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工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研究综述
2016-07-26汪璞
汪璞
摘要:工学合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切入点,重在校企合作。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结合行业特征、企业文化开展,这给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关键词:工学合作;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
一、工学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
(一)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岗位体验平台支撑和自我教育载体
1.生动的社会实践促进学生成才
学生走出学校单纯的课堂教学环境,进入综合开放性、真实性和实践性的企业里,直接参与生产性劳动,有机会接触、了解和熟悉企业的生产、管理、经营模式,特别是对专业对口岗位相关的工作性质和工作要求有了亲身体验和明确认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加强有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养成踏实肯干的学风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2.多样的教育载体促进学生成长
工学合作带来的广阔的教育平台和丰富、生动的教育素材,为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并潜移默化地内化为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企业的条例、守则等能直接规范、约束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职业素质的养成等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接受岗位工作培训,有利于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和增强敬业合作意识及自律意识,实现学生个体的社会化,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二)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念和内容创新
“工学合作”交替安排学校理论课程学习和校外顶岗实习,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在脱离校园环境条件下如何更新教育理念的全新课题。课堂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成功的教育不应该脱离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正是课堂的延伸。能将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结合的就是工学合作的教学模式。
职业性是“工学合作”的一个显著特征。“工学合作”尤其注重学生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行为等方面的培养与教育,职业素养教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职业素养是高职生胜任岗位需要、完成特定职责所必备的一切内在素质的综合。职业素养教育在学校课堂教学中很难进行定义和操作,只能描述,但是在生产实践中就很具体生动。工学合作更有效地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专业和岗位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工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一)对顶岗实习的重视程度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什么是工学合作?许多人认为:在校学习以外,高职院校会联系一些企业,让学生去实习,就是工学合作了。这种只重视工学合作一个表现方式的以偏概全的认识,已经使大家对工学合作的教育模式有一定的偏见和抵触情绪。这种肤浅认识会导致在工学合作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出现偏差。企业不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企业师傅不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另外一支力量,学校教师也不能利用顶岗实习的机会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顶岗实习中应该进行的核心职业素质教育没有实施。没有将顶岗工作当作一种学习机遇,顶岗实习以后,学生仍然普遍缺乏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思想政治素养没有明显提升。学生实际实习环境与想象的生活、工作条件有较大的落差,加上各种其他兼职,导致工作消极,实习质量难以保证,致使给用人单位的印象大打折扣,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困难。
(二)顶岗实习思想政治教育切入点的把握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目前,在高职人才培养、实训及教学中,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技能和知识做得相对成熟。但是,作为订单培养育人模式,理论上不仅要求在教学、实训等环节上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同样需要双方相互融入。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切入点,是和谐发展与互利共赢中推进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关键。
在企业,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的氛围不健全。学生要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和生产性实训,但大多数企业关注的重点是能否节约成本、创造利润,接受学生顶岗实习的热情本来就不高,要承担学生在企业实训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就难上加难,何谈顶岗实习的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高职院校内部,教师普遍认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书记的事情,高职院校中专职辅导员是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绝对主力,班主任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补充力量,教师只抓教学、不管人的倾向较为严重。工勤管理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往往缺乏服务育人的意识,遇问题只是简单反映给专职辅导员或学生管理部门,失去了现场教育的最佳时机。例如:针对学生上课迟到的问题,只要专任教师能严格考勤,严格考试制度,就能顺利解决,但是有的高职院校专任教师只负责课程教学,疏于课堂管理,只有专职辅导员到教学楼门口去进行考勤才能促进学风的改善。
不良的家庭影响也是重要方面。很多家长将学生送到学校以后就失去对学生成才的关注,对学生的关心集中于学生的学习成绩、生活状况,缺乏对学生思想状况的了解。更有甚者,连学生所学专业都不甚清楚。很多家长认为,高职院校和普通大学没有区别,不明白职业教育的意义,只关注学生能否就业。甚至学生还没毕业,家长已经帮学生找好关系,学生在学校努力与否已经不起任何作用,这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困境更是雪上加霜。
如何在艰难的大环境下寻找顶岗实习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我们要坚持德育为先,努力实现校企“双导师”互为合力。在工学结合环境下'借助企业导师的言传身教,发挥其“传、帮、带”的作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构建学校一带队教师一企业兼职德育辅导员一学生干部四个层级的联动管理网络,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念、道德、治学和生活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目标和人生目标。
(三)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研究困境
1.“90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
就整体来看,“90后”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但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本身个人信仰处于迷失的边缘,存在消极情绪。高职院校注重技能教育,人文教育往往被边缘化,主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生几乎绝迹。况且,目前多数大学生为独生子女,本身的抗挫能力、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较差,比较依赖学校和家长在目前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中,学校为学生的就业铺设各种有利的道路,甚至他们不出校门,不用挤破头参加招聘会,就会有就业机会,这也在不同程度上强化了学生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加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2.“90后”学生对待活动、党员发展的态度
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利益关系复杂多变,“90后”大学生目标定位明显受到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呈现更加务实的倾向。他们很早就明白应该让价值取向关注于具体的事情,而不是关注抽象的哲学。认为对其找工作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活动就去参加,对那些他们感觉没用的或者说是不沾边的某些启发型、演讲型的讲座就漠不关心。而备受学生关注的是综合素质测评、奖学金、助学金、优秀干部、优秀学生等评优活动以及入党等对学生顺利就业能够起到重要作用的事项。特别是在入党的问题上,表现得更加突出。许多学生在入学的军训期间就积极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但是入党的动机却不纯,其入党的目的只是为了将来找一份好工作,为了在求职简历上多一处闪光点。这种务实、追求自身利益的态度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他们对知识的学习过分追求“够用”,认为“够用”就是“实用”,只注重眼前知识的学习,忽视了人才长远发展对知识延续性的要求。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脱离学生对工学合作的认识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大多还停留在过去那种以课堂讲授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层面上,难以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人才的要求。当今时代下,社会对学生的影响非常深远,不仅是价值观,更多的是学生认识事情的功利态度。学生正确认知并积极参与工学合作的教育活动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工学合作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取物质利益,而应该是适应企业文化,熟悉工作环境。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才能根据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因此,研究、分析学生是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在学生中广泛宣传工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有正确的认知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手段。
当前,国家在高职院校建设方面,采用重点建设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100所骨干高职院校的方法,进一步深化工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因此,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当予以重点关注,只有不断发现、总结问题,才能转变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更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模块,创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责编:晓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