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待全球化的另一重视角

2016-07-22杨帆

出版人 2016年7期
关键词:全球化领域

杨帆

全球化领域的代表研究者萨森新书《驱逐》由苏教社引进国内,旋即掀起了学界探讨的热潮。

在全球日益连接成一个整体的过程中,一系列社会问题正在浮出水面:从因欧洲国家实行财政紧缩政策而面临失业的人群,到贫民窟和棚户区中身体健全的剩余劳动力,还有那因环境污染而被迫迁离的八亿人口,越来越多的人生存在全球化这一复杂系统的边缘,即将被日益严苛的环境所驱逐。即使上述场景离你还有一定距离,但你一定不会忽略如下事实:经济发展所造成的污染正变得愈发严重,大片处于“死亡状态”的土地和水域正在我们身边出现。

“我们之中没有一个人能置身事外。”在《驱逐:全球经济的野蛮性和复杂性》的中文版序中,美国学者萨斯基娅·萨森如是写道。在这部2015年在美国出版的重量级专著中,萨森以“驱逐”这一概念解释了现有经济、政治与社会体系中的深层次动力机制,分析资本主义经济进入全球时代后的种种问题。近日,《驱逐》由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引进国内,旋即掀起了学界探讨的热潮。

反思“必然”的趋势

在当今全球化与全球城市研究领域中,萨森是最具代表性的学者之一。她于1991年首次提出并系统界定的“全球城市”概念在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城市规划等多元学科领域内引起了巨大反响。萨森曾于2011年获评全球百大思想家,并在2013年成为有“小诺贝尔奖”之称的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子奖社会学奖的唯一获得者。如今她的著作已被译成21种语言,在全世界2000?2012年间在世社会科学家引用量排名中位列第九,足见其权威性和影响力。

在这部新书里,萨森将注意力聚焦于全球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上。“萨森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由凯恩斯时期进入全球时代的过程中发生了动力机制的转换,即由对人民的吸纳转向对人民的驱逐。”《驱逐》的译者何淼告诉记者。在书中,萨森创造了“驱逐”的概念来描述复杂系统对个体的排斥现象,并以此剖析她笔下“资本主义新阶段”的种种现实。在书中她警告读者:许多问题看似是本地的,但背后起作用的是全球化的力量,必须重视全球经济对地方问题的形塑作用。

“萨森的研究是既宏观又微观的,她不仅在宏观层面确立了横跨多个领域的系统动力,又在微观层面解析了全球经济的复杂性与野蛮性对个体日常生活的侵蚀,用新的话语体系去唤醒人们对全球化这一‘必然趋势的反思。”何淼表示。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所处的政治经济背景有所差异,但其中涉及的诸多议题都对目前中国的建设发展具有启发意义。

精品译丛的延续

兼具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的《驱逐》能与中国读者见面,出版方功不可没。“《驱逐》所在的‘世界城市研究精品译丛是苏教社的重点社科图书项目,目前已出版了近20本。”《驱逐》的责任编辑任晖告诉《出版人》。译丛关注世界范围内城市研究领域的经典与前沿话题,重点引进了与当前城市经济、文化、环境、资源、规划、可持续性发展及社会问题等主题密切相关的、产生重大影响的学术专著,对于中国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作出理论上的准备与回应。凭借过硬的品质,译丛第一辑成功入选了国家“十二五”出版规划,第二辑今年进入国家“十三五”出版规划,而《驱逐》一书也正是在这时进入了苏教社的视野。

“萨森教授是城市领域最有影响力的作者之一,《驱逐》的研究方向也是城市研究中极其重要的课题。通过引进该书,能够丰富并深化译丛的主题。”任晖表示。《驱逐》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后,苏教社几乎是在第一时间拿到了中文版权,并请到了正在萨森门下访学的学者何淼担纲翻译。“在哥伦比亚大学为期一年的访学,为《驱逐》的翻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何淼说,与萨森围绕书中的相关内容进行的多次讨论,为她忠实、准确地呈现书中思想奠定了基础。此间,萨森也多次对原文进行修订,最终译稿依据原书最新修订稿完成,为中国读者呈现出更为准确的版本。

曾多次访华、对中国颇有感情的萨森本人对简体中文版也非常重视,并亲自撰写了序言。“这篇序言意义很多,有介绍,有肯定,也有希望。”任晖说。萨森是如此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在中国城市研究领域产生影响,随着苏教版《驱逐》的热销,她的梦想正在化作现实。

猜你喜欢

全球化领域
将现代科技应用于Hi-Fi领域 Perlisten S7tse
新旧全球化
领域·对峙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好奇心与全球化是如何推动旅游新主张的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
3D 打印:先进制造领域的必争之地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