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名要趁早呀

2016-07-31曹增节

中国画画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书画界陈丹青美术史

文/曹增节

出名要趁早呀

文/曹增节

曹增节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艺术传播学博士生导师

1944年9月,上海杂志社出了张爱玲《传奇》的再版本,作者在前面加了一段“再版的话”:“以前我一直这样想着:等我的书出版了,我要走到每一个报摊上去看看,我要我最喜欢的蓝绿的封面给报摊子上开一扇夜蓝的小窗户,人们可以在窗口看月亮,看热闹。 我要问报贩,装出不相干的样子:‘销路还好吗?—太贵了,这么贵,真还有人买吗?’ 呵,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最初在校刊上登两篇文章,也是发了疯似地高兴着,自己读了一遍又一遍,每一次都像是第一次见到。现在已经没那么容易兴奋了。所以更加要催:快,快,迟了来不及了,来不及了!个人即使等得及,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

当下的中国,正处于五千年未有之宏阔变局,这个伟大时代的壮丽符号叫互联网,互联网的大规模、全领域、多维度的应用是这个时代的基本而深刻的特征。

中国互联网的大规模应用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到今天只不过20年时间,但山中一日世上千年,中国由于互联网的应用已经发生了全社会性的颠覆效应。十年前,2005年,没有人会想到一个叫阿里巴巴的公司,会成为影响全世界生活的企业;五年前,2010年,没有人会想到一个从公元年开始就已经存在的,普通的11月11日这个日子,会成为一个全世界购物狂欢节,一天会产生1207亿人民币的交易额。这,就是这个时代的奇妙。

山水 高剑父

静物(布面油画) 陈丹青

毕加索之五(布面油画) 55cm×90cm 0 4年 陈丹青

静物(布面油画)(局部) 陈丹青

有人认为,互联网对于这个时代的意义,不亚于500年前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不亚于300年前英法德奥的启蒙运动、工业社会和现代城市。对中国而言,它的意义或将超越100年前的新文化运动、康乾时期的西学东渐,甚至超越公元前140年,汉武帝时期的张骞出使西域。

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不只是钢笔替代了毛笔,不只是计算机打字替代了手工写字,也不只是摄影摄像替代了绘画,而是网络将世界密切联在了一起,并且智能机器正在进入人的生活,替代人的言行、替代人的大脑。

这个时代已经不是传统博物馆、美术馆的时代,也不是专业评论家、策展人的时代了。评论家还算幸运,毕竟曾经有过一个由他们说了算的时代;而策展人,尤其是中国的策展人是悲哀的,他们一出生,展览的传统组织形态与展示方式就已经死了。主题策划、艺术家筛选、场地安排、作品展示、专家研讨会、媒体公关等等,这一切都已经过时了。在今天,唯网红,方能红。

当网络上频频升起了陌生的明星时,几乎没有一个人已经做好了准备,甚至连网红本人也没有意识到,会这样快出名,出这样大的名。这,也正是这个时代的伟大之处,让巨大的幸福猝不及防地降临到一个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人头上,而当年一个苹果落到牛顿的头上似乎是经过精细的计算的。

现在一个实体展览能让多少人知道?会有多少人去看?又能影响多少人?美术实体展览的开幕式就等于闭幕式,这已经是世界级的普遍现象。

在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这正是早期哲学本体论的信仰。

现在离开网络,社会已经不能正常运作,听起来仿佛不可思议,但确是事实。人类社会的“奇点”不是正在临近,而是已经到来,现在我们正处于人类知识生产、贮存、传播、习得、传承、创造的拐点。知识的存在方式与基本形态已经彻底改变,记忆性、重复性,积累性知识已经不再重要,美术史课程,课堂闭卷考试的时代已经过去,记得住什么已经不再重要,甚至不再需要;让这一切发生的,就是互联网这个魔鬼。

今天就是未来,未来已来。这正是网红告诉我们的真知。现在几乎没有一个书画展的信息不通过网络传播,无论是预告、直播、介绍或者是回顾。通过网络得知美术界动态,是今天人们信息获取的基本渠道。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早已经离我们远去,况且,在当年,巷子深处的酒店也要依赖于酒的香气远飘方能引客而入。

今天试想一下,如果在互联网上查不到一个书画家的信息,这个人如何让人们知晓呢?网络现在已经垄断了信息的传播,在网络查不到,就等于不存在。在这个意义上,类似百度这样的搜索引擎公司实际上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知识世界。

