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洲水道大桥结构设计及计算分析
2016-07-25马玉全郭文华钟健聪
马玉全,郭文华,钟健聪
(1.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507;2.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650)
桂洲水道大桥结构设计及计算分析
马玉全1,郭文华1,钟健聪2
(1.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507;2.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650)
摘要:桂洲水道大桥主桥为独塔空间双索面不对称斜拉桥,跨径布置为(36.07+68.5+138.57)m,采用塔墩梁固结的结构体系。文中介绍了该桥的结构布置、主梁、主塔、拉索及下部结构的设计情况;给出了静力及动力计算的主要结果,对理论研究及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独塔斜拉桥;固结体系;结构设计;计算分析
1 工程概况
桂洲水道大桥位于中山市黄圃镇,跨越桂洲水道,桥位河段为国家Ⅳ级航道,桂洲水道水面宽度约150 m,水深约6.0~8.1 m,河流属于珠江水系,河水受海水顶托,潮差0.8~1.5 m,具“一日两涨两落潮”特点,为中等潮汐区。桂洲水道为国家Ⅳ级航道,在桥梁轴线的法线与水流流向接近垂直,大桥主跨一跨跨越通航水域,单孔双向通航,要求通航净宽不小于120 m,净高不小于12 m,上底宽不小于109 m,侧高不小于8 m;设计最高通航水位采用洪水重现期10年一遇洪水位,采用4.431 m(国家85高程系统)作为设计通航水位。
在桥型方案审查过程中,经多方案反复比选,多方征求意见,最后确定独塔空间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方案。桂洲水道大桥主桥为独塔空间索面斜拉桥,引桥为等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与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桥梁总长782.5 m,其中主桥长243.14 m,引桥长539.36 m。
2 结构设计
2.1 上部结构
2.1.1 结构布置
主桥为(36.07+68.5+138.57)m独塔空间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全长243.14 m,如图1所示。
桥幅布置为:1.3 m(布索区)+0.5 m(防撞栏)+0.75 m(路缘带)+10.5 m(行车道)+0.75 m(路缘带)+0.5 m(防撞栏)+3.0 m(人行道)+ 0.25 m(栏杆)+1.3 m(布索区)=18.85 m。
图1 桂洲水道大桥主桥总体布置 (单位:cm)
2.1.2 支承条件
(1)辅助墩的设置
本桥辅助墩设置在距离桥塔中心线68.5 m处。
(2)约束体系
本桥采用塔、墩、梁固结体系,边墩设置纵向滑动支座,辅助墩设置拉压球形钢支座,边墩、辅助墩设置横向抗震设施。
2.1.3 主梁
主梁纵向按全预应力构件设计,横隔梁按A类预应力构件设计,桥面板按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
主梁的基本断面形式是边主梁,断面全宽18.85 m,主肋高度2.3 m,顶宽1.6 m,底宽1.8 m,如图2所示,横隔板的基本间距是8 m;在边跨辅助墩附近至锚跨实心段,由于结构受力的要求及平衡悬浇的需要,节段长度变化为6 m,边肋宽度加宽至顶宽3.0 m,底宽3.2 m,横隔板的间距也相应调整为6 m;主梁顶板厚0.30 m,设单向2%横坡。普通横梁厚0.26 m,边墩顶横梁加厚至2.7 m,辅助墩顶横梁加厚至2 m。
图2 桂洲水道大桥主梁标准断面(单位:cm)
主梁悬臂施工预应力钢束,在各梁段主肋中布置8根19Φs15.2 mm通长预应力钢束,桥面板中布置24根3Φs15.2 mm通长预应力钢束,0#梁段范围内主肋中增加2根19Φs15.2 mm阶段预应力钢束。主梁悬臂施工预应力钢束除在0#梁段采用两端张拉以外,在其余梁段均为单端张拉。
主跨合拢预应力钢束,除主肋中和桥面板中布置通长预应力钢束(单端张拉)外,在主肋增加布置14根19Φs15.2 mm预应力钢束、10根15Φs15.2 mm预应力钢束,均采用两端张拉。
边跨合拢预应力钢束,除主肋中和桥面板中布置通长预应力钢束(单端张拉)外,在主肋增加布置14根15Φs15.2 mm预应力钢束(两端张拉)。
2.1.4 斜拉索
