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均等化为导向的北海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2016-07-27林潇
林潇
[摘 要]从实际工作出发,对北海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均等化发展的状况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针对分析的问题,提出了推进北海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均等化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均等化;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G258.2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41(2016)03-0079-04
早在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意味着党和政府将致力于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及不同群体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更加明确指出了要建设标准化、普遍均等、全覆盖且服务效能高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确保人民群众享受文化服务的权益[1]。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覆盖全社会、服务均等化”亦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使然,我国政府和图书馆界围绕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这一目标,展开了大量工作和探索。如何大力发展北海市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为北海市人民群众提供普遍均等的文献资源和信息资源服务,保障其平等享用公共图书馆资源是目前北海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1 北海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均等化发展现状
1.1 北海市公共图书馆建设与发展概况
北海市共有3家公共图书馆,其中市级图书馆2家,县级公共图书馆1家。目前,没有城区公共图书馆,市、县级公共图书馆在乡镇(街道)、社区(村)建立馆外流通点共计50个,逐步形成了以市馆为中心,县图书馆为骨干,覆盖北海市全区域的公共图书馆网络。
北海市图书馆始建于1966年,现有馆舍于1999年建成开馆,建筑面积18 719平方米,2011年被文化部评为国家二级图书馆。目前馆藏总量27万册(含电子书刊、报刊合订本),拥有阅览座位1 000个(含报告厅)。2011年,实行免费开放和全面开架借阅。2013年建成自助图书馆,目前共有图书11 457册。该馆还完善了视障阅览室听书机和手持式助视器等设备,为视障读者提供盲文阅读、听书、读屏上网等服务。
北海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兴建于1987年底,1991年落成开馆,建筑面积2 650.11平方米,共有阅览坐席370个,现有藏书量20万册。2011年,实行全面免费开放服务。2013年,被文化部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2013年6月1日,正式开放广西首家可以自制电子书的“创e工坊”,开启一种全新的阅读新模式,不仅为广大青少年提供大量丰富的少儿数字资源,还为其提供了一个进行数字化创作的平台。
合浦县图书馆成立于1956年,现有藏书19万册,是综合性县级公共图书馆。内设外借组、阅览组、采编组、地方文献组、参考资料组、网络数据组、少儿阅览组等流通服务部门。2008年下半年,成立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
1.2 北海市乡镇图书馆与农村图书室建设与发展概况
乡镇图书馆是农村图书馆服务网络的中坚力量,在县区与农村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99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实施“知识工程”,北海市的乡镇图书馆也在那时顺势而起,发展起来。但由于政策所限,帮扶单位只负责建而没有后续管理,乡镇图书馆缺乏人员配备、人员待遇、添置书籍的资金来源等相应的保障机制,许多乡镇图书馆已完全名存实亡。2013年,北海市图书馆在开展全国第五次公共图书馆评估的前期调研中,发现大部分的乡镇图书馆已丧失开放的功能。随着“共享工程”“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等建设项目的相继开展,北海市再次掀起了村级图书室、农家书屋建设热潮,截至2015年,已建成348个农家书屋。其中合浦县244个,海城区11个,铁山港区41个,银海区41个,涠洲岛旅游区11个。但随着热潮的消退,由于设施简陋、经费不保障、藏书建设不规范等问题,不少村级图书室、农家书屋也沦为摆设。
2 北海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均等化发展存在问题
2.1 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
由于现行体制的局限以及历史遗留问题,北海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存在选址不科学、整体规划欠缺等弊病,导致市县(区)资源配置不均现象。北海市辖海城区、银海区、铁山港区和合浦县,共23个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342个村委会、84个社区居委会。北海市图书馆与北海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同处于一个城区,即海城区,地理位置相近,只相距663米,其他城区目前还没一家城区图书馆。由于从整体设计上没有考虑地理位置及服务对象,服务区域及服务对象有所重叠,造成了市级公共图书馆资源的浪费。而各乡镇与市区距离太远,虽然已建成348个农家书屋,每个农家书屋配备了2 000余册图书及10余种报刊,暂缓了乡镇资源配置不均的状况,但由于没有后续管理,书籍比较旧,只能靠市、县级公共图书馆有限图书资源以馆外图书流通点的方式进行资源配置。
