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震撼心灵的励志范本

2016-07-25李学标

时代名流 2016年6期
关键词:名流主人翁金华

李学标

在解析长篇励志文学《昂首名流·蔡金华小传》(段平、官玉华著)以下简称(《昂首名流》)艺术特色之前,先说一段与主题不甚相关的话题。

我第一次知晓蔡金华先生,是有一天在曲靖新知图书城摆放各类杂志的显眼位置,我看到了一本装帧印刷颇为精美的《时代名流》杂志,粗略一翻,心里便有些诧异,想不到云南竟有这么一本高质量的政经类刊物。于是,翻回版权页一查,知道了这本杂志的社长、书记是蔡金华先生。在“刊首语”的页面,有一幅蔡金华先生的半吋小照,西装革履、面目清秀,帅气中透着一股儒雅自信的神色。

说来也是机缘凑巧,在文友段平老师的介绍下,我竟然来到了蔡金华先生麾下的《时代名流》杂志,成了他手下的一名员工。蔡总给我的主要任务是阅稿、审稿,也做一些采访之类的工作。当我进一步了解蔡总的时候,着实吓了一跳。这个年轻洒脱的蔡金华先生,在1999年26岁的时候,因其诗集《情感地带》获得了全国第6届骏马文学奖、云南省第3届政府文学奖,是云南省最年轻的中国作协会员。他不仅是著名的诗人、作家,还在策划、出版、传媒、酒业等领域创造了丰硕的业绩,成为颇有成就和名望的商界翘楚。蔡先生给我的印象是儒雅的老总、哲人的社长、和蔼的书记、睿智的学者、灵性的诗人、成功的商家。

我在蔡金华先生的《时代名流》杂志干了不太长的时间,就因故辞职了。原因是我已退休,先前在企业宣传部门编厂报、编杂志干了一辈子文字工作,不想再每天坐着阅稿、改稿了,一心只想做一个闲云野鹤式的自由人。

2015年2月初,我有幸读到了作家出版社出版,由段平、官玉华合著的长篇励志文学《昂首名流》,对蔡金华先生的人生成长轨迹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知道了蔡金华先生的诸多故事。我此刻对于蔡金华先生的认知,正如书中“引子”所言:名流蔡金华,是一个传奇,是一篇佳话,是一个励志的典范。

事实上,关于论述蔡金华先生事业成功的文章多得不枚胜数,阅读这些文章,虽说对蔡金华先生的业绩和成功有所帮助,但不得不承认,这些文章是分散的,东一篇西一篇散落在不同的报刊、杂志,难于给读者建立一个关于蔡金华系统、全面、立体的人物形象。

《昂首名流》的出版,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缺憾,给读者捧出了一部好读、感人、励志的文学大餐。我坚信,凡是读过《昂首名流》的人,在深受其感动的同时,读者认知的是一个有血肉、有苦乐、有哀伤、有智略、有奋进的活生生的人物,会从书中得到启迪、感悟,从而像书中的主人翁那样,引领自己走出一条人生的奋进之路,创造出不朽的璀璨业绩。

段平是云南著名作家,中国作协会员。他以自己不凡的艺术功力和鲜明的创作个性,出版了大量的小说、报告文学、纪实文学,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官玉华亦是知名作家,他的小说、报告文学颇有成就。我想,由段平这样一位重量级的作家携手他的好友官玉华为蔡金华先生立小传,可见蔡金华的人生非同凡响,事业成就令人瞩目。

我差不多花了一周时间,才把30多万字的《昂首名流》读完。掩卷之时,我是深深地震撼了,这是一部有着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励志文学作品,是一部昂扬着时代精神正能量的优秀著作,它必然会得到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的喜爱与推崇。而且,蔡金华生长于麒麟区,身边人身边事,读来更加倍感亲切。

我喜欢这本书,且愿试着解析《昂首名流》的创作艺术特色,并就著作的成功谈一谈自己浅显的认识。

阅读回肠荡气欲罢不能:

皆因深情细腻的文学语言

捧读《昂首名流》,有一种令人身临其境,好似与书中主人翁同呼吸、共命运的真切感受。尤其是叙述蔡金华先生苦难的童年与他百折不挠的拼搏故事时,会让人的心整个地悬了起来,为主人翁的命运深深地担忧、叹息、扼腕,当主人翁的命运出现重大转机时,又会如释负重,为主人翁的成功感到欢喜、快乐。好多次,读着读着,忘记了自己,忘记了时间,整个心身都陷在书页里了,直到手臂被厚重的大书压得酸痛发麻,还难于离开书中那些牵动心灵且富有生命力的一行行文字。

