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聊城人的中国梦

2016-08-01赵临

人间 2016年21期
关键词:聊城市聊城棚户区

赵临

(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聊城人的中国梦

赵临

(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山东省聊城市是位于鲁西北的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历史上聊城曾经辉煌,由于错过了发展的最佳机遇又逐渐衰败。近年来,在改革和发展的浪潮中,聊城人心无旁骛,躬身前行,谱写了聊城人的中国梦。

聊城人;中国梦;改革;发展

她,大地丰腴,河水膏泽,文化灿烂,圣贤辈出。她,曾经辉煌,借助京杭大运河“富庶甲齐郡”;她,也曾迷茫,脚步起伏、威风渐失。她,留下了串串闪光的足迹,也因失落而逃离。但今天,她从岁月的风雨中站起,凤凰涅槃、断喙重生、破茧成蝶。她就是: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山东聊城!

明清时期,聊城借助京杭大运河漕运之便,兴旺发达400余年,史称“富庶甲齐郡”。伴随铁路运输的兴起,聊城丧失了水运优势,逐渐落后……

上世纪80年代,聊城凭借广阔平原的自然条件优势,大力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农业,“粮棉一起抓,重点抓棉花”,棉农的腰包鼓了。但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沿海经济迅速发展,聊城再次被抛在了后面……

1998年聊城“撤地设市”。以此为标志,聊城的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逐步打响了“江北水城”的城市品牌,可谓声名鹊起,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了很大提升。在2002年7月1日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会议上,聊城作了大会典型发言……

可惜,本来被普遍看好的聊城,在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并没有抓住发展机遇,拓宽发展思路。2012年,聊城的地方财政收入是104亿元,青岛是聊城的4倍,潍坊是聊城的3倍,淄博、济宁是聊城的2倍;与曾经“并列”的市相比,枣庄比聊城多12亿,德州多16亿,菏泽多36亿,滨州多46亿。前有标兵一排,后无标兵一个。在这样的状况下,每一个聊城人都感到“脸红”、“心跳”,都坐不住了。

穷则变、变则通。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轮的发展浪潮在全国掀起,聊城被纳入中原经济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山东西部新的经济隆起带。这样,聊城由过去的“被边缘化”,一跃成为国家和全省重点区域发展战略的叠加区。聊城人抓住重要机遇,跨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现如今,水净了,城美了,环境改善了。

“看着眼前波光粼粼、烟波浩渺的广阔水域和纵横交错的湖泊河流,我恍若进入了江南水乡……”从外地来聊旅游的崔女士说。而崔女士哪里知道,十年前的聊城却是另一番景象。十年前,人们都称东昌湖为“护城河”,当时“河”四周都是土坡,“河”内芦苇、杂草横生。市民李先生说:“现在的聊城变化真是太大了,湖河相连、城湖相依、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的景色让人痴迷。”市民高先生也深有体会,他说:“出差在外,看到与聊城相关的宣传材料,我会很自豪地告诉身边人,我就是聊城人。”让家乡成为我们的骄傲,这是世世代代聊城人的梦想,也是每一个普普通通聊城人的奋斗目标。现在,聊城人可以自豪地说“江北水城·运河古都,那是我的家乡!”

“原来的环境那真是脏、乱、差,春天一刮风,满嘴里灌沙子。”住在新世纪小区的居民程先生提起以前直皱眉。“不但土多,苍蝇、蚊子、老鼠还多呢,那时候,楼房楼道,房前房后,谁家周围没有垃圾堆?一到夏天,气味熏人,厕所内臭蝇满天飞,现在想想,以前的环境真是没法住。”住户周女士更是刻骨铭心。

近年来,随着生态园林建设和宜居城市创建活动的开展,城区环境、市容市貌得到很大改观。目前,聊城已经成为一座拥有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国家环保模范城、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等众多国家级“光环”的千年历史文化名城。这些沉甸甸的荣誉,凝聚了无数聊城人的心血和汗水,这背后是无数聊城儿女锐意改革、砥砺勇气、攻坚克难的奋斗历程。

现如今,路宽了,城大了,出门方便了。

“原来市区道路狭窄,坑洼不平,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满地泥水,现在好了,马路修的又宽又平坦!”家住振兴路的路女士谈起城市变化颇为感叹。“自从滨河大道通车,我就没走过光岳路,在这顺畅的道路上,既能将运河古都之魅力尽收眼底,尽享两岸如画般的风景,还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家住阿尔卡迪亚小区的市民杨先生谈及城市的交通他体会更深刻。

“以前城区很小,一辆车子绕城跑,不是停水就停电。”问起城市建设的变化,老市民孟大娘回忆说。改善民生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城乡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群众生活质量,让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几年来,聊城市在城市建设中,围绕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实施了一大批民心工程。

现如今,楼多了,人富了,生活幸福了。

“房屋简陋,冬天漏风,夏天漏雨,没有公共供暖,只能烧煤球炉取暖;交通不便,村内道路七扭八拐,小胡同只有两三米宽;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生活环境差”——这是聊城市所有棚户区的真实写照。2013年以来,聊城市实施了200多个片区拆迁,完成棚户区征迁近2500万平方米,成为推进城市工作的“起爆点”,创造了“聊城速度”。“住有所居”是百姓心中根深蒂固的期盼,如今,这个美好的夙愿正在聊城棚户区改造的实践中变为现实。

现如今,随着城市的拆迁改造,小区如雨后春笋般树立在这个城市,各种建筑风格楼房遍布,不但改变了我们的城市环境,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原来几十年的老房子,拆一补一换了三套楼房,手里还剩十几万块钱,你说我满意不满意?!”提起棚户区改造,68岁的王大爷高兴地打开了话匣子。“棚户区改造不仅让我们摆脱了阴暗潮湿的老平房,而且政府还安排闲散劳动力就业,村集体给60岁以上的老人买了医保,发退休金,我都没有后顾之忧了。”看着这一张张幸福的笑脸,我们也沉浸在改革和城市变化的喜悦中。其实,城市的点滴变化都装在老百姓的心里,他们不仅是改革的见证者,更是发展的受益者。

聊城人民在改革的浪潮中不断追梦圆梦。一种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大跨越的氛围正在聊城悄然形成;一幅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动人画卷正在聊城这片热土上徐徐展开;一部大气磅礴、灿烂绚丽的史诗正在聊城人的汗水中书写。聊城人的梦想将离现实更近,聊城将再次被历史瞩望,演绎出更加神奇的辉煌。

Z525

A

1671-864X(2016)07-0019-01

赵临(1990-),女,汉,山东聊城,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聊城市聊城棚户区
田间趣景
The impa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Guzheng on people
聊城市公共关系协会成立大会召开
A brief analysis of western natural law thoughts
聊城,宛在水中央
聊城 因水而生 有水则灵
新动能,新聊城
The Fantasy of future catering industry
阳光照进棚户区
国家与陕西签订棚户区改造目标任务26.7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