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数字人文背景下图书馆服务的模式转变

2016-07-26马丽君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数字人文服务模式图书馆

马丽君

关键词:数字人文;图书馆;服务模式;发展渠道

摘要:文章分析了数字人文的定义和当前状况,阐明了图书馆未来的发展受到数字人文背景的影响和图书馆服务的模式转变,就如何发展数字人文化图书馆提出了相应的方案。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7-0087-02

新时代环境下多媒体以及计算机技术能够在人文领域内迅速发展还要感谢数字人文,这两者相互协作使得更多更高新的信息手段如虚拟技术、识别技术、数据备份技术、多媒体出版、条形码技术、磁盘阵列技术、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文本挖掘等得到图书馆的深层使用。科学运用数字人文能够提高研究工作的水平和实践能力,还能开阔研究领域,关键是能为图书馆的发展创新方法,使图书馆的数字人文研究能够正确处理人文领域的问题。

1 数字人文的概述及现状

1.1 数字人文的概述

把人文信息作为主体,以新时代的数字化图书馆、信息网络等高新技术为支柱,将数字技术运用于其中,使浩如烟海的人文信息成为图片、文本、声音等数字化资料,这就是数字人文的主要内容。跨越多个学科不同领域是数字人文与众不同的特性之一,新时代网络信息技术的权威人士以及人文领域的专家都可能是数字人文的相关研究者。提出新的探索方式,完善相关内容,促使研究成果不断增多,提高效率,最终使人文领域的难题因数字技术而得到解决是数字人文的研究主旨。所以,多学科多领域的专家学者要相互协作一起实现数字人文的发展和运用。数字人文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不但能促使人文领域创新研究方法,使人文时代的特性得以凝聚,而且还能为图书馆向更高层次迈进提供前所未有的机会和平台。

1.2 数字人文的现状

发达国家的数字人文研究发展较早,相对而言,中国数字人文的相关研究较晚,即使这样,我国取得的研究成果依旧颇丰。武汉大学于2011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数字人文研究所,开展了相关研究,包括软件平台等多个方面。其他各大高校也紧随其后积极开展数字人文的研究活动,进行实战研究。数字技术在考古和文物修复方面有着积极作用,例如运用数字技术将敦煌莫高窟的壁画高度完美地保存下来。同时,众多的数字人文数据库也构建完成,向市民免费开放,广大市民从中受益良多。中国数字人文的相关研究虽然时间短,研究过程当中也有很多困难,但是其发展方向正确,目标明晰,前进速度很快,并且数字人文的发展和进步将积极作用于我国的图书馆事业[1]。

2 数字人文背景下对图书馆发展的影响

2.1 构建了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内涵

图书馆以往的服务项目其中之一是知识服务,而知识服务包括知识整理、参考咨询等多方面的内容。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图书馆功能的革命性变革,以往的知识服务就成了浅薄的没有深厚内涵的知识组织,想要深层次地开发和利用知识就变得更加困难。数字人文产生了数字化馆藏,还让图书馆实现了智能运行处理,不但能够为知识服务发展提供机会,还能使传统知识服务的内涵得到增加和创新,而新内涵的知识服务就涉及知识挖掘、文本开发等多个方面。

2.2 改变了图书馆馆藏书籍的结构

据调查,除了图书,其他传统资源的阅读量都呈下降趋势,读者的阅读途径有所变化,这种变化不仅是读者需求的反映,还是新时代学者对研究对象的独特要求。数字化馆藏因其占用空间小,使用起来快捷方便,书籍收藏花费低,并且能够机器处理问题等特色优势而使数字人文图书馆的馆藏不断增加。在某种程度上,传统的纸质文献资源和电子文档不能被数字人文代替,但是数字化的馆藏结构和不断增加的数字人文馆藏资源已经是大势所趋。数字人文的馆藏结构不但创新了馆藏内蕴,提高了图书馆馆藏的效率,满足了读者的需求,还为新时代的知识服务构建了新的平台[2]。

2.3 加速了图书馆知识普及的速度

随着数字人文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图书馆要凭借自身独特的信息资源、先进的服务技能和快速便捷传播知识的优势在未来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承担传播和普及知识成果的重大责任,而这一点也是数字人文所重点关注的。与此同时,图书馆也要充分利用多样化的资源技术、知识技术及先进的设备对已经取得的科研成就进行更深层次的开发和运用,创造出更多的数字人文成果,最终使数字人文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呈现出来,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价值,造福于人类。

3 数字人文背景下对图书馆服务的模式转变

3.1 嵌入式学科服务模式

数字人文如果想正确处理人文领域产生的难题,其关注的主体应该是具体化、数字化的,因此,仅仅依靠信息技术是远远不够的。所以,目前程度的数字人文仅仅是浅易的单纯运用信息技术的研究过程,想要让图书馆的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整体结构更加稳固就要科学全面地运行多样化的服务模式,例如嵌入式学科服务模式[3]。在当前数字人文的环境中,图书馆开展嵌入式服务模式是极其有利的。所谓嵌入式服务模式,就是一边利用专科知识,汲取西方发达国家的科研成果,找寻规律,为本国的相关研究提供样本和经验,同时,又借助图书馆自身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为研究、探索数字人文构建实战平台并给予相关指导。

