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营养论坛
2016-07-25主持人穆玉云博士上海新农饲料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主持人:穆玉云 博士(上海新农饲料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仔猪营养论坛
主持人:穆玉云 博士(上海新农饲料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穆玉云,1999年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学系,获博士学位。曾任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动物科学系副主任,新加坡ZAGRO ASIA Pte Ltd(新加坡裕昌亚太有限公司)高级营养师,德国百事美亚洲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现任上海新农饲料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技术中心主任。长期从事于动物营养,饲料和预混料配制,畜禽生产,新产品研发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和生产。多次参与或主持多项国家级、省市级科研项目。现兼任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硕士生导师。已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和专著上发表60多篇学术论文,涉及猪,奶牛,家禽,虾蟹等动物的营养和生产。受邀在国内外行业论坛和学术会议上作专题报告40余场。
嘉宾:王建霞 博士 (杰隆企业集团技术总监)
陆克文 博士(由公司技术经理陈洪锐代其参加) (上海邦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张荣飞 博士 (中牧农业连锁发展有限公司)
Ad van Wesel全球猪技术总监 (嘉吉动物营养艾登事业部)
邱金龙 博士 (上海澳斯菲德牧业科技有限公司)
孙安权 总裁 (奥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图1 仔猪营养论坛注:从左至右分别为穆玉云、张荣飞、陈洪锐(代陆克文)、王建霞、Ad van Wesel、邱金龙、孙安权。
王建霞博士,毕业于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动物营养专业,2002年8月于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和美国马里兰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2003至今就职于美国H&W动物营养与食品安全评估咨询委员会首席科学家,她是饲料与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的专家。2013年元月至今任上海杰隆集团技术总监。主要从事免疫营养(功能性蛋白质以及生物饲料等)对动物营养代谢机理,肠道黏膜健康以及高效率的饲养调控机制研究,探索和完善功能性蛋白质作为良好的抗生素替代物在猪营养和动物抗病力以及免疫增效剂的开发和利用,国际资深动物免疫营养专家。
陆克文,博士,高级工程师,上海邦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市饲料兽药行业协会副会长,上海市生猪协会副会长。研究开发的产品领域包括肽蛋白原料、生物活性肽、抗菌肽制剂、防霉剂和抗氧化剂等,带领团队获得发明专利20项,发表技术论文数十篇,获得徐光启科技奖银奖等荣誉。致力于经济、安全、高效的动物营养及保健产品的研发、生产和推广,通过外源酶解和优选菌种混合发酵工艺的完美结合研发了小肽系列产品,该研究项目被评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百佳项目,产品被认定为国家级新产品,荣获上海市星火计划三等奖,第五届上海科学技术博览会金奖,荣获中国饲料行业重大科技进步奖。自主研发生产的抗菌肽产品无抗药性,对致病菌和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提高养殖成活率,为养殖场生态养殖提供最佳解决方案。
