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集体球类项目发展历程回顾与启示

2016-07-27温英英李端英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63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18期
关键词:发展历程

温英英 李端英(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广东广州 510663)



广东集体球类项目发展历程回顾与启示

温英英 李端英
(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广东广州 510663)

摘 要:目的 对广东集体球类项目的发展历程回顾,总结广东集体球类项目取得的成绩与经验,为广东集体球类项目发展提供理论及数据参考。方法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整理分析,以广东集体球类项目(足球、篮球、排球、水球、棒球、垒球、曲棍球、手球8个项目)的发展对策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广东集体球类项目发展历程。结果 集体球类项目为广东竞技体育整体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集体球类项目具有广泛而雄厚的群众基础;集体球类项目设置能做到适时增减;竞技水平曲折中发展主要表现在集体球类项目全运会的总体不稳定,集体球类各项目之间发展不均衡。集体球类各项目自身竞技水平起伏不平等。结论 集体球类项目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广东发展集体球类项目应积极总结发展的经验,顺应国际、国内集体球类项目训练与竞赛的发展变化趋势,提高集体球类项目的核心竞争力,为广东集体项目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广东省集体球类项目 发展历程 回顾启示

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一直拥有处于全国前列的竞技水平。然而广东的集体球类项目,作为竞技性、娱乐性、观赏性及群众性的一个项目群体,其发展过程有起有伏。广东集体球类项目中,足球、排球、水球在七运会之前都曾创造过辉煌。但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八运会以来,集体球类项目陷入低谷时期,八运会、十运会上集体球类项目颗粒无收,九运会男子曲棍球夺冠,十一运会上男篮、水球、棒球的有所突破,十二运会男篮、水球保持优势,但整体形势并不容乐观。整个集体球类项目的发展状况,与广东在全国的竞技体育的位置、全省人民的期望、广东全运金牌战略不相协调。因此,对广东集体球类项目的发展历程回顾及分析,对研究其发展对策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及实践应用价值。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研究以广东集体球类项目(足球、篮球、排球、水球、棒球、垒球、曲棍球、手球8个项目)发展对策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国家体育总局、广东省体育局、百度等网站,收集国内外集体球类项目相关研究,国家与广东集体球类项目发展历程、现状及相关政策;通过广东省体育局全运办收集有关比赛信息;查阅有关集体球类项目、发展战略著作,为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1.2.2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对获得的有关数据进行数理统计,为该研究提供客观、直观的量化支持。

2 结果与分析

广东是新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处于全国前列,在竞技体育领域广东也处于全国排头兵的位置。新中国以来举办的12届全运会中,广东金牌总数4次第一、3次第二、1次第三、4次第四;中国参加的第23~30届奥运会中,广东籍运动员共获得24.5枚金牌,位居全国各省市前列,体现出竞技体育大省的综合实力。这其中,集体球类项目为广东竞技体育整体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广东省加强建设体育强省的要求指出,竞技体育要攻克发展难题,全面增强综合竞争力。其中,要求之一就是努力破解“优项不优、大项不强、尖子不尖、球类弱势”等发展难题,迅速提高科学训练水平,力争基地有奥运冠军、队伍有全运冠军,整体体现省有奥运冠军,市有世界冠军或亚洲冠军,县(区)有全国冠军。按照这个标准,广东省不断地增强集体球类项目,尽力在赛场上展示实力,做到名副其实的竞技体育全国排头兵,为体育强国的建设增添砝码。

2.1 广东集体球类项目具有广泛雄厚群众基础

广东集体球类项目有着悠久的历史,足球形成了曾在国内享誉一时的“南派打法”,为国家培养出容志行等足球人才,20世纪70、80年代到90年代初,广东籍球员几乎占据了国家队的半壁江山;广东台山更有“排球之乡”美誉;东莞虽是一个新兴的篮球城市,篮球群众基础与文化非常好。截止2007年,东莞市各类篮球场接近2万个,其中多功能体育馆20座,标准篮球场2044个,东莞市32个镇区的500多个村委会,都至少有一个篮球场。东莞有工厂企业21 200余家,几乎所有的工厂企业都有自己的篮球场和篮球队,此外还有12 000多名学生业余篮球运动员。正是由于东莞有这样浓厚的群众基础和球市,2006—2006赛季初广东宏远售出套票1 500张,每场比赛座无虚席。虽然当时东莞新世纪的成绩并不理想,但一个赛季平均每场比赛的上座率达到7成。2006年2月10日东莞市第三支职业篮球俱乐部东莞市柏宁篮球俱乐部注册成功,一个城市出现3家职业篮球俱乐部,足见东莞这个篮球城市的群众基础厚重。近几年,篮球培养出了易建联、朱芳雨等球星,尤其是广东宏远篮球队则在2004—2013年间八度夺得CBA总冠军,更加增加了群众对篮球的热爱与参与程度。