一部励志作品,对读者何以有如此大的吸引力?细细地嚼味,原来是作者在书中营造了浓郁的文学氛围,是那些深情细腻的文学语言,把主人翁的人生写得多姿多彩、跌宕起伏、波澜壮阔。且看:

“1973年10月4日,曲靖整寨蔡家台子传来一阵响亮的婴儿啼哭声,蔡家台子又一个男婴诞生了。男婴的父亲大名蔡树名,时年53岁。母亲大名袁晓芝,时年47岁。在中国农村,添丁是件喜事,加之老年得子,夫妻十分欣慰。”

──看似平淡却饱含深情的叙述,让读者心儿暖暖的,蔡家夫妇老年得子,读者为他们高兴。但是,这个刚刚降生的小婴儿,他的命运如何,读者的心又悬了起来。

“5岁失明,26岁嫁入蔡家台子,不知道她是如何走过了这段对女性来说最美丽的人生,也不知道在21年的黑暗摸索中,她是如何完成了一个女孩到成年女性的过渡。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她完成了担当一个农村家庭主妇的所有准备。当26岁那年,这个普米族女子穿着嫁衣嫁进蔡家时,她眼中的黑暗升华为心中的光明,为单身的蔡树名点亮了一盏家的明灯。失明的袁晓芝作为妻子和母亲的人生从此扬帆起航。”

──一位失明女子初为人妻,她会有怎样的生活,难免让读者牵挂。可读了这百来字的叙述,预示着这个瞎眼的女子,会是一个了不起的女性,会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因为她的心中有光明。这光明,不仅是点亮家中的一盏灯,更是引导她未来儿女成长的航标。

“每天天一亮,袁晓芝准时起床,摸索着穿衣洗脸,然后生火烧水做饭。吃完早饭,蔡树名出门,袁晓芝扫完地,摸索着出门挑水。家在山坡上,水在坡脚的小河里。袁晓芝挑着水桶,一步一步摸索着走下山坡,来到河边,蹲下,打满两桶水,然后挑着往回走。一路爬坡过坎,磕磕碰碰,到家时,水往往就剩桶底那点了。袁晓芝将水倒进水缸,又转身挑着水桶,一步一步探着下坡,继续挑水。”

──哦,读着这样的文字,眼前仿佛出现了山坡上挑水的新娘,她上坡下坎,跌跌撞撞,因为她什么都看不见,一切都得靠摸索,一切都得靠记忆。这样的文字,让人辛酸、痛惜,也让人看到了这位新娘的坚强、勇敢。

“一个男孩,牵着失明母亲的手。头发花白的母亲背着背篓,母子相依而行。来到村外的山坡上,男孩熟练地将地上可供食用的野菜拔出来,放在背篓里,母亲也摸索着边找边拔。背篓装满野菜后,母子起身,沿着小路,相依返回村寨。”

──这是一幅让人温暖而又令人怜惜的母子相依图,寓意着蔡金华的童年不同于一般的儿童,他必须有更多的担当,也需要承受更多的苦难与不幸。

“‘我们要相互支持,兄弟之间牺牲一点算得了什么!你心里不要难过,对于我们这个家,我们兄弟只有拼搏和奋斗,我们别无选择!”

──这一段话,是小哥蔡金辉决意辍学外出打工,临行时对小弟蔡金华说的一段话。事实上,在整部著作里,作者不惜笔墨,用大量篇幅讲述了蔡金华与小哥蔡金辉的深厚情谊,读来感人肺腑。小哥在母亲生病住院,家庭陷入困境之时,想到的是为父母解忧,为小弟创造一个继续学业的条件,这个年仅16岁的少年,对小弟说了上述的话,然后毅然决然外出打工去了。然而,小哥那句“除了拼搏和奋斗,我们别无选择!”的临别语,成了蔡金华一辈子的“座右铭”,成了支撑他人生事业的强大精神支柱,成了他踏平坎坷,创造成功业绩的力量源泉。

