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与手法
——雕塑造型理论研究

2016-07-31张向玉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物象形体雕塑

张向玉

语言与手法
——雕塑造型理论研究

张向玉

图1 张向玉 韵

图2 张向玉 飞天

雕塑作为造型艺术发展到今天,其材料在不断地扩充,制作加工手段日趋多样化,创作形式与手法繁多,实验性雕塑作品更是异彩纷呈。但雕塑艺术的造型特点、立体形式和形体语言还没有被否定。因此,加强雕塑基础理论的研究刻不容缓,“现代与观念”绝不能代替所有,忽略一切。

一、雕塑的造型语言

立体之形体为雕塑的本体语言,大自然万物之形态是雕塑语言之源。雕塑的立体构成形式,汇聚了诸多的造型语言要素。

1.形体语言

雕塑是立体造型艺术,其造型特点决定了雕塑造型语言的特殊性和综合性。绘画艺术是采用平面展示的形式,以斑斓的色彩、变幻的墨色、刚柔相济的线条描绘而成。雕塑则是以实际占有空间的形体为造型语言,这里的形体是指雕塑概念中的体积,俗称团块,也就是雕塑艺术造型的本体语言。

形体在概念上讲是非常明确的,其纵深度(厚度)是构成形体的关键。而在塑造的实践中,要真正地认识、理解、运用好形体这种语言形式,则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因此,形体的构成元素、形体的转换与变异,由形体引申的整体意识、立体概念,以及自然形体的千姿百态、几何形体的简洁明快等等,均有待做更加深入的研究与探索。要善于观察形体,感受形体,立体地塑造形体,形与态并重,认识解读形体语言的魅力(图1)。

图3 亨利·摩尔作品

图4 玻璃浮雕

2.结构语言

雕塑以自身完整的立体形式展示在人们的视野中。作为造型艺术的雕塑,在创作与设计过程中,怎样塑造形体,如何组织形体,又以什么形式呈现出来,在懂得作品物理结构的同时,切不能忽视作品的整体视觉结构,尤其大型城市雕塑更是如此。人们在欣赏雕塑形态之美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感受作品的结构之美。因此,结构是雕塑造型语言的构成要素(图2)。

建筑与雕塑虽然学科不同,但均属于立体营造。建筑的设计与建造,除了确保建筑物理结构的科学性,建筑大师也在追求建筑外观与结构的美感,或是将建筑与雕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就是把建筑纳入艺术范畴的原因之一。

雕塑的结构一般隐藏于形体之内,或是体现在形体之间的穿插上,也可泛指作品的表现形式。如人体自然结构的协调之美、抽象雕塑概念结构的形式之美、构成雕塑框架结构的空间之美等,均是雕塑结构语言的具体体现。

3.空间语言

雕塑艺术也称空间的艺术。形体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也是靠空间来传达的。空间对雕塑而言,体现在作品呈现的空间形式、形体的空间塑造、作品实际占有的空间位置和视觉所感受的空间意境,这些都是构成雕塑空间语言不可忽略的因素。塑造中特别强调的团块状、体积感、量感等,一方面归于形态语言,同时也体现着雕塑的空间语言。而打破作品形体的封闭性,强调作品结构形式的通透性,可将作品本体中的洞隙,直接转换成空间语言的另一种形式(图3)。如亨利·摩尔所述:“在石头上钻第一个洞,是一个启示,它的一边可通到另一边,可立即增加它的立体感。孔洞的形意,不在实体以下。”于是引申了空间语言的作用。中国的太湖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4.材料语言

形体是雕塑的本体语言,形体又与材质紧密相关,互为作用。材料成为雕塑语言要素是必然的,故重视对材料的认识与研究是必要的。如泥巴神妙的可塑性、木质的温馨与质朴、金属的刚毅、石材的坚实、纸张的脆弱等等,都具有其独特的语言意境。尤其在创作时对传统材料的综合利用与延展及在加工过程中材料的偶发性,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特殊效果。目前,雕塑材料的选择是广泛的,除了传统材料,一切固体的或流动的物质等等,都有可能成为雕塑的创作材料(图4)。

