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厕里的关爱
2016-07-27岳红记
岳红记
当爸爸一个人带着三四岁的小女儿,或者妈妈一个人带着三四岁的儿子走在大街上,如果大人要上卫生间的话,小孩子让谁来照看?
2012年5月15日,我带着4岁的小女儿从北京出发,到达美国的西雅图机场后,再转往斯波坎市。在候机厅候机时,就遇到了这个问题。
在国内,一般是两个人带孩子。如果是一个人带孩子,有事情时就会委托熟人照看一下。而到了国外,人生地不熟,怎么办?
当时,先是女儿提出要上厕所,我就让她到女厕所去,我在门口等她。过了一会儿,我也要上厕所,我真不知道把她放在哪里才放心。我让她在男厕所门口等我,她不同意,我也不放心。依据国内的思维,我到办理登机牌的工作人员跟前,用英语向他说明情况,想让他帮我照看一会儿小孩。没想到他说不能帮我照看,但他直接把我带到一个叫family restroom(家庭厕所)的门口,说我可以带着小孩进去了。
我忽然明白,西雅图机场有三类厕所,即men's restroom(男厕所)、women's restroom(女厕所),family restroom(家庭厕所)。这种情况在国内很少见。
可见,家庭厕所有很多好处,便利了带小孩的大人和行动不便的老人。
在公共场合因上厕所引起小孩、老人丢失的现象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都发生过,有了家庭厕所就可避免了。实际上,family restroom在美国是一种大型的无性别无障碍公厕,主要是为有异性亲属陪伴、残疾人士、带小孩子的大人提供的一种服务设施。这种厕所在幼儿园、机场等公共场所比较多。后来,我们一家人到洛杉矶的好莱坞环球影视城旅游时,在儿童戏水区旁边,一排有五六个family restroom。
于是,在美国期间,我就特别留意该国的公厕设施及建设情况,感觉到美国的公厕以设施齐全、干净环保、以人为本等为设计理念所表现的公厕文化,始终渗透着浓浓的人文关怀,折射出了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
美国人把公共厕所不叫卫生间,也不叫W.C,而是叫休息室(restroom),有的地方叫洗手间(washroom),或者叫洗澡间(bathroom),也有的地方直接写着men、women和family。在飞机上的厕所叫Lavatory。这些叫法与中国的“方便”八竿子打不着。至于W.C( water closet)是英国人过去的用法,在美国早已out(过时)了。如果你在美国说W.C,是没有人能听明白的。
在美国无所谓公共厕所之说,也几乎看不到国内意义上的公厕。公厕只有在公园和一些公共场所才能看到。我在2012年7月初到美国费城旅游时,在自由钟和独立宫前面一大片草地的角落,看到了一所公共厕所。据导游介绍,该厕所修建于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的第一个公共厕所。从旁边的英文说明可知,该厕所是美国第一家将粪便和进出水分开,并用水冲洗的厕所。