“蔡金华奋笔疾书,从早上8点一直写到晚上12点,完成了2万字的《柳万东的一天》。……第二天,他将稿子打印出来,亲自送给柳万东董事长审阅,准备在《商界名流》刊出。柳万东董事长看后,大为感慨,称颂倍至,再三思忖之后,将稿子锁进抽屉,遗憾地告诉蔡金华,稿子他个人收藏了,但不宜发表。但是,他会记住蔡金华对红塔集团的关心和热爱。”

──这是一段溢满幽默情调的文字,在表面言辞轻松的外衣下,蕴涵着多么深刻的丰富内容。想想吧,一天写出2万字的文章,这是何等的“快刀手”,且文章让当事人“称颂倍至”。寥寥数语,让一个“才子”活生生地屹立在读者面前,这就是著作者的聪明与睿智。然后笔锋一转,当事人一句不宜发表,2万字的文章顿时成了当事人抽屉里的收藏品,蔡金华遗憾之余,则被柳万东“审时度势的大家风范深深地感动了”,这短短数语,又烘托出了蔡金华的大度和宽广的心胸。

关于本书文学韵味的探讨,无须再赘述了。纵观全书,洋洋30多万字的著作,从头至尾,始终飘逸着浓浓的文学元素。正是这些疏密有致、详略得当的文学语言,让《昂首名流》显得真实、亲切,处处洋溢着励志的张力,读起来环环相扣,情节感人,令阅读者爱不释手。

广引博证的经典事例:

凸显叙述特色的艺术效果

阅读《昂首名流》,除了浓郁的文学韵味之外,再就是给我一个强烈的信息:在整本著作里,每一章每一节里,都潜匿着作者平日阅读量的丰富、知识的广博。作者的这种知识与能力,在《昂首名流》中得到了充分的映现,令本书极具特色,艺术效果显著,我随意撷取二三例句,试析作者广引博证的艺术效果。

其一、人未出场已先声夺人

“蔡家台子村小、人少,不过姓氏单纯,全村人都姓蔡。……史料表明,蔡姓在百家姓中算得上大姓。”作者在开篇《苦难的童年》里,不是简单、直接地作一般性叙述,而是一开始就切入历史,给读者一个人未出场已先声夺人的艺术烘托效果,揭示主人翁虽出生于蛮荒小村,但其姓氏却赫赫煊然:“周文王第104子蔡叔度生蔡仲胡,受封于蔡,子孙以国为氏,因而蔡姓祖根都在上蔡。宋朝人编纂的百家姓里,蔡姓名例第155位。最近一份调查资料显示,当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蔡姓名列百家姓第34位。……蔡氏在历史上的表现,可谓声名卓著。造纸的蔡伦、至孝的蔡顺、以及定六经文字的蔡邕,都是历史上闪耀着无比光华的名字。”紧接着,作者又从当代军事、政治、文化、教育、体育等领域,分别介绍了蔡和森、蔡锷、蔡元培等名人。通过这些历史名人的渲染,让读者有了一个潜意识,即在地图上都找不到名的蔡家台子,又一个姓蔡的晚辈就要呱呱坠地了。预示着这个在苦难中长大的孩童,也会像那些先人一样,做出一番事业,把自己的名字镌刻在青史的书页里。

其二、名著人物映衬小人物之光辉

在《昂首名流》里,作者用大量篇幅讴歌了蔡金华的母亲,把一个盲人母亲的勤奋、聪明、善良及爱心,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书页里,让人们看到了一个伟大、坚贞的母亲形象。

歌咏蔡金华的母亲袁晓芝,最具点晴之笔的地方,我以为是著作者引用了名著《百年孤独》中的人物,用以映衬蔡金华的母亲。《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曾获196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作者在书中写道:“作品中,家族第一代女人乌尔苏拉是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妻子,……乌尔苏拉晚年失明,依靠惊人的记忆力和习惯,能够像正常人一样操持家务。……乌尔苏拉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袁晓芝则是中国贫困山区一个身份普通、地位低微的农村妇女。但袁晓芝却做到了只有在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才能做到的事情——置身于黑暗的世界,却坚强地支撑起了一个家庭。……不同的是,乌尔苏拉是晚年失明,袁晓芝则早在5岁那年,双眼就再也见不到光明了。”

