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移动化服务探究

2016-07-26王丽娜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隐私保护大数据

王丽娜

关键词:大数据;移动化服务;智能化门户;隐私保护

摘要:大数据技术给高校图书馆的移动化服务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涉及服务意识、服务方式以及服务能力等诸多方面。文章从数据资源整合、智能化服务平台建设及知识推荐式获取三个方面阐述了大数据对图书馆移动化服务的创新,并提出了大数据环境下读者隐私保护的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7-0043-03

1 背景

大数据(Bigdata),也称为海量数据,它是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无法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大数据技术具有从诸多类型的海量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在2011年5月,麦肯锡在《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领域》中首次提出了“大数据”的概念,并指出:“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IBM的研究称,整个人类文明所获得的全部数据中,有90%是过去两年内产生的。预计到2020年,全世界所产生的数据规模将达到今天的44倍。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随处可见,人们将置身于一个数据的海洋中,高校图书馆也不再是大学生读者寻找信息资源的唯一途径,它只是纵横交错的数据网络中的一个结点。大数据的及时性、移动化将图书馆服务带入新的时代。大数据下的图书馆移动服务,是指在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把相关大数据的数据存贮、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与以3G/4G通信技术为主导的移动技术相结合,为广大读者提供最新的移动信息服务。在此环境下,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识别、分析、挖掘隐藏在读者行为中有价值的信息,了解读者阅读检索的偏好和习惯,制订相应的个性规划,为读者提供更好的移动化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亟须思考的问题。

2 大数据给高校图书馆移动化服务带来的变化

2.1移动化服务现状

高校图书馆移动化服务并不仅仅限于移动图书馆,它应该涉及所有能在移动终端上提供的服务,如:图书的到期催还、预约到馆等短信定制,新书推荐的短信推送,图书馆内无线上网设施,图书馆官方微博及微信等一系列服务。地处大城市的高校,图书馆移动化服务相对来说处于前沿,而一些位于中小城市的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起色不大,移动化服务更是少之又少。以河南省为例,直到2012年12月郑州大学才建立了河南省第一家移动图书馆,2014年河南农业大学自主研发的移动图书馆也仅限于iPhone手机,这就将一大批移动用户拒之门外。据笔者调查,开通官方微博的有郑州大学图书馆、中原工学院图书馆、河南农业大学图书馆等十几家高校图书馆,但是微博信息量不大,受关注度不高。以郑州大学图书馆官方微博为例,其粉丝数量只有1万多,覆盖率不足50%;拥有微信公众平台的有郑州大学图书馆、河南农业大学图书馆、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等高校图书馆,微信内容大多是图书馆的公告,与读书、信息推荐差距很大。从调查来看,河南省高校图书馆的移动化服务还处在起步阶段,并没有在高校读者群体中形成影响。

2.2高校图书馆显现大数据特征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大量的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将不断映入读者的眼帘。虽然图书馆目前的数据资源类型较为单一,但是其中隐藏着具有巨大价值的非结构化数据。伴随着数据资源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读者服务需求的不断提升,高校图书馆已具备了大数据的“4V”特征。首先,图书馆的自身信息资源总量日益庞大,图书馆的全天候服务、数字图书馆、移动图书馆等新型服务方式的不断涌现,使读者的服务信息不断增长,图书馆可以根据读者信息进行服务策略的调整以及对海量数据进行潜在价值的挖掘。其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种类繁多,除了有纸质文献资源、网络资源、期刊数据库资源等结构化数据资源,还有光盘数据、读者信息、服务信息等非结构化信息和图书馆自身建设的相关数据,这些数据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形成了大量的异构数据。最后,图书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收集到的读者信息、习惯、评价等行为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可以洞察和预测出读者的行为偏好,为读者提供满足其阅读需求的信息和服务。

