园林树木学”课程是园林专业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为“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园林苗圃学”“园林植物病虫害”“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2-3]。“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注重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教师在组织知识传授的同时,需要将知识和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以知识促进能力的形成,“园林树木学”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又要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有效解决与园林树木相关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苗木采购、绿化施工与养护管理以及苗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一、“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目标是行动的指南,课程目标则是教学的方向,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方向[4]。近年来,社会对园林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培养“高标准、技能型”园林应用型人才应成为“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的首要目标。目前大部分高校“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目标往往注重的是对园林树木分类等知识内容的传授,忽视了园林树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特征,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职业能力和综合认知能力。
(二)实践教学在课程教学体系中所占比例偏低
近年来,随着园林行业的迅速发展,国内许多院校都开办了园林或风景园林专业,但由于办学时间短,这些专业普遍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不足等问题,由此导致了“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出现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教学所占比重偏低的现象。笔者通过调查得知,多数高校“园林树木学”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为3∶1,有些院校的比例差甚至更大。即使在有限的实践教学中,也存在着课时利用率低、实践项目少、教学内容重复的现象。“园林树木学”课程一般先安排理论教学,再进行实践课程的教学,实践教学是建立在理论教学基础上的。但因为受天气、物候、季节等因素影响,实践教学很难与理论教学同步。如“园林树木学”课程按照教材内容顺序开展教学,在进行“各论”教学时,往往错过了树木的主要物候阶段和主要观赏期,使理论与实践无法衔接,影响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对园林树木的综合认知。
随着园林业的快速发展,园林树木更新得很快,新的种类(尤其是园林植物新品种、新引种)、新的育种和生产技术、新的园林用途和应用方式、新的养护和管理方法等不断涌现。然而目前所使用的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很难跟上这样的发展速度,教学内容很少变化甚至没有变化,学生很难直接从教材和课堂上获取与工作要求相同步的新知识、新能力。
(三)单一的教学方法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教育手段,以其较强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在“园林树木学”的理论教学中得到普遍的应用,并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板书教学[5-6]。但多媒体教学由于信息量大,速度快,学生常常在课堂上忙于记笔记而忽略了教师的讲授以及对问题的思考,使得多媒体教学容易变为单向的“机授”教学,学生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知识。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气氛变得沉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
同时,由于“园林树木学”课程专业术语多,信息量大,树木种类难以理解和记忆,这些课程特点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7-8]。因此,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增加互动教学,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活跃课堂气氛,是“园林树木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
二、以实际工作岗位需求为导向深化“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改革
“园林树木学”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园林树木的识别及应用能力,是“植物栽培养护”“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苗圃学”等后续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为使学生具备苗木生产与经营、园林规划设计、园林绿化养护与管理、园林绿化施工等园林岗位职业能力,笔者对安徽省15家园林企事业单位进行了调研,并对淮南师范学院生物工程学院近5年来园林专业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与“园林树木学”课程对应的岗位群有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绿化施工图设计)、园林绿化施工、绿化苗木生产与采购、园林绿化工程管理、绿化养护等,毕业生应具备的园林岗位职业能力有园林树木识别、园林树木的习性与施工养护、园林树木的观赏特性与设计、园林树木的采购与营销、园林树木的生产等。通过对从事园林工作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得出“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应加强对园林树木识别能力的教学,重点讲解本地区常见的园林树木、园林树木的观赏特性和树木文化等内容。
(一)更新教学理念
传统的“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理念偏重对知识的传授,注重对园林树木理论知识的纵向挖掘,课程教学与与园林岗位职业能力明显脱节。例如学生可以准确地描述一个树种的形态、习性等,但进行现场识别和应用却显得能力不足,存在着“分数高、能力差”的现象。因此,要进一步探讨“园林树木学”课程对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问题,就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理念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为目标,使课程具有综合性和实训性特征。同时,“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应以同步性、灵活性和实用性为原则,既要有适量的理论知识,也要考虑到社会对园林人才职业素质的需求。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应以本地区常见的具体园林树木识别和应用为基本出发点,使学生逐步掌握园林树木的主要分类特征和识别要点、树木的习性特征、观赏特性和景观功能、树木文化、常见病虫害与防治、园林树木常用规格和市场行情等,并通过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教学来加强学生的职业动手能力和综合认知能力。
(二)完善教学体系
