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的教学策略
2016-07-26王正伟
王正伟
[摘 要]新材料作文出现已有十年时间,但很多一线教师对其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由此在新材料作文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认真分析了当前关于新材料作文的研究成果,提出新材料作文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新材料作文;教学;策略
一、新材料作文的概念
新材料作文是由命题者给材料或图画,但不给话题,考生在给定材料范围内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为特征的命题形式。新材料作文首现于2006年两套全国卷中,但它未能像当年的话题作文那样雷厉风行般成为命题首选,直至2012年,新材料作文材才占据了高考作文的绝大多数席位,这种命题形式才引起了各地作文教学的高度重视,可以说新材料作文教学相对滞后,产生的问题也不少。目前新材料作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重练习,轻阅读;重语言,轻思维;重写法,轻审题;重形式,轻内容。
二、新材料作文的教学策略
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充分阅览近年高考试题和相关资料,总结出如下四点新材料作文教学策略。
1.强化审题,找准立意
“意犹帅也”,“意”是文章的大脑。作文是否偏题跑题,关键看立意是否切中题意,所以新材料作文教学的第一要务就是审题立意训练,审题立意不准确,文章写再好也没用。
虽然新材料作文的材料可以多角度多立意,但这些立意也有高下之分。2006年全国一卷的材料讲述了一只乌鸦学老鹰抓小羊不成反被捉,引发了牧羊人和孩子对乌鸦的评价,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该材料可以从乌鸦、牧羊人和孩子三个角度立意,从乌鸦角度立意有知人难,知己更难,正确认识自己;从牧羊人角度立意有要确定好人生的位置,创新不是模仿,人贵有自知之明等,从孩子角度立意有要大胆地尝试,勇敢地追求,同情弱者等。从常规思维来讲,从牧羊人角度立意要高于孩子,因为任何尝试或者追求都要遵守客观规律,例如“赶鸭子上架”,你越同情支持赞扬,越显得愚昧。审题立意考查的是思维,思维的改变或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审题立意的训练要化整为零,不可一蹴而就,每天训练几道题,长期坚持不懈即可。
2.重视阅读,回归教材
阅读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培养良好的语感,提升人的思维品质,升华人的精神境界。新材料作文最开始的审题立意环节,阅读量大的学生明显优于阅读少的学生,阅读对写作的反作用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贵在坚持。首先中学可将部分语文课时转为阅读课,确保每天拥有阅读时间,书目以名著为主,长期坚持,阅读和写作水平会获得很大提升;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尤其要形成做读书笔记这一积累素材的习惯;再次,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例如读书心得体会交流,好书推荐,课外阅读竞赛,读书笔记大比拼等;最后要坚持读写结合,读完之后可以写读后感,也可以仿写,续写,改写。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必修教材共有五册,每册中都含有一个“表达交流”部分,每册均有四个训练专题,每一个专题都有“话题探讨”、“写法借鉴”、“写作练习”三个模块,笔者研究近几年的高考新材料作文,发现不少省份的命题和这些专题有很大相似度。2015年全国二卷中“三个人谁更具风采”的命题,和必修三的“善待生命”专题中写作练习题“保尔柯察金和比尔盖茨谁的生命质量更高”不谋而合。2015年福建卷中的“人与路”材料和必修四“善于思辨”专题练习第五题“人与路”如出一辙。2015年广东卷的“远和近”与必修三“多思善想”专题的练习题“什么是最遥远的距离”相类似。作文命题回归教材已是一种趋势,这就要求作文教学要注重教材中的“表达交流”部分,争取将每一专题后的写作练习都要完成,吃透教材,这样才能在考试时胸有成竹。
3.倡导理性,关注现实
理性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一种思维,它和感性相对,对于高中生来说,理性思维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可以独立思考问题。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就是一个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的过程。另外,近年新材料作文出现了很多辩证性思维的材料,而且考查频率逐年增加,因此新材料作文教学时,要侧重理性思维的训练,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材料作文命题取材越来越趋向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对生活现象,现实问题进行思辨,得出有价值的思考,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就要求新材料作文教学要关注社会现实,营造一个“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学习氛围,闭门造车难以迎合时代。全国语文名师赵谦翔于1996年开创了《东方时空》感悟课,学生每天晚上在班上收看《东方时空》节目,然后抒写个人感悟。看了赵老师学生的作文,确实让人耳目一新。除了收看知名的电视新闻栏目,还可以订阅《南方周刊》《半月谈》等评论型报刊杂志,让学生与时代接轨,做一个爱国爱生活的时代青年。
4.突出个性,展现真情
个性的对立面是共性。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人之间存在很多共性,也存在很多差异,教育必须要尊重这种个性化的差异。在作文教学上,更是如此,学生生活阅历、成长体验、思维偏好等存在千差万别,有的善于议论,有的善于叙事;有的善于思辨,有的善于抒情;有的文采飞扬,有的书写美观。作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这些个性特征,因材施教,扬长避短。不同的人要出现不同的风格,千篇一律是作文教学的大失败。个性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并非极端表达,必须要内容真实,思想健康。
真正的好作文应该是真情的自然流露,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要求“感情真挚”,可见“真情”对一篇文章的分量。新材料作文极大的避免了话题作文的宿构和套作现象,但现实中依然存在“为赋新词强说愁”,时有“假大空”的宏论出现。
“新课标”要求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高考背景下的作文很难写出“我手写我口,我口述我心”的真作文,但我们尽量在作文教学中向“真作文”靠拢,首先,引领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关注时事热点,并通过写感悟或者开辩论会的方式让他们勇于发表真实观点,从而提高其感悟能力。其次,要力避超越学生理解的命题材料,多出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命题材料,这样才学生有话可说。再次,平时作文训练及时纠正学生作文中“假大空”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