2.3服务意识的转变

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以及读者需求的巨大变化,都极力推动着高校图书馆服务方式与服务规模的变化。网络信息资源的多元化,使越来越多的读者,特别是大学生读者对网络青睐有加,他们更习惯于用移动终端浏览各类社交网站和使用各种通信软件,对图书馆的移动服务需求更加迫切。大数据的发展催生了数字图书馆和移动图书馆,弥补了传统图书馆对读者在时间及空间上的限制,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各高校由于受规划及资金的限制,数字图书馆的资源还不是很丰富,也许还没有筹备移动图书馆,但是移动化服务并不是以是否具有移动图书馆为标准,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建设需求和资金能力,先在图书馆内覆盖无线网络,使读者可以借助移动终端访问图书馆网站;可以开通短信通知业务,以解读者还书、续借和预约之苦;可以开通图书馆的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向读者推送图书馆的最新信息和新书、好书,让微博和微信成为图书馆面向读者的服务窗口和与读者互动的途径。总之,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逐步推进移动化服务,让读者感受到移动服务无处不在。

2.4人才队伍建设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大数据技术与服务市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也使社会对掌握数学、统计学、数据分析、商业分析和自然语言处理等多学科知识背景的数据工作者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图书馆从传统的读者服务到大数据时代的知识移动化服务,对图书馆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既要了解图书馆的相关服务知识,也要了解大数据技术的各个层面。一些互联网公司已经意识到了大数据人才紧缺的问题,建立了专门的数据科学家团队。高校图书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与相关专业的学院合作进行人才培养,使成熟的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服务。

3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创新

大数据环境下,通过高校图书馆的移动化服务,可以实现文献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的逐步转变,从以馆藏资源为主的被动单一的移动服务模式转向以读者需求为主的主动多元的移动服务模式。

3.1实现多种结构数据资源整合

通常按照数据结构可以将数据分为三种形式:一是结构化数据。二是非结构化数据。三是介于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之间的半结构化数据。针对图书的信息服务数据,除了结构化数据以外,还有很多像特色文献、光盘资源、电子期刊、图片资源、自建学位论文资源以及专题文化资源等大量的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资源。高校图书馆必须通过各种工具和手段将这些类型与结构复杂多样的数据信息集合起来,按不同的应用需求进行整合处理,为读者提供人性化、个性化、智能化的移动服务,实现多种结构数据资源的共享。

3.2智能化服务平台

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平台是建立在大数据技术和现代先进的移动通信等技术上的,它不仅是图书馆网站的手机版,更是智能和智慧的化身,智能的个性服务将成为移动化服务未来的服务亮点。首先,要能兼容iOS/安卓等不同类型的移动终端设备,针对不同种类和不同屏幕尺寸的移动终端提供适合的操作平台接入和显示输出格式。其次,移动服务要内容丰富、操作简单、界面清晰。除了传统的短信订阅推送服务和馆藏目录检索查询的移动OPAC业务外,还要有符合读者需求的移动阅读、个性化的新书导航服务、移动学科服务和参考咨询、不受流量限制的全媒体移动视听服务等特色服务。再次,要能实现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实时在线交互和智能交互,为读者知识阅读和科研调查提供原研究笔记资料。最后,通过可视化分析技术、数据挖掘算法、大数据存储处理和预测性分析技术实现移动终端绑定,开展手机支付、手机定位等智能化的移动服务。总之,大数据环境下的移动化服务将会成为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智能建设的一大亮点。

3.3知识的推荐式获取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通过对读者的身份特征、借阅历史、检索记录、习惯爱好以及社会关系等有关阅读轨迹信息的收集分析,可以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推荐算法策略,实现对读者阅读需求和阅读行为精确、细致的追踪和预测。正如亚马逊的期望:最成功的书籍推荐应该只有一本书,就是用户要买的下一本书,这是一种推荐式的知识获取方式。高校图书馆有别于电子商务平台的是,它更注重推荐的精度和准度,推荐式知识获取的关键是如何将推荐的结果有效地反馈给读者。由于移动终端屏幕相对较小以及键盘灵敏度过高等原因,移动用户普遍比较懒于输入文字。因此,知识的推荐式获取更应注重主动推荐,提供与检索内容相关的链接,甚至是图片信息。

