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0-2014年中国百强企业分析

2016-07-25杨蕙馨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华东经济管理 2016年3期
关键词:经济效益

杨蕙馨,李 娇(山东大学 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2010-2014年中国百强企业分析

杨蕙馨,李娇
(山东大学 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摘要:大企业是一国经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核心。百强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骨干力量,支配资源众多,战略地位突出。文章采用中国企业联合会公布的数据,对2010-2014年间我国百强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产业分布、所有权分布、区域分布等进行分析,发现我国百强企业存在“大而不强”、三次产业分布不均、国有企业比重过高、区域分布不平衡等问题,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百强企业;经济效益;产业分布;所有制分布

[DOI]10.3969/j.issn.1007-5097.2016.03.002

一、引 言

企业是一国经济的基础细胞,企业的成长会带来要素聚集,进而导致大企业的产生。大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各类要素资源,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带来更高生产效率。大企业是一国经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核心。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家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大企业之间的竞争[1]。既然大企业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的体现,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2],那么,企业的竞争力究竟来源于何处呢?资源基础理论(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认为企业的资源可以成为其竞争优势与竞争力的来源[3];能力学派(capacity-based view of the firm)认为企业能力的差异是企业持久竞争优势和竞争力的源泉,企业能力由价值创造能力、创新变革能力、基础管理能力、全球化营销能力构成[4]。大企业与小企业拥有的资源与具备的能力是有差异的。

Coase(1937)认为企业产生的原因是企业组织劳动分工的交易费用低于市场组织劳动分工的费用[5]。企业是人类为了追求经济效率所形成的组织,与市场一起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制度安排,那么,大企业就可以通过内部网络更有效地配置资源,降低交易成本[6]。Porter(1981)强调了大企业市场势力的作用,认为具有市场势力使得企业能够操控市场价格,并将其提高到竞争性价格水平之上[7]。这种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产业组织理论中结构—行为—绩效(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SCP)范式[8]的影响。有的学者则较少强调市场结构与市场势力的影响,更多地强调企业是否能以更具效率和效能的方式来满足客户需求能力上的差异[9]。唐晓华、徐雷(2011)认为则相对于小企业来说,大企业拥有应对市场和政府的能力,由此提出大企业竞争力的“双能力”模型[4]。Porter(1990)提出的“钻石理论”认为,一国的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优势,取决于四个内生(主要)决定因素,即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与辅助产业和公司战略、结构与竞争行为[10]。当今大企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加重要[11],不仅是一国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体现,而且可能并且应该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12]。一个国家和地区生产力布局状况决定于其主要产业中的大企业的布局[13]。

百强企业作为大企业中的佼佼者,无疑会对一国的经济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14]。我国大企业伴随改革开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10-2014年间百强企业的销售收入占GDP的比率均高于50%,且呈逐年上升态势,由2010年的51.94%上升到2014年的62.25%[15-18]。“十一五”以来,由于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和工业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张,多种生产要素的供需形势已经发生变化,原先支撑工业增长的资源、土地和劳动力的低成本比较优势开始减弱,中国经济呈现出新的特征。从当前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进一步推动大企业做优做强、提质增效,对中国经济发展行稳致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财富中文网及中国企业联合会公布的2010-2014年间百强企业数据,从规模、经济效益、产业分布、所有权分布、区域分布等多角度进行分析,旨在发现百强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二、百强企业规模分析

(一)平均规模

2010-2014年间百强企业的规模持续壮大,以1 000亿元人民币为分界点,2010年63家企业的销售收入超过该值,2011年为80家,从2012年开始所有入围企业的销售收入均超过1 000亿元,2014年位列第100强的企业销售收入已经超过1 500亿元。

