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类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2016-07-30任利李薇朱阳莉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大学新生师范院校心理健康

任利 李薇 朱阳莉

摘 要:目的 了解师范院校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排查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并及时提供专业帮助,为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014级新生进行集体施测。结论 该师范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女生、非独生子女、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低,学校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关键词:师范院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

青年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未来力量,其心理健康发展水平尤为重要,特别是作为师范类院校的大学生而言,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小觑。本研究拟采用问卷调查法来了解师范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期为未来学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力支撑。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对象。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云南师范大学2014级新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6382份问卷,有效问卷6380份,有效率为99.97%。其中,男生1939人,女生4441人;汉族4942人,少数民族1438人;独生子女1764人,非独生子女4616人。

2.方法。症状自评量表(SCL-90)[2,3]:采用症状自评量表为调查工具,该量表共有90个题目,分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维度。本次测验的筛选标准为总分超过160,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43项2分以上的),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

3.统计学方法。调查资料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文件,采用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

二、结果

1.师范类院校新生SCL-90的检出率。研究发现,师范类院校新生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占0.42%,轻度以上占6.54%(SCL-90因子分≥3,说明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因子分≥2,说明存在轻度以上心理问题)。师范院校新生SCL-90各因子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焦虑、偏执、敌对、精神病性、躯体化,见表1。

2.师范类院校新生与全国大学生常模SCL-90各因子均分比较。将师范类院校新生SCL-90各因子与全国大学生常模进行比较发现,师范新生在SCL-90各因子上的得分都极其显著地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具体结果见表2。

3.师范类院校新生SCL-90得分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检验。

(1)性别差异。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好于女生,除了偏执维度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之外,在其余维度女生的得分都要高于男生,并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2)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差异。非独生子女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上得分高于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要好于非独生子女。

(3)在不同民族上的差异。少数民族在强迫症状、敌对、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上均分高于汉族大学新生。

三、讨论

1.师范类院校新生心理状况的分析。师范类院校新生SCL-90的各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占0.42%,该比例显著低于我国部分院校(13.2%,9.56%),这与辛自强的横断历史研究结果类似,他针对25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文献梳理得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断在改善,这主要是由于有83.45%的大学新生来自于云南本省,学生的环境变化不大,虽然他们离开了自己的家乡,但是对环境的熟悉度增加了归属感和安全感;另一方面,新生在进入学校以后随着学习、生活的适应,对大学新环境的害怕也开始慢慢消退,大学环境发挥了它应有的保护作用。在对师范新生进行SCL-90筛查时,检出率最高的是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三个因子,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要协同各部门一起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帮助新生更快地适应新的环境。

2.不同人口学变量的差异比较。女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恐怖因子上得分高于男生,这与田澜的研究结果相类似,SCL-90的调查结果显示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高于女生。这可能与男性在社会上的优势地位不断增加有关,男大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上风,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们的焦虑等负性情绪。但他们在敌对、偏执上的得分高于女生,因此在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结合师范院校的特点,对男女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工作。

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独生子女,这主要是由于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在多子女的家庭中,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很难做到随时关注到每一个子女的感受和发展,情感、人际关系等方面缺乏全面、细致的引导,学校要针对非独生子女的问题,提出有建设性的方案来帮助非独生子女的心理成长。

少数民族在强迫症状、敌对因子上均分高于汉族大学新生,说明少数民族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数来源于农村偏远地区,家庭经济条件较差,虽然都为大学新生,但其之前接触的环境与现在的差异较大,心理会出现不适应,现实与理想的差异导致心理波动较大。其次是少数民族大学生从小受到其民族的文化、价值观等影响较大,可能存在少数民族文化与现今社会文化的冲击,少数民族大学生需要很长的时间去适应这些差异,高校要尊重及保护好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促进其健康成长。

四、结论

师范类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女生、非独生子女、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低,师范院校要加大对其的关注力度。师范院校是教师的摇篮,其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学习、生活和成才,而且影响着未来的中小学学生,因此,师范类院校要不断调整和加强对师范生的心理健康的改善,为国家的未来储备人才还应结合自身的地理位置特色,设计出有针对性的符合当地文化的心理健康辅导和干预的措施,实现学生心理问题的“早预防”、“早干预”、“早治疗”,并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拓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改变心理健康工作者关注心理疾病的问题思维,树立积极的教育理念,发展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积极情绪,塑造积极人格,从幸福、快乐、希望等层面帮助新生挖掘潜力,营造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传递校园正能量,构建和谐平安校园。

参考文献:

[1]王征宇. 症状自评量表(SCL-90)[J].上海精神医学.1984.

[2]张明园. 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3]魏俊彪.师范专业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 2002, 11(2): 163-165.

猜你喜欢

大学新生师范院校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大学新生实验室安全教育探究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案例报告
大学新生英语语音问题及对策
大学新生英语语音问题及对策
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选取的影响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