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妙手回春复故颜

2016-07-29刘铁

收藏界 2016年7期
关键词:画心全色补料

刘铁

“前代书画,传历至今,未有不残脱者。苟欲改装,如病笃延医。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手而毙。所谓不药,当中医不遇良工,宁存故物。”

——明·周嘉胄《装潢志》

中国书画是承载着国家文明脉络和民族文明的火种,然而,由于中国书画所用的材料大多为绢和纸,质地纤薄娇嫩,极易破损,在流传过程中,也受到环境、气候、不当保护、人为损坏等因素的影响,产生发霉、虫蛀、污迹、断裂、撕破、火烧等各种情况,从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影响了后人的欣赏、研究、收藏及保存。因此,就需要对受损的书画进行重新修复装裱,使其得到科学保护,得以继续传承。书画修复源远流长,大致滥觞于魏晋南北朝,唐宋之际的宫廷已经设有专门的装裱机构和专职装裱工。到了明末时期出现了我国系统论述装裱的著作《装潢志》,它标志着书画装裱的成熟及完备,其对后世修复装裱书画意义深远。清末之际,为满足古董商和收藏家的需求,在北京和苏扬等地涌现出一批技艺精湛的装裱师,残破书画一经妙手修复,便可起死回生,价值倍增。我国的传统手艺大多以家族式、师徒式的方法传承,具有技术保密、派别众多的特点,书画装裱修复亦是如此。现代的书画保护技术是将高科技与传统相结合的模式,高科技的因素是科学仪器的检测与分析,以及对新型材料的应用;而书画修复的传统技艺则是一项工序复杂、高技术、高强度的工作,它并非一般修复匠可为,修裱师必须精熟书画史,具有良好的书画创作能力,并有丰富的修裱经验,方为巧手良医。

书画修裱工艺有几十道,仅向大家介绍其中“洗、揭、补、全”最关键的四道工序及其意义。

第一道,“洗”的工艺。洗主要是用水对画心进行洗淋、去污,针对书画的物质层进行清洗,去除有害物质。干洗法是用毛刷、棉花、橡皮擦、海绵或专用吸尘器等机械方式清除画心污染物,多用于画表清理;水洗法是针对画心色暗气沉或遭受水浸及其他污染物形成的水渍痕,用40摄氏度到50摄氏度的温热水闷浸或漂洗去污,这样反复几次清洗,可以去除大部分水渍痕,水温愈高洗涤效果愈好,但超过80摄氏度的水温会破坏纸张纤维并损及颜料。水洗之前应备两张素净的保护纸覆盖于画心的上下,若能以网架夹紧可增加漂洗的安全性与方便性。洗画要求“画复鲜明,色亦不落”为淋洗要旨,去除非书画表层及形象层之外的各种有害物质,尽可能不损害纸张绢素的机体、质地以及应有的古旧气色。

第二道,“揭”的工艺。“书画性命,全关于揭”,揭去画心背面的背纸和托纸,是整个修裱过程中的重点,“揭”的水平,将会给书画寿命带来决定性的影响。“揭”主要是用手指轻轻的搓、擦、磨、揭,不耐其烦,有的画心在“揭”这道工序上会耗时数月之久。对于残破以及质地糟朽、松散的画心,一般是将其画心正面断茬拼接及颜料固定后,以清水闷润,贴附上略大于画心的护纸,刷平排实,然后反置于裱案上,待揭。选用怎样的材料做垫衬,既要看材料本身的性能,还要仔细考察画心质地的糟朽、残破程度,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严格的判断与选择,思路如此,但是只有精湛的排、刷等装裱技艺则是实现这些思路的关键。“揭”的基本原则是在不损伤原作形象、画意的基础上,干净的揭取旧纸。其中对于托纸的揭去要尤为谨慎,一些破损严重的古书画,则尽量不要揭掉原有托心纸,正如北宋书法家米芾所言:“若古纸去其半,损字精神,一如摹书。”在操作“揭”的工序前,一定要做充分的研究,虽然传统书画修裱材料及粘合剂使得修复具备可逆性,但是揭一次便损伤一次,不可有丝毫疏忽。

第三道,“补”的工艺,即选用适当的材料修补破损及残缺的书画物质层,补的材料必须尽可能选择与画心质地相类似的做补料。“帘纹宁窄勿宽,绢纹宁细勿粗,质地宁薄勿厚”是选配准则。高质量的补料不仅是为了使修补的书画完美无缺,更重要的是要能与原画材料有很好的兼容性,更有利于所补书画的的保存和延续。清末、民国的修裱师为了修复后的效果,会把画心自身空余处裁切下来做补料,这种挖肉补疮的做法虽一时取得显著效果,但是对画心格局破坏严重,于今断不可取。补缺是把画心缺损处的四周用刀片刮薄,再贴上补纸,并在画心断裂的折痕处贴上折条加固。画心经过洗、揭后,断裂、破洞、缺损之处暴露无疑,补上相似材质、色泽的补料,能使书画画心材质厚薄一致,为下一步的“全”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好的补料和技术要求要达到肉眼不能辨别接茬处的程度。

第四道,“全”的工艺。“全”包括“全色”和“补笔”两方面。经过托补、贴折条的古书画,须以清水或淡胶矾水将画心闷平,挣于壁上,干后方能全色补笔。对于胶矾水的应用,既要能承托住颜料,利于行笔,不会“漏矾”,又不能伤书画底子,这是因画、因时、因人而异,很难有固定模式,只有用积累的丰富经验来应付各种变化的情况。全色补笔是技术难度最高的一道工艺,它考验着修裱师的美术功底,也是对前面所有工艺的综合检验,是修裱师综合素质的体现。“全色”要掌握好点、勾、染、皴等多种方法,“补笔”则要根据书画之意,灵活、适度、合理的添补。一般先“全色”后“补笔”。全色补笔的最高水平是“四面光”,即从周围的各个角度都看不出补缀之处,总之,要尽可能达到天衣无缝。全色补笔后,一幅古书画便基本修复完成。

书画的装裱及修复是一门系统的学问,具有极强的实践操作性,并非简短的文字可以传达清晰。我们通过几幅古书画的修复实例,为广大读者直观的展现了书画修复的妙手回春技术。(责编:李禹默)

猜你喜欢

画心全色补料
反应型冷补料与溶剂型冷补料路用性能对比研究
三星“享映时光 投已所好”4K全色激光绚幕品鉴会成功举办
治愈一幅画
治愈一幅画
海信发布100英寸影院级全色激光电视
精补料增重净能对西杂肉牛育肥性能和成本的影响
张宝珠:追逐“天人合一”的画心境界
古旧书画揭心研究
本地白山羊和隆林山羊冬春季补料效果对比试验
废旧镁铬砖再生料在RH浸渍管喷补料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