本桥斜拉索采用空间双索面扇形布置,主塔两侧各分布15对,全桥共30对60根。斜拉索采用双层HDPE防护低应力φ7 mm平行热镀锌钢丝,标准强度fpk=1 670 MPa,采用φ7 mm冷铸锚,斜拉索两端预埋管内设置减振器。
斜拉索的防腐采用三重体系:①斜拉索采用镀锌平行钢丝;②镀锌平行钢丝扭绞后的裸索外加缠包带;③整根斜索外套PE管加以防护。内层PE护套为黑色,外层PE护套为彩色;外层PE护套不仅起着防腐效果,同时,对全桥的景观也起着装饰作用,外层颜色暂定为橘红色。
2.1.5 主塔
主塔为菱形塔,承台顶高程为2.5 m,塔顶高程为84.728 m,塔高82.227 m,自桥面以上塔高65.0 m。整个主塔由下塔柱、横梁、上塔柱及塔尖等部分组成。下塔柱与横梁间连接转折处设置圆曲线,以适应结构内力的需要,同时使主塔线条过渡顺畅,造型显得更加挺拔美观。塔柱为单箱单室截面,纵桥向宽度:上下塔柱均为6 m;主塔柱横桥向宽度:上塔柱为2.8 m,下塔柱横梁以下至承台位置从2.8 m变化到4.5 m。上塔柱顺桥向壁厚0.7 m,横桥向壁厚1.3 m;下塔柱顺桥向壁厚0.7 m,横桥向壁厚0.7 m。索塔构造如图3。
图3 索塔一般构造(单位:cm)
主塔横梁为单箱单室截面,横梁中心线位置标高为19.728 m,横梁顶面设置纵横破,横梁中心线梁高3.5~3.845 m,顶底缘宽5.6 m,箱室顶、底板壁厚0.7 m,腹板厚0.8 m。结合横梁的受力特点,在横梁的顶底板及腹板内配置了44根 19Φs15.2 mm横桥向预应力钢束,在横梁底板配置48根3Φs15.2 mm顺桥向预应力钢束,在横梁腹板配置100根3Φs15.2 mm顺桥向预应力钢束。
斜拉索锚固在主塔锚固区塔柱内壁的锯齿块上,为了克服斜拉索的水平分力在锚固区塔柱截面内产生拉力,在每根拉索锚固区截面四周布置了井字型加劲二次张拉预应力钢束。
为便于施工、定位、塔内设有劲性骨架,同时参与受力。上塔柱斜拉索锚固区的劲性骨架,施工时结合拉索导管定位,可作适当调整。
2.2 下部结构
2.2.1 主塔基础
主塔基础采用8根Ф2.5m钻孔灌注桩,桩身采用C30混凝土,按嵌岩桩设计。桩间距为5.0 m,顺桥向2排,承台采用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承台,承台高度5.0 m,承台平面尺寸22.0 m×9.0 m。承台采用C30混凝土,承台底设置100 cm厚C15素混凝土垫层。
2.2.2 过渡墩及基础
过渡墩为双柱式布置,桥墩为矩形墩,横桥向宽2.0 m,顺桥向宽1.8 m,承台采用分离式钢筋混凝土矩形承台,承台平面尺寸7.0 m×7.0 m,厚2.5 m;单个承台采用4根直径1.5 m的钻孔灌注桩,桩基按嵌岩桩设计。
过渡墩身采用C40混凝土,承台采用C30混凝土,桩基采用C30混凝土。承台底设置10 cm 厚C15素混凝土垫层。
2.2.3 辅助墩及基础
辅助墩为双柱式布置,桥墩为矩形空心墩,空心墩墩身壁厚均为0.5 m,顺桥向宽度3 m,横桥向宽度2 m,承台采用分离式钢筋混凝土矩形承台,承台平面尺寸7.0 m×7.0 m,厚2.5 m;单个承台采用4根直径1.5 m的钻孔灌注桩,桩基按嵌岩桩设计。
辅助墩身采用C40混凝土,承台采用C30混凝土,桩基采用C30混凝土,承台底设置10 cm厚C15素混凝土垫层。每个墩柱设置一个拉压球形支座QZ4000,以平衡活载在辅助墩顶产生的拉力。
3 结构计算分析
3.1 总体静力计算
按空间杆系有限元原理,采用MIDAS CIVIL2010空间有限元程序进行计算,按施工工序分析了施工各阶段及运营阶段的应力和变形情况,计算中计入了恒载、活载、混凝土收缩徐变、预应力、温度变化、风载、汽车制动力、支座沉降、船撞力、施工荷载等荷载,同时考虑了斜拉索的非线性以及梁塔中轴力对变形的二次力效应。均匀温度按桥梁所在地域的常年气温变化的实际情况,最大升、降温分别采用±20℃;梯度温度对于主梁结构依据桥面铺装类型和厚度,采用《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规定的梯度升、降温模式;主塔按日照方位的不同,分别考虑了塔身在纵、横两个方向的侧壁存在5℃的不均匀温差;由于斜拉索的材质与塔和梁不同,因此存在两者间的不均匀温差,按±10℃予以考虑。风荷载仅考虑静分压力作用,取用桥梁所在地域的基本风速值(1/100,33.7 m/s),按《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 D60-01-2004)的规定,沿横桥向分别施加塔身侧面和主梁侧面。基础变位作用分别考虑了过渡墩、辅助墩基础沉降0.5 cm和主墩基础沉降1.5 cm。
图4 有限元分析模型
图5 成桥索力
短期效应组合时,主跨主梁上下缘除梁端计算结果失真外均不出现拉应力,最小压应力为0.3 MPa。边跨下缘不出现拉应力;边跨上缘的拉应力主要发生在辅墩墩顶和边跨截面突变处,但拉应力数值较小,为0.4 MPa,如图6、图7所示。