走在美国的街头巷尾很少看见公共厕所,偶尔在街边看到一个移动厕所,觉得很稀奇,这种厕所聚会时用的比较多,平时很少用。美国的法律规定,所有公共场所和街面的商业用房都必须有厕所,而且要对外开放,这也许是美国不专门大建公厕的原因之一。可见,美国的厕所产权属于私人的,但使用权却是共有的。而中国街道商店的厕所是私人的,通常不对外使用。
在美国随便走到哪儿,只要有店铺就不需担心找不着厕所。这让初到美国的中国人很不适应,有时憋着劲儿,还找不到公厕在哪里。好不容易在商场或是加油站找到一个,看到没有收钱的老头儿、老太太,还觉得好像占了人家的便宜似的,速战速决,草草收场。后来摸清了规律,上厕所就轻松自如了。
美国厕所的设施
美国三四层以下的建筑物,建筑材料多用木板,很少用砖和混凝土,就连地面也铺木板,只在厕所里砌瓷砖。以前在国内听说过这种情况,现在才明白是怎么回事。美国厕所瓷砖的清洁质量很好,是专用的,清洁剂一喷,毫不费力就将污垢去除掉。无论在飞机场、火车站、商场还是饭店,厕所的瓷砖干净又光洁。
与国内公厕相比,美国厕所里除了灯光明亮之外,还免费提供纸。每个公厕里面都备有三种纸:一次性的坐便用纸、手纸、擦手纸。三种纸由不同的材质做成,既照顾到使用者的舒适性,又考虑到环保和节约。
坐便用的纸洁白,稍微厚一点,一般镶在坐便器后边墙上的一个盒子里,用手一抽,就拉出来一张中间有一个大洞的椭圆形纸,正好覆盖住坐便器的沿,以防感染。用完之后,纸和粪便一起冲到下水道里。有的公厕是自动冲,有的公厕需要人按一下按钮。每次用的时候,我都有一种担心,这样会不会堵塞厕所的下水管道,因为这种情况在国内时常发生。
手纸也是白色的,装在便池侧面的墙上的存纸器内,抽一张出来,摸着柔软,用着也舒服,应该是纯木浆纸。
擦手纸装在水池旁边墙上的盒子里。颜色是淡灰色,比较厚且有点硬,吸水性很好,这是一种再生纸。用手一抽,里面的滑轮自动转一下,还带着“吱”地一声,一张纸就“吐”出来,有的要转动盒子旁边的小手柄。每一张之间的接头有锯齿状图案,很好看。
记得女儿初到美国时,就很喜欢这种纸,每次都多抽一张,拿着玩。后来习惯了,也就不再多抽了。装擦手纸盒的墙边有一个大塑料桶,擦过手后,人们都会自动把废纸扔进去。有的公厕既配有擦手纸,还配有烘手机。
另外,厕所洗手池配备热水、凉水和感应水龙头。手一靠近水龙头的喷嘴,水自动流下来,一离开水就停止。在水龙头旁边有洗手肥皂液,肥皂液装在一个小喷头里,用手轻轻一按,自动滴下来。
美国厕所的人文关怀
美国厕所一开门是个小过道,过道里有个格挡,类似于国内的屏风。这种设计是一种文明。避免一推门就能看见别人提裤子或者在小便而引起的尴尬。每个便池都是一个单间,门上有衣服挂钩。蹲便器高矮皆有,适用不同个子的人。
另外,在大型公共场所,如机场、车站、码头、宾馆或商场内的公厕,都提供宽大的空间,供残障人的轮椅出入,还设置有残疾人专用的坐便器,其空间要比一般的大一点儿,而且门上都有盲文。
在美国,多是一个大人带孩子出门,经常看见有的妈妈一个人带两三个孩子出入公共场所,那么,为婴儿换尿布或者大人上厕所时孩子该怎么办呢?
