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

2016-07-26丁盛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现状分析高职院校对策

丁盛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剖析了存在问题的根源,并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对策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需要国家、社会和学校综合发力,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高职院校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因此,分析和研究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及对策,对于提高高职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思想先进、专业较强、技能过硬的复合性人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1.缺乏较强与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近年来,随着高。校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招,使原本都紧缺而不稳定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显得更困难,而学生思想政治水平高低直接与学校思想政治的师资队伍有着密切关联,学校拥有高素质和稳定的思想政治师资队伍对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有着重大的意义。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存在从事思想教育的人员较少,素质有待提高,因工作的局限性和认知的偏差,“两课” 教师和专业课教师不愿从事辅导员工作,导致学术氛围不高,受编制人员数的控制,辅导员、班主任编内少编外多,致使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流动性大、稳定性差。

2.对思想教育工作的定位和认识存在片面和局限性。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多措并举引导职业院校把工作重心聚焦到教学改革上来,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加强思想道德、人文素养教育和技术技能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际中,许多高职院校因办学思路不够清晰,存在重技能、轻思想教育的现象,有的高职院校片面将育人目标等同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导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缺位,还有的高职院校直接将学校的维稳工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目标,这些认识上的局现性使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不同层次的影响,没有真正把立德树人摆放到育人的重要位置。

3.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缺乏协同配合。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构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整体协同良好格局,只采用了传统的 “两课”教师和辅导员参与育人,缺乏部门协调发力,任课教师存在只教书不育人,同时环境育人的作用未彰显,造成学校育人单打独斗,效果不理想。

4.生源素质参差不齐,理想信念不坚定。目前高职院校生源按性质分为普通高职、3+2高职、中职生、技校生,按生源划分应往届高职生、中职生、成人学生,按考试性质分全国统一高考、单招考试和中考,总体来讲,高职院校生源复杂,学生成绩不理想,造成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受社会对高职生认识上的偏见和自身成绩的影响,部分学生自信心、爱党爱国、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导致学生精神之“钙”不足,对自己将来发展的好与不好置之度外。

5.个人主义思想较强,规则意识淡漠。高职学生受外界因素干扰、家庭教育的诱因、学习成绩的制约,多数学生只注重个人价值,生活在个人的世界里,缺乏较强的道德意识、诚信意识和集体主义责任感,我行我素、纪律淡漠,是非观念差,自我约束力、自我控制不强。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分析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思政人员育人作用。高职院校德育建设要贯彻落实好中央16号文件,着重抓好辅导员和“两课”教师 “两支队伍”建设,有效发挥“两支队伍”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功能。在队伍建设中,引进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学历人才和思政教育科班出身的毕业生以及中高级职称的教师担任专职辅导员、两课教师,切实做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实施与统筹安排。着力抓好 “两支队伍”的培养,高职院校主动关爱辅导员、两课教师的成长,鼓励他们继续深造、参加各类思政培训和学术讨论,让他们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利用新的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和完善思政队伍的政策导向,切实在人、才、物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软硬件投入,着力解决辅导员编内身份、落实辅导员和两课教师的晋升通道,使各环节较好地发挥育人实效。

2.科学定位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统筹安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定位的实质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是政治教育活动中最根本的问题,它指引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中,高职院校应有针对性地实行“因材施教”,结合时代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创新思想教育内容,切实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两课教育课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荣八耻、 三观、两热爱和每年两会精神以及国内外的时事政治等相关内容充实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3.改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模式,发挥思想教育主渠道作用。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由多个子系统构成,子系统各层次要彼此呼应、相互支持、协调配合,才能起到良好的育人功能。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首先要建立“一体化育人”的教育机制,形成党委领导、党政同决策、行政部门全面组织实施;其次开展党政领导干部、共青团干部和优秀专业教师联系班级活动,形成齐抓共管的育人合力;再次构建教师角色全员化,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效和全体教师教书育人作用;最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倡导主流文化,净化校园环境,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氛围,让高职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增长才干。

4.把握高职院校学生特点,适时强化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把“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落到实处,在教育教学上杜绝搞形式、走过场,避免传统的说教。针对高职学生生源多元化、素质参差不齐、理想信念认识上有偏差等实际,教育工作者根据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年龄的学生,加强自尊、自爱、自律、自强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平常心和自信心;利用“两课”向学生宣讲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内容,把高职生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帮助他们树立以全面建成“中国梦”为奋斗目标的理想信念;结合重大节假日和纪念日开展“爱党.爱国”主题团日活动,向他们讲解中国近代屈辱奋斗史,引导高职生维护国家领地主权,各族人民团结的爱国思想;通过校园广播和橱窗宣传党的路线、主针、政策以及国家取得的成绩,培养学生的自豪感,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人生目标的爱国情怀。

5.强化高职生的养成教育,培养高职生的规则意识。养成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为基础的教育内容,是侧重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高职院校在教学中要转变思维模式,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充分运用规则,根据学生生活实际选取案例设计教学环节,通过各类教学方法,提高高职生的规则认识和理解,不断促进规则意识向规则行为转化。在养成教育内容上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教师应结合学生上课迟到、早退、旷课、损坏公物、乱丢乱扔等事情有针对性进行教育,引导学生遵守校规校纪等各类规章制度。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真切感受规则对自我的约束力和控制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规则意识。

总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高职院校自身的办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只有重视科学化水平,才能更快地实现国家和高职院校转型升级和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因此,高职院校要着力在师资队伍、思政内容、教学模式、学生理想信念和规则意识等方面下功夫,持之一恒地支持学校德育工作建设,切实肩负起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复合型技能性人才,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

[2] 强学民.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对策,西南民族大学,2014.

猜你喜欢

现状分析高职院校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