2.2 图书馆利用率较低问题
由于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大量新兴阅读方式随之出现,人们通过网络进行在线阅读,或通过手机随时随地进行阅读、或利用电子阅读器阅读等,从而改变了传统的阅读习惯。各大媒体纷纷建立独立的网站,将纸质的报刊内容进行数字化转换,提供读者在线阅读以满足读者阅读方式的变化。在互联网时代,读者只要利用谷歌或者百度等搜索引擎,就能获取信息码或者咨询问题。同时智能手机等移动网络终端的广泛使用,使读者可以随时随地阅读自己所需信息,给读者提供了自主获取信息的畅通渠道。由此可见,公众认为传媒式的快餐文化更适合日常信息和知识的吸收,从而降低了利用图书馆获取知识、信息的热情。因此,北海市公共图书馆已经不再是当地群众获取信息的唯一来源。
2.3 经费短缺问题
北海市用于图书馆建设的经费投入总量偏少,比例偏低,经费短缺是制约北海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均等化的重要因素。自1998年始,北海市所有乡镇图书馆在开展“知识工程”建设中陆续建成,但由于无后续经费投入,目前80%的乡镇图书馆已无法正常开放;村级图书室在“知识工程”“共享工程”“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项目建设中得到发展,特别是“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项目的实施,截至2015年,已建成348个农家书屋,在北海市基本实现行政村的全覆盖,但也面临着无后续经费保障沦为摆设的问题。北海市公共图书馆自2011年起全面实行免费开放服务,并得到了中央免费开放专项经费补助,但当地政府减少了水、电等馆舍日常运营经费的投入,大大增加了北海市公共图书馆人、财、物力的负担,影响了免费开放成效。目前,北海市公共图书馆已联合制定了建设图书馆服务网络方案,拟在全市铺开,但仍由于经费短缺遇到了许多窘境。
2.4 规章制度不完善问题
现阶段,中国还没有颁布一部公共图书馆法,到目前为止,只有1982年颁布的《省(自治区、市)图书馆工作条例》和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的通知》。虽然各个地方为了促进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但这些法规、规则只适用于行政区域,不具有普遍性,对图书馆建设可持续发展不具保护性,与国家法规相比,缺乏强制性,国家层面的图书馆法仍在征求意见当中。目前广西还没有用于规范公共图书馆的规定,对公共图书馆建设的目的、范围、位置和发展方向并不明确,各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发展更多的是依靠各级地方政府的构想和实践,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各级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缺乏方向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也导致了整个北海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均等化发展的不协调。
3 推进北海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均等化发展的建议
3.1建立区域性服务网络,实现通借通还
创办分馆和公共外借点,是每个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扩展,也是图书馆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一个重要措施。由北海市图书馆牵头制定的《北海市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源“通借通还”工作建设方案》计划在2016年实现北海市图书馆、北海市少儿图书馆、合浦县图书馆三大公共图书馆以及筹建中桂电校区北海市图书馆新馆的图书通借通还、数字资源共享,构建北海市公共图书馆统一的网络化管理服务体系,打破市、县图书馆业务运行条块分割局面,有效整合全市公共图书文献资源,实现通借通还(即“一卡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服务,为今后与南宁市、百色市等市的公共图书馆实现“一卡通”做好准备,并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将“一卡通”点扩展至全市各乡镇、街道甚至社区、村一级,形成覆盖全市、服务全民的科学合理、现代化的多级文献保障体系,提升全市公共图书服务的整体实力和服务水平,推进北海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均等化发展。
3.2 推行总分馆模式,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
在我国,建立总分馆模式较好的图书馆是嘉兴市城乡一体化总分馆建设模式。嘉兴市图书馆建立了与各县级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和通借通还的区域性服务网络,它打破了传统的图书馆建设体制,通过市、区、镇三级建设模式,形成了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多级投入、集中管理、资源共享的特点,这种全新的模式确保了图书馆建设能够获得稳定的资金投入,同时也使得管理效率大幅度提高[2]。
根据国际图联“每5万人应有一所公共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考虑城市的图书馆分布规划,加快区级图书馆建设,制定和实施符合北海实际情况的图书馆分馆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努力打造“15分钟图书馆服务圈”。创新图书馆发展模式,努力实施总分馆制,建设以北海市图书馆、北海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为总馆,各城区图书馆和企业、社区、学校、乡镇图书馆为分馆,图书流通车为补充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群。总馆、分馆、固定服务点、图书流动车、自助图书馆等共同构成了覆盖广、全天候的区域图书馆服务网络,将北海市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3.3 加快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形成自动化虚拟服务网络
