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需要怎样的高考作文题

2016-07-25陈欢

关键词:逻辑思维能力

陈欢

摘 要:我们需要的高考作文题,必须让所有考生都有话可说,必须尽量降低考生偏题、离题的可能性,必须将套作的可能性降至最低;不宜难以理解,不宜以演绎思想价值观为追求,不宜“偏心”阅读,不宜俗套,不宜承载太多对想象力、创新性的考查;同时要以考查学生的思考、感悟能力为追求,以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追求,以考查论述类、实用类文本的写作能力为追求,以提供学生选择的机会为追求。

关键词:高考作文题;核心考查目标;逻辑思维能力;实用类文本

每年六月高考一结束,社会上议论最多的常常是作文题。从传统媒体到网络,无数人参与着对比、评价的狂欢,甚至票选出最接地气的作文题、最难写作文题、最脑洞大开作文题等等。有那么多人关心作文题当然不是坏事,但如果这种关心只是短暂、应景的一时喧嚣,却缺乏对高考作文题的深刻认识,也没有后续的追问及思考,那么它和通常的赶时髦没有任何差别,六月一过,必然只剩一地鸡毛。

事实上,如果我们对需要怎样的高考作文题并不清楚,也不能达成共识,那么所有煞有介事的对比、评价、争论都是浮云,道理很简单:没有相对统一的标准就不存在评价的科学性。

本文试图从高考作文题的特殊性入手,结合其核心考查目标,绘出我们所需要的高考作文题的大致面目,上可作为教师日常命题的参考,下可作为评价的参考依据。

一、三“必须”

高考作文题和教师平常给学生练习用的作文题有很大不同,这是由它的特殊性决定的:(1)学生写作这个题目的水平一次性地代表了他的全部写作能力、实际写作水平;(2)这个作文题将同时被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写作,获得的分数将被作为高等院校招生的依据之一。所以,高考作文题的命制不可能是自由轻灵的舞蹈,而必然是戴着镣铐的起舞。

(一) 高考作文题必须让所有考生都有话可说

高考面对的考生不仅数量巨大,而且差异显著。他们中有的来自一线大城市,有的来自偏远乡村;有的将考入中国最顶尖的学府,有的只能进入一所三本院校。虽然考生情况各异,面对的却是同一道作文题。负责命制试题的机构出于“稳定”的考虑,显然希望每一位考生都能有话可说,所以,高考作文题不太可能出现非常新潮、尖锐、深刻、敏感、专业的话题。比如不会和考生讨论同性恋问题,不会探讨“网红”现象,不会让学生评价韩流,也不会让学生发表对出国留学的看法,因为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一部分考生无话可说。

让考生都有话可说可能带来的弊端是——试题难免平庸,缺乏个性。

(二)高考作文题必须尽量降低考生偏题、离题的可能性

让所有考生“有话可说”只是对高考作文题的基本要求,事实上,高考作文题还要尽量给考生搭好梯子,使他们不仅“有话可说”,还能把话“说对”“说好”,尽量少偏题、少离题。

如2013年北京卷:

科学家:假如请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呢?

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

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

文学家: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科学家和文学家各自对手机的看法,引发了你哪些思考、想象?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学家最后那番话非常不像“文学家”说的,也不太符合口语的语体特点,但是命题者还是得写上这些话,因为“手机的广泛使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是在提示考生思考、写作的角度。但对思维活跃的考生而言,这种暗示则有可能限制他的思维,这就好像一个准备越墙的人,看到有梯子,就再也想不到或是不想找别的越墙途径了。

无论是暗示还是明示,高考作文题在努力不让考生偏题、离题的同时,也限制了考生的发散思维,使考生的思考方向趋向一致。

(三)高考作文题必须将套作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高考事关重大,为了获得较高的作文分数,教师、学生都会想尽办法,这其中包括背出一定数量的母题不同的作文,准备二三十个素材,以便进行套作。为了减少这种可能性,高考作文题就必须把题点设计得小一些。这有点像玩飞镖,要让镖上靶子并不难,但要飞中靶心却很困难,因为靶心只是一个小圆点。同理,作文题内涵越宽越容易套作,反之,则不易。

以2013年北京卷作文题为例,如果只提问“最让爱迪生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不难想象,考生写出来的文章会更个性化、更有意思,但同时这个作文题也将变得容易套作,考生有所准备的21世纪的任何新发明都可以成为作文的主要内容。于是,题目用“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一句限定内容,套作的可能性相对就降低了很多。

降低套作可能性易导致的弊端是——内涵狭隘带来“小气”。

二、五“不宜”

三个“必须”指向的是高考作文题“应该怎样”,从考查写作能力这一目标出发,还有五个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不应该怎样”。应怎样、不应怎样都清楚,才有利于公正、客观地对一个作文题做出评价。

