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家园远程互动形式分析

2016-07-21彭解华张川霞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远程形式个体

彭解华 张川霞

“E时代”的家园互动已经进入多维互动阶段,远程互动也越发的普及。下面,笔者从实践经验出发阐述家园远程互动多种形式的特征、优缺点及指导要点。

一、 成员个体间互动

(一) 个体间互动的特点

个体间的互动包括老师和家长的私聊、家长和家长的私聊、群里自由私聊等等,它是远程互动的主要形式。个体互动的特点是针对性强,自由度高,彼此能加快熟悉,信任、体谅、理解、关注等情感情绪发展比较快,内心袒露比较大胆,聊天进程加快容易,话题转换自由。

(二)个体间互动优势与劣势

个体互动加快了事件处理的速度,提高了处理效率,让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无障碍。网络符号表情还能较好地释放情绪,让对方感受心情,却又不失态,轻轻松松就能拉近聊天者之间的距离。同时,个体互动所涉及话题一般是个别现象,个体标签很强,家长诉求目的非常明确。但是对于个体的还算合理的请求,如果我们去计较是非,而不是体谅,不但起不到有效合作的效果,反而加深老师与家长之间的不信任。

(三)个体间互动中的指导要点

个体间的互动随机性比较强,而且个体标签明显,通常是生成性的话题比较多,如:突然厌学、说脏话、尿裤子、爱咬手指等;家庭矛盾与孩子的教育问题;特殊疾病;摸生殖器等不良生活习惯……面对各种各样的话题,我们必须采取科学有效互动的原则:

1.就事论事,谈话的内容集中在本事件的处理上,切忌一刀切,上纲上线,让人产生抵触心理。

2.交流内容真实具体,体现递进。现在许多远程聊天形式都是非正式性的,因此很多时候是大家闲谈、交流信息和沟通感情的平台,内容也是五花八门。而作为幼儿班级远程交流的一种形式,我们就需要将其定位成一个真实反映问题、探讨幼教经验、发展家教园教职能的学习互动平台。同时,在探讨某一话题或者与某个家长私聊时,必须在内容上有递进、有突破,在时间上有持续。我们可以通过“讨论-实践-反思-再讨论”的形式将交流的经验与实践的困惑不停地融合。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针对个别儿童时要尽可能有明确目标和任务,与家长一起制定观察孩子的具体计划,全面系统地收集研究资料,以便较准确地判断孩子的智力类型、学习类型、气质类型等。

3.要注重回访,不论什么话题或情况聊完后,在以后的几天要及时跟踪,表示对该事件的重视和关注。尤其是对于生病和突发状况的宝宝,更要多加鼓励。

(四)个体间互动中的反馈与评价

教师和个体互动中的反馈和评价最好建立起独立的记录,尤其对于有研究价值和保存意义的聊天可以通过量表形式记录(如下表)。

姓名

跟踪记录 沟通方式 主要内容 沟通时间

第一次

第二次

……

二、 个体与“小团队”互动

(一) 个体与“小团队”互动的特点

个体和“小团体”的互动主要是指线上线下联系非常密切的有共同志趣的群体中的互动。此种互动比较特殊,教师直接参与较少,属“小团队”内部自发组织的各种聊天形式。他们除了线上的互动,几乎每天都有线下的交集,相对于集体是更加牢固的小组,对外代表的是本小组的团队意志,对内又在小组内部有一系列的交集,是统一与矛盾的交集。

(二)优势特征

个体和“小团队”的互动更加真实、频繁,关系也更加自在、随意,甚至因为线上的熟知,线下的互动也变得更加频繁。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在这个互动形式中总是“线上”与“线下”交织着,尤其是孩子在父母日益深厚的友情支持下,彼此的互动也更加频繁,能高效地解决了育儿过程中的问题,促使孩子更健康成长 。

(三)个体与团队互动的组织

个体与团队互动非常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因为孩子们已经直接从中受益,开展线下的互动。但是,这也是最容易发生互动冲突的模式,如何及时处理交往中的冲突,使得“小团队”更好地运营呢?需要从三方面入手:

1.小队长组织线下活动时要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鼓励每个队员共同参与方案的讨论,尽量做到每个家庭都能在互动中成为主角。例如:“开发区宝贝队”的玩具漂流活动,宝贝们对自己的玩具似乎总是没有对别人的感兴趣,并且表现出总是“少一个玩具”的心态,于是队长带领家长讨论出了玩具活动,并且把《玩具漂流方案》报给我参考。我觉得这非常好,不但资源共享,而且能培养幼儿与人分享,节约资源的意识。于是家长们把孩子最喜欢的一样玩具集中起来,大家定期在一起玩。