为减少误差,在剔除数据缺失项后,取销售收入、利润、资产以及所有者权益的平均值进行分析(本文中均值的计算均剔除数据缺失项)。从百强企业的销售收入、利润、资产以及所有者权益的平均值(表1)可以看出,2010-2014年间,百强企业的规模虽一直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长速度有所不同。2011年销售收入以及利润的增长率较上一年大幅增长。2012年销售收入以及所有者权益的增长速度有所下降,利润增长率的下降幅度更大。可能的原因是,2011年欧债危机使全球经济陷入二次衰退,外需的持续恶化导致我国出口和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2012年资产增长率却比上年上升了10多个百分点,在所有者权益增长率下降的背景下,资产增长率的上升应该是外部环境不景气所造成的企业负债的增加。

表1 百强企业各项指标平均值

(二)百强企业间差距

在百强企业平均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百强企业间的差距却在缩小。通过百强企业排名前10与排名后10的相关数据(表2)比较发现,百强企业排名前10的企业在销售收入方面虽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但占百强企业销售收入之比却呈下降趋势;相反,排名后10的企业销售收入占比在不断上升。排名前10与排名后10的企业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缩小,在所有企业不断发展的同时,排名靠后的企业呈现出良好的追赶态势。

表2 百强企业排名前10与后10的销售收入、利润与资产数据

(三)与世界百强的对比

2010-2014年间,入选中国企业百强榜而又入选世界100强、500强的企业不断增多(表3)。2014年进入世界100强的中国企业数达14家,较上年增加了3家,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数也上升至91家。

表3 中国百强企业进入世界100强、500强企业数量

中国企业不仅在入围数量上表现出良好的态势,在销售收入、利润等方面也表现不俗(表4)。我国入围世界百强的企业的总销售收入、利润与世界百强企业的销售收入、利润的比值在不断上升,而且均高于入围数量占比,利润的占比要高于销售收入的占比,说明我国入围企业的盈利能力近年一直在提高,且高于世界百强企业的平均水平。除2010年我国入围企业及世界百强企业的销售收入均出现负增长外,其他年份的销售收入、利润均呈增长状态,尤其是在2011年和2012年,各项指标的增长率远远高于其他年份。2013-2014年,由于经济复苏脚步变慢,同时受到欧债危机的影响,各项指标的增长率出现下降。总体来说,我国入围企业的各项指标的增长率都明显高于世界百强企业相关指标的增长率。

表4 中国入围世界百强企业与世界百强相关数据

三、百强企业经济效益分析

选取资本密集度(资产/从业人数)、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从业人数)、销售收入利润率、资产周转率以及资产负债率作为衡量指标(表5)。2010-2014年间,百强企业的资本密集度、劳动生产率以及资产负债率在不断提高。资本密集度的提高说明资本逐步对劳动进行替代,大企业资本密集程度的不断提高反映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后期的资本深化阶段[19],而资产负债率的提高则说明企业的资产越来越多地来源于负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资本深化不无关系,且企业的技术进步对劳动生产率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表5 百强企业效益指标

在销售收入利润率以及资产周转率方面,以2011年为分界点,2012年及以后年份这两项指标不断下降,但下降速度趋缓。以收入利润率为例,2014年比2013年下降了0.02%。利润的增长率低于销售收入增长率,造成销售收入利润率的下降,且从2012年开始,百强企业中的亏损企业数一年比一年多(表6),2013年和2014年亏损企业数均比前一年多5家,2014年的亏损企业数达到17家。由于资产的扩充速度快于收入的增长速度,资产的周转率势必降低,在资产负债率不断提高的同时,企业的经营风险上升。

表6 百强企业亏损企业数

通过与世界百强企业对比发现(表4、表7),我国上榜(世界100强)企业的销售收入、利润总体高于世界百强的平均水平。但是,我国上榜企业的经济效益却不容乐观,除了销售收入利润率外,上榜企业的效益指标均低于世界百强企业,凸显出我国大企业特别是重化工企业经济效益不佳,大而不强[20]。