张荣飞,中国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博士,高级畜牧师,长期从事猪营养研究,熟悉猪场和饲料厂一线工作,现任中牧研究院饲料研究所副所长、中牧农业连锁发展有限公司技术部副经理。
Ad van Wesel作为嘉吉养猪技术全球总监,致力于确保以客户的需求进行技术研发,确保技术革新满足市场需求,并合理利用,从而确保客户从营养、福利和生产管理上改善经济效益。从1986开始就着实建立客户的洞察力,他经验丰富,确保客户反映的问题能通过新技术方案解决。通过各方面积累,Ad已成为广博的专家,在营养领域有独到的见解,以及对客户需求也有独特的洞察。
Ad曾做过猪场销售和顾问,在90年代成为一名猪产品经理。之后,他被提升为Provimi技术总监。在嘉吉和Provimi合并后,Ad荣升为养猪技术全球技术总监。
Ad早年就读于Dordrecht农业高级中学(荷兰)和Alemlo畜牧学院(荷兰),并获得学士学位,期间主要从事猪和家禽集约化养殖研究。Ad参加过很多公司内部和外部的培训,并在荷兰Hogeschool Westbrabant接受过2年的的商务管理培训。
邱金龙,马来西亚人,中国台湾大学农学士,澳洲新英格兰大学农学研究文凭,墨尔本大学农学硕士,悉尼大学哲学博士。主要研究猪鸡饲料原料胺基酸消化率的工作。从事鸡猪农场管理工作5年,饲料营样配方工作18 年。其中在正大负责饲料营养配方工作16年。现任饲料营养配方咨询工作。
孙安权,奥格生物技术总裁,留美华裔,长期从事饲料毒素及其他污染物控制,有机微量元素以及脂肪营养以及瘤胃调节代谢等动物机体影响的研究。已获“一种液体纳米硒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1110152057.X)等授权发明专利五项,发表《理想微量元素模型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等多篇论著。奥格生物在孙安权先生的带领下,根据奥格理想微量元素模型所研制的奥普明系列产品、抗仔猪腹泻产品、喜来硒已通过农业部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同时实现了小肽螯合微量元素技术的产业化,新技术可减少50 %重金属元素的排放量,简化、优化了饲料配方,为中国畜牧养殖业开启一条重金属减排之路,对人类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主持人 穆玉云:大家好,本次论坛的几位嘉宾所涉及的领域与目前的养猪业息息相关。目前上海的猪价已经涨到10元多,这是自2008年以来的第一次,也就是说,2008年的行情高,今年也是这样,这么高的行情,是不是每个企业都抓住了赚钱的好机会呢?是否赚到了足够的钱呢?赚钱的效率又如何?这关系到你的盈利能力。今天大会的主题是规模化猪场的新技术。新技术如何有效果?最终的价值就是为企业创造价值,为养猪企业赚到更多的钱。在规模化养猪过程中,如果要赚到更多的钱,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提高猪场的效益,包括品种、管理、设备以及疾病防控,其中很重要的是饲养管理,在提高猪场效益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权重比例是饲养管理,大约占20 %。在猪的饲养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猪场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猪的存活率关键时期是在断奶后的保育期。由于死亡率与营养关系密切,因此仔猪的营养管理是提高仔猪存活率和生长速度的关键因素。在本次论坛,我们邀请了仔猪营养相关领域的专家从各个方面来给大家分享,以提高仔猪的饲养管理水平,提高存活率,提高日增重,为猪场在行情最好的时候发挥猪场最大的效益。在仔猪生长过程中,有三个方面的关键内容:第一,要想猪长得好长得快,仔猪的采食量很重要,如何提高仔猪的采食量有很多途径,包括营养的配方、原料的选择以及加工工艺,甚至一些队伍组合。第二,增重,吃得好并不代表长得好,从哪几个方面提高生长速度。第三,结合国家的政策变化,如国家会逐渐禁用抗生素。在江浙沪,由于环保问题,很多猪场被关闭,这些问题都涉及到健康养殖。首先我们围绕第一问题请各位嘉宾与大家分享。