(一)不以考查阅读理解能力为目标,所以不宜难以理解

有相当一部分高考作文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后自选角度、自定立意作文,倘若材料本身晦涩难懂,势必影响考生审题立意,甚至造成部分考生因理解不到位而离题、偏题。平心而论,因理解材料出现偏差而导致作文丢分是有些冤枉的,因为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已经在试卷的阅读部分体现,显然,考生不应该为同一能力的不足重复付出代价。

如2015年安徽卷作文题:

为了丰富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同学们领略科技的魅力,过一把尖端科技的瘾,中科院某研究所推出了公众开放日系列科普活动。活动期间,科研人员特地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同学们亲手操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蝴蝶的翅膀。

通过这台可以看清纳米尺度物体三维结构的显微镜,同学们惊奇地发现:原本色彩斑斓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显现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结构。

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对这段两百余字的材料,考生须先理解,然后提炼观点作文,但由于这段材料的含意并不那么容易把握,于是对一部分理解能力欠佳的考生来说,尚未动笔便已注定了失败的结局。所以,将“写作考查”变成“阅读考查+写作考查”,这是异化。

(二) 不以考查思想觉悟为目标,所以不宜以演绎思想价值观为追求

以演绎思想价值观为追求的作文题,考生常常会写出高大上却缺少真情实感的内容,因为他们认为,“思想健康”是高考作文的一条重要评价标准,所以“没有必要”进行真诚的思考、深入的反思,只要演绎好试题指向的正确观点就行。

2014年四川卷的作文题是“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这句话引发了你哪些思考……”在笔者眼中,这是一个没有多大思想价值、极易套作的作文题。它无需个人思想的参与,甚至连逻辑思维都不需要。只要顺着试题的意思,用几个事例就能堆砌出一篇文章,完美演绎一个他们从初中开始就烂熟的主题——人,只有自立自强,才能获得认可,取得成功。这样的作文题,其骨子里的迂腐不亚于八股文。

(三)不以考查课外阅读状况为目标,所以不宜“偏心”阅读

毋庸置疑,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意义重大,对写作更是帮助极大。无论是在提供写作素材方面,还是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方面,阅读都能使写作者收益良多。但即便如此,高考作文题也不能和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联系过紧,否则就会喧宾夺主,以致阅读唱主角,写作成配角。

笔者认为,2015年的浙江卷作文题便有此嫌疑。要阐明“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的关系是“一致”还是“背离”,仅凭学过的课文,没有一点课外阅读积累是不行的;而且仅仅阅读作家的作品也是不够的,最好还要了解作家为人处世的风格,读过其相关传记,这样才能做到言之有据,下笔有神。显然,这样的作文题和课外阅读联系得太紧了,对部分考生而言是不公平的。这与考查论述类文本,选材应回避和物理、化学、生物联系过紧的内容同理。另外,2016年天津卷作文话题“谈谈我的青春阅读”也似有此嫌。

好的作文题应该是间接,而不是直接地反映学生的阅读状况。

(四)不以考查素材积累情况为目标,所以不宜俗套

俗套的作文题是可预测的作文题,不管它盖着一块多么艳丽的花头巾,一揭开还是那张熟悉的面庞,往往逃不脱自然、社会、科学、文化、人生、亲情、自我等传统话题。考生依靠事先准备好的,方向不同的二三十个素材便可腾挪应对,甚至可能堆砌出高分,这对作文考查而言是一种悲哀,因为试题考查到的只是考生的素材积累状况,而不是他的思想和实际写作能力。笔者由此联想到2014年辽宁卷的作文题:

夜晚,祖孙二人倚窗远眺。

“瞧,万家灯火,大街通明,霓虹闪耀,真美!”男孩说,“要是没有电,没有现代科技,没有高楼林立,上哪儿看去?”

老人颔首,又沉思摇头:“可惜满天繁星没有了。沧海桑田,转眼之间啊!当年那些祖先,山洞边点燃篝火,看月亮初升,星汉灿烂,他们欣赏的也许才是美景。”

对于这则材料,你有何感受、联想和思考?……

虽然材料穿上了花衣,借祖孙二人呈现了两种对立的观点,但这个作文题和2007年浙江卷作文题“行走在消逝中”有何区别呢?内核同样是“发展与变化”“科技与传统”。考生不可能在思想上翻出多少新意,800字的文章,优劣差异只能主要体现在素材和文字组织上。

(五)不以选拔作家为目标,所以不宜承载太多对想象力、创新性的考查

文学创作需要想象力、创造力,但是高考并不为选拔作家而设,写作上的想象力、创造力不会是绝大多数考生未来最需要的写作能力。所以,高考作文题不应带有过重的想象色彩。1999年高考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虽然当时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但冷静下来细思量,它的幻想色彩未免太强了些。

2016年北京卷的第二个作文题,也是一个考查想象力的作文题。但是因为考生可以在两个作文题(另一个是写一篇与试卷大阅读内容有关的议论文)里任选一个,这就给了不擅长想象、编故事的人一个公平的机会,弥补了单一考查想象力所带来的弊端。

