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教师三种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2016-07-29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广东深圳518001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调查研究影响因素

王 鉴(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广东 深圳 518001)



中小学教师三种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王 鉴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广东 深圳 518001)

摘 要:本调查研究目的是:研究中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职业幸福感的基本状况与相互影响。本调查研究的方法是采用综合幸福问卷和职业幸福感问卷对70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是女性教师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男性教师(t=-2.051,P <0.05);公办学校教师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民办学校教师(t=3.405,P <0.01);高中教师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初中教师(F=4.011,P <0.05);已婚和未婚教师职业幸福感显著高于离异教师(F=5.185,P <0.01)。职业认同、家庭氛围、受学生喜欢3个变量能联合预测心理幸福感25.9%的变异量。人格成长、利他行为、家庭氛围、受学生喜欢、同事交往、生命活力6个变量能联合预测主观幸福感34.5%的变异量。本调查研究的结论是中小学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职业幸福感存在显著相关(P<0.01)。

关键词:三种幸福感;中小学教师;调查研究;影响因素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学者们开始把幸福感作为心理健康的正面指标。其中,教师幸福感的问题得到较多关注。关于教师幸福感的研究主要从三个理论视野介入: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职业幸福感。基于快乐论与实现论两种不同的哲学观点,形成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幸福感两种研究类型。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一种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Diener等人认为,主观幸福感建立在快乐主义哲学基础上,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生活满意、正性情感与负性情感[1]。心理幸福感研究的哲学背景是实现论,强调自我潜能的实现所伴随的心理体验。Ryff等人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心理幸福感的6个不同的维度:自我接受、个人成长、生活目的、良好关系、情境把握和独立自主[2]。在整合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幸福感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国内学者苗元江尝试提出对幸福感内涵的完整理解:幸福感是人们以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为基础,对自我存在状态的主观心理体验,是由动机、目标、认知、情感、人格等心理因素与外部因素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心理功能状态。幸福感既是生命的一种存在方式,也是对自身存在状态的主观感受、评价和体验,是主观心理体验与客观的心理功能状态的统一[3]。由于教师职业体现为更多的精神性,其与心理幸福感更多相关的教师职业幸福感同样得到重视。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特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心理需要得到满足而产生的积极正性的情感体验[4]。近年来,关于教师幸福感的研究,多集中于主观幸福感和职业幸福感方面。关于主观幸福感,一般从存在状况、影响因素和不同群体因素进行研究。如周旻、张涛探析了基础教育教师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5],鲁小周、杨颖关注了幼儿教师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6]。关于职业幸福感,一般从存在状况、影响因素和提升策略进行研究。如赵斌、张大均研究了工作投入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关系[7],张兆芹、庞春敏侧重于教师职业幸福感及其提升策略[8]。关于教师心理幸福感的研究不多,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为高玉红等完成的关于中学教师心理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9]。尚未见到就上述三种幸福感同时进行的研究。本文拟从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幸福感的整合概念出发,结合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以深圳市中小学教师群体为样本进行三种幸福感的统合性调查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调查对象为深圳市中小学教师。采取分层取样方法,选择深圳市中心和偏远区域、公办民办性质和小学、初中、高中各级学校共12所;另在中心和偏远区域选择中职学校各1所,总计14所学校。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00份,每所学校50份。经用正反陈述句的测谎项目筛选,有效问卷为579份,有效问卷率为82.7%。

1.2研究工具

采用谢鞅的硕士论文《初中教师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中的教师幸福感问卷作为教师职业幸福感问卷工具。该问卷设计符合关于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概念界定,包含与学校教育教学有关的6个维度:职业认同、学校管理、收入福利、社会支持、受学生喜欢、同事交往。问卷为5等级计分,共35个项目。问卷α系数为0.850[10]。本次测量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问卷结构清晰,α系数为0.932。考虑到家庭是影响教师幸福感的重要因素,附加一个自行设计的3项目家庭氛围独立维度,其α系数为0.692。

采用苗元江博士论文《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中的综合幸福问卷。其幸福感包括主观生活感和心理幸福感两个模块。主观幸福感包括生活满意、正性情感、负性情感3个维度,心理幸福感包括生命活力、健康关注、利他行为、自我价值、友好关系、人格成长6个维度。问卷为7等级计分,各维度α系数在0.674至0.906之间[3]。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发现,人格成长维度有3个项目过于离散。苗元江在编制问卷时也提到人格成长维度中部分项目负荷较低的问题。为保证分析效果,这里予以删除,删除后人格成长维度保留6个项目。调整后的问卷共47个项目,本次测量各维度α系数在0.801 至0.924之间。

另设置性别、年龄、学校层级、学校性质、学历、职称、任教学科、任班主任否、婚姻状况等人口统计学项目。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