5.色彩语言

色彩本来是绘画的造型语言,而在当今雕塑着色却被看重与流行。当然,适宜的色彩能够增加作品的视觉冲击力,也能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但如何使色彩与雕塑形体完美地结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着色过于浓重或繁杂,可以肯定地说,对形体是一种破坏。也有些作品,重色彩而忽视了形体的塑造,甚至以着色掩盖塑造的无能,误以着色为时尚、创新。实际上雕塑着色不是什么新技法,在中国传统雕塑中,着色早已有之(图5)。雕塑的色彩语言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对于雕塑材料的固有色和材质特性的巧妙利用还有待升华与拓展,材质的天然美感是不可替代的。

6.光线语言

光线对雕塑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构成元素。光线支配着形体的塑造与表现,同时还可利用光线来验证形体的完整性和协调性,所以光线直接影响着作品的艺术效果。曾有这样的评论:“雕塑是一门阳光的艺术,虽然在黑暗中依然存在,但是它的动人之处,只有在阳光的陪伴下才能完完全全地袒露出来。”这一点充分说明光线对雕塑艺术的重要作用。光线与形体合二为一。

图5 北宋晋祠彩塑

图6 梅茨作品 综合材料

光线是客观存在的,室内要靠灯光,室外则是自然光。在室内陈列展示作品时,必定要设置一个非常合适的、理想的光源。室外的城市雕塑除了考虑其环境因素,还要考虑作品摆放的朝向和如何利用好自然光及夜晚的特设灯光,亦可根据场地光照的现状采用相应的造型手法。

雕塑要靠光线来展示自身。理想的光线,能使人充分感受到作品的艺术魅力。反之,不理想的光源或杂乱的光线,会直接影响作品的艺术效果。

7.语言的综合与扩展

雕塑艺术的本体语言是立体之形体,如果减弱和忽视了形体的语言作用,严格上讲不应称其为雕塑。在注重形体语言的同时,也要强调与多种造型元素的综合应用,这样雕塑语言的魅力才得以彰显。同时也要不断地扩展和探究雕塑语言的新元素与创作设计的新形式,如声、光、电正在介入雕塑领域(图6)。

图7 张向玉 晚年

图8 东汉陶俑

二、雕塑的艺术手法

雕塑从出现时起,就一直伴随着人类的生活而存在,并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由于人类生存的地域环境、思想观念等固有的差异,便自然形成了错综复杂而繁多的艺术手法。如何将这些难以累计又极为丰富的雕塑作品进行分门别类,却不是一件易事。这在艺术理论研究中,也是比较复杂的一个课题。但是,如果以发掘人类最早创作的雕塑作品为例,就无可争辩地证实,从远古时期,人类就萌发了形象思维的创作方式。怎样审视赖以生存的现实世界,如何抒发审美情感,又以何种艺术手法塑造形象,便形成了作品的直观特征或特点。所以,现在可根据创作者对现实物象的审美倾向和手法加以区分,可简单归纳划分为具象、抽象、意象三种艺术手法,可称其为具象雕塑、抽象雕塑和意象雕塑。

图9 西汉霍去病墓石雕

图10 吴为山 齐白石

图11 张向玉 孕·蕴

1.具象雕塑

具象雕塑在概念上讲,是塑造具有与现实物象外观相像的、具体的、可辨认的艺术形象,如同“模仿”与“再现”之说。如果以“可辨认”为定义,那么具象雕塑就理应还包含更多的一些形式,不仅限于“写实”。纵观古今中外大量的优秀作品,面对当代众多的创作,可将具有“可辨认”特征的作品,统归为具象雕塑的范畴。同时,还可将具象雕塑进一步划分为写实性具象雕塑、意象性具象雕塑、写意性具象雕塑、装饰性具象雕塑和新具象雕塑。

(1)写实性具象雕塑:写实是造型艺术中最基本的一种表现手法。“写实性”主要体现在对客观物象的尊重,作为人物造型,还必须具备科学的人体解剖知识及对形象固有特征的把握。但这种尊重绝非是自然主义的模仿或翻版。因为雕塑家在塑造过程中,必然要依据个人独有的感受,对所塑造的形象进行必要的加工提炼,去伪存真,并将这种“真”自然地融入作品之中,使得肖像塑造得更像他或她。写实性具象雕塑是艺术地再现真实(图7)。