王建霞:如果想让猪吃得好,第一,从大方面来讲是遗传、环境、营养和管理,不管做猪场的哪个部分,这四个因素都是最重要的原则。第二,从小方面来讲,首先是补充,其次是让猪获得更充分的利用,最后是使猪更快地适应。从免疫营养学来说,给猪提供特异的功能性原料,尤其在中国,提供一些含有血浆蛋白或功能性蛋白的日粮。在选择原料时,注意对原料的要求,尤其是霉菌的问题,原料质量的把控。其实,不管是美国、欧洲或中国,已经从关注营养配方转变为追踪最新的工艺,如何把营养配方如实体现在全价料中。第一步是找到最好的原料,第二步是最好的配方,如是否建立净能体系、理想氨基酸模型,具体要公司可根据自身的情况而定。再者,对于粗纤维的利用率,过去认为粗纤维占2 %就会影响消化率,新的研究发现,在教槽料之后的保育料中,就可以立即添加粗纤维,可以添加最好的是豆科的苜蓿草粉,也可以添加红薯叶,原因是刺激仔猪后端肠道产生脂肪酸;此外,还可以刺激有益菌的生长,减少粪便中的生物胺,降低仔猪粪便的气味。我认为找到很好的原料,再利用比较好的有机酸、植物提取物、益生菌,应该可以很好地保护肠道,使猪可以更快地过渡。
陈洪锐:我说两个方面,第一,从日粮的配制上,仔猪的消化系统不健全,存在一些生理上的缺陷。要想增大采食量,在日粮配制上,首先选择消化率、吸收率高的原料。再者是提高仔猪的非特异性免疫,可以应用一些添加剂。目前国家一直倡导在饲料中减少抗生素的用量,我们公司进行了一项减少抗生素的用量、增加一些可以提升仔猪非特异性免疫产品的试验,结果发现仔猪会更健康,料肉比改善会更明显。仔猪健康了,采食量就会提升。第二,从饲喂的方式上来提高采食量。我一直与养殖户打交道,用湿拌料或液态饲喂时,采食量会比干料大。
张荣飞:刚才两位专家讲了主要的方面,我讲一些次要的方面。第一,嗅觉调节,猪的嗅觉很灵敏,如果猪料在猪舍中放置时间太久了,猪将不爱吃,可以利用一些添加剂改善。第二,神经调节,就是调节猪的采食中枢,现在已经发现一些物质可以调节猪的采食中枢,如氨基酸、神经内分泌物等,通过调节这些物质来诱导采食。
Ad van Wesel:提高仔猪采食量的措施有多个方面,首先选择合适的原料,如适口性好、消化率高的原料。其次,在仔猪饲养管理方面,重视在饲喂和生产管理过程中的一些关键点,其实做好细节对提高采食量非常关键。在提高仔猪增重方面,营养体系非常关键,其中一个点是体重15 kg前后的能量供应问题,因为此时期仔猪的发育生理决定了它对原料的利用率。在15 kg之前,日粮的能量设置与15 kg以后的完全不一样,因为猪对原料的利用率不一样。因此,在我们嘉吉公司,净能设置了2种,一个是仔猪净能,一个是生长猪净能;只有这方面评估准确,才能把配方设置得更加合理,猪才能真正利用,而不会出现浪费或不够。想让猪生长得快,猪的消化系统发育非常关键,在前期,猪的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可以尝试添加一些微量元素或功能性添加剂,此外还可以应用一些促进肠道发育相关的添加剂,这对猪的整个生长过程都是有利的。关于降低抗生素使用方面,欧洲禁止使用抗生素,目前它们应用较多的是植物精油和益生菌,通过促进肠道发育来降低抗生素的使用,效果很好。
邱金龙:提高仔猪的采食量,可选用消化率高的饲料原料,如血浆蛋白、鱼粉。在教槽料中,增加动物性蛋白质效果会更好。另外一个是肠道健康,如粗纤维,可以选用消化率高的粗纤维;如果选用消化率不高的粗纤维,如麸皮,效果就不会理想。添加促进肠道健康的添加剂,可以选择质量好的维生素制剂。由于玉米中多多少少会含有一些霉菌毒素,在日粮中可以添加吸毒剂,长期添加还可以改善适口性。同时,饲养管理也要到位。
