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灵魂的思索

2016-08-01刘清浩

人间 2016年21期
关键词:量子本质青岛

刘清浩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关于灵魂的思索

刘清浩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灵魂问题困扰人类几千年,从远古一直到现在,人们通过神话传说,宗教和哲学对其进行阐述,尽管这方面的书和文章汗牛充栋,灵魂问题仍然无法彻底解决。本文尝试从灵魂与生命,与时空,与死亡,与自我的本质,与基因等的关系表述自己的认识。

灵魂;时空;生命;死亡;自我;基因

谈起灵魂,人们往往振振有词,言之凿凿地论证其有或无,然而,对此问题如果稍微较真就感到云山雾罩,一头雾水。我认为论证灵魂的有无,应该考虑到以下方面:

一、灵魂与生命

谈灵魂必然涉及到生命,因为没有生命的东西不可能有灵魂,如石头,我们无法想象它有灵魂。植物有生命,肯定没有思想,有没有感觉,有没有痛感,我们无从得知,但它有向阳性和趋水性是毫无疑问的,它有一个生命过程,也是毫无疑问的。动物肯定有感觉,但这感觉仅仅是对外界刺激的反映,有痛感,有欲望,但这欲望仅仅是满足生存基本需求,如饥饿,口渴和性欲等,能交流,这交流仅仅限于巴普洛夫第一信号的反映交流。人除了感觉,欲望之外,还有逻辑思维能力,有思想,有理性。那么,灵魂的本质是植物的向阳性,是感觉能力,是欲望,还是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或理性思维能力,还是都是?

二、灵魂与时空

我们生活的环境是客观存在的空间,我们能看到周围的景色,能听到风声雨声,能触摸地上的泥土和树叶,总之,这是真实的空间,而当我们回忆或描述所看到的景色时,所描述的空间尽管是依据游玩时身处其中的空间,但这个空间已不是真实的存在,它只存在于我们的大脑中,是想象的产物,不过它还是符合逻辑的。当我们做梦时,梦境中也有一个空间,这个空间比回忆中的空间更虚幻,更缥缈,而且逻辑关系混乱,按弗洛伊德的观点,梦是本我的展现。据说比梦境更虚幻更缥缈的空间就是人濒死时大脑中出现的一种空间。人死后灵魂究竟存在于以上哪个空间?如果存在于实实在在的第一种空间,何以证明其存在;如果在其他三种空间中,那灵魂的存在就成问题,因为,这三种空间都是非真实的,是人的“心里空间”,是人的想象产物。

三、灵魂与死亡

人活着就能感觉,能体验,能思想,死亡就意味着感觉的消失,体验的消失,思想的消失。死后灵魂还有感觉吗?能思想吗?如果死后灵魂没有感觉,那彼岸世界岂不就是绝对的空无?

死亡的恐惧刺激人的想象,所以,人总以为死亡仅限于身体,而灵魂能在渺远永恒的宗教世界里继续感觉着、活着。

四、灵魂与自我的本质

自我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各家说法不一,但个体灵魂是由个体自我的本质决定的,应该无可争议。个体与个体之间自我本质肯定不同,这就决定了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灵魂不同。因此,我的灵魂不可能转世在别人身上,更不可能转世在牛马或其他动物身上。所以,佛教的灵魂转世说无法自圆其说。依此类推,自人类诞生之日起到今天,在那个无限崇高的彼岸,个体死亡后的灵魂数不胜数,而且只能待在彼岸世界里,因为,无数个“我”的“自我本质”的身体已经死亡朽烂,已经成为永远的“无”,带有“自我本质”的灵魂无法通过附体再次出现在此岸这个实实在在的世界中。

五、灵魂与身体的结合方式

灵魂和身体怎样结合,是二元论的,可以分开的,还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统一体?灵魂是均匀分布在身体的各个地方,还是只存在于大脑。如果均匀分布,人头移植手术后,接受手术的人身上就有两个灵魂,一个在身体中,一个在头部;如果只存在于大脑,那就只有一个在头部的灵魂。

柏拉图认为灵魂与身体是二元的,两者可以分开,而亚里士多德认为灵魂是形式,身体是质料,两者不能分开。阿奎那有主动理智和被动理智之别。主动理智能脱离身体自存不朽,而被动理智就与身体相连,不能完全自存。笛卡尔认为从形而上的角度看,灵魂与身体可以分开,而从道德哲学和医学角度看,灵魂与身体是统一的整体。

六、灵魂与基因与点燃生命的火种

从某种意义上说,灵魂似乎就是遗传基因,遗传基因就是一套密码,一套程序。从生到死的过程中,每个植物,动物或人都是按基因中预设的程序发育成长。一个植物,叶子长成它什么样,枝干什么样,开什么花,结什么果都由种子中的基因程序决定。同样,人的形体外观和内在天性都是由基因密码决定的。但密码程序不是生命,应该有一个“普罗米修斯”给密码程序带来火种,这样看来,灵魂可能更像“普罗米修斯的火种”。

七、科学对灵魂的论证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称,产生濒死感觉其实就是灵魂中的量子物质离开神经系统,进入宇宙空间。

这一理论是由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图尔特-哈梅罗夫博士提出的。他认为,意识是人体大脑量子计算机中的一个程序,即使死亡之后也能存在于宇宙,从而解释了那些濒死体验者的神秘的死而复生的意识。他提出,人类灵魂本质上存在于大脑细胞中的微管。如果患者起死回生,他的量子信息将返回微管;如果患者并未起死回生,死亡之后量子信息存在于身体之外,被视为“灵魂“。(据《法制晚报》)

根据这篇报道,似乎灵魂有意识,有感受,而且人死后脱壳的灵魂感受与人活着时的灵魂感受是相似的。这似乎能说明人生前死后同一遗传密码都在那儿发挥作用。难道灵魂真如上文所说是某种不占空间又不受时间限制的量子物质?

谈到现在,灵魂的问题仍然使我感到云山雾罩,一头雾水,此时我不禁想起康德的“物自体”。康德给人的认识能力划定了一个范围---现象界,也就是时空范围内的一切,也就是有空间性和时间性的一切,而灵魂、上帝既没有广空间性也没有时间性。康德也指出,人类认识万物必须依靠人类先天的纯形式,即时空观,而灵魂,上帝既没有空间性也没有时间性。也许,这就是关于灵魂问题难以解决的关键所在。

[1]唐代虎.古希腊早期自然哲学中的灵魂观[M].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l227

A

1671-864X(2016)07-0277-01

刘清浩(1957.10-),男,汉,山东青岛,教授,大学本科,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中西文化艺术比较。

猜你喜欢

量子本质青岛
《量子电子学报》征稿简则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量子电子学报》征稿简则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设计的本质
新量子通信线路保障网络安全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青岛如何引进人才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Elizabeth in Pride and Prejud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