3.2 集成化知识服务模式

在当前数字人文环境中,集成化知识服务已经是大势所趋。集成化知识服务,即将信息整理、组织、处理,依据已有的数据库,深入了解多个数据库信息资源之间的相关联系,构建科学有序的知识章节并将它们之间的关联呈现出来,从而使知识认知向更高水平迈进,实现专业化、全面化的整体知识结构,把更多的信息资源传递给广大使用者,满足人们对信息资源的获得、储备、整理、筛选等多元化要求。集成化知识服务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有利有弊,它能够为专业研究提供机会,搭建平台,相对地也会使图书馆相关部门的任务难度加深,这就需要图书馆的相关部门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4]。

3.3 数据分析服务

时代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社会科技也在时代的洪流中迅猛发展。信息时代中,绝大多数信息组织单位的重要工作就是数据分析等,数据分析服务在数字人文的探索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它能够对科学知识进行深度挖掘,掌握更多更高水平的学科技能。各大图书馆始终是数据挖掘、处理的先锋者,同时还是具有丰富的文献资源的信息单位。所以,图书馆是处理数据分析业务的最好人员和机构。在数据时代,单位及组织执行能力的强弱关键取决于具备了怎样的数据量。

4 数字人文背景下对图书馆发展的途径探究

4.1 创建数字人文平台,丰富数字图书馆藏

当前,我国主要是研究中心或各大高校在开展数字人文探索。因此,图书馆要把握良机,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字人文研究工作当中,整体掌握其发展方向和规律,建立完善相应的设备硬件,为其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和平台,为数字人文的探索提供便捷,提供更多的相关服务[5]。当然,图书馆自身还要提高馆藏量,同时帮助专家学者构建数据化馆藏体系,满足广大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图书馆不是非要通过投入大量的社会资源来建立自己的研究中心以达到为数字人文研究做出贡献的目的,只要自身能积极投入到数字人文的研究当中,并运用科研成果正确处理人文领域的问题就能推动数字人文研究的发展。

4.2 建立服务评估体系,引进国外先进理念

服务型单位及组织注重的是服务能力,图书馆作为这样的单位之一,服务的能力是其立足之本,对图书馆数字人文研究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图书馆要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整体构建并完善服务评估系统,这不但能检验图书馆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还能获得读者对图书馆服务提供的信息。图书馆内部工作部门之间要根据需要及时交流沟通,在工作过程当中要具体分析,具体对待不同的任务和需求,同时还要和用户及时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图书馆要积极主动引进国外先进理念,西方发达国家在数字人文研究方面的先进理念值得我们借鉴、吸收,以其成功的实例为依据进行实践指导,借助有关的国际会议获得更多有效的信息资源,邀请权威人士进行特别指导,推动我国图书馆中的数字人文向更深层次发展[6]。

4.3 培养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图书馆工作者想要顺利应对数字人文研究,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文化素养,他们不但需要具备专业知识,还要存储大量的相关知识。一方面,图书馆工作者要有强大的学科背景,掌握人文领域的当前情况和发展趋势,以便协助数字人文工作人员;另一方面,图书馆工作者之间要有团结合作的意识,因为他们是资源、信息、用户之间的沟通媒介。数字化信息资源是数字人文探索的支柱,将图书馆工作者培养成专业技能人才,准确运用自身技能,及时处理数字化的问题,如数据保存和管理、建立数据库等,使自身的技能和价值在数字人文研究方面完全展现出来,为广大用户创造便捷、高水平的服务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舵,吴跃伟.国外图书馆支持数字人文的实践及启示[J].图书馆杂志,2014(8):47-52.

[2] 曾小莹.数字人文背景下的图书馆:作用与服务[J].图书与情报,2014(4):111-113.

[3] 范佳.“数字人文”内涵与古籍数字化的深度开发[J].图书馆学研究,2013(3):29-32.

[4] 张诗博.“数字人文”背景下的图书馆知识服务[J].晋图学刊,2013(5):40-42.

[5] 叶兰.全球大学图书馆面临的六大挑战[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3-10-22.

[6] 周琼,胡礼忠.图书馆员在“数字人文”中的作为:“2011数字人文国际大会”后的感想[J].图书馆建设,2012(3):82-84.

(编校:徐黎娟)

猜你喜欢

数字人文服务模式图书馆
图书馆
数字学术与公众科学:数字图书馆新生态
跨界与融合:全球视野下的数字人文
跨界与融合:全球视野下的数字人文
大规模古籍文本在中国史定量研究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
文化馆总分馆制服务模式的实施探索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