孙安权:相对于前几位实战派,我的理解更多是基于理论,因为我们实验室研究最多的是关于氧化,所以我的理解是关于这两个方面:第一,抗氧化;第二,抗应激。在医学界,万病之源都是因为自由基,所有疾病最后的表现特点是自由基大幅增加,我认为抗病就是把过多的自由基快速消除。如果找到消除自由基的办法,就可以有效地控制动物的疾病,同时对动物的肠道健康也很有益。在自然状态下,动物从新鲜的植物叶子中可以吸取大量的抗氧化成分,以促进肠道健康。但是,在人工饲料中缺乏这些抗氧化成分,表面上饲料中使用了很多的抗氧化剂,然而青饲料中的叶绿素等物质,日粮中没有。在母猪料中,我们进行了试验,表明叶绿素等物质的效果很好。在抗氧化方面,我认为重点是油脂质量,因为油脂质量不好会直接导致氧化。其次是容易导致氧化的因素,如毒素导致的氧化应激很严重,应该严格控制。还有容易导致氧化的是微量元素和重金属,特别是亚硒酸钠,它是一种强氧化剂,少量被吸收后,被转化成酶才变为抗氧化剂,因此它具有阴阳两性。铜在被转化成酶之前也是氧化剂。所以微量元素具有阴阳两性。因此大家要选用质量好的螯合型微量元素。微量元素是催化剂,用对了会往好的方向催化,而用错了则会往坏的方向催化,使用的度很难把握,因此大家要恰到好处地应用正确的剂量,使用质量好的微量元素,螯合型的相对比较稳定,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主持人 穆玉云:收到大家提出的问题,第一个,“如何调控母猪的背膘厚来实现多生、少死、长得快?”第二个,“背膘数据的管理在牧场是否可行?”这个问题非常好,因为母猪主要用来繁殖,而母猪的背膘厚与繁殖性状密切相关。
Ad van Wesel:母猪的背膘管理非常关键,包括在欧洲,由于母猪的生产水平很高,随着遗传改良和基因选择,高产性能的母猪,其背膘普遍偏薄,瘦肉率偏高;如果背膘控制不好,会对母猪整个生产潜能的发挥造成很大影响。如果母猪的背膘一直偏薄,到后期,还会影响母猪的使用寿命。因此,在欧洲,我们会向很多农场提出建议,要将母猪的背膘管理抓好,这非常关键。关于背膘调控有两点,第一,背膘调控要从配种开始,要从一开始就非常关注膘情,因为欧洲的母猪生产水平很高,背膘损失较严重,所以其饲喂方式与传统的饲喂方式不同,从配种就可以调膘,在整个怀孕期将膘情补上。第二,在哺乳期减少掉膘,可通过平衡能量和赖氨酸来平衡哪些用于泌乳、哪些用于膘情控制,以减少背膘损失。如果背膘损失过大,会影响第二次发情以及第二个生产周期。
主持人 穆玉云:“哪一种教槽料的饲喂方法最好?”
Ad van Wesel:第一,要把教槽料划分得细些,传统上认为教槽料只有一段,但做得更精细效果会更好。在第一阶段,教槽料中不能添加任何抗生素,因为药物或抗生素会影响日粮的适口性,刺激仔猪的味觉,抑制采食。第二,采用液体饲喂,根据我在欧洲的经验,液体饲喂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而且对断奶以后的适应性和生长速度有很好的帮助。
主持人 穆玉云:我在英国和澳洲也发现,他们饲喂的教槽料完全没有添加抗生素,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大家不要怀疑如果不使用抗生素会不会出现问题,在欧洲已经验证了这种方法。有一个问题,“在教槽料中,能否用碎米完全替代玉米?”
邱金龙:有些公司是用碎米完全替代玉米,因为碎米中的霉菌毒素比玉米低,而且适口性比较好,使用后仔猪的采食量会高些。在教槽料中可以用碎米完全替代玉米,但是在制粒过程中可能会产生黏粥现象,虽然碎米不属于黏性谷物,但经过膨化可能会产生这种现象。利用碎米主要以粉料为主,如果教槽料为灰白色,那很可能用的是碎米。
王建霞:可以。一位美国专家进行的试验表明碎米的效果更好,我与这位专家对此聊过,这位专家认为糙米和碎米效果更好,但就是需要进行加工膨化。此外,仔猪体内的淀粉酶比麦芽糖酶分泌得早,这样对谷物更容易吸收。其实,养小猪和养小孩一样,把碎米加工变成糊状去饲喂效果更好,而且对仔猪的肠道健康更有益。
主持人 穆玉云:碎米可以使用,而且效果很好,但需要注意的是,碎米的成本要比玉米高。下面,我们请嘉宾分享一下关于乳仔猪肠道健康和疾病控制方面的经验和看法。
王建霞:我做了十几年的免疫营养,大家都在寻找一些功能性添加剂,尤其是蛋白质的功能原料,如SDAP、SDPP、SDCP,或酵母提取物、鱼粉等。添加血浆蛋白实际上是利用其中含有的球蛋白,其可以保护肠道黏膜,减少大肠杆菌的定植,从而降低腹泻率。其次,生产过程中的管理也很重要,如全进全出、环境卫生。通风很重要,每次去国内的猪场,我的眼睛都很难睁开,猪在这样的环境中怎么能健康生长。还有水泡粪的问题,在国外,大多数情况下是将粪便刮掉,粪尿分离,这样可以防止病原体的感染。同时在引种时也需要注意。
主持人 穆玉云:精油产品对采食量会有帮助吗?
