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构造政府与市场关系新常态

2016-08-01张锦

人间 2016年21期
关键词:经济体制资源配置市场经济

张锦

(沈阳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870)

论构造政府与市场关系新常态

张锦

(沈阳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870)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经历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最后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市场经济应该起决定作用的变化,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有效的限制政府的权力以更好地发挥市场的作用,构造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新常态,本文就构造二者关系新常态的必要性以及方法进行了一些论述。

政府;市场;新常态

一、建国后政府与市场经济关系的演化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学习前苏联实行计划经济。建立了排斥市场调节机制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这一体制下,政府处于绝对的调控地位,忽视和排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资源配置几乎完全由政府通过国家计划进行。这一体制起过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条件的变化,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我国的改革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进行。然而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直至十四大以前,我们才真正从思想上突破了市场经济专属于资本主义制度误区,在打破了偏见的同时提出了构建市场经济,此时强调政府为主配置资源,市场的地位开始逐步确立。1979年11月,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首次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他说,“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 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这一思路和提法,为探索发挥市场作用提供了前提。1982年十二大进一步指出,“正确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根本性问题。”这些提法已经肯定了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不再完全排斥市场经济。这为中国共产党最终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党的十四大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又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在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提出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党的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这次大会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确立了构建撤回注意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之后召开的十六大更是提出要穆里发挥市场在整个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并重新界定了政府职能,要求政府在调节经济、监管市场、进行社会管理的同时提供公共服务。在党的十八大上进一步强调了在资源配置中更大程度的更大范围的发挥基础作用。强调“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可以看出,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强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但附加在前面的限制条件在不断调整,不断增强市场作用的改革取向十分明显,更加明确的要求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也更加深化与日趋成熟。在之后召开的十八届上总结性的提出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应发挥决定性作用、要求更好的发挥政府职能。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这就表明其他力量虽然可以影响和引导资源配置,但决定者还是市场,因此基本经济制度、市场体系、政府职能等方面的都需要以此为基础进行改革。这一新的要求深切抓住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之中的深层问题,对消弭人们长期以来在政府与市场关系上的认识分歧和实践误读,意义十分重大。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作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定位,有利于在全党全社会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 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 有利于抑制消极腐败现象。”

二、构造政府与市场经济关系新常态的必要性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面对的情况和问题都是前所未有的,把西方的制度进行照搬照抄是不现实的,中国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逻辑来发展市场经济,在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重要问题应交由市场的机制进行解决。广开言路、行政透明,让权力在制度的笼子里合理运行这样才能真正保证我国市场经济运行在正确的轨道上,从而保证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人对权力的崇拜自古就有,权力的崇拜甚至贯穿了中国了历史。在蒙昧时代,权力的合法性在于君权神授。到了封建时期,“天、第、军、亲、师”,是儒家的传统。而“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则是世代儒家弟子的最高理想。权力看起来很美妙,一不小心却会害人害己。权力崇拜可以休矣。但是人类所有历史证明,权力不会自动归顺,它需要外部力量的约束。因此我们应该思考“应该如何统治?”以及“出现坏的统治者怎么办?”因此要求我们从制度上下功夫,使权力驯服于制度,驯服于民意。在社会学家孙立平看来,我国当前社会的权力失控已经导致让人触目惊心的社会现象:“权力的霸道和蛮横、暴力截访、血腥拆迁;执法部门的腐败使得一些地方的民众有冤无处申;腐败开始成为一种民众无可奈何甚至只有默认的现象;潜规则盛行于社会,甚至成为基本的为官为人之道;强势利益集团在财富的掠夺上肆无忌惮,对公平正义造成的严重侵蚀导致社会生活西西里化趋势出现;社会底线失守,道德沦丧,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丧失成为普遍的现象。”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权力关进笼子丽”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是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如果不能把权力放到笼子里,权力就能无法无天,导致规则扭曲、秩序紊乱、官民冲突等一系列负面事件的发生,会削弱民众的政治信任感与政治认同感,甚至可能会因为对某个官员的不满上升为对整个社会的不满,因此政府改革势在必行,划清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边界,把全能型政府变革为服务型政府,即“小政府,大社会”,正确界定政府的权利边界,使政府权力得到有效的约束。

