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石的选择

2016-07-22李晓芳

看天下 2016年18期
关键词:宝能华润王石

李晓芳

65岁的王石再一次面临选择。

6月27日下午2点半召开的万科年度股东大会,是王石最近一次在公众场合出现。会上,王石向中小股东致歉,向宝能系老板姚振华致歉,声明并未使用“野蛮人”一词。他表示愿意妥协,“最实际的智慧是妥协”,还两次提及离职。

此次露面的后果是,人们在王石身上贴了一个新标签:悲情。宝万之争胶着半年有余,近日愈演愈烈,尚未有最终结局。坊间各种猜测不断,几乎没有人肯定地认为王石可以全身而退——即便宝能、华润与万科管理层达成和解,王石也很有可能退出这个他一手创办的企业。

在万科这艘大船30多年的航行旅程中,船长王石在几个关键节点所做出的选择,左右着船行的方向,确保了航程平稳;如今海面生风,前路莫测,船向何处去,已由不得船长选择。

1988,两袖清风

1984年是中国商业史上值得铭记的一年。这一年,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商品经济首次写入了中央纲领性文件,创办现代企业有了政策的铺 垫。

彼时,国资企业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公司(下称深特发公司)出资成立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即万科前身。王石也在此时结束与广东省外经贸的雇佣合作关系,任展销中心经理。

1986年10月15日,深圳市政府颁布《深圳经济特区国营企业股份化试点暂行规定》,鼓励深圳大型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化改造。而在此之前,王石与深特发公司间发生了一点小插曲。深特发公司希望从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划拨800万美元,但当时市场外部坏境不佳,王石认为此时将800万美元调走无疑雪上加霜,坚决不同意。其后,王石曾接到调离任命,被撤销展销中心经理职务,但王石依旧主持工作,新任命的总经理也没有露头,这起冲突不了了之。

尽管变故平息,这起人事风险却让王石意识到,理论上,他还是会随时被一纸调令撤职。《股份化试点暂行规定》让他看到希望,股份制改造分离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是防范企业人事风险的最佳选择。

经历两年的股改推进过程,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的股份化改造方案在1988年获批,同时更名为深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按其招股说明书披露,截至1988年10月31日,公司净资产1324万,折合1324万股入股,其中国家占60%,职员占40%。深特发公司从上级主管公司变为持股30%的第一大股东。

之后就是众人熟知的,王石放弃个人股份。他在自传中对此做出了三点解释,第一是中国“不患寡,患不均”的传统观念,名利之间只能选一项,或默不出声地赚钱,或两袖清风实现一番事业,“我选择了后者。”王石说。第二是因少年时代读雨果、巴尔扎克、莎士比亚作品,反感暴发户,因此选择避免成为这一类人。第三则是家族没有掌管财富的DNA,上溯20代,皆是农民。王石在自传中写道,“传统农民有了钱做什么呢?修祠堂,娶小老婆,赌博。”

同一时期的联想创始人柳传志则选择为自己和团队争取合理的利益,他在后来的回忆中也多次坦承,“如果我们自己不能成为股东,会让我们觉得自己只是一个船长,却干着船主的活,在这个大船经过大海的狂风暴雨胜利到达彼岸时,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但争取权益的过程也是漫长的,柳传志历时7年,隐忍迂回才谋得了一个合法正当的MBO(管理层收购)成果。

不同企业家做出的不同选择其实都有一个相同的时代背景,当时国家政策尚不允许私人注册企业,各大企业创立初期基本都得戴上“国有企业”的“红顶”。股份化改制后,股权分配还没有过成熟案例,稍有不慎,就容易被扣上“转移国有资产”的帽子。

王石对此或有更深的体会,其在自传中提到过一个细节,1985年公司股改前曾卷入一起“4000万美金调汇案”,此案被立为全国几大逃汇案之一。而当时,北方理论界也正针对特区“姓资还是姓社”问题展开讨论。“我第一次感觉到个人的命运同特区的命运以及北京决策者的态度是如此密切相关。”王石在书中写道。

此外,后来人每次再回过头看这一时期不同企业家的选择时,往往会提及王石的个人背景,认为其高干子弟身份在某种程度上给了王石做出“爱名不爱利”选择的底气。跟王石同时代的创业者中,柳传志因所在的研究所裁员,不得不另谋出路;海尔创始人张瑞敏原来是一个机关科长,在科里面关系没处理好,被下放到亏损企业;健力宝创始人李经纬一开始任职于三水县体改委,遭人排挤被分配到破落酒厂当厂长。而王石的父亲曾任柳州铁路局局长,前岳父建国后历任广东省公安厅厅长,广东省政法委主任、省委常委,广东省副省长,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兼省纪委书记、省顾委主任。