《百年孤独》中的乌尔苏拉晚年失明,她仍然像失明前一样承担着全部的家务,是一个可敬的老祖母。可这位老祖母是作者马尔克斯虚构的人物,她只活在书页的文字中与读者的感动中。然而,蔡金华的母亲袁晓芝却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农村妇女,因为天花的侵害,她5岁那年就失去了光明。在她长成少女嫁到蔡家后,她以顽强的毅力和聪明,挑水做饭、缝衣做鞋、相夫教子,像一个正常人一样,担起了全部的家务重担,让一个贫困的小家庭充满了生活的温馨。

让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与一个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相对照,立刻让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熠熠生辉、鲜艳夺目。我想,这一定是作者的刻意设置,也体现了作者的睿智与良苦用心。

其三、主人翁亦有励志的榜样

书中记述蔡金华因肾绞痛紧急住院,有这样一段文字:“蔡金华昏迷中失去了心跳,抢救一直持续到第二天上午10点,已经走到奈何桥边的蔡金华,终于从鬼门关挣扎着回来了。……死里逃生,睁眼就被亲情包围,那一刻蔡金华忽然想到了海明威。”主人翁想到了海明威的什么故事,抑或是《老人与海》还是其它什么,作者在这是没有细说。但在叙述了蔡金华意识到自己的活着,对亲人有着多么重大的意义后,笔锋一转,写了如下一段文字:“海明威传奇而富有冒险精神的一生,影响了他对待死亡的态度。在海明威的许多作品里,都有对死亡的不断的理性思考,从最初的恐惧到后来的超然,海明威最终把死亡看作是一种美丽,一种平静……在他的不朽之作《老人与海》中,他把自己对死亡的意识赋予了一条大马林鱼。大马林鱼与老渔夫的搏斗以及被鲨鱼蚕食之后,大马林鱼只剩下了一副骨架,但海明威对它悲壮的死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因为他认为,体现了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后的死,才是最美丽的死。”

毫无疑问,死里逃生的蔡金华把海明威当成了自己的励志榜样,他深刻地意识到,“生命如此脆弱,一个事故,一场风雨,一次疾病,都会令生命随风而去。所以,惟有选择坚强,选择快乐,选择感恩,选择责任,才能对得起重生的自己。”

可见,作者在记述主人翁成长的人生经历时,这些信手拈来的经典事例,不仅让阅读者增加知识,获得阅读情趣,更重要的是,凸显了本书极具叙述特色的艺术效果。

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揭示人物事业成功之谜

在《昂首名流》一书中,多次出现孟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的一段名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上天将要把重大责任降落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使他内心痛苦,筋骨劳累,遭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让他受尽贫困之苦,令他做的事项颠倒错乱,总不如人意,通过如此磨难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先前不具备的才能。

是不是所有事业成功的人士,都要遭受艰难困苦、贫病交迫乃至九死一生的劫难,我不敢妄论。但翻开史书看看,凡成就大业者(包括许多帝王将相),绝大多数都是经历了孟子所述这些劫数。《昂首名流》的主人翁蔡金华,他的苦难经历与事业的成功,无疑是对孟子这段话最鲜活、最生动的诠释。

纵观蔡金华的成长轨迹,无论是身体的因素还是对事业的追求,他都经历了坎坷、挫折与曲折,甚至险些丧命的劫难。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忠实先生在赞扬蔡金华的奋斗精神时,同样引用了孟子的这段话,然后说道:“孟子这段话,可以说是穷其蔡金华半生之小结:生于穷乡僻壤,食不果腹中完成学业,事业将成又屡遭横祸。然,我们更多看到的是百折不挠,是百炼成钢的蔡金华。”

捧读《昂首名流》,我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震撼,那就是主人翁越挫越勇,始终不渝的抗争精神,正是这种百折不挠的抗争精神,为我们揭示了蔡金华事业成功的谜面。我想,这是作者特意的一种叙事方法,让读者在一件又一件令人揪心的故事中,领略到主人翁的坚强、勇气和不同凡响的聪明才智。