加快数字图书馆建设,形成一个覆盖全北海市城乡惠及全民的数字图书馆虚拟服务网络,这是北海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适应当前形势为广大市民提供均等公共文化服务的新举措。在北海市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已建部分的基础上,应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数字资源信息库、开展4G网络、手机图书馆、网上读报等多样化、个性化服务。目前北海市图书馆已向县、区级图书馆普及推广中文图书100万种全文资源,学术数据索引7.8亿条,中文图书索引380万种,中文期刊7 397万篇索引,外文期刊13 709万篇索引,开放学术资源3 700万篇。北海市图书馆还应充分利用数字图书馆网站,将各类专题资料库中的电子书、报刊、讲座、音乐、动画等资源采用搜索引擎整合的方法,多渠道、一站式为读者提供了强大的学习体验公益平台。除了各馆加快数字图书馆建设外,还要建成北海市公共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联盟,整合各馆数字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形成自动化虚拟服务网络,促使社会阅读由传统的物理空间向虚拟空间、社会空间迅速拓展,全面推进学习型社会、城市建设和促进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均等化发展。
3.4 争取政府支持,推动法人治理
北海市公共图书馆要实现通借通还和推行总分馆模式必须向嘉兴市图书馆学习,通过深度调研形成建设工作方案上报北海市人民政府,向政府积极宣传通借通还和总分馆体系建设的优越性,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尽自己所能先做出一些试点,引起政府注意,力争得到支持。由于我国公共图书馆法尚未出台,各地区公共图书馆更多的是依靠地方性条例来实现依法管理。而目前北海市还没有关于公共图书馆的标准化规定,对公共图书馆建设范围、定位及发展方向都不明确。因此,可以从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发达地区借鉴相关成功的图书馆管理经验,制定出北海市公共图书馆管理条例,并积极推行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在法人治理结构中,北海市人民政府作为举办单位,它的角色定位是政策制定者和经费提供者,而图书馆运营的决策权交给北海市公共图书馆理事会,使图书馆成为真正的法人主体,能够独立行使法人权利和承担法人义务,维护组织稳定,分配与制衡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和权力,这就有利于图书馆功能与服务的改善,促进北海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均等化建设发展。
3.5 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公共图书馆社会合作
随着经济发展和文化水平的提高,读者对公共图书馆的阅读环境和开放服务要求越来越高,而北海市公共图书馆由于体制的局限以及历史遗留问题,存在阅读环境陈旧、藏书量少、读者活动少、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低等问题,制约了北海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均等化建设发展。曾有图书馆业内专家指出,现代图书馆不在于馆小或馆大,资源少或多,而在于你是否能调动社会资源。我们可以通过多种社会合作方式充实文献资源与数字资源,如与省级图书馆或发达地区图书馆建立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利益互惠,合理配置,避免资源重复购置。还可以与各种社会名家、作家、收藏家建立合作,以捐赠的方式搜集地方文献。由于北海市公共图书馆的复合型人才较为稀缺,在阅读推广活动中我们可以引入志愿者机制,建立一支热心参与推动阅读的志愿者队伍,志愿者可由社会文化机构、家长、教师甚至中小学生组成,让他们通过参与故事会、小小图书管理员、图书导读和读书讲座等活动的策划与实施,提高民众参与度和社会影响力,从而达到降低活动成本,让有限的活动经费使用达到最大化。同时,与电视台、网站、报纸等新闻媒体建立良好合作,有效宣传图书馆,从而提高图书馆的美誉度和影响力。至于从业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可以通过与高等教育机构的合作加快图书馆人才培养,建立适应于事业发展要求的从业人员队伍。总之,坚持开放性合作理念,加大社会合作力度,整合社会资源,发挥最大合作效益,使北海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均等化建设加快发展。
4 结 语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均等化发展是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事业,本文从实际工作出发,对北海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均等化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其在资源配置、图书馆利用率、经费、规章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建立区域性服务网络、推行总分馆模式、建设数字图书馆、推动法人治理以及加强社会合作等措施,来实现北海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全覆盖,促进北海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均等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邱冠华.公共图书馆提升服务效能的途径[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4):1—14.
[2]邱冠华,于良芝,许晓霞.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模式、技术支撑与方案[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33—34.
[收稿日期]2015-12-04
[作者简介]林 潇(1975—),女,馆员,本科,北海市少年儿童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