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紧密型校企合作的思考

2016-07-29丁宛露

商场现代化 2016年19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建议

摘 要:如何进一步提高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已广受关注,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的分析,提出如何构建紧密型校企合作,以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这一目标。

关键词:紧密型;校企合作;建议

一、构建紧密型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1.有助于高职院校转型发展

要实现高职院校的转型发展,不能仅凭高校一己之力,还需要社会、行业及企业的广泛参与,只有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以后,才能提供真正意义的工学结合实践教学平台,进而培育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2.其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有效手段

现阶段我过大力倡导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的艰巨任务。构建紧密型校企合作开拓了学生的眼界,有利于他们接触最新鲜的资讯,是加强当代青年职业技能的有效手段。在学校和企业的双重培养下,学生可以积累创新创业方面的经验,为成熟期后的创业奠定基础。

二、阻碍高职院校构建紧密型校企合作的因素

1.校企双方合作观念、利益存在冲突

学校和企业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社会领域:学校是非营利性组织,主要任务是人才培养;而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其目标是赚取利润。因此二者合作办学时的出发点也存在差异:学校希望利用企业的设备、办公环境和实时数据等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而企业意在通过校企合作提高其社会声誉,并为企业发展储备人才。但现今企业的参与积极性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在合作过程中企业不仅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还需承担一定的安全风险,但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就业的人数有限,加上高校的科研成果很少能转化成企业经济效益,致使企业在合作中处于被动。

2.政府法律缺位

我国政府虽然具有推动校企合作稳固发展的战略意识,但也只是停留在喊口号的阶段,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领域并没有国家层面的相关法律,现有的《职业教育法》中也只是规定了“企业、事业组织应该接纳职业培训机构的学生和教师实习”这一最基础的层面,且没有做出落到实处的可操作性规定;第二,政府对校企合作的办学资源未建立相关机制以保护、激励以及整合,导致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双方可以随意退出合作,校企合作的整个过程充满风险;第三,政府未从国家层面构建相关利益导向机制。

3.自身管理体制建设滞后

现阶段绝大多数校企合作没有设立专门的部门协调相关事宜,通常采用企业委派人力资源部或培训中心、学校由教务处出面牵头的模式。但由于双方立场不同,难免在一些问题存在分歧。此时若无专设机构介入决策,导致问题一再被搁置,最终结果就是校企合作失效甚至关系破裂。另外,缺少相关部门的统筹,高职院校各自行动、重复建设,未能实现区域共享,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

4.经费支持不足

虽然国家加大了对高职院校建设的资金投入,但其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中仍处于劣势。无论在办学经费,还是其他资源,如职称评审、科研立项、人才引进等方面,职业教育均处于劣势,这对推进紧密型校企合作极其不利。

三、构建紧密型校企合作的几点建议

1.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积极性,缓解双方利益冲突

(1)共同搭建创业就业平台

引导帮助学生就业是校企合作的核心目标。校企合作为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提供了长时间深入接触的平台,打破了以往招聘会上双方难以深入了解的缺陷。通过校企合作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企业文化及岗位需求,培养职业情感。高校应大力配合企业进行广泛宣传,例如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号等形式搭建就业信息平台,有针对性地引导就业,并根据企业需求培养人才。在创业方面,校企间可以共同研发创业项目,并以其为载体,邀请行业专家对学生进行指导,拓宽创业渠道。

(2)合作开展科学研究

学校拥有较强的科研团队,理论基础扎实。企业则拥有全方面的市场信息,对经济发展动态更加敏感。高职院校可以邀请企业参与专业设置、制定教学计划、改革教材建设,通过一系列科研项目的联合开展,推进企业的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使得科研成果真正转化为企业经济效益。

2.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构建校企合作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

各地政府应积极制定有关校企合作方面的法律文件,鼓励各地先行先试,为国家层面法律法规的制定提供经验依据。只有通过政策的约束,树立统一的规范要求,才能明晰各方职责,让校企合作之路走得持久长远。

3.设立专门机构负责校企合作事宜

以共同参与为原则设立专设机构以起到协调决策作用,机构人员可由高校和企业分别委派相关成员同时聘请若干第三方人士的方式组成,选拔好人员之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组织分工。通过该种合作管理的方式,校企双方不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争论权利责任,专设机构认真履行职能,以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实现决策民主化,维护双方利益,保持校企合作处于持续有效良性互动的状态。

4.设立校企合作基金

高校应通过多渠道筹措校企合作基金,包括申请财政专项投入、社会捐赠等方式,此外企业也要适当对高校给予经济上的投入。筹措到的基金应专项用于维持校企合作的良性运转:例如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外聘行业专家等日常开销,以及对校企合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进行奖励。

参考文献:

[1]董佳嘉.建立校企紧密型合作机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10).

[2]汪勇.区域性产业特色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探析-以随州汽车职业教育联盟为例[J].高教高职研究,2015(65).

作者简介:丁宛露(1987.11- ),女,汉族,江西南昌,助教,会计学院,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实务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建议
我建议,你也想我一下
过剩的建议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三代人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