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语阅读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2016-07-27周勉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心灵小学生素养

周勉

所谓“语文文化素养”,就是以语文运用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以及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呈现出来的内在品质。小学阶段是培育学生文化素养的黄金时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是十分必要的。

一、潜心吟诵,让学生心灵在诗意教学中得以浸润

文化素养的培养和提升要历经一个比较漫长的积累、丰富、发展和创造性的过程。让小学生在潜心吟诵中来接受语文元素的丰富涵养和滋补,不仅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课程学习情趣,而且是提升其文化素养的最基础和最有效之举。

当代著名作家赵丽宏笔下的《望月》,是一篇融散文、诗歌和童话为一体的优秀文学作品。文中通过描写“我”与小外甥之间的“看、谈、比、想”,把“三种月态(眼中月、诗中月、幻想中月)”多彩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创设富有诗意的活动氛围,引领小学生潜心吟诵文本,把民族文化的种子悄悄地播撒在他们的幼小心田之中。与此同时,还要结合喜闻乐见的儿歌、古诗和现代散文等文学形式,并辅之以音乐、图画和多媒体等多种资源,让小学生从朗读、欣赏、吟诵和想象中感受月光的清辉和月夜的美好。

二、真情感悟,让学生心灵在生活教学中得以飞扬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应当而且必须融入社会生活的河流,善于通过“激励、唤醒、鼓舞”的方式,去有效激起学生个体生命经验的涌动,引发他们热情开启对话与沟通的心灵之门,去认真感悟蕴含于多彩生活中的文化气韵。

如苏教版五下第五单元《月光启蒙》这篇课文,淳朴优美、情感真挚,教学中学生们都会被文中母亲那深情的吟唱所打动。有鉴于此,笔者要求并组织学生在课后去广泛搜集本乡本土的民歌和童谣等,以此引领他们进一步感受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在交流共享环节中,那些“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洋枪打老虎,老虎吃小孩,小孩抱公鸡……”等民歌童谣,还有学生额外获取的那些凝聚着人文情韵的地方故事、口传诗文、乡土对联、农谚俗语等等,好像阵阵的柔和春风令人神清气爽,值得反复地玩味、品鉴和吟诵。

三、启迪智慧,让学生心灵在丰富活动中得以驱动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种说法深刻地启示我们——教师应当在“深入教材、超越教材”的基础上,注重突破极其有限的文本信息,善于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努力把学生引向更加广阔的语言文化情境之中。

以阅读教学为例。阅读自古即有“教育之本、学习之母”之誉,它是语文课程活动中的基本环节和基础前提。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开展“广泛阅读行动”的语文学习活动。比如,向小学生推荐阅读一定量的优秀书目作品,引领他们走进绮丽的诗歌、迷人的童话、精彩的小说、神奇的科学幻想等;积极开展读书比赛、心得交流、自制读书小报、课本剧创演、主题演讲、问题辩论等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还可适当开展一些“微课题研究”等综合性实践活动,促使小学生在各类阅读活动中启智益能,自我发展。

综上所述,文化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是一个厚积薄发的长期工程。如果从小学阶段就开始抓起,帮助学生练好“童子功”,那么这将是一种“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德善之举。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简介: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心灵小学生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唤醒心灵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