美国人是这样解决的:
在厕所蹲位对面的墙壁上,设置一个用铁板和弹簧做的小座位,叫作可折叠的婴儿整理台(Baby changing station),专供带小孩儿的父母为婴儿更换尿不湿,这种设置男女公厕都有。Baby changing station平时折叠起来与墙壁平行,用时可以把它打开,与墙壁垂直成90度,然后把孩子放上去,为防止孩子乱动掉下来,还用一条像汽车里安全带一样的扣带拦住孩子的腰。这样,大人就可以放心地解决自己的问题,既不用考虑婴儿没有人照顾的麻烦,也不用担心婴儿掉下来。
美国厕所,无论男厕还是女厕,在洗手池旁边都装着一面大镜子,厕所里还有电插头。记得有一天晚上,我们一家人要外出,在斯波坎市火车站的候车厅等车,我看见一个中年男人背着双肩包进了厕所,好长时间还没有出来。一会儿,我也进去上厕所,才发现他在里面已经洗完头,正在用吹风机吹头。当时,我还觉得蛮稀奇的。美国女人早晨出门时,带个补妆用的化妆盒。下班后要出去参加晚会,来不及回家,换晚装和打扮就在这里进行。她们上班时穿的衣服很严肃,晚上出去时,却是浓妆艳抹,服装的风格变得鲜亮、时尚。另外,厕所外间是休息室,人们还可以在那里小坐。
美国的第四类厕所
美国公厕曾经是反对种族隔离政策、争取残疾人权利的地点,如今成为一种文化或政治分歧的象征。前几年,威斯康星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芭芭拉大学等高校中的积极分子,曾经为修建中性厕所而不断游说。中性厕所运动在年轻变性人,特别是大学生中间,引起了特别大的反响。大学生们正在苦苦寻找表达自己心理性别的权利,他们都赞成不能以太严格的性别来区分文化,也不是以出生时的性别基础选择洗手间,而要注重强调心理性别。
在这种背景下,美国的有些地方产生了第四类厕所,即中性厕所,也叫无性厕所,专为做过变性手术的人和同性恋修建的厕所,男女均可进入。这类厕所多建在一些大学里,旧金山大学10万名学生中,有10%至12%的人是同性恋者或变性人,学校管理层已经把几个男厕所改为中性厕所,在2007年使用的两个新学生宿舍楼内,已经有三种厕所:男厕、女厕和中性厕所。如今,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新校区,除男厕所、女厕所外,也新修建了“无性厕所”。
了解外国的厕所后,我不由想到了中国的厕所。在我国农村,有些地方的人还很原始,上厕所时,有的人仍在用树叶、瓦块、废纸擦便。在一些城市,前几年上公厕还要缴费,这让老百姓很不满意(从媒体了解到,一些中等城市的公厕依然还在收费)。有些人为了省钱,就找一个偏僻的地方大小便。如今大城市的公厕免费了,但是其干净程度及其设施还需要改善。公厕里没有洗手液、手纸、烘干机等基础物品,有的连冲便水都没有,老远就能闻到刺鼻的味道。
中国的公共厕所
公厕的干净程度及其设施状况,是一个地方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厕所文化折射出人的文化。国内的一些公共厕所不但设施落后,而且是脏、乱、差。常常看到一些厕所的墙壁、门板上有乱涂鸦的痕迹。有些高校的厕所里还有涂鸦的淫秽图案。这充分反映国人的素质状况,同时也看出国内大学生的思想比较压抑,特别是在异性交友方面。
在国内旅游时,我就很留意一些地方厕所的设施建设。记得2011年初夏,我到四川都江堰旅游,看到厕所门口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4A级公共厕所”,很好奇,就进去体验了一下。里面的设施和美国普通公厕差不多,但没有配置热水,灯已经坏了,可能还没来得及修换。这几年,在国内一些4A级和5A级的旅游景区开始建星级厕所。如西安在2011年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时,就建立了星级厕所,其实这种星级厕所,在国外已经很普通、很普遍,而国内这些所谓的星级厕所并没有配备热水、卫生纸及其他必要的设施和物品。另外,目前国内的公共场合还没有见到家庭厕所(family restroom)。我想,将来一定会有的,但不知道要等到何时。
国内公厕的落后设施,让许多回国旅游的华侨和一些老外很不适应。凡是来过中国的外国人,回国后最大的抱怨就是中国的厕所。想来中国旅游的外国人,听说了中国的厕所状况,有些就会打消来旅游的念头。
关于外国人在中国上厕所遭遇尴尬的故事很多。美国华文报纸曾经披露:中国的公共厕所吓走了外商,结果丢了400万美元的生意。有一个老外,来中国考察。虽然外商在中国住高级宾馆,但他们也要出去走走。有一天,这个老外在大街上的公厕方便后,遇到了困难。因为外国人早就习惯了自己国家的厕所,出门时压根儿就没想到要准备手纸。后来听说那老外急中生智,脱下鞋垫解决了问题,之后就气愤地回国了。
厕所文化所包含的信息量巨大,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与先进程度。如何改变国内公厕状况,提升整体卫生、设施的水平,是我们亟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