表7 中国上榜(世界100强)企业与世界100强经济效益对比

四、百强企业产业分布

(一)百强企业三次产业分布

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三次产业分类标准为依据对上榜企业分类(表8)。2010-2014年间,各产业入围百强的企业数目相对稳定,且与2002-2009年间各产业的入围情况基本相同[14]。第二产业的入围企业仍占据主要地位,入围企业数保持在61家左右,销售收入占比为60%左右。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21],理论上来说,经济重心应该逐步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显然,入围企业数以及销售收入还未表现出这样的趋势。但是,利润以及资产的占比却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变化,第二产业入围企业的利润、资产占比自2011年起逐渐下降,第三产业的利润、资产占比在逐渐上升,而且第三产业入围企业的利润、资产占比要明显高于第二产业入围企业。

表8 百强企业三次产业分布情况

(二)各产业经济效益分析

由于第一产业的上榜企业数太少,仅分析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企业效益。

在资本密集度、劳动生产率和资产负债率方面,第二、第三产业企业的变化趋势与百强企业总体相同,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第二产业企业资产负债率的增长速度高于第三产业,其他两项指标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第三产业,且第三产业的资本密集度远高于第二产业,差距也越来越大,由2010年的658万元/人上升到2014年的1 359万元/人,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也在2014年超过第二产业,高出11万元/人。

以2011年为分界点,在百强企业整体销售收入利润率、资产周转率出现下降的情况下,第二产业的销售收入利润率、第三产业的资产周转率呈现出下降的特点,在2013年、2014年下降速度趋缓。同时,第二产业的资产周转率以及第三产业的销售收入利润率却出现了相反变化,呈现出微弱的上升趋势。第二产业的资产周转率远高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收入利润率远高于第二产业,说明第三产业的盈利能力优于第二产业(表9)。

表9 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经济效益指标比较

2010-2014年间,第二产业的亏损企业数在不断增加,2014年达到15家,占所有第二产业上榜企业的24.19%。第三产业企业虽然也有亏损,但亏损企业数保持稳定。表10的亏损企业具体行业分布表明,煤炭、电力、钢铁以及有色金属四个行业亏损企业数目最多。

表10 百强企业分行业亏损企业数

(三)百强企业细分行业分布

表11展示了我国百强企业各细分行业的分布。从数量上看,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具有突出的重化工业特征。采矿业、制造业以及电力企业占据着我国百强企业排行榜接近60%的比重,采矿业的上榜企业数呈现上升的特征,制造业的上榜企业数则出现了下降,电力企业的数目相对稳定。此外,批发和零售业以及金融业的上榜企业数也不容小觑,尤其是金融业企业,上榜企业数有所提高,批发和零售业的上榜企业数出现下降,网商的快速发展对传统零售业产生了一定冲击。

表11 百强企业各细分行业上榜数量

续表11

1.制造业、金融业上榜企业分析

2010-2014年间,我国制造业企业发展不容乐观,销售收入虽持续增长,但增长速度时高时低,2010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增长率仅为5.31%,虽然在第二年的增长速度一跃至39.63%,但2012年增长速度又出现下降。制造业上榜企业的利润更是在2012年、2013年出现了负增长,销售收入利润率除在2011年稍有增长外,其他年份均在下降(表12)。

表12 制造业上榜企业相关指标

2010-2014年间,金融业上榜企业的销售收入、利润整体呈现上升特征,2012年出现负增长,其他年份增长速度差别较大。金融业上榜企业的销售收入利润率远高于制造业,且两者之间的利润差别越来越大,金融业与制造业的“矛盾”受到广泛的关注(表13)。

表13 金融业上榜企业相关指标

尽管制造业上榜企业的数量在减少,但制造业企业历年的数量占比都在30%以上,有些年份更是接近40%。长期以来,制造业企业一直受到银行等金融部门的压抑,即使大型企业也面临融资贵、为银行打工的问题[15-18]。上榜企业中金融业企业和制造业企业之间的盈利能力差距巨大(表14)。

