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画院美术馆诗性工笔—张伟民花鸟画展开幕式及研讨会概要

2016-07-31本刊讯

中国画画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北京画院伟民工笔画

北京画院美术馆诗性工笔—张伟民花鸟画展开幕式及研讨会概要

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执行主席龙宇翔、中国文联副主席覃志刚陪同俄罗斯总统文化顾问、俄罗斯美术家协会主席参观合影

10月19日,由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画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研究院主办,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浙江画院承办的“诗性工笔——张伟民花鸟画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办。开幕式上,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何家英,浙江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柳国平热情致辞。展览期间中国文联覃志刚、冯远副主席,张立辰先生专程前来观看指导。

王明明:

非常高兴能参加伟民的开幕式,我也代表北京画院主办单位向张伟民先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欢迎各位著名的艺术家来参加他的开幕式。

因为昨天提前看了他的画展,又跟伟民聊了一会儿,我感觉伟民是一个了不起的艺术家,为什么说呢?我觉得他有很多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可能有些艺术家也有,有的没有他那么强。我感觉到第一个很特殊的地方,伟民是一个很善于思考的艺术家、是一个很有思想的艺术家。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觉得他通过他的作品,有工笔,又有写意,他技法非常丰富,可是我觉得他想的是形而上的东西。你从这个展览的题目就可以知道他的追求,他追求的是诗意的画,他并没有追求技法的画,所以为什么说他是形而上的,他在想的是艺术家应该去思考的一些大的问题。这些大的问题往往被我们当代的艺术家重于技法所忽略的,那就是我们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脉相承的这种意境。我觉得他达到了自己的一种意境、一种心境,通过自己的这种诗意,把自己的心境表现出来,这是他非常可贵的,在当代艺术家里边是并不多见的。所以他的展览对我是非常有启发的。

第二他是个多面手,他传接了很多老先生的技法,包括很多好的传统,他继承下来了。同时他又有自己在生活中特殊的一种体验,他跟我说他小的时候就在西湖边长大。以他自己生活的感受来滋养自己,支撑了他自己的艺术天地。他所有的技法,一种继承和一种创造都是根据他自己的生活体验表现出来的。这一点来说,他是极具自己特点的、扎根生活有自己独特感受的艺术家。

第三,我觉得他是一个修养全面的艺术家。在这个修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一些他特有的特质,所以我觉得他注重修养。一个艺术家的技法是非常重要的,可是有很多的艺术家一辈子就在练技法,可是这个技法有的被束缚了,包括我们当代的工笔画,没有从法度之中跳出来。所以我们古人说,很多是无法之法、法随心生。我觉得伟民是法随心生的,他从法中跳出来,又没有把法丢掉,是无法之法。我能从他的画里面感受到他跳出了技法的束缚,所以他的每一个画面或者几个系列画面里面能够感觉到他的出和进。而且我也感觉到画面的虚的问题,我觉得中国意境的产生实际上不在实,而是在虚。这个“虚”也代表了中国很深的一种哲理,这种哲理我们用到画面上来说就会产生中国意境。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一直体会到习主席讲的中国精神,我想中国精神作为我们画面上的体现,其实就是我们要有中国意境才能体现中国精神。这个问题上,我觉得我们作为一个艺术家来说应该重点去探讨这些问题,伟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特别好的范例,让我们去思考。所以这个展览,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不知道说的对不对,请伟民先生指正,也请大家指正。

何家英:

伟民是一个典型的杭州人,在西湖边长大的。几十年的耳濡目染、风雨见证,他牢牢把握住了个体人生经历中的湖上情节和由此所生发出的精神寄托。由他笔下所描绘出的花鸟世界,向我们展现了无限的清幽与一派宁谧的钱塘自然风光,形成了当代工笔花鸟画创作领域独特的“张伟民现象”。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伟民在工笔画创作上数十年如一日的认定与探索,凭借个人于感觉与悟性上的天赋,坚守自我内心深处的敏感点,效法宋人去关照感悟、体验生活且强调写生对于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创作的重要意义,将外在生命律动和内心精神追求,浑然天成为其独特的审美情志,营造出物象真实与个体感受两者间的和谐之美。

