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地花菌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2016-07-25李正鹏
魏 清,李正鹏
(1.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安徽 六安 237005;2.安徽科技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绵地花菌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魏清1,李正鹏2
(1.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安徽六安237005;2.安徽科技学院,安徽凤阳233100)
摘要:目的:探讨绵地花菌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获取绵地花菌子实体黄酮类化合物,以VC作为对照,测定清除DPPH·、羟基自由基、亚硝酸盐、超氧阴离子的能力等指标。结果:绵地花菌黄酮类化合物能有效的清除DPPH·、羟自由基、亚硝酸盐和超氧阴离子,其清除能力的大小与浓度呈正相关。结论:绵地花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关键词:绵地花菌;子实体;黄酮类物质;抗氧化
绵地花菌(Albatrellusovinus)是属于多孔菌目、地花菌科、地花菌属的稀有蕈菌[1]。有研究表明其子实体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2],同时还含有多糖、多酚类、三萜类等特殊活性成分,具有治疗高血压、抗肿瘤、抗衰老、抑菌等功效[3-4],是一种极具有开发前景的药食同源菌。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大型真菌与植物体中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降血脂、抗病毒、抗氧化、防衰老及抗癌等多种药用功效。目前已有不少关于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报道[5-6],但有关绵地花菌黄酮类物质的相关报道较少。为此本实验通过体外化学检测法,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以期为绵地花菌的开发及次生代谢产物的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绵地花菌子实体,购自于安徽省岳西县。
1.2方法
1.2.1黄酮类化合物样品的制品称取子实体粉末10 g,加入正己烷-乙醇混合溶剂(10 ∶1,v/v)100 mL 脱脂2 h,抽滤,重复2次。脱脂后的粉末再加入100 mL 70%乙醇分别置于电热恒温水浴锅于60 ℃条件下提取12 h,提取液冷却至室温,抽滤后,真空冷冻干燥备用。
1.2.2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精确称取120℃干燥至恒重的芦丁标准品20 mg,置于100 mL容量瓶中,加70%乙醇溶解,稀释至刻度,即得0.2 mg/mL的芦丁标准溶液。参照迟恩忠等[7]的方法:准确吸取0.0 mL、0.5 mL、1.0 mL、1.5 mL、2.0 mL、2.5 mL、3.0 mL 分别置于25mL 具塞试管中,加入1.5% AlCl3 8 mL 和醋酸-醋酸钠的缓冲液( pH 5.5) 4 mL,并用70%乙醇溶液定容至刻度,摇匀,静置0.5 h。以0 号管作参比,在波长415 nm 处测定各溶液的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建立回归方程。准确称取黄酮类化合物的粗提物100 mg,用70%乙醇配制成浓度为0.2 mg/mL样品液。通过上述方法测定样品液的吸光值,由回归方程计算出粗提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
1.2.3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测定精确称取黄酮类化合物样品,先利用70%的乙醇配制成质量浓度为5 mg/mL黄酮类化合物溶液,根据需要再利用70%稀释成不同浓度的样品液。参照缪成贵等[8]的实验方法进行DPPH自由基清除率测定;参照李正鹏等[9]的实验方法进行羟自由基清除率测定;参照吴雪辉等[10]的实验方法进行亚硝酸盐清除率测定;采用邻苯三酚法[11]进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测定。所有实验测定均采用与样品相同浓度的抗坏血酸(VC)作阳性对照,并进行三次重复实验。
2结果与分析
2.1绵地花菌黄酮类化合物对DPPH·的清除作用
对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的清除率的测定,是最常用的检测样品抗氧化能力的方法之一。绵地花菌黄酮类化合物对DPPH·的清除率如图1所示。在设定的浓度范围内,随着黄酮类化物及VC溶液浓度的增大,其对DPPH·的清除率也逐渐提高。在浓度达到0.25 mg/mL时,两者对DPPH·的清除率分别为77.52%和89.07%。表明两者对DPPH·都有较高的清除效率。但绵地花菌黄酮类化合物对DPPH·的清除率要小于同等浓度的VC溶液。
图1 绵地花菌黄酮类化合物对DPPH·的清除作用
2.2绵地花菌黄酮类化合物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效率是反映物质抗氧化作用的重要指标。绵地花菌黄酮类化合物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结果如图2所示。在设定的浓度范围内,绵地花菌黄酮类化合物和VC对随着浓度的增加,在浓度为0.25 mg/mL时,两者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达到38.93%和39.15%。方差分析表明在两者浓度为0.25 mg/mL时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差异不显著(P<0.05)。
图2 绵地花菌黄酮类化合物对羟基自由基清除作用
2.3绵地花菌黄酮类化合物对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
亚硝酸盐类物质在人体内积累,可能会导致基因突变等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情况发生。对亚硝酸盐的清除能力,也是反映物质抗氧化活性强弱的重要指标之一。绵地花菌黄酮类化合物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如图3所示。随着样品浓度的增加,其对亚硝酸盐清除率也相应增加。在浓度为0.25 mg/mL时清除率达到58.69%。方差分析表明此浓度下绵地花菌黄酮类化合物与VC对亚硝酸的清除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图3 绵地花菌黄酮类化合物对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
2.4绵地花菌黄酮类化合物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作用
图4 绵地花菌黄酮类化合物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作用
超氧阴离子会对细胞产生严重的毒害,检测清除超氧阴离子的能力是测定物质抗氧化活性的重要指标之一。绵地花菌黄酮类化合物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结果如图4所示。随着样品浓度增加,绵地花菌黄酮类化合物和VC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当浓度为0.25 mg/mL时清除率分别为60.64%和58.5%。方差分析表明此浓度下绵地花菌黄酮类化合物与VC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3结论与讨论