足球是梅州的传统体育项目,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1956年,国家体委根据梅县足球运动的悠久历史和发展现状,授予梅县“足球之乡”称号;1979年,梅县被确定为全国16个足球重点地区之一,被誉为“北有足球城(大连)、南有足球乡(梅州)”。2010年8月6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发布《梅州市振兴“足球之乡”十年规划》,使足球运动进一步得到群众的认同和喜爱。

表1 第6~11届全运会(全国与广东)集体球类项目设置

表2 广东集体球类项目第6~11届全运会比赛名次表

20世纪50年代台山就被誉为“排球之乡”,当时排球运动在台山相当普及,无论哪个级别的排球比赛在台山举行,上座率均可达百分之百。同时,各年龄段的运动队在全国排球赛中均成绩显著,国家男排成员中有一半以上来自台山。当时,《人民日报》记者曾撰文首次为台山冠以“排球之乡”美誉,台山因此而得名并广为人知。据统计,目前台山市拥有3300支业余排球队,会打排球的群众近50万人,约占该市人口的50%;在台山,现有排球训练馆16座,排球灯光球场410个,室外一般球场1 630个。

体育之乡的蓬勃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群众基础,孕育了造就顶尖的运动员的环境,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大量的竞技人才。

2.2 广东集体球类项目设置适时增减

1979年,中国竞技体育重返国际奥运大家庭,回归国际竞技体育的主战场。国家根据“国内练兵、一致对外”的原则,开始实施奥运战略,其重要表现是全运设项开始突出奥运项目,体现了全运为奥运练兵的战略。

紧随着国家对全运集体球类项目增设,广东集体球类项目设置有较大变化,除篮球(成年)、足球(成年)、男子水球保持设项外,其他项目均有调整。一是依据全运设项适时增设项目(小项)。如,篮球、足球、排球根据第11、12届全运会设项变化,分别增设男子、女子青年组;橄榄球虽未组队,但十二运周期已于解放军达成双计分协议,解放军队全运会获得分数计入广东;女子水球未设项。二是根据项目竞技水平增减项目。如,男女排球在第6届全运会无成绩、第7届未出线的情况下,八运周期将该项目撤销;男子手球于第6、7届、女子手球于第7届全运会撤销。三是增减主场优势增设项目。广东为2001年九运会东道主,为备战主场全运会,八运会期间就增设曲棍球、棒球、垒球,九运会重设排球项目。(见表1)

2.3 广东集体球类项目竞技水平曲折发展

全运会是一个省市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的集中表现,也是各项目展示竞技水平的平台。第6~12届全运会,广东所设集体球类项目参赛表现有起有伏,八运会、十运会上颗粒无收,十一运会上男篮、水球、棒球有所突破,十二运会男篮、水球保持优势,总体曲折、非衡发展。(见表2)

