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联盟知识内部化与能力构建的研究
2016-07-23西安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姜文
西安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姜文
学习型联盟知识内部化与能力构建的研究
西安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姜文
摘 要:学习型联盟中的学习与知识内部化过程会影响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以及在联盟内的议价能力,因此,联盟成员之间产生了竞争性。本文在分析学习型联盟合作性与竞争性的基础上,对联盟成员企业在知识内部化和能力构建过程中的策略选择、激励因素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知识内部化 能力构建 透明度 吸收能力
1 学习型联盟的合作性与竞争性
1.1合作性
联盟在企业的竞争战略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可以使企业快速而灵活地获得市场进入、规模经济,以及能力构建的机会。学习型联盟是企业联盟的一种重要的类型,在学习型联盟中,成员企业的主要目的是向伙伴学习以获取知识和能力。企业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取知识,以发展核心能力,例如在企业内部进行知识开发,或收购其他企业。但是,利用学习型联盟来获取知识,比起其他方式来说具有很多优势。
在学习型联盟中,各成员企业投入互补性的知识,来共同完成联盟目标。 知识互补性的含义首先是指知识的非重叠性,即各成员企业所贡献的知识应该是来自于不同领域的,如产品设计、制造工程、信息技术、市场营销或客户关系。如果各成员企业所贡献的知识具有较高的重叠性,就会产生大量的知识冗余,这时知识的互补性就比较弱,不利于联盟中的知识共享和知识创造。同时,知识互补性还要求各成员企业所贡献的知识具有协同性,即各成员企业的知识要能很好地匹配在一起。如果各成员企业的知识差异过大,则协同性、匹配性就会较弱。因此,知识的互补性要求各成员企业所贡献的知识要具有差异性,但这种差异性应该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当联盟内的各种知识同时具有非重叠性和协同性时,就可以在成员企业之间进行有效的知识共享和知识创造。
1.2竞争性
学习型联盟已成为企业知识积累和能力构建的重要方式,然而,在实际联盟运行中的绩效并不是很令人满意,许多研究都表明在实际中联盟的失败和解体率非常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联盟合作的过程中在联盟成员之间同时存在着竞争性,产生竞争性的原因主要是联盟中的学习与知识内部化过程会影响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以及在联盟内的议价能力。
联盟中的很多成员企业都把内部化伙伴的知识作为主要目标,内部化后的知识成为企业核心能力构建的一部分,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合作伙伴在以后的市场竞争中有可能会变成竞争对手,联盟中内部化知识的速度和数量会使成员企业之间在联盟以外的竞争地位和优势发生变化,因此成员企业都试图尽可能多地内部化伙伴的知识和技能,使自己在能力构建中保持领先。
学习和内部化也会影响成员企业在联盟内的议价能力。在联盟成立初期,议价能力的决定因素主要是联盟的法律结构和管理结构,如联盟的所有权结构、法定的股权和利润分配协议、联盟管理层的人员组成结构等,在法律结构和管理结构上拥有更大权力的成员企业,其在联盟内的议价能力更高。然而,随着联盟学习过程的进行,学习速度快的企业由于内部化了更多伙伴的知识和技能,会逐渐提高其议价能力,最初法律结构和管理结构的重要性便会被逐渐侵蚀。因此,在动态过程中,学习能力将最终决定企业在联盟内的议价能力。
2 合作策略与竞争策略的决定因素
联盟学习过程中合作性与竞争性是并存的,成员企业经常需要在合作策略与竞争策略之间进行选择。联盟中的知识共享和知识创造需要各成员企业都具有一定程度的透明度和吸收能力,因此成员企业采取合作策略还是竞争策略主要是取决于透明度和吸收能力这两个因素。透明度指的是成员企业的知识向伙伴开放的程度;吸收能力是指成员企业学习和内部化伙伴知识的技能和能力。
学习型联盟的成员企业可以通过控制其在学习过程中的透明度和吸收能力的高低,来决定自己是采取合作策略还是竞争策略。由于联盟合作中的知识共享和知识创造既需要成员企业向伙伴开放自己的知识,也需要成员企业能够有效地吸收伙伴的知识,所以合作策略要求透明度和吸收能力都较高;而采取竞争策略的企业则会保持高度的吸收能力以有效地吸收伙伴的知识,但会努力降低自己对伙伴的开放程度,以使自己在学习竞赛中处于优势地位,所以竞争策略要求高度的吸收能力和较低的透明度。
3 联盟的策略选择与联盟失败
当联盟的各成员企业都选择合作策略时,各成员企业都充分向伙伴开放自己的知识,并且都能够有效地吸收伙伴的知识,此时联盟内的知识传递和知识创造达到了最大值,各成员企业通过联盟进行的能力构建达到了最优状态。但是,由于联盟中存在的竞争性,使这种最优状态的实现产生了障碍。学习速度快、内部化了更多伙伴知识的成员企业将在联盟内的议价能力和联盟外的市场竞争中都处于优势地位,为了在学习竞赛中保持领先,各成员企业都试图提高自己吸收伙伴知识的能力,同时降低自己向伙伴的开放程度,即各成员企业都倾向于选择竞争策略。
当各成员企业都选择竞争策略时,由于各企业的透明度都比较低,各成员企业都很难接触到伙伴的知识,因此整个联盟的知识共享和知识创造都处于一个很低的水平。当各成员企业意识到自己维持较高吸收能力的努力是无用的时候,就会减少投入在吸收能力上的资源,从而导致吸收能力也逐渐降低。各成员企业的策略选择会趋向于低透明度、低吸收能力。这种趋势最终将导致联盟的失败和解体。这一结论为实践中广泛存在的联盟失败提供了一个理论解释。
