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框架式补差方法”之奇效

2016-07-25李泽红

关键词:补差尖子生框架

李泽红

随着素质教育全面深入地实施,我们逐渐认识到,当下的教育不应再是抱着几个“尖子生”尽情狂欢的“精英教育”,而是要关注学生个体生命成长的“全生教育”!对于一线英语教师来说,随着教学改革渐渐步入深水区,我们对素质教育的诠释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从最后一名抓起,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快乐、自信地学好英语。我认为一个教师教学是否成功,不仅在于你教出了几个“尖子生”,更在于你是否把每一个“差生”都教会!转化一个差生远比教育出一个“尖子生”更有意义。我多年接任英语差班,在实践中慢慢总结出一套 “框架式”补差方法,一点收获,与大家共享。

1. “自诊”差因

每接手一个英语差班,我会给学生讲有关努力、勤奋创造奇迹的故事,一个个奇迹打动着孩子们的心。在用励志故事渲染之后,进入以下环节——“自诊”差因!必须先从精神上调动起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信心!加入“互动环节”。

学生们拿出一张纸,很认真地把自己学不好英语的原因列出,经历心理“自清”的过程,接着又把自己不会的知识点很认真地列出,给教师提供补差的依据。

实际上我是在进行问卷调查。请注意:这样的问卷调查是很有必要的,曾经有很多教师试图通过问卷调查或访谈来了解这个班的“差因”,精心设计了问卷,但调查结果很不理想。后来我分析原因,得出了一个结论:差班学生的心理很敏感,你拿着调查问卷去调研,他们会认为你拿着病症“按号入座”;你对他进行访谈,他有时会认为你是在试探他的弱点,在找“整治”他们的突破口。他们就认为在你的眼中,他们是一群“特殊”的、“不正常”的群体。所以问卷的时候,他们很不认真,访谈的时候,有些学生“口是心非”。所以我摒弃了这种“师诊”的方式,选择学生“自诊”,让学生自己把 “病因”诊断出来,他们不仅认真,而且“心甘情愿”!

2. 补的“框架”

我对多数学生写到的英语知识死角做了数据分析,统计数据如表格所示,据此建立本班级的“补差框架”。

从以上图表中可以看出,学生所列出的内容归纳起来,主要包括语法项目、词汇项目、功能项目与话题项目。但根据学生设计的人数数量的比值大小我们可以确定我们的补差框架应该是这样的:以词法中的动词,形容词与副词为经,以句型中的复合句、话题为纬,建立起我们的補差框架。

框架建立起来,需要提到的一点就是虽然学生也涉及到连词、代词与构词法,但是数量不是很大,可以先放置一边,予以不计。“不计”的言外之意:课堂上可以不讲,但是只要学生提出来的,我必须反馈。我一般采用的方式是对于知识点要求补差的学生人数在5~7个之间,可以用复印纸的形式,反馈给这些学生;如果人数在五人以下,可以通过面授的形式一对一地进行解决。但我决不会忽略任何一个提出要求的学生。因为每一条建议都是学生真诚的反思,是学生一颗颗想追求上进的炽热的心!教师在建立框架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几乎都能在框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每个学生都认为:“这个框架是教师按照我的意愿建立起来的”! 在确定补的内容后,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去选择教材,如果教材的设计与补差的内容不一致,教师要学会去选择整合其他版本的教材来施教。框架建立起来后,初中英语大致的知识框架学生也能掌握了。

“框架式补差方法”的理念就是用很巧妙的方法,用成功激起学生的自信,用自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以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王斌华. 学生评价:夯实双基与培养能力[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0.

(备注:此文为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十二五”规划课题)

(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市东阿三中)

猜你喜欢

补差尖子生框架
框架
浅谈框架网页的学习
基于Jmeter对Node框架性能的测试研究
高中生物教学中补差的分析与探讨
让英语学习转“补差”为“不留差”
谈谈如何培养初中英语尖子生
实施体育后进生转化的策略初探
浅谈对尖子生培养的几点认识
15 Ways to Improve Your Day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