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媒体时代文学创作现状

2016-07-26李源源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超文本文学创作网络文学

李源源

[摘 要]新媒体文学创作的兴起是新世纪中国文学形态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借助科技的进步.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展迅猛.文学与新媒体的结合不仅突破了传统载体的界限和局限,还产生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学现象甚至经济现象。

[关键词]新媒体;文学创作;网络文学随着网络超级链接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使网络文学出现了一种新型的语言叙述结构:超文本叙述结构。网络文学作为一种可以无限链接的“非线性文本”将取而代之,体现出超文本文学的存在特点。超文本的写作为读者提供多重路径的选择,也催生了新型的多向阅读行为,为新媒体文学带来新的形态。

一、新媒体文学的概念

文字载体的发展与文学形式的变迁两者有着很深的联系,随着现代网络的普及以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从而促进了新媒体文学的萌芽与发展。但是,新媒体文学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以及其内容的复杂,它的概念,并没有一个被普遍认可的定义。因此欧阳友权先生曾经发出过如此的慨叹:“确实,在新媒体文学还处于‘命名焦虑时就试图对其做学理阐释,无论在知识谱系还是在意义范式上,都有太多悬置话题期待解答。

二、新媒体文学发展现状

新兴网络文学自20世纪末出现,至今不过十儿年时间,但发展极为迅速,,除了作品总数增长怏、存量大,作品构成多样化、类型多之外,网络文学还具有参与人数广泛、受众人群众多的特点,从而成为当今中国文坛最为庞大的文学存在。一度低迷的诗歌写作.也通过“网络涛歌”“打工诗歌”的方式.获得了新的生机:他们打破文体界限,进行跨文体写作.通常以类型化的形式呈现,比如网游、都市、穿越、悬疑、玄幻。2013年文学网民人数2.74亿,某种意义上开辟了全民文学模式。2013年5月至lo月,国内23家大型互联网企业共同举办“2013互联网文化季”,先后推出网络长、短篇小说大赛及微小说大赛,仅仅盛大文学旗下原创网站共计投稿30万部,入围作品120部,浏览量过亿次。

目前,就内容而言,一些新媒体文学作品还存在脱离生活、粗制滥造的问题,形式的新颖只是带来视觉的刺激,快速的阅读只是带来娱乐的快感,缺乏思考的沉淀。其实,轻松并不意味着轻浮,厚重也并不在于篇幅长短。对于今天的传统文学创作而言,进一步树立传播就是效益的理念,某种程度上可算是一种头脑风暴。而对新媒体文学创作而言,如何使传播和质量之间画上等号,这也是值得思考的课题。《中国式燃烧》实现文学和新媒体的互动,也取得了形式与艺术的双赢,为文学与产业链的对接进行了有启发意义的探路。

而网络的出现,就大大的降低了进行文学创作的门槛,把掌握在精英手中的话语权或者说文学权力,逐渐地向大众分布与大众分享,只要是你手中拥有网络,就可以进行文学创作,发表自己的思想观点,表达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意见,不再为别人所左右,不再为政府所控制。这样,文学话语权不再是少数精英或政府的专利,不再为少数人所控制。因此,在文学领域,从需要通过重重审核,到自我掌握发表主动权,从数月甚至数年时间到按下按键的一瞬,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打破了发表和传播的层层壁垒。霸权的消除,自由的确立,这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三、新媒体文学的特质

(一)新媒体文学的创作主体特质。网络使创作主体虚位化、心灵化、自我化。在新媒体文学的创作中,创作主体的心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他们不再以写作作为谋生的手段,更多的是以一种自由、开放,无拘无束、绝对自我的心态进行写作,去表达自身的体验,个体情感的宣泄,满足言说和书写的愿望。从这个意义上看,新媒体文学产生和发展具有内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二)新媒体文学的创作模式。新媒体文学的创作、传播、阅读几乎可以同步进行,在网上作者直接面对读者,读者直接参与评论,读者和创作者在这里角色可以转换。读者与作者的身份和界定被逐渐消解并融合在一起,不仅使作者获得空前的传播自由,也使读者享有充分的阅读和评论的自由。它使文学打破了被少数人垄断的权利。网络上“众声喧哗”,创作主体、传播、接受三者的身份可以重叠交汇,似乎又回到了文学发展的初期,进入了一个更高更富于理性精神、道德、社会规范性的多元化的无序状态,这也是一种更高意义的复归。

(三)新媒体文学作品的存在形式。随着网络超级链接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使新媒体文学出现了一种新型的语言叙述结构:超文本叙述结构。新媒体文学作为一种可以无限链接的“非线性文本”将取而代之,体现出超文本文学的存在特点。超文本的写作为读者提供多重路径的选择,也催生了新型的多向阅读行为,为新媒体文学带来新的形态。

四、网络文学规范化发展的时代趋势

(一)娱乐适度,注重道德导向。网络文学以崭新的传播理念和娱乐大众新的方式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理念前卫,创新意识较强;注重修饰效果和幽默感;注重内心情感,贴近生活实际。在多元化文化思潮的冲击下,网络文学出现了话题贫乏、流于媚俗和跟风雷同、个性不强的问题。网络文学应该重视娱乐性,但娱乐应当有度,要处理好文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表达关系,要将文化娱乐性建立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之上,而不是玩味庸俗的低级趣味。朱春阳、杨绪伟在探讨网络文化如何提高舆论引导的能力时曾指出,网络媒体在尺度把握方面,既要满足公众的关注需求,又不应为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自己的责任。

(二)放弃模仿,走创新之路。虽然网络文学五花八门让读者大开眼界,但在创作题材方面,网络文学的视野还不够宽阔,创作还较多地局限在爱情、武侠、奇幻、都市白领的奋斗历程等大众化的故事中,自我的想象和编造占了相当比重;在叙事方式、语言等写作技巧方面也流于简单,大量的模仿之作充斥网上。一些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把握也由过去的为革命为事业而变为个人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生活经历的简单和艺术感受力的相对低下造成作品思想深度的浅显和艺术感染力的单薄。

五、结语

网络文学的诞生与发展无异于文学界的一场革命,它有草根型的文学作者、新颖的文学表现形式、交互式的写作方式、开放性的阅读平台,让“文学”不再高不可攀,任何能够驾驭网络的“好奇者”都能浏览。在这片网络土壤里“网友”既是网络写手,也是批评家、赏析者,他们既播种也收获,带来的是网络文学的一派大丰收。

参考文献:

[1]李小贝. 新媒体时代文学创作的困境与出路[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60-63.

[2]方颖艳. 多重语境中的微博文学[D].杭州师范大学,2013.

[3]梁小珍. 新媒体文学的审美特性[D].辽宁大学,2012.

[4]刘志礼. 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文学发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

[5]李金花. 新媒体时代的中国文学生产机制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超文本文学创作网络文学
梅卓文学创作论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揭秘网络文学
基于HTML5静态网页设计
网络文学的诞生
应用超文本建构教学培养学生的知识组织能力
论文学创作中的虚构
超文本阅读认知负荷的个体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