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全民阅读自觉培养策略研究

2016-07-27王纪忠隋桂杰刘君

图书馆界 2016年3期
关键词:全民新常态培养策略

王纪忠+隋桂杰+刘君

[摘 要]培养全民阅读自觉是阅读新常态下,建设书香社会和学习型社会,提升全民阅读能力和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培养全民阅读自觉有助于提高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实现每个人的“中国梦”,需要政府和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全民阅读氛围。

[关键词]新常态;全民;阅读自觉;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2.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41(2016)03-0025-04

阅读自觉即自觉阅读,就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社区的人们普遍将阅读视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乐趣,把阅读与生活、工作密切联系在一起,喜欢什么就阅读什么、需要什么就阅读什么,将阅读视为提高自我修养、加强道德品质、增长知识、改善和提升生活质量、弘扬传统和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培养全民自觉阅读习惯和能力,促进全民乐于阅读、勤于阅读、善于阅读,是学习型大国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必由之路。

1 阅读新常态

自从习近平主席提出“新常态”一词后,各领域、各场合常用“新常态”做修饰词、做比喻词。那么,阅读新常态是怎样的呢?到2016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已连续13次组织实施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活动。从2010—2015年的国民阅读率(表1)和国民人均阅读图书、报纸、期刊和电子书数量(表2)显示,我国当前的阅读新常态主要表现为以下八个基本特征:

一是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较大,2013年比2012年增加了9.8%,2014年比2013年增加了8.0%,2015年比2014年增加了5.9%。二是纸质图书阅读率稳步上升,但是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增长不稳定且幅度较小,2014年比2013年减少了0.21本,2015年比2014年略有增加,增幅为0.02本。三是我国国民综合阅读率虽然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是拉动增长的动力还是数字化阅读方式,显示数字化阅读是当前我国国民阅读的重要方式和选择。四是报纸和期刊阅读率自2011—2013年连续3年逐步下降后,2014年稍有增长,2015年则继续下降,显示报纸和期刊部分读者开始转向了数字化阅读,纸质阅读面临重大挑战。五是0—17岁未成年人纸质图书阅读量最大,是阅读的主力,2015年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19本,较2014年减少了1.26本,比我国国民人均阅读量4.58本多出57.0%,显示该年龄段的纸质阅读呈现明显下降趋势[1]。六是在校大学生也是国民阅读的主要力量,据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7月19日发布的《2015年中国大学生媒体使用习惯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有62.85%的大学生阅读量超过5本、36%的大学生阅读量超过10本[2]。七是18—39岁的成年人是数字化阅读的主力,2015年占到66.7%,比2014年的67.6%下降0.9%;18—49岁人群占87.8%,比2014年的88.5%下降0.7%,显示成年人的数字阅读有小幅波动,但不明显。八是成年国民期待本地举办全民阅读活动,农村居民的呼声更高,期望程度高于城镇居民,显示人们希望有成效显著的全民阅读活动来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引导和督促自己参与阅读。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自2010年起开始考察我国国民的电子书阅读量,从表2数据可以发现,2010—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阅读电子书,已从0.73本增加到3.26本,增加了346.6%。如果按照8.40亿18—70岁的国民人数计算,2015年我国国民共阅读过电子书27.38亿本[1]。

综上所述,我国国民阅读新常态是国人的阅读习惯趋弱,有三成左右的人没有读书习惯或不喜欢读书。人们渐渐习惯了“快阅读”,“慢阅读”渐行渐远。纸质图书阅读波动小幅上扬,纸质报纸和期刊阅读下滑趋势明显。数字化阅读是大势所趋,电子书阅读量突飞猛进、大幅度上升。未成年人是全民阅读的主力,在校大学生也是全民阅读的重要力量。如何引导全民数字化阅读和全民深阅读、细阅读,是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和培养全民阅读自觉的关键。

2 让全民阅读自觉成为阅读新常态

培养全民阅读自觉不是权宜之计、一时之举,而应该是长远之策、根本之措,也是贯彻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精神的必然举措。

2.1 培养阅读自觉有助于实现每个人的“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民族复兴的大“中国梦”是由亿万中国人的小“中国梦”构成的,“中国梦”是全国十四亿人民的共同理想。要实现每个人的“中国梦”,需要全民增强学习意识,提高个人素质和能力,培养阅读自觉是重要途径。在全民创业、万众创新和经济结构转型的历史大背景下,培养全民阅读自觉、汲取书中知识营养,尤显重要和迫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如果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浮躁到连书都不愿意读,一味追名逐利,何谈实现个人的“中国梦”,更谈不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3]。

2.2 培养阅读自觉有助于提高每个人的生活质量

传统上,中国人无论是为官、经商,还是农耕,都把读书看得很重要、很神圣。只要条件允许,都愿意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精神生活不够丰富,读书应当成为当代中国人的必修课业。阅读是一个人自我完善、自我塑造、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也是改善和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载体。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古今中外,因为读过一本好书而幡然醒悟、找准方向、奋起直追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阅读不仅能使人汲取知识,还可以使人保持思想活力,使人心灵宁静、志存高远,使人道德高尚、人格完善。因此,阅读能够造福个人和家庭,造福国家和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讲全民阅读也是民生问题,阅读应该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4]。

2.3 培养全民阅读自觉需要全社会做出努力

“全民阅读”已连续三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读书问题正式进入国家政治议程,已提升到国家战略层级。要建设书香社会、书香社区、书香校园、书香街道、书香企业、书香机关、书香军营、书香家庭等,需要培养全民阅读自觉,使人人想读书、人人要读书、人人爱读书,让阅读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这需要全社会做出努力。培养全民阅读自觉、建设书香社会,各级政府责无旁贷,须加强宣传、组织活动,营造阅读氛围,构建全民阅读场所,培养全民阅读兴趣和阅读自觉。学校、企业、医院、家庭、公民等,一方面是全民阅读的参与者,同时也是培养全民阅读自觉、建设书香社会的建设者。书香氛围失去易,书香社会重建难,需要政府和全社会做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3 全民阅读自觉培养策略

