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余额的相关因素实证研究

2016-07-30汪星宏陈玲川陆路莹沈珍妮田满文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5期

汪星宏 陈玲川 陆路莹 沈珍妮 田满文

摘 要:本文根据1995-2014年的相关统计数据,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定性定量地对我国城乡居民年储蓄余额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及其各影响因素对论题的影响程度,经回归结果证明,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拉动居民储蓄余额的主要因素,股票市价总值与居民的储蓄呈负相关,而居民的消费价格指数对城乡居民的储蓄并无显著性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负相关。因此,在此研究基础上,建议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引导居民的消费行为,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从各个方面提高居民的福利水平,采取有效措施去控制通货膨胀,通过以上的措施来有效管理、规范居民的储蓄余额。

关键词:居民储蓄;人均可支配收入;股票市价总值

一、研究目的

国内生产总值与居民储蓄水平之间确实存在密切的关系,且国内生产总值对我国居民的储蓄余额有显著的影响,居民的储蓄余额随着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而上升,那么通过拉动国内生产总值来提高我国居民的年储蓄余额,这是一条十分有意义的解决路径。可见,我们有必要研究影响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相关因素以及影响程度,对提高我国居民的储蓄额,进而提升他们的生活水平,乃至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二、城乡居民年人民币储蓄余额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1.理论模型的变量选择

(一)居民收入水平(X1)

居民收入是指居民从各种来源所取得的现期收入的总和,影响居民储蓄水平的因素主要是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水平(即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开支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

(二)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2)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简称CPI)是表示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与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之间百分比的一个指标。

(三) 股票市价总值(X3)

股票市价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股票市场发达程度的指标

(四)其他因素

①人口数量因素。对于人口负担较轻的家庭来说,其储蓄额就会相对的比人口负担较重的家庭多,所以人口数量因素也是影响居民储蓄水平的因素之一。

②年龄结构因素。目前我国处于人口老龄化的阶段,人口老龄化会降低居民的储蓄水平,而人口年轻化则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储蓄额的上升。

由于数据收集的原因,本文将人口数量因素和年龄结构因素归入其他因素,用随机扰动项u来表示。

2.模型设定

本文收集了自1995至2014整20年的数据为样本,整理数据,利用Eviews6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序列Y、X1、X2、X3的散点图

从散点图可以看出,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随着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且其相互之间很可能具有高度的线性相关性,而相比前两个因素而言,股票市价总值这一因素与居民的储蓄余额的关系则并不明显,但在一定程度上近似线性关系。为此将模型设定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形式:

式中,C为常数项,Y为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亿元),X1为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X2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元),X3为股票市价总值(亿元),μ为随机扰动项,β1,β2,β3为待估计参数。

3.估计参数

(1)经济意义检验。模型估计结果说明,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得情况下,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元,平均来说城乡居民的年储蓄余额将增长15.9047亿元;当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加1个百分点,平均说来居民年储蓄余额将下降233.8824亿元;当股票市价总值每增加1亿元,平均来说居民年储蓄余额会减少0.0568亿元,这与理论分析和经验判断相一致。

(2)统计检验。

①拟合优度:由回归结果可以得到:R2=0.998557,修正的可决系数`R2=0.998286,这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优度很好。

②F检验:针对H0:β1=β2=β3=0,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在F分布表中查出临界值Fα=3.29,因此F=3690.212>Fα=3.29,应拒绝原假设H0:β1=β2=β3=0,说明回归方程显著,即X1、X2、X3三个变量联合起来确实对Y有显著影响。

③t检验:分别针对H0:βj=0(j=1,2,3),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查t分布表得临界值t0.025=2.120,由回归结果得,β1,β3对应的t统计量的绝对值均大于t0.025临界值,这说明在其他解释变量不变的条件下,X1、X3对Y 有显著性影响,而β2的t值的绝对值小于t0.025临界值,因此不能拒绝原假设β2=0,即X2对Y没有显著影响。

(3)多重共线性检验。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Y)受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X1)影响最大,即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居民年储蓄余额的贡献程度最大,且符合现实经验,则以Y与X1的回归模型为初始回归模型,再将其他解释变量引入初始回归模型,通过检验,得出最佳回归模型。

四、总结

1.关于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因素的简要结论

①居民收入水平对居民储蓄水平有较大的影响。通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的实证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可以看出,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对储蓄的影响较大,且收入与储蓄呈现同方向的变动趋势,即居民可支配收入越高,其年底的储蓄额越多;可支配收入约低,其年底储蓄额越少。因此,我国居民储蓄不断增长的趋势也暗示了我国经济不断增长的现象,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呈现出储蓄推进经济增长的趋势。

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居民的储蓄水平存在不显著的负效应。在之前对模型的多重共线性检验中可以知道,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未能通过t检验,说明其对居民储蓄水平无较大影响。从居民的消费水平来说,尽管物价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呈上涨趋势,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居民的收入水平也是在不断增长的,通过上面的研究发现,我们已经知道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居民年储蓄余额中占较大比重,而再由经济等式,即储蓄等于收入和消费的之差可得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这一因素对居民储蓄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

③股票市价总值对居民储蓄水平有负效应。股票市价总值表明了股票市场的行情,从对股票市场与居民储蓄的分析中可以得出,股票投资对居民储蓄有一定的阻碍。而这种阻碍在股票市价总值高的情况下会更大,会起到分流储蓄的作用,即股票市价总值增加,居民储蓄水平降低,反之,股票市价总值减少 ,居民储蓄水平上升。

参考文献:

[1]言商.密切关注负利率下的高储蓄.《对外经贸统计》2008年第5期.第13-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