表14 制造业与金融业经济效益对比

2.房地产及建筑业上榜企业分析

自2003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以来,我国房地产业进入快速成长的“黄金十年”,以房地产业为龙头、包括建筑业等行业在内的“房地产经济”在国民经济和投资中占据着特殊重要地位[17]。2010-2014年间,房地产以及建筑业上榜企业的销售收入占所有企业总销售收入的比重均为8%以上,而利润占比不乐观,仅在2010年超过8%,说明上榜房地产及建筑业企业的盈利能力低于百强企业的平均水平。由表15的数据看出,上榜企业的销售收入利润率确实不高。销售收入增长率虽然时高时低,但总体呈上升趋势;2010年和2012年利润出现负增长。总的来说,上榜房地产及建筑业企业与百强企业的整体变化趋势是一致的。2010年开始,政府陆续出台了许多专门针对房地产的以“限购”为核心特征的政策,包括“国十条”、“国八条”、“新国八条”、“国五条”等[18],这些政策对房地产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表15 房地产业及建筑业上榜企业相关指标

3.生产性服务业分析

目前对生产性服务业所包括的种类界定十分模糊,国内外都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本文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把生产性服务业分为六大细分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

表16显示,2010-2014年间,生产性服务业上榜企业数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占百强20%左右,但增长速度缓慢,2010年上榜企业数有21家,2014年仅有22家。其中,金融业独占鳌头,上榜企业数最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是唯一一个上榜企业数总体下降的行业,由2010年的5家下降到2014年的2家,中国企业联合会在2011年调整了申报标准,铁路局等政企合一的单位不再参与申报,这直接影响了交通运输业的上榜企业数。

表16 生产性服务业上榜企业数

2010-2014年间,生产性服务业上榜企业的销售收入及利润在总量上稳步增长,销售收入由2010年的4 167 249.28百万元增加到2014年的8 722 769.26百万元,利润由2010年的587 667.18百万元增加到2014年的1 316 027.96百万元,增长速度高于销售收入。在占比方面,生产性服务业企业销售收入占百强企业总销售收入的比重变动幅度较小,利润的占比一直远高于销售收入占比,且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由2010年的55.86%上升到2014年的70.69%(表17)。总的来说,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

表17 生产性服务业上榜企业相关指标

五、百强企业所有制分析

(一)百强企业所有制分布

本文将企业的所有制属性分为国有及国有控股、民营两大类,其中民营企业包括集体、私营、非国有股份制企业[18]。在企业数量方面,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据百强企业的绝对主体地位,2010年、2011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上榜数为90家,2012年开始有所下降,但上榜数依然很高。在销售收入、利润以及资产占比方面,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更是超过数量占比,处于遥遥领先地位。这三项指标在2010-2014年间整体呈现缓慢下降的特征。

从销售收入、利润和资产的增长率看,近10年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实现了“国民共进”[18]。2010-2014年间,虽然由于兼并重组等原因,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数量有所下降,但其销售收入、利润及资产等指标都保持着持续增长的态势;民营企业的上榜数量有所增加,销售收入、利润及资产的占比也呈现上升态势,除资产外,销售收入、利润一直表现为增长态势,且整体上超过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相应指标的增长速度(表18)。

表18 不同所有制上榜企业主要指标

续表18

(二)不同所有制企业经济效益

2010-2014年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与民营企业在经济效益方面差别不大,相对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民营企业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表19)。除劳动生产率外,其他指标的差异均在2012年出现反转。在资本密集度以及劳动生产率方面,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特点,民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在2010-2014年间一直高于国有企业,在资本密集度方面,国有企业在2010年、2011年高于民营企业,2012年及以后年份低于民营企业。在销售收入利润率方面,国有企业呈现出整体下降的特征,而民营企业表现出上升的特点,且在2010年、2011年国有企业的收入利润率高于民营企业,在2012年民营企业的收入利润率开始高于国有企业。

在资产周转率方面,国有企业呈现出微弱的上升特征,相反,民营企业的资产周转率下降严重,主要原因是民营企业的资产增长率明显高于销售收入增长。但是,民营企业的资产周转率整体上还是高于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仅在2012年、2013年高于民营企业。在资产负债率方面,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相差不大,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在2010年、2011年,国有企业稍高于民营企业,而自2012年开始,民营企业稍高于国有企业。