其一、母亲的榜样力量,激励蔡金华一生

幼年时代的蔡金华稍谙人事,就知道自己的妈妈与别人的妈妈不同,自己的妈妈是一个双目失明的“瞎子”。然而,在小小年纪的蔡金华眼中,母亲挑水洗衣,穿针引线,推磨做饭,几乎是无所不能。从小到大,自己身上穿的衣裤,脚上穿的鞋子,均是母亲一针一线做出来的。在他小小年纪的心中,知道母亲是多么的不容易,她比别人的妈妈付出的更多。母亲的坚强、刚毅以及不屈不挠的精神,在蔡金华的心中扎下了根,他的血液里流淌着母亲的“精神”,他的行为中实践着母亲的“精神”。6岁那年,母亲将新缝的书包递给蔡金华,深情地对小儿子说:“好好读书,为你爹你妈争光。”

6岁的小儿子使劲地点了点头。小小年纪的蔡金华,当然不知道什么光宗耀祖、出人头地等词汇的意思,他之所以点头,是看到了一个瞎眼的母亲支撑起一个贫寒的家庭,付出的辛劳是常人难于想见的。既然母亲希望自己好好读书,读书就一定会有大作用,可以为爹、为妈争光。

那么,该怎么好好读书呢?母亲就是最好的榜样,像母亲那样勤奋、像母亲那样顽强,像母亲那样含辛茹苦。学习母亲的榜样,蔡金华取得了好成绩,在整寨小学二至五年级时,他连续四年担任班长。1984年7月,他以全班第一的成绩被录取到蔡家中学。此后,他在家乡茨营创造了很多“第一”:第一个走出来的大学生,第一个省作协会员,第一个中国作协会员,第一个少数民族骏马奖获得者,第一个创办了政经杂志第一刊的媒体人,第一个联合多家企业回报家乡的哲商型企业家……如此等等,不一赘说。

事实上,在蔡金华后来的人生拼搏中,无形中都有着母亲的影子,母亲的榜样力量激励着他奋进的步伐,并会一直陪伴着他、鼓舞着他,令他一生获益匪浅。

其二、程门立雪,不达目的不罢休

《昂首名流》给读者最深的印象,是蔡金华那种程门立雪、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我以为,蔡金华这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较劲,其实是人的一种性格特征。美国银行家J·P摩根说,决定成功的条件是 “性格。”用当下最时髦的话说,是“性格决定命运”。

蔡金华在长沙工业经济学院冶金系读书时,率先组织成立了文学社,并创办了《冶苑文学》社刊。为了提高社员的写作水平和《冶苑文学》社刊的稿件质量,他决定举办一次文学讲座,想邀请长沙著名诗人于沙来讲课。蔡金华千方百计弄到了于沙老师的地址、家庭电话,可他的满腔热情却遭到了于沙老师的拒绝。蔡金华毫不气馁,决心以“程门立雪”的精神来打动于沙老师。他每天晚上来到于沙老师家门口,不敢敲门打扰,只在门口静静地等待,一等就是好多天。终于,他在一个深夜等来了于沙老师,了解前因后果的于沙老师深为感动,答应为冶苑文学社300多会员进行文学专题讲座。

对一般人来说,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被知名人物断然拒绝,肯定是灰溜地死心了。可蔡金华不是这样,他的性格是不达目的不罢休。2000年,蔡金华接仼《生态经济》杂志编辑部主任,为了提高《生态经济》杂志的知名度与发行量,他一个地方上小小的刊物编辑竟然跑到北京,大胆与中央电视台当家花旦周涛联糸,并得到周涛的会见,周涛感动之余答应为《生态经济》杂志作形象宣传。如此,令《生态经济》杂志的知名度大为提升。随后,又经过一系列的运作,《生态经济》杂志的发行量,由最初的3位数增至5位数。

其三、走自己的路,闯出一片传媒新天地

蔡金华先后在《云南民族报》社和《生态经济》杂志社工作过,并且都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但因为种种原因,他最终离开了。

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心走自己的路,开拓一片属于自己的事业。在妻子家人的帮助下,与人合伙成立了“昆明激扬时代企业策划有限公司”,期间由于合伙人的失误,一下亏了几十万,这条初航的小船差点“沉没”。他痛定思痛迅速决策,收购合伙人股份,由自己独立经营激扬时代公司。嗣后,在他的带领下,公司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008年8月,他经营的《商界名流》更改为《时代名流》,激扬时代公司也随之增资升格为云南时代名流传媒有限公司,中国商界名流网也随之更名为中国时代名流网。