众多人类疾病如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都与体内自由基过剩有关,抗氧化物质能够通过清除体内过多的自由基从而保护机体的健康。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如叔丁基对甲酚、特丁基对苯二酚等能够清除体内过多的有害自由基,但同时会产生毒副作用导致机体发生病变,所以从自然界中寻找植物和真菌天然抗氧化物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谢学明等[12]的研究证实华南忍冬的乙醇提取物对DPPH·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徐望龙等[13]的研究表明山银花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损伤及恢复细胞活性作用。中国真菌资源十分丰富,其中食药用真菌多达1400余种,其提取物中的成分是天然安全抗氧化剂的主要来源之一。谢宗波等[14]研究表明菌核侧耳黄酮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绵地花菌是食用菌中最不易保鲜贮藏的一类真菌,采后的后熟作用非常强烈,目前的利用主要是晒干食用,人们对其活性成分研究报道还较少。本研究通过化学模拟法探讨绵地花菌黄酮类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其对DPPH·、羟自由基、亚硝酸盐、超氧阴离子均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且作用效果部分与阳性对照物VC相当,说明绵地花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可以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值得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与开发。
参考文献:
[1]陆晓民,王松华,高青海,等.安徽地花菌属一新记录种——绵地花菌[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275-1276.
[2]郑焕娣,刘培贵.地花菌属的研究概况和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2006,33(6):104-107.
[3]陆晓民,刘良燕,李正辉,等.绵地花菌(Albatrellusovinus)中的grifolin及其衍生物[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3,25(5):617-619.
[4]李正鹏,尚耘,向丽,等.两种地花菌子实体水提物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4,35(24):104-106, 112.
[5]方玉梅,张春生,谭萍,等.金针菇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性作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2,33(3):15-18.
[6]张强,王松华,孙玉军,等.洋葱中黄酮类化合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09,40(8):139-142.
[7]迟恩忠,王丽,杜传来,等.蓝莓花黄酮饮料的配方优化[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5,29(6):101-106.
[8]缪成贵,陈庆榆,何华奇.采用DPPH法测定四大药用名菊抗氧化活性[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2,26(4):39-42.
[9]李正鹏,吴萍,吴苏青.树舌胞内多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0,31(6):108-110.
[10]吴雪辉,张喜梅,李廷群,等.板栗花粗提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08,24(1):14-16, 19.
[11]CHEUNG Y C, SIU K C, LIU Yuan-shuai, et al. Molecular propertie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polysaccharide-protein complexes from selected mushrooms by ultrasound-assisted extraction[J]. Process Biochemistry, 2012, 47(5): 892-895.
[12]谢学明,钟远声,李熙灿,等.22种华南地产药材的抗氧化活性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6,22(1):48-50.
[13]徐望龙,李云贵,孙林军,等.山银花黄酮粗提物抗氧化活性的体外观察[J].中成药,2014,36(6):1292-1294.
[14]谢宗波,陈赟,乐长高.菌核侧耳黄酮的超声法提取及体外抗氧化性能[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6(3):332-335.
(责任编辑:马世堂)
收稿日期:2015-12-12
基金项目:国家星火计划项目(2015GA710012)。
作者简介:魏清(1972-),女,安徽省六安市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病理学教学与基础医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O629. 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772(2016)03-0035-04
Study on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Flavonoids fromAlbatrellusovinus
WEI Qing1, LI Zheng-peng2
(1.West Anhui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Luan 237005, China;2.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Fengyang 2331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antioxidant activity in vitro of flavonoids from Albatrellus ovinus(FAO). Method: The flavonoids were derived from fruiting body of A. ovinus using solvent extraction method.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FAO was evaluated by determining its capability in eliminating DPPH·, hydroxyl radical, sodium nitrite and superoxide anion free radical, in comparison with VC. Results: The FAO are greatly effective in sca-
venging DPPH·, hydroxyl radical, sodium nitrite and superoxide anion free radical, whose activitie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its concentration. Conclusion: The FAO have good antioxidant activity in vitro.
Key words:Albatrellus ovinus; Fruiting body; Flavonoids; Antioxidant activ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