任何创造性的艺术从来都是在不断汲取融合中发展的,如何借鉴融合?因人而异,而伟民无疑是其中的成功拓展代表者之一。他长于整体朦胧意境和精妙微观世界的把握处理,借助于光影以及画面构成关系等手段,将西方的水彩画技巧,巧妙融入传统笔墨之中,使水彩独有的痕迹感,演进成体现传统精神的中国式笔墨语言,西方元素大量的运用透露出的却是中华文化传统的地道气息,极为难得。

伟民注重写生,数十年真诚面对生活、面对自然,天道酬勤,这份努力付出自然不会白费。他的作品空寂萧瑟、清雅婉约、宁静淡泊,无不彰显出世间万物本初的启迪。用他自己的话说:写生就是将对自然审美对象及生活的感受用笔墨的方式来表述,这体现出一个艺术家对生命的感知和体悟。艺术家就是用笔墨语言把自然生命状态转化为社会文化状态的桥梁。

我注意到在他作品中打破了工笔花鸟画仅限双勾填色的传统模式,意识到工笔画的细腻据实描写与精神表现上曲折、含蓄间的距离,进而明确提出当代工笔画的写意性与创作方向,形成了工笔画一种无可无不可的自由处理方式,将个人细腻的情感在工写之间表达出含蓄隽永意境,为当代花鸟画开辟出全新的表现境界,拓展了中国工笔花鸟画表现领域。

晦晦明明 68cm×89cm 997年 张伟民

长空落天风 0cm× 40cm 000年 张伟民

伟民是一位具有诗人气质的浪漫主义艺术家,忧郁与感伤的诗人情怀,不仅使他写出了众多唯美的文字,也彰显在他所主张的审美观念中。同时,他又兼具工匠精神,此次展览展出的工笔画巨制,可以看出他呕心沥血的全身心投入,令人心生敬畏,仰之弥高。他所具有人文意义的思考与创作,可以说,不仅为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当代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方向,更是谱写了工笔画史的新篇章。

柳国平:

能够一次集中地看到张伟民如此多的作品,尤其是工笔画作品是非常难得的,这是他半辈子的心血。对于张伟民个人而言,应当也是首次将如此多的精品付之一站,选择孕育了中国近代中国画创作优秀画家的北京画院展出,也见其用心良苦。

张伟民是我们浙江中国画界中青年画家的代表,尤其是他的工笔花鸟画创作享誉南北,是浙江画院的骄傲,是浙江省文联、浙江文艺界的骄傲。

蓼江秋色(局部) 50cm× 40cm 999年 张伟民

我代表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向此次展览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

开幕式后举行了“诗性工笔”创作思想研讨会。主持人提出:张伟民之所以在工笔画领域开辟一条新路,除了在形而下层面也就是技法层面的努力。更在形而上层面也就是思想层面做了许多研究与实践。如何在形而上与形而下两方面有所突破,既从精神层面解决工笔的精神缺乏,又从工笔画技法仍然存在的问题上深入探索;如何解决内涵跟技法两者都提升,为中国工笔画的现代历程走出一条比较好的道路。张伟民的艺术实践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案例,围绕张伟民老师的创作,又不限于他的创作请大家来共同商讨,为中国花鸟画的发展提出思路。

研讨会上,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何家英,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萧玉田,中国美术馆展览部主任裔萼,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副院长张见,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副会长金沙,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任道斌、章利国,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郑工,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丁宁,北京大学文化历史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墨,《美术观察》主编李一,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赵力忠,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研究部主任于洋,北京画院专职画师方政和等专家学者先后发言,对张伟民在工笔画领域所开辟的新路子做了充分的肯定。“认为张伟民创作实践意义应该说是开拓了工笔的领域,把原来的我们印象中的工笔画画活了,或者说解放了工笔。”“看他的作品忽然发现工笔还可以这样的表现”。从诗性上体验,做形而上思考,在精研传统的同时,又以当代的审美观念、当代的生存体验去做当代的表达。这为当代中国工笔画的现代历程提出了很有意义的启示。

(本刊讯)

猜你喜欢

北京画院伟民工笔画
居幽采真
——北京画院园林主题作品展
延安→北京:北京画院院史研究展之一
那一片红
轻轻的走近你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2021北京画院迎春画展
花好年丰
——北京画院藏齐白石艺术精品展
工笔画
小学工笔画
中国工笔画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