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班化”和“导师制”在高中教学中的相互促进作用

2016-07-22王晓娟

新校园·中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导师制小班化差异

王晓娟

摘 要:本文从高中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出发,阐述了“小班化”和“导师制”在高中教学中对学生的德育、智育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说明这两者以不同的侧重点,尊重学生的差异,研究每个学生的差异,促进学生的全面培养。

关键词:小班化;导师制;差异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少家长希望孩子在学校可以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能有更多的机会得到教师的关注,因此,小班化是教育界和社会大众需求的产物,其在学校组织教学过程中优越性也逐渐被认可。传统的大班教学逐步被人数较少的小班教学所代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的发展融入力量。小班化教学是指班级学生人数在30~35以内,通过控制人数,能够将教师的精力和教学资源更有针对性地投入到每个学生身上,有利于个别教育行为的实施,最终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统一,短期发展和持续发展的促进。

一、“小班化”和“导师制”在高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我国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至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其中对尊重满足每个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做出了强调,每个学生除了在智育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以外,还指出德育的重要性。为保障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借鉴国外的成功案例,“导师制”已在我国部分地方普通高中尝试推行,对学生进行个别化的管理与指导。早在14世纪的英国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导师制”就已经开始萌芽,每4~10名学生就有一个导师指导,导师主要承担学生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的责任,其体现的是“个别指导”,与授课为中心的一般教学活动有很大区别。导师制以其优越性运用于各行各业的管理中。普通高中导师制的内涵在某些方面与高校导师制是相通的。但是相对高校的导师制,普通高中的导师制有其特定的任务侧重点,对于高中生的导师制管理则更多地体现导师对学生课堂外学业的指导以及对学生成长过程中思想的引导。“小班化”和“导师制”在高中教育教学中虽然侧重点不同,研究路径不同,但是两者背后蕴含的基本内容却是共同的。导师制和小班化实现了课堂内外对学生个体培养的促进,同时也实现了对学生智育和德育发展的加强。

从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来看,身体、智力迅速发展,知识经验不足,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引导。因此,我校在校长杨丽华的带领下,立足于对学生的全面培养,提出了“小班化”和“导师制”,尊重学生的差异,研究每个学生的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帮助每一个学生幸福、快乐地成长。

二、“小班化”和“导师制”在高中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1.实现了课堂内与课堂外对学生课程学习的促进

在小班化教学过程中,由于人数较少,能够让每个学生展现个性思维,使课堂气氛更活跃,最终实现个性发展的最终目标。例如:在小班化教学的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将化学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展示给每位学生,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情镜,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随着教育的发展,学生成长环境已经不是“圈养”在课堂上,忽略了信息时代下学生的知识面,需将新的科技成果传递到课堂上,让学生深切感受课堂知识与科技前沿成果的密切性,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内容联系起来,这不仅增加了学习与生活的相关性,而且能够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

小班化教学拉近了师生的距离,由于班级规模较小,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教师的关注。田纳西州的生师成就比实验(STAR)表明,教师能够更加关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得到改善,这对学生自我成就感的提高是非常有利的。小班化注重课堂内学生个性的需求,由于人数少,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自身需求进行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和学生自身学习的个性化。

而高中阶段导师制管理则重点在于在课堂外对学生思想上的引导,学业上的指导,生活上的启导,心理上的辅导,因此小班化和导师制实现了课堂内外的相互促进,使学生在思想、学习、心里和生活上的发展实现良性循环。

2.实现了德育与智育的相互加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小班化立足于课堂内对学生进行多样性教学。而高中阶段导师制管理则不同于研究生的导师制。其更多的是在课堂外加强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有效引导。中学导师面对的是青少年,他们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教师在引导之余更需要呵护。不同的引导对象决定其不同的引导内容。

每位班主任在传统班级管理中负责管理的是一个由五六十名学生组成的班集体,难免会将更多精力分散到班级零散琐事,无法将精力放在个别问题学生身上,而对于那些表现一般、不够活跃的“乖学生”,获得班主任的关注就会很少,往往阻碍了班主任与这些学生的沟通,对学生的成长造成障碍,然而,他们在内心深处渴望获得任课教师的关心和指导。“导师制”在一定条件下有利于提高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关注度,有助于任课教师加深对每一位学生的了解。在“导师制”中,导师须负责每个班级、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当学生感到困惑和迷茫时,可以求助于自己信任的导师,从而为学生提供更适合的个性化发展指导。

3.实现了对学生个性的差异化培养

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学是围绕学生个性特点和需求进行的创造教学环境和条件来适应学生,尊重个性差异,知人善教,而不是让学生来适应教学。由于班额的减少,教师就有更多的精力关爱学生,使需要个性化指导的学生获得更多的关注。总之,通过多种形式,做好学生的沟通工作,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而“导师制”可以克服班级授课制的缺点,将德育工作全面贯彻于课堂教学活动以外的其他活动中,实现“处处有德育、时时执德育”的要求。在传统教学中,以传授知识、教育思想、主导者教育等方式来实现教书育人,很难完成个体发展教育使命,因此,在高中生言得体、行有规、体康健、心悦纳等方面全面持续发展,尊重学生个体主体性与自主性。为了进一步落实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尊重学生的差异独立性。在实施学生个性发展的过程中,以学生自主实践能力的培养为载体,旨在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小班化”与“导师制”的有机结合,彻底改变了以往只讲升学率的精英化的普通高中“选拔式教育”模式,建立起具有时代气息的、有朝气、有活力的教育模式。

“小班化”和“导师制”以不同的侧重点,尊重学生的差异,认识学生差异,研究每个学生的差异,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加强,实现了对学生的个性化的差异培养,对高中生实现全面培养。

猜你喜欢

导师制小班化差异
相似与差异
精准导师制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
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高职生导师制内涵研究①
找句子差异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应然取向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小班化的“化”
青岛实施中小学“小班化”教改 全面革新传统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