表19 不同所有制上榜企业效益指标

六、百强企业地区分布特征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区域划分办法,将我国的经济区域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表20显示,百强企业分布格局与中国地区经济的发展程度保持一致,并且长期以来基本稳定。

在百强企业的分布数量上,东部地区一直遥遥领先,2010-2014年间,东部地区上榜企业数一直保持在80家以上,入围数量最多为2010年的86家,最少为2013年的81家。中、西部地区虽然上榜企业数目有所增加,但幅度不大。中部地区入围企业数最多为2012年、2013年的12家,最低为2010年的6家;西部地区最高为2013年、2014年的3家,最低为2010年、2011年、2012年的2家。

在销售收入、利润以及资产占比方面,东部地区也处于领先地位,且这三项占比均超过数量上的占比,相反,另外三个地区这三项占比均低于自身的数量占比。在销售收入、资产占比方面,东部地区虽有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东部地区的利润占比在此期间还有所上升。这也说明,东部地区上榜企业的盈利能力较强,东部地区上榜企业的销售收入利润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表20)。

表20 各地区的上榜企业数量及各指标对比

续表20

七、问题与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可归纳出我国百强企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百强企业整体“大而不强”,企业做强做优任重道远

我国百强企业多为传统重化工业企业,技术水平落后,产品附加值低,且增长模式粗放,增长质量相对较低。经营效益受外部环境波动影响较大,一旦遇到外部干扰,业绩水平会明显下滑。我国百强企业整体上表现出“大而不强”的特点。就我国入围世界百强的企业来说,其销售收入、利润和资产平均值均高于世界百强的平均水平,而资本密集度和劳动生产率远低于世界百强,经营效率低下。

为使我国百强企业加快做强做优,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提高市场化水平,避免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发挥市场作用,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提高经营效率。其次,企业本身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自觉加大科研投入,或是积极引进外部新技术、新资源,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22-23]。

(二)第二产业仍占主要地位,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有待破题深入

与2002-2009年相比,2010-2014年间百强企业的三次产业分布基本未变,第二产业仍占据主要地位。就第二产业来看,目前我国第二产业面临比较大的发展障碍,不仅内部结构低级,传统重化工业占主要地位,而且发展主要依靠外需。对第三产业来说,服务业发展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百强企业中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根本没有企业上榜。

当前中国服务业还无法完全替代第二产业成为经济的主导力量。第二产业企业尤其是制造业应该立足于现实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机会,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及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向产业链高端攀升[24]。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应是围绕“做强工业”而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18]。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要以生产性服务业的国际转移为契机,承接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外包,加大生产性服务业吸引外资的力度,推进生产性服务业融入全球价值链[25]。

(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比重过高,提质增效有待深化

2010-2014年间,我国百强企业上榜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数目虽有所下降,但仍占据绝对主体地位。且随着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国有企业不仅表现出规模庞大的特点,经济效益更是取得质的变化,民营企业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国有企业的提质增效对中国大企业整体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国资国企改革也是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加快推进混合所有制的建设,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26]。

(四)百强企业区域分布不平衡,区域协调发展有待进一步推进

从百强企业的地域分布看,东、中、西及东北地区具有明显的差异,东部地区上榜企业最多,占绝对主导地位。为平衡我国不同区域间发展,促进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十分重要。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需求潜力较大,为传统制造业提供了较好的发展条件。中西部地区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不仅有利于加速中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且有利于推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升级,优化产业分工格局[27]。同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为各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各地区应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加强与企业发展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转移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赵秀丽,王晓峰.大企业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导力量[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3(4):78-81.

[2]唐晓华,王伟光,李续忠.现代产业组织视角下的管理创新——第二届中国管理创新与大企业竞争力国际会议综述[J].经济研究,2012(1):156-160.

[3]Barney B J.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Journal of Management,1991,17(1):99-121.

[4]唐晓华,徐雷.大企业竞争力的“双能力”理论——一个基本的分析框架[J].中国工业经济,2011(9):88-97.

