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就业的问题与对策
2016-07-22宁蕾
宁蕾
摘 要: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专业人才为社会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企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中职学校正面临着招生难和就业难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还要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两方面着手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职生;就业;建筑专业
一、中职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当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高等教育不再像20世纪80年代那样,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大多数学生选择了读高校。这样一来,就使得中职院校出现招生难,降低招生门槛,又会出现就业难的现象。
1.招生难带来的就业问题
中职学校在20世纪80年代曾经是无数学生的追逐目标,由于当时考大学难度大,很多人都选择考中职学校。尤其是农村学生,这样不仅可以实现跃出农门的愿望,还能比大学少学习三年。随着国家对高校教学的改革,高校扩招政策实施,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人们的观念改变,认为读完大学出来,在就业方面优势更多。中职逐渐形成“门庭冷落车马稀”的局面,招生的门槛越来越低。
招生难带来的严重后果就是,招来的学生学习成绩不佳,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这样的学生进入中职学校,由于基础差,对于专业化的学习深感吃力。招生难带来的后果具有马太效应,因为生源减少,办学规模也在缩小,一些优秀教师也相继离开。办学设备也得不到更新,致使一些优秀学生的培养力度也随着降低,这样就造成就业难的现象。
2.社会观念的影响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一股盲目追求高学历的现象,不管何种行业,在招聘中都要求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这无形中给家长和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影响,认为在中职学校学习没有前途。很多学生在中职毕业后还要选择读高职。而那些成绩差、不爱学习的学生才成为中职学校的主要力量。这些学生往往在学校表现欠佳,不爱学习,这给中职学校带来负面影响。
3.专业设置的影响
在教学方面,我国没有将中职和高职的教学内容严格区分,中职学校难以形成自己的特色。例如,中职、高职和本科院校都成立了计算机专业和建筑专业,这样一来,用人单位会更倾向于接受本科和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这就形成了中职生就业难的现象。
在教学中,由于中职生能力有限,教师将大部分精力用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而忽视了专业性课程。这样,一些中职生虽然有专业证书,但在生活中却发挥不了作用。
二、中职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1.办出特色,吸引优秀人才
中职教学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学生来源于初中毕业生,他们的文化素质不高,因此在教学中,要将重点放在技能操作上。以建筑专业为例,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将中职和高职分开,中职重点在设计、施工管理方面,而工程造价因涉及高等数学,而中职生的数学知识相对而言不及高职。这样一来,就能吸引喜欢美术的学生前来就读,不会出现全部是成绩差的学生的现象。生源优秀,才能培养出优质人才。
2.独辟蹊径,针对农村设计教学
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得如火如荼,但大众的眼光都放在城市建设中,忽略了农村建设。随着时代的变化,农村住房也在不断变化,但农村住房往往在建造中缺少设计者。很多农民做新房都是让施工人员“抄袭”别人家的房屋格局,而农村的施工人员往往都是当地工匠兼任的,对于房屋的科学结构并不了解。这样农村的住房无论是楼房还是小平房,往往缺乏新意。
近年来,很多农村都在进行农家休闲旅游开发,对于房屋建筑的需求量大,因此在中职教学中,建筑专业应该要面向农村进行教学,根据不同地区的特征来编写教材,如平原地区要做好防风沙侵袭;山区要和山水形成协调;对于一些传统文化地区,要保持传统,像徽派、永定派,要在新房设计中体现古老风貌,不可以在徽派中架一座罗马式,这样就破坏了原始生态美。
针对农村设计的教学,教材方面应根据当地特色来编写。在教学中,教师要带学生深入不同地区进行考察和采风,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
3.改革教学方式,培养创新人才
中职生年龄虽然比高职学生要小一些,但他们思想活跃。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要将理论知识和生活相结合,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看、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也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式讨论,增强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中职生的就业和社会需求相关,要提高就业能力,在课程设置方面,就要紧跟时代变化,进行调整和设置。从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学斌.论中职生就业现状及误区[J].中国西部科技,2011(6).
[2]张郁芳.中职生就业指导状况调查与分析[J].甘肃科技纵横,2011(2).
[3]秦文明.创新教学模式,提高中职生就业能力[J].科技信息,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