无题(彩色粉画) 0.5cm× .5cm 99 年 陈丹青

支那南画大全之三(布面油画) 0 cm× 8cm 0 4年 陈丹青

这是一个让传统艺术评论家、策展人、美术馆长们沮丧的时代,他们已经失去了权威,失去了对书画家的生杀大权,虽然“后现代”这样的词汇最早是他们从欧洲引入中国的,后现代这样的言语,在中国也是他们讲得最多,但是后现代的主要特征:去中心、反权威、反规制、离散化、反讽,这类特征又让传统艺术评论家、策展人、美术馆长们无法承受,他们从心里不希望美术界变成平面化、分布式状态,还是希望层级化、中心化,所以,我认为,在网络时代,在网红现象面前,纠结的不只是书画家,还有他们周边的那些人。但是,现在的确是“关公战秦琼”的时代,思想、观念与行为已经穿越,用凯文•凯利二十年前的话来讲,这正是一个“失控”的时代,也正因为失去了原有的“范式”,这个时代才有趣,好玩,充满可能性,才更有希望。

二十年前,北岛的诗很有影响,不少篇章至今仍为人们记得,但与诗评家不同,我的观点是,北岛写的最有意思的诗是《生活》,它只有一个字:“网”。他的其它诗大多是对过去的道德感悟,而这首,除了隐喻特定时期的社会以外,碰巧预言了今天。红在线上,火在当下,要出名,唯网红,这就是当下书画界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可以如鸵鸟那样,不听外界的真实声音,不顾世界的真实变化,但是世界并不会因此而放慢它前行的步伐。

也许书画家们会说,网红只是为大众—即专业圈以外的—人所知晓,并不代表专业界对他们的认同。说得好,但是,书画界专业圈认同不需要借助网络?书画家们对于大众,包括画商与收藏家真的不在乎?书画界似乎在此时耻于谈市场,可是,你无法独立于社会之外。

现在唯一的办法是拥抱这个时代,把自己变成网红,正如部分书画家们奋斗的终极目标是希望进入美术史那样,不要说以后的美术史,就是现在的美术史也已经没有什么标准模板了,美术学院传统的教科书式的、统一的美术史早就过时了,美术史已经进入自己写自己,朋友写朋友,人人写人人的时代。美术史由少数所谓权威作者垄断写作的时代已经过去,历史真正进入了“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时代。

注意一下,近五年以来,不少中国知名的美术理论家、批评家都转而兼营绘画与书法,说明了什么?歌德《浮士德》剧中魔鬼梅菲斯特说“理论是灰色的”,这句话在现在更有其新的喻义,但后面加一句什么话,才能与当年的“生命之树长青”相匹配呢?

十香园内复建的春睡画院纪念馆

写生(局部) 林糊糊

美术史家是按自己的标准来选作者、选作品、选事件的,他们如何知道这个世界上已经、正在、将要发生什么呢?还不是通过网络!所以,抓住网络不放,才是这个时代的正道与上策。

什么固守传统,什么以不变应万变,这都是腐朽的认识,千万不要上当。只有那些自己已经无法改变的人,才会这么说。从心里讲,谁不希望红呢?书画家们?

十年磨一剑,这是说,书画要下功夫,但对于中国传统书画家来讲十年似乎是一个很短的时间,少年得志,在中国传统书画界极为少见,只能作为例外,通常在古代中国一个人要成为世人眼中的知名书画家,非得三五十年不可,要知道那时人的平均寿命也只有五十岁,所谓人生七十古来稀,今天似乎也是这样来要求年轻人,还要练,还要练,要练到什么时候?不知道。虽然今天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已经过了七十岁,但总不能让书画家非等到垂垂老矣时,才能被人称为书画家,作品才能卖钱,这样太让人绝望了,现在是一个一年磨十剑的时代。

所以,所以,网红们已经给你们作出了榜样。现在的网红中,书画家已经有一些了,老树、张晨初、慕容引刀等,但并不多,远远不如娱乐界,线下的书画家们也许不服气地想,这样的网红并不怎么样,或者十分不怎么样,内心还不愿意承认那些人是艺术家,是书画家,尤其是体制内的,画院、美院,现在还异口同声不认为网红们是“真正的”艺术家。

正是,正是,所以你们如果去做,一定会做得更溜,更红,更早红,更大红。这就是机会,就是历史机遇。

与网下熙熙攘攘的千军万马相比,网红书画家屈指可数,因此,线下的书画家们现在醒悟,还来得及。

张爱玲这个当年的“网红”,七十二年前,在《传奇》“再版的话”中不无双关地调侃说,“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然而现在还是清如水,明如镜的秋天,我应当是快乐的”。

今天的中国书画家们,心中是否也依旧是“清如水,明如镜的秋天”那个样子?

“出名要趁早呀”,张爱玲的呼声犹在耳边。

要出名,唯网红。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猜你喜欢

书画界陈丹青美术史
一封短而美的信
同心协力写丹青
——中国美术馆藏书画界全国政协委员美术作品展
高校美术史课程教学改革之我见
张岪与木心
张岪与木心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中外美术史
李建明●书法欣赏
师范院校美术史课程教学研究
——以专科层次美术史课程为例
书画传神韵 丹青见丹心
陈丹青 “我是知青,没上过学,不懂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