中国经济在新常态背景下既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也面对着各种风险和挑战。处在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相较于按部就班地接受某一种一成不变的发展模式更需要政府的努力,需要政府发挥其创造性思维,实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才能最终实现。这就意味着政府必须顺应新常态的改革要求,对政府调控市场经济的模式进行调整。新常态背景下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是重塑政府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对过去那种反复强调简单刺激政策的调控方式重新进行审视,避免因为该原因而延误改革时机。金融改革、房地产泡沫、创新不足、产能过剩等一系列的重大市场问题不能只是依赖数量型的市场调控政策,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真正的让我过的经济发展走向正轨。新常态下的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被简单理解为政府对市场的单向的让渡和放权是不正确的。我们不仅要对之前政府做错了什么进行总结,更要厘清过去30年的时间里政府做对了什么以及未来的市场经济体制下需要什么样的政府,需要政府如何进一步的发挥职能。换句话说,在目前的经济转型和发展中,必须使“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之间达到一种“契合”的状态,从而使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符合新常态的大背景,构造政府与市场之间的新常态。

三、构造政府与市场经济关系的新常态

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我们必须遵循这条规律来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切实解决政府干预过多、监管不到位以及市场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在政府转变职能方面,《决定》里提到“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规范管理、提高效率;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层管理。”无为而治是市场的本质,他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完善市场制度从而使之有效,使市场有效的必要条件则是要有有效的政府,而想要一个有效的政府的则必须对政府进行恰当的定位。对此我们可以参考哈耶克的界定:首先,政府必须要提供无法充分提供或市场无法提供的服务。此外,必须将政府的服务性职能和实施法律、抵御外敌的职能界定开来。简而言之,政府最基本的作用就是“服务”与“维护”,即供给公共产品与服务、制定社会的基本规则以保障社会的稳定。

我们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以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首先,政府以前的角色为发展型政府,典型特点为与民争利,今后应该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更加注重公共利益的提供、逐渐扩大服务的范围和力度。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微观经济主体,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的一环,政府应该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发展所需的各种硬件基础设施与软件设备。政府应注意扶持教育、社保、公共医疗、环保等社会发展项目,进行社会性的公共服务。其次,政府应该从干预过多的全能型政府向让市场发挥作用的有限政府转变。政府对经济进行过度的干预、“关系”凌驾于规则之上,这本身表明当前中国的市场化程度还不够成熟。当前世界上选择市场经济的国家占绝大多数,不过建立起规范的市场经济的国家并不是很多,恰恰因为法治环境与民主制度的缺乏,许多资本主义国家陷入权贵的泥淖中而无法自拔。因此我们政府在发挥作用时更加应该注重发挥发挥有限的力量,管的过宽过死,只会让后续的改革缺乏动力,而不能真正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法治是政府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吴敬琏认为“实行法治是现代市场制度有限运转的基本前提,市场化改革对建立法治的要求十分迫切。中国市场已经从以人格化交换为主的“熟人市场”发展为以非人格化交换为主的“生人市场”,双边和多边声誉与惩罚机制难以发挥作用,需要建立一个以正式法庭为主的第三方执法体系来保证合同的实施。”政府应逐渐退出对市场的过度干预,以理性的法治约束市场行为。对于成熟的法律划定的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应不打折扣的执行,政府也要依法执政,司法机构保持独立审判与公正执法。中国当前缺乏的不是依法治国的意识,缺的也不是法律本身,缺的是法律有效而公正地执行,中国频频爆出的此法腐败现象让人寒心,而正是权利和金钱干扰了审判的独立性,致使法律面前不能真正实现人人平等,因此必须打破权力对司法的干扰,让法律成为法律本身而不是政治的奴仆。通过法治有效的约束政府的权力,使市场在我国整个经济运行过程中起决定作用,从而构建政府和市场经济的新常态。

[1]田冀平,李晓旭.从中等收入陷阱视角看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关系[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14(1).

[2]王焕祥.新古典与演化经济学经济政策分析范式的比较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10(3).

[3]吴敬琏.中国经济的未来方向[J].中国企业家,2003(8).

[4]吴敬琏等.影子里的中国[M].江苏文艺出版社,2013.

D035

A

1671-864X(2016)07-0048-02

张锦(1992-),女,汉,研究生,辽宁省 沈阳市沈阳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猜你喜欢

经济体制资源配置市场经济
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经济稳健发展
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
历史财务信息的资源配置功能——以苏宁云商为例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人力资源配置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如何发挥企业家精神推动经济增长
2016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会议部署八大改革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