2.老师要起到监管和专业支持的作用,例如在以上案例中,教师对方案的意义的提升实际上就是对家长积极性最大的支持,同时老师在漂流过程中的建议就是对整个活动合理性的监督。

3.先进教育资源要共享,“小团队”家庭互动特别紧密,家长可以在每次集体互动中把新的教育观点彼此分享,求同存异,遇到冲突比较大的可以向老师寻求帮助。

(四)个体与团队互动的反馈与评价

此种互动的反馈和评价可以通过问卷的形式展开,教师可以每隔2个月对“小团队”内部人员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互动的反馈和评价(如下表)。

时间 事件 事后感

三、个体与集体互动

(一) 个体与集体互动的特点

个体与集体互动是体现集体意志的互动形式,主要以有教育优势的教师为主导,宣传教育经验,传达教育任务,协调教育理念和指导家庭教育,同时在此过程中实现与不同类型家长的沟通,因人而异地实现平等、亲近、实效的沟通。个体与集体互动需要老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理论素养、沟通技巧、班级管理技巧,以满足家长对育儿知识的需求。因此,个体与集体互动最显著的特点有:知识科学性与系统性强;教师主动预成性话题多;沟通受家长显著型特征影响,例如开放型的家长更容易接受不同的先进教育观点,封闭型的家长更相信自己,比较抗拒外来观点。

(二)优势特征

教师通过有组织、有目的的设计适合大、中、小年龄特点的焦点话题,并且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让家长更真实地暴露问题,从而使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家长解决问题。

(三)个体与集体互动的组织

1.组织形式既灵活又规范:主动出击,定期交流。有了前期的摸底工作,老师对家长情况有了基本了解后就要有张有弛,灵活操作,逐步建立其一套定期长效的沟通机制。例如:小班时,家长非常担心孩子的适应情况,对于哭闹的孩子,我主动让孩子通过微信留声给他们的妈妈:妈妈,我不哭了,你放心等,据家长反映:每每听到孩子的留言内心都非常激动,也很感谢教师家园工作的细致。中班时,我们开展了每周一次的《周五20:30欣约“童”话》定时向家长汇报孩子近期的饮食、睡眠、情绪、成长趣事等。大班家长对于幼儿进入小学后的问题更加关心。从大班第一学期开始我们就针对家长需求进行关于日常生物钟管理、良好学习习惯和品质的养成、如何安排周末和假期生活、要不要报学前班、汉语拼音培训等进行了专题讨论活动,每周一个话题,提前公布,这样一来就很容易解决问题2中因形式过于灵活而出现的弊端了。

2.交流内容要真实具体,贴近幼儿生活,反映家长需求,体现递进。作为幼儿教育类互动,我们将其定位成一个真实反映问题、探讨幼教经验、发挥家教园教职能的学习互动平台,并且努力创造出科学、亲近、包容的氛围。例如:我们在探讨话题《男孩穷养,女孩富养》时,先是大家各抒己见,可老师并不停留在说服和坚持自己的观点上,又继续将话题分解成:《什么叫“富养”》《如何让孩子内心更富足》《一颗阳光的身心》,维持一个月的讨论,家长们纷纷表示:教育真不是一个词能下定论的,还是要根据科学理念并结合自身状况辨证施药才行。

3.对话文字要“准”:讲究沟通技巧,文字表达艺术。远程互动和面对面交流最大的不同是:远程互动以文字表达为核心,辅助的形式很少。因此,语言的艺术就显得很重要,俗话说“一句话把人说笑,一句话把人说闹”,这在上面案例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王老师有了深刻的教训后,在第二学期的春季种植角布置中,她这样给家长发去短信:尊敬的家长们,春天到了,万物复苏,种子也开始发芽了,花也开了。可惜我们的宝宝整天在幼儿园里都无法感受春的气息,要是爸爸妈妈愿意找来青菜、大蒜、黑豆、芋头等种子和孩子一起种进独属于他的植物盆里,孩子每天能观察到属于自己的植物发芽 、开花,那该多美好啊!同样的事件,效果截然不同:短短一周时间,教室门口满地不同的容器,不同的植物,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同样,我们在与家长沟通中也发现,只要我们从孩子的角度,把事情的缘由“为什么这样做,怎样做”说清楚了,家长也就能理解支持了。以此,与家长沟通时特别注意以下几点:语气语态上要平等、尊重,切不可有“我是你孩子的老师,你就得听我说教,尊重我”的盛气凌人的态度;文字表述上要从正面提出谈话主题,不能抱着告状的心态和家长沟通;语法上要清晰,不能出现歧义或让人误解的句子;语词要准确,能清楚简洁,不冗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市云阳幼儿园)

猜你喜欢

远程形式个体
让人胆寒的“远程杀手”:弹道导弹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小议过去进行时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远程诈骗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