1.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首先应打破按部就班的授课方式,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分解,以学习情境为主线,整合教学内容,设置了园林树木基础知识、园林树木识别与习性、园林树木应用、园林树木生产与市场、园林树木专题实训5个学习情境,形成了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知识和能力相结合的“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情境,从而确保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能适应工作的需要。同时,根据整合后的教学内容,组织编写了适合教学情境的辅助教材作为教学资料的补充,并由行业专家和企业人员编写实验实训指导书。“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情境见图1。
图1 以实际工作岗位任务为导向的“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体系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根据学习情境,将知识的系统性与典型工作任务结合起来,按照先基础后综合、先理论后实践、先知识后能力的顺序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园林树木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园林树木识别与习性的基本保证,园林树木识别和习性又是园林树木生产和园林树木应用的基本支撑,而园林树木专题实训是其他学习情境的保障。
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首先应对园林树木基础知识章节予以侧重,对重点内容如园林树木观赏特性应进行着重讲解。对其他课程已经讲过的内容,只做简单提示。其次应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设置不同的实践项目类型,供学生有更多的选择。第三,要以知识促能力。园林树木的特征、习性、观赏特性以及园林树木的市场行情、应用特点等知识是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前提,因此,教师应设置贴近现实的专题实训任务,通过完成专题实训任务使学生将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
(三)改革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
授课教师可以将自己或企业提供的园林树木实际工作案例整理成案例库,并对案例库不断补充更新,实现动态变化。教师通过对实际工作案例的讲解,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找出其优点和缺点,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改进方案。通过接触真实的案例,学生可以了解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园林树木应用的方法。同时,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学生可以从中发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外出,进行实地参观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13年,淮南市启动了山南新区银杏林工程,项目内容是要将舜耕山脚下一百多亩桃林改造为银杏林,计划采用胸径为30cm的银杏大树,按4m×4m株行距进行栽植的方法。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笔者带领学生进行了参观,实地讲解了树木移植的相关知识。在学生赞叹银杏林“雄伟壮观”的同时,笔者给出了以下思考题:银杏林和桃林的观赏特性和价值是什么,银杏大树的苗源和市场的关系,银杏在我国的分布以及产地,银杏林的群体美和单株树木的关系,园林树木的株行距与苗木规格的关系,银杏大树移植成活率及相关措施等。通过参观和思考,学生可以迅速掌握有关园林树木的基本知识。
2.项目教学
“园林树木学”课程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涉及面广、变化更新快的特点,而项目教学法可以较好地适应这些课程特点。项目教学法改变了“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共同探讨教学内容,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项目教学,可以较好地掌握课程知识,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笔者根据课程核心知识和专业能力目标的要求,设置了若干个课程教学项目,如“园林树木的识别特征”“园林树木识别卡制作”“公园园林树木观赏特性分析”“道路常用绿化树种与应用”“园林树木新品种调查”“某区域园林树木配置改造”“常见苗木市场价格调查与分析”“园林树木的冬态识别”“校园树木的剪枝与修剪”等。“园林树木的识别特征”项目要求学生在学习园林树木分类的基础上,复习巩固分类专业术语,归纳总结树木识别要点,分组调查树木的叶、花、果实、树形等,记录并手绘相关图片,制作相关表格。“园林树木识别卡制作”项目需要将学生分组,3人为一组,每组制作5个以上的园林树木识别卡,要求制作的识别卡要便于携带、卡片上的内容应精炼实用、方便记忆,识别卡的版面设计、内容设置、内容调查与填写等,全部由学生亲自动手完成。“校园树木的剪枝与修剪”项目则由学院牵头,联系校后勤管理部门,组织学生在教师和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亲自完成剪枝和修剪工作,由现场的技术人员和教师点评和打分。
三、以实际工作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
通过教学改革,学生的出勤率有明显的提高,达到95%以上,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态度也由被动式转向主动参与式,学生参与项目讨论的积极性较高。校教务平台学生评教系统的结果显示,学生对该课程满意度评价由原来的90.23%提高到94.03%,高于全部课程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通过课程问卷调查,96.4%的学生对教学内容非常满意,97.1%的学生对教学方法非常满意。同时,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也逐渐提高,先后参与和申请了校级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10余项,在省级、国家级风景园林及相关大赛中获得国家级竞赛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参加由企业主办的树木识别和应用技能大赛2次,均获得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主办单位对学生的专业素养、协同合作、职业能力等各方面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学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资助项目:淮南师范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工作过程导向的“园林树木学”课程标准的构建与实践,项目编号2014hsjyxm30;淮南师范学院优秀课程项目——“园林树木学”优秀课程建设,项目编号2014hsyxkc01;淮南师范学院质量工程项目“风景园林企业实习实训基地群建设”,项目编号2015hssjjd06;淮南师范学院2015年教师实践能力培训项目。
参考文献
[1]卓丽环,陈龙清.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8-9.
[2]田治国,杨艳.“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J].中国林业教育,2015,33(3):43-45.
[3]苏宝玲,范业展,唐强.“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的综合改革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8(6):70-72.
[4]刘海林.实现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4(5):52-55.
[5]周蕴薇.信息技术环境下“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07,25(3):60-62.
[6]李保印,周秀梅,刘用生,等.园林专业“园林树木学”教学改革探索[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12):81-84.
[7]刘贵峰,刘玉平.“园林树木学”教学改革初探[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18(2):149-150.
[8]刘秀丽.“园林树木学”实践教学的方法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13,31(1):52-55.
(责任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