1994,击退君安

不论如何,王石当年做出的选择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理想主义色彩,但这理想主义很快遭到现实无情的打击。

“进入1994年,一群野蛮人已在万科不知不觉间守候多时,万科董事长竟浑然不觉。”王石在《道路与梦想》一书中这样写道。

这场君安证券与万科的较量,一开始便来势汹汹。1994年3月30日,君安证券委托万科的四家股东公司发起《告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书》,要求对万科的业务结构和管理层进行重组。四家公司中,新一代公司拥有6.2%的股份,海南证券公司占1.1%,俊山投资和创益投资占3.43%,总计持有万科总股份的10.73%。其中,俊山投资和创益投资的3.43%是君安证券手中积压的万科股票。

当时,君安证券承销1000万的万科B股,成本价为12元每股,但彼时市场价仅有9元每股,按市场价售出将亏损3000万元。王石分析,君安证券是想制造万科被收购题材,刺激股价上涨,在高点抛售积压的股票,借小股东的支持控制万科董事会。

3月30日晚,王石及其团队开始争取新一代公司6.2%的股份,新一代发出退出倡议声明。然而此前新一代公司法定代表人王西甫已经签署了一份授权君安证券作为改革倡议行动财务顾问的委托书,文件中规定,授权在6个月之内不可撤 销。

3月31日,万科发出停牌申请。下午,王石对君安证券展开反击,针对君安在倡议书中的多项问题进行驳斥,申明新一代在30日决定退出联盟,31日发表了取消授权君安作为财务公司的声明。同时,在停牌基础上,向深交所申请第二天继续停牌。

但是,尽管新一代发出退出倡议声明,其委托给君安发言的6.2%股权仍具法律约束。此时,仅凭君安手中的股票加上新一代不满10%,不具备法定发起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权利。因此,海南证券1.1%的股权显得极为关键,市政府投资管理公司掌握的2%国有股也成为双方争夺焦点。

一路鏖战。4月1日,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决定弃权。2日,海南证券发表声明,表示从未授权君安发起倡议,如再冒用其名,将保留诉诸法律的权利。

4日上午,万科股票开盘。下午,王石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君万之争已经结束。”

这场“野蛮人”的狙击第一次为万科股权分散化结构敲响警钟,王石也似乎一直对此心有余悸,2014年出版第二本自传时,他提到“君万之争已经过去了多年,但是那几日惊心动魄的较量,让我深深意识到股权分

散对一家市值不大但又处于高速成

长中的企业是非常危险的。”

2000,拥抱华润

尽管对公司分散化股权结构的潜在隐患表示了担忧,但在1994年的君万之争后,王石却未采取任何调整措施。

另一方面,深特发公司从1997年开始调整业务,确定以旅游、科技为主业,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万科获得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小。而房地产是资金密集型行业,没有大股东支持的万科,获得资金的主要渠道是扩股融资,1991年万科上市,到2000年共扩股4次,融资达17亿元。深特发公司虽然是万科第一大股东,但股权比例已经很小,加上国有股不能在二级市场流通,其继续增加投入的意愿不高。2000年,深特发公司持有的股权已从原来的30%降至8.11%。

王石想为万科找一位新婆家了。在自述中,他认为万科的股权结构影响企业发展,缺少“战略性大股东”的助力及海外融资渠道,所以他希望一个有实力的财团进入万科。

当时的华润创业执行董事黄铁鹰和王石间有过这样一段对话。黄铁鹰问:“万科经营得这么好,为什么你非要替自己找个主子?”王石回答:“要成为中国房地产行业领跑者,必须同世界资本市场接轨。”

黄铁鹰又提到,“公司做大了,就是别人的了,董事长的职位可是你自己的,你不怕哪天华润把你炒了?”王石说:“如果有人比我做得更好,炒我是应该的。”

对于自己一手搭建的万科经营班子,王石怀有无比的自信。《大道当然》一书中,他这样写道,“大股东进入后,万科的经营班子会不会被大改组?我没有这个担心,因为万科的价值就在于这套经营班子和他们所代表的经营管理队伍。”

2000年3月8日,万科发布提示性公告,第一大股东将由深特发公司变更为北京华润置地,转让股份占万科总股本的8.11%。8月,深特发公司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华润集团及其关联企业以15.08%的股权份额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从此,万科的公司治理模式从以前的股权分散制,转变为股权重新集中的单一优势股东模式。

长达16年的合作开始了。

然而,这种单一优势股东模式也非治本之策。时间前进到2016年,宝万之争全面爆发后,不断有人诘问,“万科为什么20年没堵上股权漏洞?”