建设书香社会,培养全民阅读自觉,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夯实产业结构和经济转型、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基础,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动员全社会各方资源共同努力,并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措施。

3.1 各级政府加大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力度

国家支持产业发展由来已久,但是还需要继续加大力度,在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阅览室、农民书屋等文化设施建设,在图书和报刊借阅、实物展示和宣传、文化娱乐等方面加大资金支持、政策支持和媒体宣传的力度。尤其应加大力度,支持公民个人、企业、社区、乡村自办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阅览室、农民书屋等文化场所,支持他们通过自媒体、影视、出版和教育等文化产业方式,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传递正能量,营造培养全民文化自觉、阅读自觉的良好氛围[5]。

3.2 继续加强信仰教育,坚守道德底线

近年来,中央加大了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的信仰教育,要求党员干部加强理想信念学习,进行精神“补钙”,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抵制各种歪风邪气的能力,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事实上,全社会也需要补足精神上的“钙”,全体公民也亟须一场轰轰烈烈的信仰教育活动,重拾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精髓,让全社会浮躁的心稳下来,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既需要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外部环境,更需要一个祥和安静的内心和灵魂。

3.3 加强引导和舆论导向,转变重商轻文的社会氛围

社会发展需要发展商业活动,繁荣的商业活动也能够促进经济繁荣,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但是人类社会的发展也需要文化、艺术等其他要素的合理配置。当今社会,个别商人不安心按规矩经商、研究人员不安心按规矩做科研、教师不安心教学、学生不安心学习、农民不安心按规矩种养农副产品、和尚不安心按规矩吃斋念佛,整个社会比较浮躁。书籍是人类文明和专业知识传承的主要载体,闲暇时间静下心来阅读是一种享受。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与工作、生活、娱乐方式相结合,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生活品质,而且还能够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

3.4 推动阅读推广活动常态化

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级政府和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都应把培养全民阅读自觉、推动阅读推广活动常态化作为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常抓不懈。要使全民形成阅读自觉,不是一年轰轰烈烈地搞上几次活动就能解决问题的,政府要有政策、有措施,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社区街道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阅览室、农民书屋等各级各类文化资源,积极开展本辖区内的阅读推广活动。做到年年有计划、月月有方案、天天有活动,每次活动主题不同,要有创新、有吸引力,激发阅读自觉,才能打造书香社会、书香城市、书香社区、书香校园、书香生活[6]。

3.5 鼓励和引导社会名流带头当“书虫”

国家和各地区主要领导、企业家、各类明星等理应承担起社会示范者的角色,以自己良好的修养、成功的事业、不同寻常的经历,引导社会公众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推广活动,形成读书的好习惯,培养每个人的阅读自觉,将阅读变成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我国几代领导人如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等都有读书的爱好,带头读书、推广阅读,习近平曾坦言读书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美国历任总统都带头当“书虫”,卸任后设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图书馆。国家应该号召有社会影响力的人承担起社会责任,积极投身于这项造福全社会的公益事业。

3.6 探索阅读推广与电子终端产品有效联结的方式

手机阅读和电子阅读器阅读等数字化阅读已经成为阅读新常态,国家有必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积极探索阅读推广与电子终端产品有效联结的方式和形式,通过动画、游戏、视频等形式推动阅读推广活动,通过税收、金融、监管等政策措施严控黄色、暴力、赌博通过手机、电子阅读器等电子终端产品四处蔓延,毒害社会尤其是青少年。政府要给予一定的政策、税收和财政支持,鼓励企业创新文化产品形式,通过手机等电子终端产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文化、传统道德观念、名著欣赏等用动漫、游戏、视频的形式推向市场,使社会公众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文化自觉,培养阅读自觉。

3.7 通过加强教育培养孩子的阅读自觉

家庭、学校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孩子的阅读自觉,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可以带来学习能力的提升,这也将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最终体现。我们推广的阅读既要有纸质阅读也要有电子阅读,以保护孩子健康、提升自身素质为前提开展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各级各类学校也要在制订学生学习计划时,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只有一代又一代人持续努力,全社会齐心推动,才能培养全民阅读自觉,建设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校园、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城市,逐步形成学习型社会[7]。

培养全民阅读自觉,建设书香社会和学习型社会,不是朝夕之功,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推动阅读推广活动持续有效地开展,使全民从兴趣阅读逐步转变为自觉阅读。

[参考文献]

[1]息慧娇.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在京发布[EB/OL].[2016-04-19].http://cips.chinapublish.com.cn/yjsdt/201604/t20160419_173544.html.

[2]2015年中国大学生媒体使用习惯调查报告[EB/OL].[2015-10-28].http://bg.yjbys.com/diaochabaogao/21001.html.

[3]朱永新.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阅读水平[EB/OL].[2012-01-06].http://education.news.cn/2012-01/06/c_122543283.htm.

[4]许天才,杨新涯,王 宁,等.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多元化趋势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6,60(2):82—86.

[5]胡胜男,敬 卿,邱雪兰.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与理论探讨[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6,171(1)20—24.

[6]隋桂杰.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策略[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22(2):52—55.

[7]汪 莉.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社会工作嵌入研究[J].图书馆研究,2016,191(1):51—54.

[收稿日期]2016-04-15

[作者简介]王纪忠(1966—),男,教授,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隋桂杰(1971—),女,馆员,硕士,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刘君(1975—),女,本科,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全民新常态培养策略
3月历史大事记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把医疗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