2010年3月17日,蔡金华被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党组任命为风光杂志社法人、社长。他一手操办成功的政经类品牌杂志《时代名流》,也一并入主风光杂志社。如此,在蔡金华麾下,拥有了四刊一网。即:《风光·G智生活》《风光·A时代财富》《风光·时代论坛》《风光·时代名流》,还有中国时代名流网。除了四刊一网,蔡金华还担任着云南最玉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云南天岸马营销策划有限公司董事长等企业老总职务。

就这样,蔡金华以百折不挠的抗争精神,凭着自己极高的情商与智商,走自己的路,闯出了一片传媒与企业经营的新天地。

图文并茂的编辑方式:

愉悦了读者的心灵与慧眼

《昂首名流》是名实相符的图文并茂,不仅让读者领略到文字组合艺术的优美、典雅,而且通过大量的图片,在令阅读者赏心悦目的同时,进一步加深了对文字叙述的理解。

本书的图片大致有以下三个大类。

一是蔡金华与各级领导及名人的合影。这类照片是《昂首名流》一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体现了蔡金华在学界、政界、商界取得了煌煌业绩,各级领导及名家对蔡金华的成功亦给予肯定、认可;另一方面,反映了蔡金华的人脉之广,朋友之多遍及各行各业。

二是蔡金华与家人、同学、朋友的合影。这类照片占了全书很大的比重,也是最具有欣赏、保存价值的部分。尤其令人感动的是,作者选用了好多幅蔡金华与爱妻、女儿的照片,这些照片或单人或合影,都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情趣,让人感到真切而温馨。比如242页上的图片,是一家三口在开满鲜花的草地上随意拍摄的,画面明亮、清新,主人流露着自然、舒松的微笑,与标题“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格外谐趣。

三是蔡金华个人的照片。这类照片涵盖了蔡金华童年到中学、大学,直至成名后的标准像。比如33页“高中时的蔡金华”图片,他怀揽一本杂志,身姿挺拔,神色刚毅,脸上充满了自信与坚定。我想,即便是蔡金华本人,那几幅青少年时代的照片,也应该是非常珍贵的藏品。因为他少年贫寒,就读的又是乡村学校,在那样的环境中能保存下仅有的几幅照片,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总之,在一部33万字的著作里,因为插入了许许多多的配图,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愉悦心灵与慧眼,更重要的是,加深了读者对本书的认识与理解。

长篇励志文学《昂首名流》无疑是一部成功的纪实作品,它以疏密有致、宏微互见、深情感人的文学笔墨,梳理了蔡金华“一个出身赤贫的农家子弟,贫穷不坠青云之志,历尽艰辛,以一己之功,20载不懈努力,终成大器,登顶哲商境界,成就人生传奇”的故事。这样一部以正能量面世的励志作品,必将成为千千万万年青人的枕边读物,激励他们在实现“中国梦、个人梦”的同时,在人生旅途上无论是坎坷或是平坦,无论是逆境或是顺境的情况下,均像书中主人翁那样“处危不退,处变不惊,处乱不伍,处痛不倒”,永远昂首向前,以勤勉的劳动,以聪明和智慧,去打拼和创造属于自己的成功事业。

纵观整部《昂首名流》,我觉得亦有小小的不足,即前大半部分叙述蔡金华先生由贫苦少年艰难求学到走出农村,历尽坎坷终成事业辉煌和讲述他的爱情、孝心等篇章,是全书最精彩、最感人、最充满文学魅力的部分。后一小部分讲述蔡金华的奋斗成果及四刊一网的创办,还有《时代名流》的办刊宗旨、办刊理念和规章制度等,这一小部分的文学成分淡了一些,语言叙述感觉稍微有一点硬。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孔之见。

成功需要励志,励志需要榜样。毫无疑问,《昂首名流》即是一部最好的励志作品,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榜样。愿这部30万言的鸿篇巨制,激励着有梦想的创业者们,在人生求索的奋进中踏平坎坷成大道,为国家、为民族、为自己书写绚丽多姿的壮阔人生。

责任编辑:施凤仙

猜你喜欢

名流主人翁金华
金华特色小吃
文人讨债记
文人讨债记
银胡子爷爷的画
红气球请客
蜘蛛王要“吃”蓝脸兔
时代需要名流
已来的主人翁
已来的主人翁
主人翁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