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画家用艺术发声

2016-07-25甘其勋

博览群书 2016年6期
关键词:塞纳河罗丹黄永玉

甘其勋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这首七律,古往今来受到艺术家的青睐,以此诗为内容的书法颇多精品,国画也不乏佳作。而我最喜欢的是黄永玉先生的自画像。

永玉先生的自画(塑)像我曾看到多幅,正面像头发蓬乱如鸟巢,侧面像赤膊凸肚似乞丐,或携爱犬慢行、疾走,或托烟斗沉思默想,无不神情毕肖,让人莞尔。你看上面这幅,脑门谢顶、边发披散的画家,赤膊背包,短裤皮鞋,左手提画箱,右手挽画卷,匆匆行走在一片黄沙之上,远处是蓝色的大海,背后是凌乱的脚印。这不正是当年画家栩栩如生的写照吗?印在他的艺术游记散文《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的最后一页作为藏书票,真是此处无声胜有声,让读者回味无穷。

我曾在香港维多利亚港边的艺术中心观赏过黄永玉的画展,很喜欢他兼收并蓄、不拘一格的独特画风。他画的满墙的大红荷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猫头鹰、以及屈原、荆轲、苏武、李白等古代文化名人造像,还有手执板斧的李逵等水浒人物漫画,都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我读过他的散文集《黄永玉自述》(其中收有《从塞纳河到翡冷翠》后记),喜欢他屡挫屡奋、苦中作乐的幽默文风。我2013年7月曾从地中海的游轮登岸,在“翡冷翠”参观了著名的圣母百花教堂和乌菲齐博物馆,也曾游览罗马、威尼斯,但都是匆匆而过,连走马观花也算不上,未免留下遗憾。2015年初在郑州一家小书店发现《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有如老友重逢,既能弥补旅游见闻的不足,又有画可赏,有文可读,还可细嚼慢咽,吸收艺术营养,喜不自胜,遂乐而购之。

《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最先在香港面世,1999年三联书店在大陆出版,2006年作家出版社再版。我读的《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是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5月新版。封面设计与以往不同:上方白底上印有蓝色的“枫叶”,是法国地图,用白线画出由东南流向西北的河流,标明Seine;右下黄色的“长筒靴”,是意大利地图,也用白色圆点标出Firenze,即文化名城佛罗伦萨。而“翡冷翠”据说是当年诗人徐志摩为这座城市译的汉名。永玉先生觉得很有诗意,也用于自己的书名。闪光的红色宋体书名靠右上竖写。封面下方是永玉先生在山坡上草丛中支起画架写生的照片。画家黑色的帽檐遮住了眼睛,左手托着他标志性的烟斗,右肘撑在草地上,大红体恤在一片深绿中分外显眼。前勒口作者介绍大意说:1924年生,自学美术、文学,以木刻开始艺术创作,后拓展至油画、国画、雕塑、工艺设计等艺术门类。从事文学创作七十余年,诗歌、散文、杂文、小说诸种体裁均有佳作。先后出版《永玉六记》《吴世茫论坛》《老婆呀,不要哭》《这些忧郁的碎屑》《太阳下的风景》《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等作品。白色的封底有这本书的简介:一位67岁的画家,……以绘画和文字完成了他丰盈的艺术之旅。

《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既是生动的欧洲游记,也是隽永的文化散文,配有黄永玉在欧洲画的几十幅油画和素描,还有与旅游地相关的经典艺术作品的照片,文图并茂,相得益彰,助我解读欧洲文化历史,既生动直观,又妙趣横生。读这本游记就如跟随永玉先生,踏着当年印象派画家的脚步,来到处处入画的梵·高故乡,再到达·芬奇等文艺复兴大师生活的地方,呼吸空气中那仍然醉人的文化芳香,我有参访兰亭时朝圣的感觉。书前意大利文版序中说:“黄永玉先生用清晰、明快、美妙的语言叙说了他在巴黎和翡冷翠逗留期间的故事。黄永玉先生的大画、小画、彩画或水墨画像中国漫山遍野的鲜花,托斯卡纳的田园和梵·高画中的向日葵,绚丽多彩。” 这两句话言约意丰,可以作为该书的阅读导语。

黄永玉因家境贫苦,12岁就外出谋生,流落到安徽、福建山区小瓷作坊做童工,后来辗转到上海、台湾和香港。14岁开始发表作品,后以其独具风格的版画作品饮誉国内外。16岁开始以木刻谋生。他几十年如一日艰苦自学,终成多才多艺的大师。“凭自己的兴趣读书”,“读世上一切有趣的书”,正是他向我们传授的成功秘诀。

塞纳河沿岸和意大利北部风光在他笔下熠熠生辉,他画佛罗伦萨全景,画菲埃索里远眺,画莱颇里远看菲埃索里山,画上山经过的巴第亚桥,画山上退休的公共汽车快乐王子号,然后写道:

听过一种说法:世界上最好的住家在意大利,意大利最好的住家在翡冷翠,翡冷翠最好的住家在菲埃索里山。山就是薄伽丘住过的这一带。(《意大利的日子》)

在翡冷翠,我算是度过了半个夏天、一个秋天和半个冬天。每天画十小时以上的画,鬼迷心窍,有时连烟斗都忘了点,还觉得时间太少。(《每天的日子》)