2.1被试样本人口统计学变量数据

性别,男36.9 %;女63.1 %。年龄,25岁以下用1表示,为8.7%;25-30岁用2表示,为27.5%; 31-40岁用3表示,为28.9%;41-50岁用4表示,为28.9 %;50岁以上用5表示,为6.1 %。学校层级,小学教师用1表示,为36.3%;初中教师用2表示,为28.2%;高中教师用3表示,为35.6%。学校性质,公办学校教师用1表示,为55.1%;民办学校教师用2表示,为44.9%。学历,中专及以下用1表示,为1 %;大专用2表示,为16.1%;本科用3表示,为76.6%;研究生及或硕士用4表示,为6.3%。职称,小学初级用1表示,为5.3%;小学中级用2表示,为4.8%;小学高级用3表示,为15.3%;中学一级用4表示,为37.1%;中学高级用5表示,为19.3%;未评职称用6表示,为17.8%。任教科目,语数英56.9%;理化生12.7%;政史地7.7%;其它22.7%。担任班主任40.9%;非班主任59.1%。婚姻状况,未婚18.7%;已婚76.9%;离异4.5%。

2.2基于人口统计学变量的教师幸福感差异分析

从被试样本的性别、年龄、学校层级、学校性质、学历、职称、婚姻状况进行考察,见表1。

其中:女性教师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男性教师;年龄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25岁以下的教师职业幸福感较高,但因25岁以下样本数仅为14人,不足以说明问题;高中教师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初中教师。公办学校教师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民办学校教师;已婚和未婚教师职业幸福感显著高于离异教师。

表1 教师三种幸福感在人口统计学变量方面的差异分析(±s)

注:*P<0.05 **P<0.01 ***P<0.001,下同

2.3基于人口统计学变量的职业幸福感各维度、家庭氛围维度差异分析

与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相比,职业幸福感更接近社会生存情境,对其作进一步考察。从被试样本的性别、年龄、学校层级、学校性质、职称考察职业幸福感各维度状况,见表2。

其中:女教师感受到社会支持和认同显著高于男教师,而且女教师比男教师更善于同事交往;50岁以上和30岁以下的教师比30至50岁年龄段的教师职业认同和收入福利满意度更高,同时也更认同学校管理;社会支持主要是25岁以下的教师显著好于其它年龄段的教师;小学和高中教师比初中教师更受学生喜欢,高中教师比小学和初中教师更善于同事交往;职称因素,主要是未评职称的教师对学校管理和社会支持比小学高级和中学一级更满意;中学高级教师比中学一级教师更受学生喜欢。另外,学科方面主要是在学生喜欢维度上有显著差异,语数英和其它学科比理化生和政史地更好(F=3.438,P<0.05)。担任班主任与否在各维度上无差异。

表2 教师职业幸福感在人口统计学变量方面的差异分析(±s)

2.4心理幸福感有关因素分析

职业幸福感的6个维度和家庭氛围与心理幸福感呈显著相关(P<0.01),其相关系数在0.274至0.427之间。以心理幸福感总分为因变量,职业幸福感的6个维度、家庭氛围和人口统计学变量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只有职业认同、家庭氛围、受学生喜欢3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其3个变量能联合预测心理幸福感25.9%的变异量。见表3。

表3 职业幸福感、家庭氛围和人口统计学变量预测心理幸福感的逐步多元回归分析

2.5主观幸福感有关因素分析

职业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家庭氛围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相关(P<0.01),其相关系数依次为0.328、0.502、0.260。以主观幸福感总分为因变量,职业幸福感的6个维度、心理幸福感6个维度和家庭氛围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有人格成长、利他行为、家庭氛围、受学生喜欢、同事交往、生命活力6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其6个变量能联合预测主观幸福感34.5%的变异量。见表4。

表4 职业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家庭氛围预测主观幸福感的逐步多元回归分析

3 讨论

3.1中小学教师三种幸福感在人口统计学变量方面的差异分析

关于性别与教师幸福感的差异问题并无一致性结论。周旻、张涛的研究表明,性别因素在对主观幸福感指数的影响中差异不明显[5]。 任正盼、刘云的研究表明,小学的男教师主观幸福感明显高于女教师[11]。本研究的结论是中小学女教师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男教师。进一步考察发现,其差异主要体现在生活满意维度上(t=-2.609,P<0.01)。这或体现为地区差异。深圳市中小学教师生活水平相对较高,整体生活满足度较高,而女教师较男教师更倾向于在生活方面得到满足。作为对比,男教师较女教师更倾向于在成就方面追求满足[12]。同时从表2看到,女教师在社会支持和同事交往维度上都较男教师高,这也间接成为生活满足的因素。研究发现,年龄段与职业幸福感基本上呈现为U型关系,即教师职业幸福感在年龄上大致呈现出 “强--弱--强”的变化趋势。这与有关研究的结论相同[13]。职称因素也呈现出相似的特征。公办学校教师比民办学校教师主观幸福感更高,其差异主要体现在生活满意维度上(t=4.249,P<0.001)。由于投资体制和管理机制的不同,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有质的不同,公办学校教师工作稳定且工资水平高于民办学校教师。同时从表2看到,公办学校教师在职业认同、社会福利和同事交往维度上都较民办学校教师为高。但整体上,公办学校教师与民办学校教师在心理幸福感和职业幸福感方面并无差异。其主要原因在于,本次取样的民办学校多数是社会形象和办学效益很好的学校,多年来持续进行民办教育的改革发展和政策扶持,使得民办学校教师的地位不断提高,公办与民办学校之间的差距在缩小。已婚教师比离异教师职业幸福感更高,唐莘尧等人的研究也有相同的结论[14]。

