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笔墨千秋,仰大师风范

2016-07-22王莉

出版人 2016年7期
关键词:历代品鉴丛书

王莉

歌德说,在时间的绘画长廊中,一度不朽的东西,将来总会再次受到人们的重新温习。中国画承载着诗、书、画、印,以独特的笔墨形式,成为中华民族智慧的体现。在经历了繁荣衰退后,中国画以其勃发的生命力重回舞台,在世界艺术之林展现出东方绘画的魅力和风采。

欣赏名家之作,大抵是每一个学习美术的后生学者的入门之道。危坐几案前,灯火摇曳中,一心参悟画家的思想,揣摩一笔之妥帖、一墨之稳安,在思量和临习时,细细品咂,总会领略到别样的襟怀情致和笔墨意趣。

艺术家生来就是看世界的,评论家生来就是品世界的。当一位文字能力和艺术理解力同样强的作者带领我们观看、感知、品味中国历代书画名家的风采时,艺术家和我们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就变成了可能。在《中国历代画家佳作品鉴》丛书中,我们仿佛与大师相遇,一切都变得心意相通,感受出奇地美好。

该丛书作者范达明,是中国著名的美术评论家,亦是我的同事,我们曾一起工作于美丽的保俶山下,一同领略西湖的阴晴烟雨,感受水墨般的诗情画意。他的评论显示出卓越的智慧、老到的判断力,以及对中国画的深刻品鉴力。他总是以谦卑之心查经据典,以独特的视角、直白的语言还原作品的本真。

范达明摒弃了前文介绍大师生平,后文汇集画作的传统画评形式,前篇以简短通俗的文字对大师品格予以点评,后篇将笔墨着力于对每幅作品的深入剖析上。整套丛书展现了历代中国画大师各有专攻,“江山代有才人出”的景象。山水写意者,遂能风起云涌,放笔纵墨,如意挥写,不求工而见工于笔墨之外,不讲秀而含秀于笔墨之内;着一花半叶者,淡墨轻毫,疏斜欹乱,尤见生动逼真。大师的艺术造诣更是令人敬仰:赵之谦,画笔随意挥洒,而古趣盎然,时人宗者甚多;潘天寿,布局善于造险、破险,最终化险为夷,笔墨有金石味,朴厚劲挺,气势雄阔,赋色斑斓沉着;黄宾虹,用笔浑厚华滋、元气淋漓,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齐白石,以形写神,以象取意,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中国画是描述也是叙述,它表现实际的、具体的事物,也传递着画家的精神感受,作为观者是否具有这种接受的能力则因人而异。也许,我们对过去作品的陌生感是挥之不去的,但对名家的仰慕促使我们努力去潜心研习历代大师的画作,理解他们跌宕起伏的人生和高山仰止的品格。在某种程度上讲,空间、时间也是一个优势,一定的距离使我们更能清楚地观察到其人其时其作的特征。对任何艺术而言,每个时代都会有着新的判断。浙江摄影出版社常用一句话表达出版理想:给你一双明亮的眼睛看世界。《中国历代画家佳作品鉴》正是一双眼睛,帮助我们以当代的视野观看历史和艺术,品鉴伟大和不凡。

当下,我们要做的就是打开第一页,尽快与大师相见。

猜你喜欢

历代品鉴丛书
“人梯书库”丛书
艺术创想丛书
品鉴臻物
品鉴臻物
艺术创想丛书
品鉴看展
品鉴臻物
从历代《达赖喇嘛传》看活佛转世定制
《社会组织培训教材丛书》简介
中国历代军队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