图12 刘军 人兽

(2)意象性具象雕塑:在中国传统艺术的概念中,意象更多地与诗画密切相关。事实上,中国古代雕塑,也存有大量的具有意象性特征的作品,并引起了当代人的关注。当下,就有一些雕塑家又回归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圆心,认真探求中国雕塑的表现方式。所以,当代意象雕塑的出现和称谓不是偶然的,也是可喜的。

意象与写实在概念上主要的区别,是意象在造型上不完全坚守物象外观的客观性,而是“意在先,象随后”,以“意”造像。也就是根据创作的意念,以客观物象为基本的造型依据,进行了“随心”的改变。淡化了客观性,不满足于形似而追求神似,强化了“意”的内在性和意味性(图8)。

(3)写意性具象雕塑:写意与写实相对,各有神韵,但写意与意象却有诸多共同之处。写意性雕塑在艺术手法上的纵放和简约特征,提升了意象性雕塑的表现力。创作者把对客观物象的主观感受,转换成一种“艺术冲动”,为意念或创意而不择手段、大胆取舍、随心所欲,可谓“得意而忘形”。但绝非忽视形体的塑造,而是寻求一个更为理想的形态,并赋予精神。因此,写意性雕塑不是凭空捏弄,而是建立在作者对客观物象更深层次思考和准确把握的基础上,是在作者潜意识的掌控之中。同时,作品的雅俗与优劣,还取决于创作者的综合的文化修养。

写意性突破了具象写实的一些造型规范,改变了写实、意象“温文尔雅”的状态,汲取了中国画写意手法的精髓,形成了中国本土雕塑艺术的一大亮点(图9、图10)。

(4)装饰性具象雕塑:装饰的词义是修饰和装扮,即可简单理解为对客观物象的美化。这种行为反映在日常生活中,体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或爱美的一种心理。如果从艺术和创作的角度去分析解读,装饰性则是一种不可忽略的艺术手法,也同样具有美学上的意义。史料记载,古今中外就存有大量的装饰性雕塑作品。

图13 赵展 器

图14 奇利达作品

装饰性具象雕塑,同样以客观物象为造型依据,以装饰性的艺术手法,将心理的诸多主观因素融入作品之中,凸显作品内在与外在的形式美感。因此,在现实生活中,首先要善于在自然物象中发现美,提升作者的审美意识,创作出具有装饰美的作品。触发观赏者心灵上的美感或精神上的愉悦,这便是装饰艺术的独特魅力。装饰性具象雕塑的特征,是对客观物象精准的提炼、高度的概括和相宜的夸张与变形,并根据审美的需要,凸显作品的节奏感、神韵感和装饰之美感(图11)。其功用:一是“被装饰”,以独立的作品形式进行展示;二是装饰他物,如与建筑融为一体的装饰雕塑和城市环境中的装饰性雕塑等。

(4)新具象雕塑:“新”首先体现在当代性,“新”为标新立异。但新具象雕塑,不管如何新奇怪异,仍然要依托于具体的、可辨认的形象,“可辨认”是要点。同时,其创作的理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突出了作品内涵的社会性和批判性等。同时,在表现形式上出现了真实与非真实、现实与非现实的情景,并提示了作者内心感受的真实性。在艺术手法上,有写实性的,也有虚拟的、非正常的,甚至出现了一些神奇而荒诞的形象。意将心灵深处的精神世界予以直接的表现,揭示了人类生存的本性。新具象雕塑突破或改变了写实性的很多规则,并强调了其观念性。新具象雕塑虽良莠不齐,但许多作品却充满了生机(图12)。