Ad van Wesel:在欧洲,很多研究表明,植物精油对采食量具有促进作用。但我们不能将植物精油对采食量的影响局限于表面的气味影响,它可能会更深层次地对肠道产生影响,如肠道内源酶的分泌。
主持人 穆玉云:在教槽料中,如何合理地使用牛奶粉?蛋白质含量12 %~18 %,脂肪含量12 %~18 %,乳糖含量35 %的牛奶粉是否适合做教槽料?
邱金龙:在教槽料中可以使用牛奶粉。在报道中,脱脂奶粉应用的较多,也有使用含脂肪的奶粉,但要注意新鲜度,如果脂肪含量高,担心会出现氧化作用。
穆玉云:在免疫接种前后是否有必要添加维生素?
陈洪锐:免疫接种前补充维生素极有必要,因为免疫本身是一种应激,在应激时应该补充多种维生素。
主持人 穆玉云:如何从饲养管理上减少猪流行性腹泻(PED)的损失?
王建霞:可以向台湾学习,在发生PED的猪场,将病死猪的肠膜进行干燥处理,然后饲喂给本群的猪,结果在2年内没有发生PED。
主持人 穆玉云:在猪场,如何组合应用微生态制剂、寡聚糖类、酸化剂和螯合的微量元素比较经济?
陈洪锐:目前,添加剂的种类比较多,大家在选择时会遇到很多问题。微生态制剂是益生菌,使用益生菌要搭配使用一些益生元,这样的组合使用效果会更好,如低聚糖类可以和微生态制剂搭配使用。
孙安权:在我国,很大的问题是只考虑添加多少,而不考虑吸收多少。在非应激状态下,硫酸锌在青年猪上的利用率只有4 %,锰只有2 %。其实我们添加的大多数微量元素不是作为营养,而是对动物的应激。在将来,我认为中国的饲料应该降低80 %的微量元素,降低之后,动物的应激将会大大减少,其次对环境的压力也会大大减少。我们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动物到底需要多少,怎么判定呢,科学的办法是模拟自然,我们可以分析血液中微量元素的组成,分析初乳中微量元素的组成,通过这种方式尽可能地模拟自然状态,这样才可以接近猪的真正需求。我们在做微量元素时就考虑了这点,相比较而言,使用正确的螯合微量元素组合,可以增强动物的抗氧化系统,提高动物的抗氧化能力。
主持人 穆玉云:在猪场,如何组合应用微生态制剂、寡聚糖类、酸化剂和螯合的微量元素,这要看猪场的饲料,如果是饲料厂供应,最好与厂家沟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为这些添加剂大多都会在饲料中添加。如果是自己配料,可以利用自己的猪进行试验,看如何配比最适合。“法系猪和丹系猪在背膘厚控制上有何不同?”
Ad van Wesel:不同品系母猪的背膘厚不同,通常测量母猪背膘是在P2点测量,不同品系的特定测量位点不一样,通过P2点衡量比较不准确。我推荐法系猪可以采用6点测量,这样测量会更加准确。
主持人 穆玉云:在母猪日粮中,怀孕前、中、后期和哺乳期,粗蛋白、能量、氨基酸如何进行配比?