[5]Coase R H.The Nature of the Firm[J].International Sourcing in Athletic Footwear Nike&Reebok,1937,4(16):386-405.

[6]Williamson O E.Markets and Hierarchies[J].Challenge, 1975,20(1):70,72.

[7]Porter M.The Contributions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to Strategic Management:A Promise Beginning to Be Realized [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1,6(4):609-620.

[8]Bain Joe S.Advantages on the Large Firm:Production,Dis⁃tribution,and Sales Promotion[J].Journal of Marketing,1956(4):336-346.

[9]Demsetz H.Industry Structure,Market Rivalry,and Public Policy[J].Journal of Law&Economics,1973,16(1):1-9.

[10]Porter M.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J].Jour⁃nal of Management,1990,312(1):108-111.

[11]史修松,刘军.大企业规模、空间分布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中国企业500强的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4(9):88-99.

[12]赵秀丽,王晓峰.大企业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导力量[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4(4):78-81.

[13]许云,刘津.关于大企业在我国生产力布局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14(27):53-60.

[14]杨蕙馨,金家宇.2002-2009年中国百强企业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0(6):118-126.

[15]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500强企业发展报告(2011)[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1.

[16]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500强企业发展报告(2012)[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2.

[17]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500强企业发展报告(2013)[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3.

[18]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500强企业发展报告(2014)[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4.

[19]中国企业联合会课题组,李建明.中国大企业发展的最新趋势、问题和建议[J].中国工业经济,2009(9):5-15.

[20]李建明,缪荣.中美企业500强比较及其启示[J].中国工业经济,2005(11):10-17.

[21]黄群慧.“新常态”、工业化后期与工业增长新动力[J].中国工业经济,2014(10):5-19.

[22]陈佳贵.培育和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公司和大企业集团[J].中国工业经济,2002(2):5-10.

[23]李建明,张永伟.中国大企业培育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基于中外企业500强的差距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2(9):14-22.

[24]黄群慧,贺俊.“第三次工业革命”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调整——技术经济范式转变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3(1):5-18.

[25]贾勇,李冬姝,田也壮.生产性服务业演化研究——基于产业互动的研究视角[J].中国软科学,2011(S):180-186.

[26]黄速建.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J].经济管理,2014(7):1-10.

[27]覃成林,熊雪如.我国制造业产业转移动态演变及特征分析——基于相对净流量指标的测度[J].产业经济研究,2013(1):12-21.

[责任编辑:周业柱]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5097(2016)03-0006-08

收稿日期:2015-10-0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3&ZD019);教育部创新团队支持计划“产业组织与企业成长”(IRT13029)

作者简介:杨蕙馨(1961-),女,河北邢台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企业理论,战略管理;李娇(1992-),女,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组织,企业成长。

An Analysis of Top 100 Chinese Enterprises from 2010 to 2014

YANG Hui-xin,LI Jiao
(School of Management,Shandong University,Jinan 250100,China)

Abstract:Large enterpris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one country’s economy and the core of economic growth.As the backbone of national economy,the top 100 enterprises dominate numerous resources and hold strategic status.This paper us⁃es the data issued by China Enterprise Confederation to make an analysis of the top 100 enterprises’development from 2010 to 2014 in terms of size,economic efficiency,industrial distribution,ownership distribution,regional distribution and so on. In turn,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such as the top 100 Chinese enterprises as“big but not strong”,uneven distribution of three industries,high proportion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unbalanced regional distribution,and then,pro⁃poses correspondingsuggestions accordingly.

Keywords:top 100 enterprises;economic efficiency;industrial distribution;ownership distribution

猜你喜欢

经济效益
提高育肥猪养殖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
加强建筑造价管理 提升工程经济效益
加强建筑造价管理提高工程经济效益
造价人员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
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的探讨
新形势下经济效益审计的新措施
休闲产业的经济效益分析
园林绿化工程的经济效益初探
优化财务管理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对提高煤矿经济效益措施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