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费需求转型末期中国新农业的发展之路

2016-08-01杨楠

人间 2016年21期
关键词:产值产业化农业

杨楠

(武汉纺织大学,湖北 武汉 430000)

消费需求转型末期中国新农业的发展之路

杨楠

(武汉纺织大学,湖北 武汉 430000)

中国农业即使通过几十年的“隐形改革”已经取得了令人称赞的成效,但与国外的农业生产相比仍有相当的差距。中国农业过去的结构适应性调整已趋近完整,外部刺激也会逐渐减弱,所以需要新的发展模式来引领农业的新变革,而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是比较科学和合理的农业发展方向。笔者认为中国消费需求转型确实处于末期,但并不完全处于终结阶段,未来中国消费需求结构有待进一步变化,中国的农业发展应有相应的调整规划。中国农业的变革发展应聚焦于农业现代化发展,以提高产值、增强市场竞争力为发展核心要素,通过科学化、规模化、机械化的发展模式来推动中国农业的产值增加。

隐形农业革命;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改革;劳动生产率

中国农业的变革发展应聚焦于农业现代化发展,以提高产值、增强市场竞争力为发展核心要素,通过科学化、规模化、机械化的发展模式来推动中国农业的产值增加。就目前中国农业发展现状来看,单纯的否定“一体化”农业规模化发展是不现实的。中国的农业人员结构复杂,农业用地性质复杂,农业种植气候与特色多样,不能单纯的依赖于政府的合作组织社来发展农业,应该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功能,通过市场来刺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经济利益来作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助推器。

一、中国农业发展现状

(一)农业“纵向一体化”发展的必然性。

农业发展“纵向一体化”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种方式,即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把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龙”型产业链,使各环节参与主体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同兴衰、共命运的利益共同体。而农产产业化发展作为新型的农业经济体系建设,往往是以股份合作社、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为主体的。

龙头企业多为学者诟病为加剧社会两级分化、剥削底层农业利益的资本集团,不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而实际上,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小农户以及资本无产者为农业劳动力基础发展而来“纵向一体化”链条恰恰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相当于我国的经济制度一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龙头企业为主体的农业化发展链条类似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制度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龙头企业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以现代化管理制度和高效率的信息渠道、资源配置方案为工具,快速整合小农户的农业资源,统一配套的发展资本密集与劳动密集双型农业结构,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农业发展产值,提升农民效益,提高竞争力。

(二)中国农业商品率亟待提高。

农业商品率是指农产品商品量所占农产品总量的比例,该指标是衡量农业自给性向农业商品经济化转化率的重要数据。中国目前农业商品率低下的主要掣肘是农业人口庞大、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低、农业规模经营较少等因素。诚然,由于中国天然的人口基础庞大,并且农业在过去长期以来作为中国的根本产业,导致农业人口一直处于高阀值。农业生产率在中国的问题根本还是在于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问题,由于农户耕地分散,机械化程度低,农业专业性低,大部分农业还是手工耕作,而且农村的务农人员往往并非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以上多种因素导致了中国农业生产率普遍低下的现状。

二、中国农业改革之路

(一)从增加农业产值到增加农户收益。

增加农业产值是农业现代化发展以及农业生产产业化的应有之意。从2006年以来,政府逐渐认识到不仅要增加农业产值还要增加农户的利益,政府出台的农村扶贫攻坚系统化工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地方政府不断推进特色农业、新型农业的发展,还不断开拓农民增收渠道,拓展农业产业链,发展副食工业园区,提升小领域的农业竞争力,以小范围的农民收入水平来衡量农业发展水平,并确定为农业产业政策,以此来为农民扶贫致富工作提供可持续式的发展解决方案。

(二)从劳动生产率到社会主义农业市场经济。

至于《中国的隐形农业革命》一文中提到的发达国家高科技、高价值的小农场方式是劳动生产率最高的方式,也是中国未来农业发展的最佳之路,笔者并不认同。劳动生产率的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提高过程,既受限于劳动者的技能水平,还受限于劳动者的资源占有率。而根据中国的现实国情来看,劳动者的技能水平能随着现代化职业技能培养和农业科技扶持能得到提高。

中国虽然不能发展小农场经济,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农业发展就没有出路。尊重中国农业国情,结合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发展社会主义农业市场经济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区别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资本自由化发展,中国政府在农业发展中起到的提领作用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通过宏观调控与政策刺激,开放式的引用农业资本化市场自由发展,逐步的提高中国农业发展的科技化、机械化和规模化程度,以资本牟利为原动力推动农业产业化自主升级和农业结构自主性调整,保证中国农业发展一直保持旺盛的动力和不竭的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税收、政策倾斜、福利性扶持等方式保证底层农民的利益在农业发展中不受损失,农民收入稳中有升,逐步拉近资本占有者与农业无产者的距离,真正做到社会全面发展,共迈小康社会。

三、中国农业未来之路

中国两亿多农民的非农就业和人口生育率的降低,导致了务农人员的第一次持续下降,加上消结构转型,形成了对高价值农产品和更高农业劳动投入的需求,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变迁,中国农业面临历史性的发展契机。中国不应该寄一切希望于城市化和大规模产业化农业,而应转向设想相当长时期的小农经济的延续及其逐步改善,明确承认半工半耕过密型农业制度亟需改革,应转向具有适度规模、能够持续发展的小农家庭农场,扶持农户向小专业户和合作组织方向发展。

在资本主义龙头企业和“社会化”的合作组织与公共专业市场两种趋势之间,中国农业正面临一个十字路口。农业方面的选择其实关乎政治经济体制的整体。合作组织如果能得到政府扶持,可能会成为一个强有力的纵向一体化组织;对合作社社员来说,合作组织比龙头企业有利得多。如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口号要具有实质性含义,中国可能必须向这样的方向走。

F323

A

1671-864X(2016)07-0045-01

杨楠(1991-),女,满族,河南平顶山市人,学生,法学硕士,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产值产业化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持续接力奋斗 推动山西农谷产业化发展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6口塘出虾43000斤!产值超100万元,“万亩虾塘”的成功密匙你了解了吗?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罗健夫:全面施政 促进再制造产业化发展
日本印刷产业产值2018年第一季度略增
广电媒体产业化前景的三种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