读到这里,不禁想起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的名句:“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东家之子。”永玉先生小时候背诵过的经典,不经意间从自己的文章中跳出来,且成了新的警句。可见“读书须趁早”乃至理名言。对永玉先生来说,《十日谈》的作者薄伽丘就是菲埃索里山的“仙”,他画了薄伽丘住过的房子前街道,薄伽丘受洗的教堂。而文艺复兴时期这一级别的“仙”,意大利还有但丁、乔托、米开朗琪罗、达·芬奇等,黄永玉流连其中废寝忘食,还觉得时间太少,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他对达·芬奇推崇备至。书中有他画的《芬奇小教堂》《发明自行车的人》(芬奇像)、《达·芬奇故居的后院》等作品。对达·芬奇的崇敬我曾见诸许多著作,而永玉先生的表达自有特色:

伟大,聪明,全面,精确,谁比得上列奥拉多·达·芬奇。他不吹,不打着建立学派的旗帜。他也是人,但你不能不匍匐在他的脚下。(《每天的日子》)

列奥拉多·达·芬奇是人们心目中最完美的“概念”。是最“人”的人。

他是自有绘画以来毫无怀疑的全世界“第一好”的画家。……他知道的,你未必知道,你不知道的,他全知道。他的任何一门知识和技能,都够你一辈子去忙得死去活来,而且肯定,绝没有他干得好。

列奥拉多·达·芬奇故居,真是朴素得令人感动。……(它)没有我国农村任何一位生产大队长的公馆辉煌。(《没有娘的巨匠》)

他对其他艺术大师和历史名人也有独到的评述,言简意赅,一语中的:

罗丹是一个人的名字,又标志一个时代的开始。他用十年的时间做成了巴尔扎克像。可恶的文学家协会竟然登报声明,不承认罗丹的巴尔扎克像是巴尔扎克像。你们不承认罗丹的作品,罗丹的作品,就不存在了吗?罗丹本来就是一个专门发现艺术元素的人。(《罗丹的巴尔扎克像》)

乔托把埋没了许多世代的美术带回了人间。乔托在艺术上发现了人性并且勇敢地表现人性,形成了一系列完整的技术和理论技巧与崇高观念。(《牧童呀!牧童》)

米开朗琪罗是巨匠,是大师。……西斯廷小教堂天顶那张《创世纪》他用了五年的时间,把自己的背都画驼了。这是一幅伟大的艺术的“启示录”。(《没有娘的巨匠》)

恐龙是神话中的现实,文艺复兴那几个人是现实中的神话。

文艺复兴三杰中,拉斐尔是最具有人情味的,有人称赞他像太阳,温暖、明亮。(《了不起的父亲和儿子》)

米开朗琪罗五年画一幅画,罗丹十年塑一尊像,说明伟大的艺术作品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精益求精。永玉先生何尝不是如此?在佛罗伦萨,他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盛夏时节,他一个人背着画箱,顶着炎炎烈日四处写生,饿了渴了,就坐在路边吃点儿随身带的面包,喝几口凉水。这情景被当地一位摄影记者拍了下来,登在当地的报纸上时附有这样的文字:“一个不怕死、不怕累的东方老头,在危险的十字路口,一连画七八个钟头的画。”他曾说:“我这个人从来没有什么宏图大志,只知道努力工作,不愿意浪费光阴,所以苦的时候能撑得住,好的时候也不飘飘然。”这就是永玉先生的人生哲学吧?

永玉先生大概对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情有独钟,一次,他画了一位老者骑着驴,走在荒山古道的闲花野草间,题上陆游“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的诗句。有人问:“为什么要画这么一个瘦老头?有什么寓意?” 他直率地回答:“画画哪有那么多寓意?我很喜欢这两句诗,如果一定要有什么寓意,就算希望你们注意适当减肥好了!”

“明确的爱,直接的厌恶,真诚的喜欢。站在太阳下的坦荡,大声无愧地称赞自己。”这也许是永玉先生作为艺术家的行为准则。他在代新版序说要写自传体小说,第一部《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已于2013年8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2015年5月散文集《沈从文与我》又在湖南美术出版社发行。他还准备写自传体小说第二部(1937—1945),第三部(1946—1976),让我充满期待。

《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是在一个叫“醒客”的小书店买的。店主人告诉我,“醒客”是英语“思想者”(Thought)的意思。我立即想到罗丹的雕塑《思想者》。读完这本书,我又想到永玉先生自己的塑像,那手托烟斗沉思的神态,不正是新时代的思想者吗?艺术家、文学家首先应该是思想者啊!

丙申年春节前,永玉先生又大火了一阵——“金猴献瑞”的两张猴票,又出自先生的神来之笔。集邮宣传彩页宣称,民间有云:生肖不识黄永玉,便做收藏也枉然。首轮猴票设计者、92岁的黄永玉大师再次出山创作第四轮猴票《丙申年》,机灵顽皮、温情脉脉的四只猴,寄予中国传统价值观中“四世同堂·阖家欢乐”的美好祝福与期盼。先生于1980年设计的首轮《庚申年》0.08元面值的邮品,2011年已突破万元,丙申年价格继续飙升。

画家用艺术作品发声,价值在于受众的认可,于此可见一斑。

猜你喜欢

塞纳河罗丹黄永玉
巴黎市长儿子游400公里证明塞纳河不脏
你把这匹马拉走吧
你把这匹马拉走吧
《四居室平面图》
夕阳下的塞纳河
安排塞纳河岸浴缸泡澡,宜家挨批
黄永玉:你们都太正经,我只好老不正经
罗丹手稿
Significance of Conflict Talk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The Analysis of Silence in Conflict Talk with Face The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