4大数据环境下移动服务的隐私安全问题

大数据被定义为“21世纪的新石油”,但是大数据时代可能爆发数据垄断的危机,人类将被绑架到一个毫无隐私可言的真空世界。2013年,随着美国中央情报局雇员斯诺登披露的“棱镜项目”的曝光,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成为国家政府、企业团体和个人密切关注的重要问题。大数据技术就像一辆巨大的推土机,瓦解着国家、社会和个人的信息保护。因此,高校图书馆在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读者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同时,如何有效保护读者隐私将成为图书馆加强读者服务的又一项重要责任。

4.1读者隐私监控和提前暴露

高校图书馆利用大数据平台对读者的身份信息、图书检索借阅信息、数字期刊阅读信息、微信与微博互动交流、服务请求等信息数据进行收集,通过信息的分析归纳为图书馆的读者管理、推荐服务和未来发展提供决策。为确保采集到的读者信息广泛、可靠和易用,图书馆采取了对读者行为全天候、全方位的监控措施。同时,图书馆还与增值服务运营商合作,为读者提供移动阅读、个人数据管理等增值服务,与其共享读者的监控数据,这不可避免地暴露了读者的隐私,增大了读者隐私受到威胁的概率。

4.2对策

数据既是资源也是工具,可以说大数据像一匹野马,必须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将其绳之以“法”。因此,高校图书馆在读者信息收集、存储、管理以及使用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安全监管,保护读者的个人隐私和读者隐私知情权。首先,高校图书馆对数据安全的管理应从限制数据采集转移到监管数据使用上。限制读者数据的采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读者的隐私和信息安全,但同时也使得数据的价值密度大幅下滑,将会制约图书馆决策的制定。因此,在不损害读者隐私的前提下,不应限制对读者信息的采集和监控,要把数据安全管理作为工作重心。其次,图书馆要强化工作人员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意识,制定保护读者隐私规章,并且从职业道德层面对图书馆的行为进行约束。最后,图书馆要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价值筛选,删除读者隐私信息中与图书馆无关的数据,提升图书馆大数据的价值密度。同时,允许读者对个人信息进行修改和删除。在与增值服务运营商共享读者隐私数据时,要对关系读者隐私和利益的重要数据进行删除,谨防读者隐私数据的无意泄漏。

5结语

图书馆的移动化服务是大数据技术和移动技术共同的产物,它将是读者方便快速获取图书馆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它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各馆结合自身特色逐步实现。图书馆移动服务的创新,读者隐私的保护都需要图书馆人用心去思考。

参考文献:

[1] 陈茫,周力青,吕艳娥.大数据时代下的图书馆移动服务创新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4(1):117-121.

[2] 王天泥.知识咨询: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增长点[J].图书与情报,2013(2):74-77.

[3] 毛晓燕.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走向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3):72-75.

[4] 祝森生.大数据时代关于智慧图书馆的几个研究问题探讨[J].图书与情报,2013(5):126-128.

[5] 韩翠峰.大数据带给图书馆的影响与挑战[J].图书与情报,2012(5):37-40.

[6] 杨海燕.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服务浅析[J].图书与情报,2012(4):120-122.

[7] 马晓亭.大数据时代图书馆个性化服务读者隐私保护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4(2):84-89.

[8] 张国杰.大数据视角下图书馆服务发展走向及策略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6):8-12.

[9] 胡海鹰.大数据趋势下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创新策略[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4):27-29.

(编校:徐黎娟)

猜你喜欢

隐私保护大数据
基于层次和节点功率控制的源位置隐私保护策略研究
关联规则隐藏算法综述
大数据环境下用户信息隐私泄露成因分析和保护对策
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必要性及措施
社交网络中的隐私关注及隐私保护研究综述
大数据时代的隐私保护关键技术研究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