2.抽象雕塑

抽象这一术语,其本义是对具象的提炼与高度的概括,也可理解为从自然形态中抽离出本质的、非具象的一种物象。如果将抽象的概念作为艺术手法,那抽象就是一种完全舍弃客观物象外观的艺术,或是不描绘塑造客观物象的艺术。由此形成了抽象艺术最基本的概念,即依据作者主观意念来表达。虽然主观是人的意识的一种反映,主观意识与客观存在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人的形象思维还有很多难以确定的因素,所以抽离的结果与客观物象没有外在直观的关联,是不可辨认的形态,是再造的形体。通俗讲这类形体近似于什么、像是什么或是不可比拟的变异形体。抽象雕塑的语言形式,较多的是运用了几何形体,或是由几何形体分解、变易的形象符号,也有不少作品采用了异型的有机的抽象概念。雕塑家就是将这些抽象的元素,以立体的方式在空间中构成、呈现。抽象与具象相对,但在雕塑家的形体概念里,抽象的语言也是非常具体的、可视的,并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寓意和情感。同时,抽象雕塑又因其“不可辨认”性和主题的难以确认,扩展和丰富了观赏者的想象空间。如否,就会使抽象雕塑处于一般化或简单化的境地。

图15 刘军 无相

抽象雕塑与抽象绘画密切相关,立体派雕塑亦有诸多的抽象元素,构成雕塑和抽象雕塑互不排斥,相互映衬。构成雕塑的造型语言多是抽象的,抽象雕塑的呈现方式多为构成式的(图13、图14)。

图16 秦代青铜神兽

抽象雕塑虽然是非具象的,但其造型语言中吸收了很多具象形态的要素,同样,在具象雕塑的塑造时也需要或已包含了抽象的元素。雕塑艺术的本体语言就是自然形态和抽象形态的互渗交融。

3.意象雕塑

意象雕塑应该是一个广义的范畴,所以在意象性具象雕塑、写意性具象雕塑和非现实性雕塑中均有意象的造型元素,只有这样才能较充分地阐释意象雕塑的内在含义。非现实性雕塑是指那些形象奇妙的、非凡的、理想化的,但又是具体的、可辨认的、有具体称谓的造型。如中国的龙凤、麒麟,陵墓中的辟邪、天禄等。所谓意象,就是根据创作者独特的感悟和丰富的想象力对客观物象进行有意的变化,创造出一个既具体又变化多端的“象”,其“意”则是深远的、隐喻的。也可以理解为,意象雕塑的创作意念,皆来源于“意”。“意”是升华了的心灵感悟,也是超越了自然的主观遐想。作者如果没有想象、联想能力,作品就会失去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因此,意象雕塑不求形似,强调神似,主要表达神采,使人感受到作品的意蕴。同样,意象的手法,虽然有失客观物象的真实性,却充分体现了艺术的真实性。而且意象雕塑中,还含有浪漫的、理想的和抽象的色彩。

意象归于中国传统美学的范畴,所以意象雕塑具有明显的东方艺术的属性和独有的营造法则,当下意象雕塑的创作不仅承载着传统的艺术精神,还体现出了中国雕塑的现代性(图15、图16)。

张向玉:天津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雕塑系教授

Language and Technique: A Study of the Theory of Sculpture Modeling

/Zhang Xiangyu

立体之形体为雕塑的本体语言,大自然万物之形态是雕塑语言之源。雕塑的立体构成形式,又汇聚了诸多的造型语言之要素。同时,如何将这些难以累计又极为丰富的雕塑作品进行区分或分门别类,当下可根据作者对现实物象的审美倾向和艺术手法,归纳划分为具象、抽象、意象三种。

本体语言;形体;构成要素;具象;抽象;意象

3D form is the ontology language of sculpture, and the forms of things in nature are the source of the language of sculpture.The forms of 3D composition of sculpture consist of a great many composition elements of plastic language. As for the way to distinguish these countless and rich sculptures from one another and to categorize them, at present, we can divide them into three categories according to sculptors’ aesthetic tastes of real world images and their ways to interpret them: fi gurative sculpture, abstract sculpture, and imaginary sculpture.

ontology language; form; composition elements;fi gurative; abstract; imagery

猜你喜欢

物象形体雕塑
巨型雕塑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浅谈形体训练在声乐表演中的作用
如何与物象相处
我的破烂雕塑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写实雕塑
西夏文形体研究述略
早期形体训练对产妇产后形体恢复的积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