从表2看出,第一,集体球类项目全运会的总体不稳定,表现起伏较大。第6届全运会男子足球、男子水球两项获得金牌,占当届全运比赛金牌总数的3.7%;第7、9届全运会分别仅有男子水球、男子曲棍球获得金牌,各占当届代表团全运金牌总数3.4%、2.9%;第8、10届全运会,集体球类项目未为代表团贡献金牌,到达最低谷;第11届全运会,男子篮球、男子水球、棒球3个项目获得6枚金牌,占到代表团金牌总数的13.3%,达到历届全运会以来比较高的位置;第12届全运会同获6枚金牌,但因广东金牌总数提升,集体球类项目所占比例又下降。可见,集体球类项目总体竞技水平起伏不平,但最近的第11、12届全运会表现出较好的发展趋势。(见图1)第二,集体球类各项目之间发展不均衡,表现出较大差异。根据各项目在第6~11届全运会上比赛名次,透过图2变化特点,可划分为5种类型。其一,保持稳定型。如,男子水球,图示柱一直处于较低位置,表明其全运比赛成绩稳定保持在较高水平(前3名),并有4届次获得冠军。其二,稳步提高型。如,男子篮球,除第7届全运会无名次外,基本处于逐届上升趋势,稳步提高,并连续第11、12届全运会获得冠军。其三,起伏较大型。如,男子足球、女子足球、女子篮球、棒球。其四,持续不前型。如,男女手球、男女曲棍球,除男子曲棍球第9届获得冠军外,其余均处于第3~6名位置,徘徊不前。其五,持续低迷性,如男女排球,图示柱一直处于较高位置,第6、7届全运会连续无名次或预赛未出现,第8届全运会撤销,第9届全运会恢复设项但成绩仍未进前8,第10、11、12届全运会又持续低迷。第三,集体球类各项目自身竞技水平起伏不平,表现不稳定。如男子足球,第6~8届全运会处于前3名位置,甚至获得冠军,但第10届跌至第9名,第11届又回升至第2位;女子足球从七运会的第2名,至11运会跌至第7名;男子曲棍球九运会曾获得冠军,至第10、11届均未获奖牌;棒球第11届全运会夺冠,随之的12届全运会仅获得第5名,竞技水平表现亦不稳定。

图1 第6~12届全运会广东集体球类项目金牌占代表团金牌总数比例

图2 广东集体球类项目第6~12届全运会名次变化图示

2.4 广东集体球类项目重点布局初见成效

鉴于广东集体球类项目在全运会上竞技水平的起伏不定,尤其是在十运会金牌毫无建树的情况下,在备战第11届全运会周期提出了发展球类项目工作方案,重点解决球类弱势问题(除篮球、排球、足球、水球、手球、曲棍球、棒球、垒球等8个集体项目外,还包括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3个单项球类项目),并提出2008年奥运、2009年全运的目标定位,按照影响大、有冲金夺牌可能的基本原则,对球类项目进行布局和实施指导。通过十一运周期的备战,球类项目弱势得到了改善,实现了既定目标,2008年北京奥运会乒乓球获得团体、个人两项金牌,2009年十一运会男子篮球、男子水球、棒球获得金牌,十二运会男篮、水球保持优势,球类项目为代表团的金牌贡献率明显比往届增加,重点发展球类项目的方案初见成效。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广东集体球类项目的发展历程中,表现出雄厚的群众基础,项目设置适时增减,竞技水平曲折发展,重点发展初见成效等特点,为广东竞技体育的整体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2)集体球类项目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广东发展集体球类项目,要从系统的角度,结合所拥有的资源与项目竞技水平的各要素,提出合理可行对策。

3.2 建议

当前我国职业体育正在经历深刻的改革探索,足球作为职业化改革先行先试项目,中国足球协会已与国家体育总局脱钩,在职业化的进程上又迈出了一步。广东集体球类项目发展,应顺应以足球等集体球类项目的改革发展变化趋势,明确目标定位,结合广东省的发展现状,提供全方位保证保障,提高集体球类项目的核心竞争力,为广东体育强省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岳冀阳,黄静.广东宏远男子篮球俱乐部成功经验的启示[J].体育科技,2007(1):12-14.

[2]丘乐威,龚建林,陈琦.梅州“足球之乡”的形成与发展困境及其解决对策[J].体育学刊,2009,16(4):37-40.

[3]http://baike.baidu.com/view/4907093.htm.

[4]http://baike.baidu.com/view/702185.htm.

[5]关于印发<广东发展球类项目工作方案>的通知[Z].粤体竞[2006]64号.

[6]蒯放.后奥运时期中国加快发展集体对抗性球类项目的思考[J].四川体育科学,2010(2):20-22.

[7]张凡涛,宋金美.夏季奥运会集体球类项目竞技布局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3):1-4.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6(c)-0092-04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8.092

猜你喜欢

发展历程
软件工程技术的研究目的和发展前景
电力企业中物资管理的改革与发展
澳大利亚旅游教育发展特征概述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特质性演进历程研究
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现状及发展趋势
试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剖析与回归
国内奢侈品电子商务发展历程研究
新媒体时代表情包发展的传播学解析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