事实上,华润曾做过控股万科的尝试,只是两次行动皆告失败。2000年12月,万科董事会发布公告,宣布向新的大股东香港华润集团定向增发4.5亿股B股,发行价为每股4.5元,融资额达20亿港币。当时,万科和华润达成协议,此次定向增发,是为了达到华润控股万科50%的比例。但万科中小股东强烈反对,认为发行价过低,且发行高达4.5亿股,股本扩张过快,会造成年末每股收益的摊薄。万科董事会最终放弃增发方案。

2001年5月底,时任华润集团总经理的宁高宁打算将华远地产与万科整合成国内最大的房地产帝国,但合并方案引起当时华远地产掌门人任志强的不满,最终带着华远地产18%的股权脱离华润置地。第二次尝试也戛然而止。

2016,船长再见?

留存的股权架构漏洞最终为万科引来新时代的野蛮人。

2015年7月,宝能开始通过旗下公司前海人寿、钜盛华在二级市场举牌万科。截至2015年12月18日,宝能在七次举牌后,占股24.29%,超越华润15.29%的股份,跃升为万科的第一大股东。而万科管理层占股4.14%,加上王石战友——万科最大个人股东刘元生持有的1.21%股份,王石实际控制权仅为5.35%。

到2016年6月23日,昔日万科的第一大股东华润更是悄然转向,与宝能联手反对万科重组预案,并将“内部人控制企业”的矛头直指万科管理层,甚至王石。

6月26日,宝能旗下两家公司——前海人寿和钜盛华联合向万科董事会提出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罢免万科全体董事的议案。

在这场愈演愈烈的争斗中,王石处理与股东关系的态度遭人诟病,被人指出是激发矛盾的原因之一,其坚决、固执,在公开场合的屡次发言中亦失之轻率。

多次专访王石的《中国企业家》主笔黄秋丽在一篇采访中提到,王石就是“一把锥子”,不够圆融。

在2015年7月宝能增持万科股份达到10%的时候,王石和宝能系老板姚振华在万通控股董事长冯仑的办公室进行了一次对谈。

四个小时的谈话中,姚振华对王石表示了欣赏之意,并称宝能成为大股东后,王石这面旗帜是要维护的。

王石并不买账,2015年12月17日的北京万科内部会议上,王石针对宝能系的连续增持,直言,“你想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我是不欢迎的。理由很简单:你的信用不够。虽然英雄不问出处,未来没准也可以当,但你宝能首先要逐步建立起整个系统的信用体系,什么时候你的信用赶上万科了,什么时候我就欢迎你做大股东。”

2015年12月末,王石开始缓和态度。据《21世纪经济报道》,王石12月23日拜访瑞士信贷,在公开演讲中表示,“我很尊重潮汕帮、特区帮、深圳帮,都是为深圳做建设,宝能、华润、万科都是一家人。”

2016年1月,王石参加“天山峰会2016”,言辞又突然激烈无当,他指出,万科是个混合所有制企业,但一直都是国有股作为第一大股东,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会是,强调不欢迎民营企业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

一石激起千层浪。关于民营企业的言论让王石站在风口浪尖。北大国发院教授张维迎在近日召开的论坛上表示,“王石为什么对国有企业那么钟情?华润入主万科的时候,就像是在墙上挂一幅画,你找了一颗很结实的钉子,觉得很放心,但钉子再牢靠有什么用,现在墙要塌下来了。”

媒体也曾报道,知名民营保险公司资管部门总裁在2015年宝万之争最激烈的时候,“我们找到王石,要给他钱,他居然不要”。

王石对国企的钟情依旧在延续。3月,万科披露重组预案,希望引入最后的“白衣骑士”——深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6月17日,审议重组预案的董事会上,曾经的第一大股东华润投出反对票。23日,宝能发声反对万科购买深铁资产预案,并直指万科“内部人控制企业”问题,声明迅速得到华润的呼应。

至此,王石似乎已经失去了“铁磁”16年的“老友”。

2015年12月21日,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在微博写出他与冯仑关于万科的通话内容。冯仑问:“你有什么办法?”潘石屹回答:“没有,王石为什么不早点做些安排,如控制权方面?”冯仑说道,“许多朋友都提过建议,但王石不采纳,他坚持他的‘三观。”

微博转发中,无数人在问,“什么三观?”

任何人都无法探究王石心底真正的想法。王石一直以其创立的职业经理人文化为傲,直到资本的大浪袭来,才发现载舟覆舟,或许只在一瞬。

猜你喜欢

宝能华润王石
姚振华“失而复得”
观致能否走出“隧道”?
作家梦
宝能是不是接盘侠
王石,退出万科是进步
华润与宝能之间发生了什么
起底华润系帝国
不醉不行
王石审判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