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仲裁”结果与局部战争
2016-07-23宋晓军
宋晓军
在7月12日后的几天里,官方媒体对所谓的“南海裁决”结果进行了罕见的大规模“舆论碾压”。这一阵势,让我不断接到身边一些以往只关心政治、经济而并不太关心军事的朋友的询问:会不会发生战争啊?其实,对于他们这样的询问我一点都不奇怪。因为自近两年随着南海争端的热度不断上升以来,国内媒体围绕着南海向受众发出了太多涉及军事的信息,其结果是可以想到的。于是,我就从政治与战争关系的角度给出了我的回答。
从理论上说,所谓“南海仲裁”结果对中国南海相关主权和权益的全面否定,以及随后中国军方“坚定不移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海洋权益”的表态,在第一时间无疑会让一般人产生一场海上局部战争可能随时爆发的感觉。但是这种感觉终究还是停留在面子上,而战争的里子还是政治。按照德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对战争的分类,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战争所要达到的政治目标对于交战双方或一方而言至关重要,以至于参战的双方或一方为了通过战争手段实现政治目标而死战到承受力的极限。另一类战争所要达到的政治目标对于交战双方或一方而言重要性相对较小,这样就使得参战的双方或一方不值得无限制地牺牲生命和消耗财富通过战争手段来实现政治目标。前者被称为“无限战争”,而后者被称为“有限战争”。很显然,划分前者和后者的一个关键标准就是“政治目标”。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假设中国作为参战的一方其“政治目标”是什么呢?其实这个“政治目标”中国最高领导人在7月1日的讲话中已有所表述:“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随后,中国政府负责外交事务的国务委员在7月14日就“南海仲裁”结果答记者问时也一字不差地引用了这句原话。鉴于中国已将维护南海相关主权和权益的“政治目标”设定为执政党合法性的高度,那么依此就可以得出推断,一旦南海发生局部战争,中国的战争想必将是打一场“无限战争”。更具体地说就是,中国可能将动员海军、空军、陆军和火箭军力量参战,进入新设立的南部战区展开联合作战。这样就将迫使对方在制定战争计划时,不仅要考虑直接参战兵力在战时夺取局部制空、制海权的能力,而且还要考虑战区内对参战兵力的驻泊地和后勤补给线的防御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迫使对手认识到试图利用“南海仲裁”结果改变南海现状比维持现状对他们更加不利这一趋势。而事实上,目前所有公开表态支持所谓“南海仲裁”结果的域内和域外国家,实际上都还没有表现出要在南海与中国打一场属于“无限战争”类型局部战争的意图。
7月13日,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政策立场
最后我想说的是,虽然近期在南海发生局部战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美、日在幕后操纵的所谓“南海仲裁”结果,也许只是美国落实其“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一个试探性步骤。而在整体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实施过程中,可能还会有一些更难预测的局部战争诱因,比如在朝鲜半岛的黄、渤海方向和在台湾地区的东海方向。假设这些局部战争的诱因在明年美国新总统执政后和日本完成修宪后开始显露,再回头看看中国最高领导人在7月1日设定的“政治目标”,可能会更加理解其中的深意。因为明年的11月,刚好是美国与日本在“一战”中签订向日本出卖中国山东利益的“兰辛-石井协定”100周年。
7月13日,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政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