三、四“追求”

三个“必须”对应的是高考作文题无法改变的客观属性,五个“不宜”则直指高考作文的考查目标。作为关系到人才选拔、未来需求(学习、工作、生活等对每个人写作能力的要求)以及指导中学教学的重大考试,在满足基本要求以外,高考作文题还应有自己的更高追求。

(一) 以考查学生的思考、感悟能力为追求

高等院校希望招到的是有想法的人,因为有想法的人才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才能形成有价值的观点,才能在将来有所作为。

从生活对写作的要求看,无论是发微博、朋友圈,还是在论坛里表达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独特的体会、思考、感悟是表达自我的基本前提。

所以,高考作文题应该重视考查学生的思考能力、感悟能力,彻底放弃让考生演绎命题者观点的考查方式,也不要总停滞于三个观点中选一、两个观点中选一这样的“选择题”上,而要多考查学生从客观现象中提炼观点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形成观点、见解的能力。

从这个角度审视,2016年全国卷III就是个不错的作文题:

历经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部门发布推行。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二)以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追求

就未来工作、学习、生活的需要而言,围绕自己的想法、见解,有逻辑、有条理地进行阐述恐怕是多数人最需要的写作能力,无论是论文、策划案、方案设计,还是报告总结、申请的写作,都离不开逻辑思维能力,客观地说,这一能力的重要性可能超过记叙能力和描写能力。

怎样的作文题能较好地测试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呢?一般来说,是非界线越模糊,答案越不确定的问题检测效果相对越好。比如2016年浙江卷的作文要求学生思考“当虚拟现实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写作此文最重要的就是必须富有逻辑地写出支撑个人选择的理由。

有一点必须注意,如果作文题本身缺乏逻辑,那就不可能考查出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2015年的课标全国卷Ⅱ,要求考生回答材料提供的科研人员、焊接大师、博客达人三人“谁更具风采”,这样缺乏逻辑性的问题是很难准确回答的。

(三) 以考查论述类、实用类文本的写作能力为追求

相对叙述能力、说明能力、描写能力而言,论述能力或者说议论能力是当下中学生迫切需要提高的一种写作能力。进入高等院校学习需要学生具备基本的写作论述类文章的能力,未来工作中可能也经常需要写作论述类文章。但长期以来,内容空洞、文字华丽、注重材料的散文大行其道,甚至经常成为满分作文,使得中学作文教学往往将更多的精力投注到语言训练和技巧训练上。每个人都期望用新颖的标题、优美的开头和结尾赢得阅卷者的好感,都会写排比句、对偶句、比喻句,投机取巧的想法令考生无心认真提升自己的论述能力。

针对这样的现状,多考查论述类文章的写作是有其现实意义的。2016年的九套高考试卷,仍然保留“文体不限”的,只有天津卷、江苏卷和山东卷,全国的三套卷子均表达为“文体明确”,而北京卷(“写一篇议论文”)、上海卷(“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浙江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类文章”)则明确表达了写作论述类文章的要求。笔者以为,就现阶段而言,这个方向无疑是正确的。

北京卷最近三年都考查了微写作(满分10分),其写作内容紧密关联现实生活,无论是拟劝说短信、写推荐词,还是提建议,评论现象,都非常接地气、有人气,考查的是考生现在、将来都非常需要的日常写作能力。应该说,实用类微写作的现实意义远大于语言文字运用题中的仿写、连贯等,其考查形式也相对完整,没有补写题带来的支离破碎之感。

(四)以提供学生选择的机会为追求

虽然多数人将来面对的是论述类、实用类文本的写作,但作为面向全体考生的高考,也应该提供少数学生写作文学类文章的自由。毕竟,这个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种多样的,有人写科学论文,也有人写科幻小说。所以,提供选择是最公平、最人性化的做法。

北京卷这些年所作的努力在语文界有目共睹。2014年,北京卷采用了10分微写作(以实用类为主,三选一,文体不一)加50分大作文(文体不限)的形式;2015年又进一步将大作文调整为二选一,其中题一是写作记叙文,题二则文体不限;在坚持改革方向的同时,2016年北京卷又将两个作文题的文体分别限定为记叙文和议论文。

大作文提供内容和文体的选择性,这不仅体现了高考对人才多样性的认同,也体现了对考生的人文关怀。

高考是一场人人关心的重大考试,作文是语文考试中万众关注的热点。浏览“新浪网”上网友对2016年全国各作文题“扔鸡蛋”、点赞的情况和吐槽的帖子,不难发现其中不少观点颇为精辟、中肯,但也有不少评价只从个人喜好出发,而忽略了高考作文背负的甩不掉的包袱和其身负的责任。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笔者热切希望全社会在关注高考作文的同时,也能了解它、认识它,这样才能推动高考作文在改革中日趋进步和完善。

(责任编辑:陆姹妮)

猜你喜欢

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如何提升随迁子女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与数学教育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