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德于玉:让玉文化滋润老年人的心田
2016-07-22徐州老年大学李维翰
□ 徐州老年大学 李维翰
比德于玉:让玉文化滋润老年人的心田
□ 徐州老年大学 李维翰
唐《兽首玛瑙杯》 高6.5cm 长15.6cm 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我从2014年在徐州老年大学开讲《玉器收藏与鉴赏》课程算起,至今已有两年的历程。老年大学为老龄人所想,适应形势开设玉器班。通过系统的课程安排,满足了老年学友们热爱玉文化及辨玉、识玉的知识需要,为爱好者提供了学习玉器知识的专业平台。
受聘于老年大学讲授玉器和玉文化知识,对我来说,开辟了一扇新的文化知识交流的窗口。开课以来,在传授玉器知识的同时,也结识了一大批爱玉的老年朋友。讲玉的过程虽然辛劳,但很充实,在欣慰着自己的付出见到成效的时候,我也简单地归纳了如下的几点体会:
一、以玉比德:讲好玉文化,要有敬业和奉献精神
老年学友们花点时间研习玉的知识,在玉的温润、典雅中寄托情感、放飞思维,身心都能够得到滋润和养息。整个课程,我从“玉的理念、玉器的概念、玉文化的含义”入手,循序渐进地安排课程。老年学友们大都阅历丰富,有的文化层次还很高,很容易进入到讲史谈经、倾心赏玉的状态,学习情绪也十分高涨。教学相长,我把课程当作自己又一次学习提高的机会。
魏晋《玉辟邪》 通长21cm
虽然我有在高校任教的经验,但与老年大学的教学方法仍然有所区别。老年学友们在经历、生理、智力、体力等方面的特点较为明显,为了贴近老年人学习知识的需求,我遵循科学、实用的原则,制定了主线明确、重点突出的教学计划和大纲,做到每次讲课有教案、有投影、有实物,力求教学内容贴近常识,直观易懂,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借玉叙事:找准老年学友知识和兴趣的交点
一般老年人对历史都比较熟悉,教学中,我就结合历史上各个时期的著名事件,借玉叙事,讲解人和玉的故事。如:孔子论玉有“五德”、春秋时期的和氏璧、价值连城的玉玺以及完璧归赵等典故。
讲解古代玉器,我从历史的宏观大处着眼,建立纵向的坐标:按照史前、商周、战汉、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不同的时期,划分出远古玉、高古玉、古代玉、近代玉的界限,以区别现代玉;结合历代玉器所涉及的各种玉材,建立横向的坐标:即各种玉材的属性及其产地。两条线交叉的二维坐标,使得玉器的时代特征、材质特点清晰可辨,让大家一目了然地尽情领略“历史与玉石之美”。
针对玉器材质辨识分类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我采取反复讲解、比对多看的方法,如和田玉的辨识、翡翠的辨识等,让学友们温故而知新,达到自如掌握的目的。在课下,我注意分别指导,既考虑到水平高的学员,也照顾到基础欠佳的学员。融通兼顾,尽力做到不歧视、不放弃。使基础好的学员能够再进一步学到新的东西,基础欠佳的学员也感到明显有收获。实践证明:重复讲解、分别指导,有助于提升学友们鉴别玉的乐趣。
三、就玉说史:紧扣教学特点,通古融今、 寓教于乐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课堂讲授,即老师在讲台上演讲、板书、放课件,学员在下面听和看。而玉器收藏与鉴赏的课程,还具有实战真练的性质,仅仅只靠在课堂上的讲授是远远不够的,也满足不了学友们的需要。为此,经过与班主任商定,我们安排个别的课程走出教室,实地讲学。
徐州博物馆的汉代玉器堪称一绝,文化特色突出,在全国都很有影响力,并于近年来引起历史学、地质学、民族学及艺术等多学科专家的重视,是难得的文化艺术瑰宝。结合汉代玉器的课程,我与班主任组织学友们到博物馆实地观摩,现场讲解,让学友们直面“金缕玉衣”的奢华、“汉八刀” 的洗练、“游丝毛雕”的精彩,从而对汉代玉雕艺术的精湛,有了直观的认知与感悟。
四、实物助教:讲看相结合 让学友切实掌握知识
玉的世界绚丽多彩,材质丰富多样,辨玉、识玉是一门专业性、实战性很强的学科。玉器的种类蔚为大观,“形必有图,图必有意”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读懂玉器,了解玉文化,是多数学友们想掌握的专业知识,也是我们开设玉器收藏与鉴赏系列课程的初衷。
西汉《玉龙》 现藏徐州博物馆
无论是古代玉器,还是当代玉雕,考量其优劣,都应当从“质、形、意、工” 这四个方面来把握。为了让学友们更好地参与学习,掌握知识,我在每节课之前都制作好图片和视频,使学友们能够看图听讲,理解内容。每节课后,我都给大家留有讲义,作为学习的资料参考。
玉器的鉴赏断代、辨伪判别,都要有坚实的参照物、标型器作为依据。为了更直观地了解实物,我提前做好准备,有针对地带来相应的实物标本,让大家能够上手细察。
在讲课之余,我体会到:让玉文化滋润老年人的心田,修德养性,是老年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做好这项工作,做到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时尚相融并存,需要老年大学教学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做好了,便可成为老年生活的一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