邱金龙:母猪在分娩前一个月左右,可以饲喂哺乳母猪料,从配种到分娩前一个月,饲喂怀孕母猪料。怀孕母猪料的粗蛋白在14 %~15 %,甚至13 %也可以。哺乳母猪料的营养要较高,粗蛋白在17 %~18 %,氨基酸0.9 %~1.0 %均可,这要看猪场的成本,赖氨酸每头母猪最少60 g/d以上,要根据采食量进行计算。
张荣飞:母猪多产仔,少死,仔猪长得快。多产仔关键是在前25 d,其中最重要的是在配种后15 d~20 d,因为这时期是胚胎着床的关键时期,在着床时有50 %胚胎流掉,只有45 %~50 %的胚胎能够着床,母猪的能量和胚胎着床有关系,因为能量会影响代谢类的激素,如果这些激素高,胚胎会容易流失,着床少,因此前25 d是要严格限饲。产仔少死的关键是最后一个月,背膘厚与产仔和哺乳密切相关,应该建立一个系统。美国和中国的母猪饲养配方完全不同,美国的母猪料只有一个配方。关于母猪料中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比例,我国是计算配方中的浓度,美国是根据日采食量。这也与我国猪场的考核制度有关,产房和保育的考核分开,产房阶段为了追求成绩,采用高营养浓度日粮会导致母猪和仔猪在保育阶段出现问题,我国母猪皮脂的含量普遍都要高于美国。
孙安权:以前留学时学的是脂肪营养,根据国外的研究,认为母猪催奶使用脂肪效果最好,但是要顾及到仔猪的腹泻和母猪的持续产奶力,以及返情的周期。在母猪围产期,要控制脂肪的用量,至少在2.5 %以下,如果脂肪含量高,母猪肠道的微生物区系会发生变化,这会影响仔猪,因此降低脂肪含量是控制仔猪腹泻的一种手段。
主持人 穆玉云:如何提高弱小仔猪的生长速度?
Ad van Wesel:对于弱小仔猪,可以尝试液体饲喂。因为弱小仔猪主要是由于断奶后采食量不高引起。此外,由于腹泻引起的弱小仔猪,可以在日粮中添加血浆蛋白来改善。在欧洲,基本上都是使用液体饲喂方式来提高生长速度,而且非常有效。
主持人 穆玉云:大麦在断奶仔猪和生长猪日粮中的添加上限是多少?
邱金龙:在添加量上要取决于大麦的品质,如果品质好,断奶仔猪刚开始时可以使用10 %,后面可以加到15 %~20 %。对生长猪来说,保险起见,可以逐步增加,从30 %开始,如果没问题可以逐步加到50 %,与质量好的玉米相比,效果还是要差一些,但一次性粉碎和二次性粉碎粉料的效果更佳。由于大麦和高粱的成本要低于玉米,如果应用恰当,经济上将很划算。
主持人 穆玉云:我非常赞同邱博士的观点,关键是注意两点:第一,大麦含量高时要多添加油脂,这样才能保证能量;第二,酶制剂,要选择正确的酶制剂。“除了麸皮外,还有哪些好的纤维原料可以选择?添加多少有利于仔猪健康?”
Ad van Wesel:我不太关注纤维的来源,而是考虑如何评估。通常在营养体系建设中,只关注粗纤维不准确。纤维有很多种,可分为可发酵型纤维、结构型纤维,这两种纤维在仔猪中的作用不同。发酵型纤维可维护肠道有益菌的生长,对后端肠道的菌群有益,同时可以释放能量。结构型纤维可以调控肠道的蠕动,影响粪便的成型。在制作配方时,可通过限制这两个指标来控制纤维源的使用。因此,基本上所有的纤维都可以应用,只有把营养指标设定好就没有问题。此外,纤维原料的粉碎工艺也很关键,如果粉碎不合理,会对猪的生长和使用效果大打折扣。
主持人 穆玉云:在刚才的讨论中,约30 %时间谈到了母猪方面的饲养管理、膘情调控、饲料配制等,约60 %时间谈到了仔猪的营养、原料的选择、加工和肠道健康,还有一小部分时间谈到了生长肥育猪。整体上讲,在母猪的饲养管理中,应该更精准地分阶段饲养,重要的是控制采食量和膘情。在仔猪方面,话题集中在如何提高采食量,还有配方的设计、原料的选择等,在健康方面,谈到了血浆蛋白、微量元素、微生态制剂等。我相信专家们提出的看法和建议对大家会有些启发,相信大家能把专家的观点和自己的体会结合起来,一定能应用到养猪生产中。同时,我衷心祝愿大家抓住今年的行情把猪养好,获得更多的效益。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