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劲古雅 灵动飘逸
——周国城的书、画、篆刻艺术

2016-07-31卜绍基

中国画画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书画艺术篆刻笔墨

文/卜绍基

清劲古雅 灵动飘逸
——周国城的书、画、篆刻艺术

文/卜绍基

当下,中国书画艺术创作面临共同的课题:传统与现代应如何圆融贯通。这考量当代艺术家如何将文化传统真正内化,并依靠独特的领悟力,不断积淀演进,进而形成既相对稳定又具个性化的审美样式,而不断推动其艺术风格的成熟。在当今书画界,于书、画、印各方面具殊深用功,深味精研,而享有“三绝”之誉的大家屈指可数,而周国城先生可谓其中较为引人注目的一位。

扇面 cm×67cm 0 6年 周国城

扇面 cm×67cm 0 6年 周国城

多年来,周国城先生踏着沉稳的步伐,沿着以书入画的传统文人画治艺之道,带着自己对艺术独有的感悟,埋头于其钟爱的书法、绘画以及篆刻艺术中,用手中的笔和刀,描绘刻画着自己的艺术人生。其画,笔意恣纵,脱尽窠臼;其书,放达洒脱,流利苍劲;其印则骨力强健,丰神隽永。从青年时代身处江浙,到中年后远赴南粤,两地风格各异的文化艺术精神陶养,加之以日有精进的勇猛前行,而成就其今时清劲古雅、灵动飘逸的艺术品貌。

早在杭州的那段日子里,因为工作的原因和地域传统的熏陶,国城先生沉浸在传统艺术中。他的绘画深受海派艺术的影响,特别是蒲华、吴昌硕、任伯年等前人的艺术思想和笔墨涵养深深地吸引着他。他的中国画创作清逸潇洒,笔力挺健,墨气淋漓,设色雅致。观其作画,用笔风驰电掣,神奇变化,下笔畅快脱俗,使转曲直,方圆并运,横涂竖写,随形写神,刚柔并举,如龙在舞,灵动而隽永。他尤善写兰、竹,这正好发挥其对书法线条的自如驾驭能力。中国书画艺术之所以引人入胜,寥寥数笔而耐人寻味,就在于其线条可以脱离所表现的形体而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其笔法往往能涵蕴中国文化特有的哲学精神和美学。中国绘画是中国哲学、美学的视觉展示,自古以来能成为大师的书画家,无不紧紧把握住“笔墨”—这个书画艺术的核心。因而只要他们一下笔,格调、气韵就具备了。具备这种格调、气韵,即具备了“赋物以神”(而非赋物以形)的本领。国城先生深谙此理并紧紧把握住此核心要义,数十年如一日,锤炼笔墨,涵养胸襟,故而他的书画作品中的笔墨质感不是简单的力度和厚度,而是具有金石气、人文气,达至气韵和意韵情趣的和谐统一。

玉堂富贵 0cm×5 cm 0 4年 周国城

八月桂花香 0cm×5 cm 0 4年 周国城

秋荷系列之一 0cm× 0cm 0 6年 周国城

秋荷系列之二 0cm× 0cm 0 6年 周国城

作为国内罕有的曾身兼广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和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等要职于一身的艺术家,国城先生的独特艺术风格自然能引起关注。传统所说的“书画同源”“以书入画”等理论,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证。而他也正是沿着前人所探索出的来路,前行耕耘,乐而忘返。早在青年时期,他就以其自成一路的书法艺术风格而令人瞩目。他的书法作品章法严谨,灵动飘逸,一气呵成,首尾相望,看似“信手而书,随心而写”,实则丈幅布局运筹帷幄,成竹在胸,具有“忘情笔墨之间,和调心手之用,不知物我之有间,体合造化而生成也,而后能为学书之至尔”的审美意趣。近年来,他的书法探索又入新境,更多的现代意识和强烈的视觉张力在其作品中得以充分体现,法象顿挫抑扬,俯仰有仪,远而观之,漼焉若注岸奔涯;近而赏之,一画难移。

一枝红艳露凝香 00cm× cm 0 6年 周国城

空谷有佳人 00cm× cm 0 6年 周国城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史长河,时至今日留下了独具特色的动人文字。篆刻,顾名思义就是以篆字为主要的表现形式,以篆字奇拙转折的线条为主,结构出匀称调和、伸缩自如、增减合度、挪让有序、变化多端的特性,再加上篆刻家的精心巧手,篆字便在印面上跌宕生姿,雅致地呈现出来。国城先生醉心于篆刻金石艺术,其宣导“印之学秦汉,如诗之宗唐,字之宗晋。”所刻之秦汉印,在严整中出自然,自纯朴处求密茂,结构变化不拘,纯任自然,风格纯朴。在笔画经纬之内,于斑驳刀趣之中,在交错布白之间,周先生倾抒情致,冶治金石,尽得“骨力坚强,丰神隽永”之神韵。每一枚寸方之间,笔意圆润而细腻,神存四方,可见其多年来学养襟怀的浓缩。

书法小品 5cm× 5cm 0 6年 周国城

书法小品 5cm× 5cm 0 6年 周国城

清无尘 cm× cm 0 年 周国城

“神与万物交,智与百工通”,自古以来,意形于心,物形于手,更难者乃淡泊名利,潜心艺术,其最感人的品质,就在于一方面不断自我成熟推进,另一方面却又依然坚信自己的追求,坚信自己所创造的艺术。集画家、书家、金石家于一身的周国城先生,在漫长岁月,上下求索中锐意求变,专心艺道,忘其疲劳,夕惕不息,仄不暇食,在他的身上我们可感受到一种在艺术和精神的征途上远行的不竭动力,而通过品味国城先生的书画印“三绝”,通过领略其治艺为人所显露出中正平和之气象,更通过回望其艺术人生的沉沉足印,让我们看到了他日后再攀艺术高峰的丰厚后劲储备,更为当下传统书画艺术的何去何从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听秋 50cm×80cm 006年 周国城

猜你喜欢

书画艺术篆刻笔墨
笔墨童年
篆刻
唐寅书画艺术问题浅说(之四)
瑩波篆刻
书画艺术殿堂学生作品
河北省书画艺术研究院2015年会胜利召开
伍文胜书画艺术
为练笔墨才写荷
《三十六计》篆刻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