3.2中小学教师心理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

心理幸福感强调自我的潜能实现,重在意义追求的体验。本研究表明,职业认同、家庭氛围、受学生喜欢3个因素对其贡献最大。这说明,心理幸福感与工作因素和生活因素深度相关。相关的研究表明,中学教师的社会支持和工作绩效对心理幸福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15];职业倦怠能够负向预测心理幸福感、自尊和社会支持能够正向预测心理幸福感[9]。本研究的职业认同包含了职业倦怠因素,受学生喜欢体现了工作绩效因素,家庭氛围是比社会支持更强的因素。由于研究工具选择的原因,其它研究的社会支持因素不具有可比性。

3.3中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

主观幸福感秉持“幸福就是快乐”的主观心理体验的观点。然而在快乐的内涵中必然包含着意义感体验。这一点也正是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幸福感的内在联系。本研究证实了这一整合性观点。在职业幸福感6个维度、心理幸福感6个维度加之家庭氛围的13个维度中,有人格成长、利他行为、家庭氛围、受学生喜欢、同事交往、生命活力6个变量可以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人格成长、生命活力强调个人精神生活的内涵丰富与提升,家庭氛围、同事交往重在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利他行为、受学生喜欢凸显个人的社会价值。Kasser和Ryan研究证实,自我接受、亲密友谊和社区感觉与主观幸福感正相关[16]。这与本研究的结论很接近。由此看到,主观幸福感强调的主观感受,包含着不断升华的精神内涵和社会意义。幸福感是伴随个人欲望的升华不断丰富的,而不断丰富的幸福感的体验是需要提升个人能力去实现的。这很符合赵汀阳先生提出的“幸福是一种能力”的观点[17]。追求和体验幸福感需要个人具有感受的能力、认知的能力乃至创造的能力。附带的一点认识是,追求和体验幸福感,也正是对于心理健康的正面诠释。

参考文献:

[1] Diener E. Eunkook MS.Richard E et al.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J]. Psychology Bulletin,1999,125(2):276-294.

[2] Ryff C.D.The structure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revisited[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5,69:719-727.

[3] 苗元江. 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D].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4] 谭贤政,卢家楣,张敏等. 教师职业活动幸福感的调查研究[J].心理科学2009,32(2):288-292.

[5] 周旻,张涛. 基础教育教师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9):1318-1319.

[6] 鲁小周,杨颖. 幼儿教师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 22(6): 860-862.

[7] 赵斌,张大均.教师职业幸福感与工作投入的关系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4):108-111.

[8] 张兆芹,庞春敏.教师职业幸福感及其提升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2(2):25-28

[9] 高玉红,王秀希,李健等.中学教师心理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6:56-57.

[10] 谢鞅. 初中教师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1] 任正盼,刘云.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5, 23(6): 853-857.

[12] 梁小玲. 内蒙古中小学教师成就动机性别差异的研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8,37(4):514-517.

[13] 王梅. 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以上海泰州地区为例[D] .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4] 唐莘尧,张建人,凌辉. 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应对方式与幸福感的关系[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8):1202-1205.

[15] 胡姗姗,吴明霞,张大均等. 中学教师工作绩效、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08, 21(10):57-60.

[16] Kasser T,Ryan RM.A dark side of the Ameriean dream:Correlates of financial suceess as a Central life aspiration.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3.65:410-22.

[17] 赵汀阳.论可能生活[M]. 北京:三联书店, 1994:120, 113.

【责任编辑:羊玲】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332(2016)02-0019-06

【收稿日期】2016-03-24

【作者简介】王鉴(1956-),男(汉),辽宁锦州人,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E-mail:wjian2000@163.com

Survey on three types of well-being of the teachers in the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WANG Jian
(Education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of Shenzhen, Shenzhen 518001, P.R. China)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tudy the basic status of subjective well-being(SWB), psychological wellbeing(PWB) and professional well-being of the teachers in the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The present paper investigates over 700 teachers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by adopting Comprehensive wellbeing questionnaires and professional Well-being questionnaires.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result, it shows that female teachers' SWB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male teachers'(t=-2.051,P <0.05), the public school teachers' SWB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private school teachers'(t=3.405,P <0.01), while high school teachers' SWB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F=4.011,P <0.05), and married and single teachers' professional well-being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divorced(F=5.185,P <0.01). The three variables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family atmosphere, students preference jointly contribute to predict 25.9% of the PWB variance. While the six variables of personal growth, altruism, family atmosphere, students preference,colleagues relationship and vitality combine to predict 34.5% of the SWB variance. Therefore, the SWB, PWB and Professional Well-beings of the teachers in the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a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P <0.01).

Key words:three types of Well-being; teachers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investigation;influencing factors

猜你喜欢

中小学教师调查研究影响因素
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西安市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电子白板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应用探讨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