长期效应组合时,主梁正截面除梁端计算结果失真外不出现拉应力,一般区段的最小压应力为1.6 MPa的应力储备,如图8、图9所示。
标准效应组合时,主塔无拉应力,最大压应力发生在下塔柱,最大压应力为-10.5 MPa,如图10所示。
活载作用下主梁最大挠度为-0.108 m=1/ 1283 L,主梁结构刚度满足设计要求,如图11。
3.2 动力分析
采用单主梁模型,用MIDAS CIVIL2010空间分析程序对结构动力特性进行分析。
主桥结构前10阶振型特点见表1。
主梁一阶竖弯频率为0.53 Hz(图12),主梁一阶扭转频率为2.27 Hz(图13),主梁一阶扭转频率与主梁一阶竖弯频率比为4.28 Hz,桥梁刚度较大,结构抗风稳定性好。
图6 荷载效应短期组合作用下主梁上缘应力
图7 荷载效应短期组合作用下主梁下缘应力
图8 荷载效应长期组合作用下主梁上缘应力
图9 荷载效应长期组合作用下主梁下缘应力
图10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作用下主塔应力
图11 汽车荷载效应作用下主梁位移
表1 结构动力特性
图12 主梁一阶竖弯阵型
图13 主梁一阶扭转阵型
4 结语
桂洲水道大桥为独塔空间双索面塔墩梁固结体系,一跨跨越桂洲水道。经计算分析,结构设计满足功能及受力要求,在斜拉桥的结构布置、主塔型式等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为今后类似桥梁工程建设积累一下经验。
参考文献:
[1]JTG D62-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JTG D60—200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3]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JTG/T D65-01—2007公路斜拉桥设计细则[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4]王伯惠.斜拉桥结构发展和中国经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研究方向:桥梁设计及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U4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96-(2016)-02-0032-05
收稿日期:2016-01-07
作者简介:马玉全(1982-),男,工程师,工学硕士
Design and Calculation Analysis of Guizhou Watercourse Bridge
MAYu-quan1,GUO Wen-hua1,ZHONG Jian-cong2
(1.Guangdong Province Communications Planning&Design Institute Co.Ltd.,Guangzhou 510507,China;2.Guangdong Communications Polytechnic,Guangzhou 510650,China)
Abstract:The main bridge of Guizhou Watercourse Bridge is a single tower with spatial double-sided cable planes,asymmetrically cable-stayed bridge with the span arrangement at(36.07+68.5+138.57)meter,whch is built by the tower piers consolidation structure.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sign of the main girder,pylon,cable stays and sub-structure,illustrates the key results of static and dynamic calculation analysis,which provides some reference for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oject practice.
Key words:Single-tower cable-stayed bridge;rigid fixity system;structural design;calculation and 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