4 联盟的激励因素与联盟成功
虽然联盟的竞争性会使各成员企业选择降低自己的透明度以及吸收能力,导致联盟的失败和解体,但在联盟运行中也存在着一些激励因素,促使成员企业克服竞争性所带来的障碍,提高自己的透明度和吸收能力,从而达到学习结果的最大化。其中最重要的两种激励因素就是联盟能力和信任。
4.1联盟能力
联盟能力指的是一个企业管理自己的联盟事务的能力,联盟中的成员企业拥有较强的联盟能力,则联盟知识内部化和能力构建过程就更容易走向成功。
研究表明,企业建立一个专门的联盟部门,来监督和协调企业的联盟事务,将会大大提高企业的联盟能力。联盟部门是企业中一个独立的团队,由若干管理人员组成,专门负责管理和协调企业的联盟事务。它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和选择适当的联盟机会,并在联盟进行的各个阶段与伙伴企业进行协调,指导本企业参与联盟事务的员工顺利完成联盟任务。甲骨文、惠普、花旗银行、辉瑞以及礼来等国际知名企业都建立了联盟部门来管理联盟事务,使企业的联盟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联盟部门有一项重要职能,就是组织企业的联盟学习过程。基于知识的企业观认为,企业可以通过学习和积累与某项任务相关的知识,来发展自己完成这项任务的能力,使自己能够更好地完成这项任务。联盟部门可以发起和组织企业的联盟学习过程,即在管理本企业与其他企业的联盟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积累和应用与管理联盟事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包括在本企业参与的任何一个联盟中,管理联盟生命周期中不同发展阶段的程序和惯例等。通过这种联盟学习过程,企业可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联盟能力,提高自己的透明度和吸收能力,从而获得更高的联盟绩效,使本企业参与的联盟更容易走向成功。
4.2信任
信任被广泛认为是联盟运行中的一种重要机制。信任能够使联盟成员企业克制由于竞争性所带来的机会主义行为,增强伙伴企业之间的合作性,因此当成员企业之间的信任程度较高时,联盟学习过程更容易走向成功。
信任在联盟中的建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联盟发展的不同阶段,信任具有不同的特征。根据发展阶段从低到高,可以把信任分为三种类型:基于计算的信任、基于知识的信任和基于认同的信任。
基于计算的信任一方面是建立在参加联盟所带来的收益之上,企业参加联盟可以及时高效地获取知识,构建核心能力,基于对这种收益的计算,企业有动力维护联盟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基于计算的信任也是建立在机会主义行为会给企业带来损失的威慑之上,比如因声誉的损失而导致被联盟伙伴所排斥,丧失以后的联盟机会等。由于基于计算的信任只是建立在对于收益和损失的计算的基础之上,因此这种类型的信任只是信任发展的初级阶段,是片面的和脆弱的,它只能在有限的程度上促使联盟成员企业提高自己的透明度和吸收能力。
基于知识的信任是在联盟运行了一段时期之后,各成员企业通过持续的交流互动,从而对伙伴的信息有了更多了解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各伙伴企业在联盟互动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各自的需求、偏好、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等信息,对伙伴企业的信息了解得越多,就越能够更好地预期伙伴的行为,伙伴企业之间就会有更多的相互理解。因此,基于知识的信任比基于计算的信任更加牢固,对联盟中一些不协调的行为有更强的容忍能力,将促使联盟成员企业在更大程度上提高自己的透明度和吸收能力。
基于认同的信任是信任发展的最高阶段,它是通过联盟成员之间不断发展一致性而建立起来的。在信任发展到这个阶段时,联盟成员企业之间在需求、偏好、思维和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具有了高度的一致性。联盟成员企业确信自己的利益将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而不需要再去监督伙伴企业。 当联盟成员之间建立起基于认同的信任时,各成员企业都会采取高度合作的态度,最大程度地提高自己的透明度和吸收能力,即达到最优的合作策略,使联盟中的知识共享和知识创造都达到了最高水平。
信任发展的这三个阶段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如果联盟内的信任能够顺利从初级向高级发展,则会使联盟的竞争性大大减弱,合作性大大加强,联盟成员的知识内部化和能力构建过程就能够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舒成利,胡一飞.战略联盟中的双元学习、知识获取与创新绩效[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5(06).
[2] 吴文清,张海红.竞合视角下企业组织联盟知识共享演化与激励[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05).
[3] 蒋樟生,胡珑瑛.技术创新联盟知识转移决策的主从博弈分析[J].科研管理,2012(04).
作者简介:姜文(1975-),男,陕西富平人,西安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知识管理、战略联盟方面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F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4(c)-1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