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教师,从观察教师做起

2016-07-21石永红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观察点教研群体

石永红

当前,教育方式的变革,必然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颁布,“教师应做什么,他们在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等研究教师教育行为的话题,以新的姿态呈现在教研管理者的日程上。“研师”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切入点,而“研师”应从观察教师做起。

“观察什么?怎么观察?观察后做什么?”如果已厘清并找到答案,则完成了“研师”的重头戏。教师在幼儿园一日活动各环节中的言谈举止是否符合专业要求,对幼儿起促进作用还是反作用,都能通过观察及其分析得到答案。

一、观察什么

基于对教师职业特点和任务的理解,我认为应观察教师工作和生活中的言与行,以了解其已有经验、存在问题、发展倾向等。因此,观察内容可以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基础观察点: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与能力

教师具备什么样的教育素养,是教育教学得以实施及其质量得到保障的基础。工作中是否细心倾听、记录、解读儿童,是否能全力支持儿童的学习,是否真正促进了儿童的发展等,都是“研师”观察中的基础观察点。只有了解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背后的真相,才算真正了解了教师,才能对教师的后续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二)发展观察点:教师的学习反思能力

每个教师都需要不断学习。学习成效与学习后是否内化为个人知识,都与教师的学习反思能力密切相关。学习中的情绪状态怎么样,在用什么样的方式学习,如何把信息真正内化为有用的知识经验等,是教师专业成长路上的重要内容,也是教研人员针对性地为他们打造适宜学习平台的参考要素。

(三)个性观察点:教师的情绪、情感状态

教师在共同文化熏陶下,既有群体共性,又各具特点。学习动机、成长需求等,都会因个体的不同而不同。在外因刺激之外,教师自身的情绪、情感状态也是影响其专业成长的重要因素,因此,观察教师时必须有个性观察点,通过个性观察点才能了解到真实的、鲜活的教师个体。

二、如何观察

观者,看也;察者,明也。观察,就是细致深刻地察看、了解事物的现象、动向。教研人员对教师的观察,应有目的、有计划、有策略、持久地进行。

(一)多方法观察,了解真相

中医有“望闻问切”的“四诊法”,我们取其“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由粗到精”之意,用到教师观察中——

望,指观气色。这是观察的第一步——远距离观察大概情况,做出初步判断,主要针对初期对教师群体的整体观察。从宏观的角度、从“远”处看整体质量如何、精神风貌怎样、工作效率高低等。

闻,指听声息。这是观察的第二步——近距离了解,多感官、多手段、多途径收集更多信息,是基于对整体把握后的靠“近”观察。这一步,需要将观察对象小组化,或者对个别教师做“望”之外的综合了解。

问,指询问症状。这是观察的第三步——通过与教师深入对话,了解事实和真相。从交流沟通中,以具体实在的问题为导向,对教师自身的反思、真实存在的问题、个人发展倾向等进行准确的理解。

切,指摸脉象。这是观察的第四步——信息整理、验证和确定,是将前三步的认识加以更加精细化的确认,了解真相,探明“病在何脏腑”。

(二)多途径观察,捕捉需要

1.从教学实践中,发现个体的需要和问题

教师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做什么、如何做以及自身是否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都可以从对他们教学实践的观察中了解到。也只有在他们工作的具体场景中观察,才能了解到每个人真实存在的需要和问题到底是什么。

2.在批阅文本中,捕捉个体的需要和困惑

活动设计、观察记录、班级课程实施计划、教育故事、班务日志、家访记录……教师要提交的专业文本材料可谓种类繁多。在批阅这些文本时,能从他们的字里行间捕捉到每个人的亮点或存在什么专业素养缺失,能发现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需要和困惑问题,是有效观察了解教师的途径。

3.面对分析报告时,了解群体问题

学期末或学年末的质量分析报告、教科研总结、年度工作总结等报告中,都会对本园一个阶段或一个主题的活动进行综合分析。其中,既有成绩的认可,也会剖析问题,尤其是教师群体的诸多问题。通过这种特殊的观察,能帮助教研人员了解真实的教师群体需要和问题。

三、观察后做什么

(一)分析判断教师

从观察中收集大量教师群体信息后,教研人员需要反复阅读这些问题并分类,进行深层次的原因分析,再聚焦问题,判断教师个体特征(如教师的个性特征、学习特征、教学特征、智力特征)以及群体特征,理解他们在行为习惯与知识、思维、悟性、好奇心等方面的特点,定位教学实践中的教学能力水平等,以促使教师更新儿童观、教育观、发展观,提高专业水准。

(二)制定并实施针对性发展计划

教师的学习是主体自主的学习和建构性的学习,教师是以问题为中心的行动性学习和情境性学习,教师是基于经验的研究性学习和反思性学习。因此,我们可以依循这些特点拟定并实施全员性的以及个性化的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计划。

1.制定切实有效的园本研修计划

教师的发展是基于本园、本人实际而行的,以园为本的研修,能更好地引领教师在真实的情境中进步。园级发展计划,应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这个大平台上,将学习发展与教师实践相结合,着眼于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将“教”与“学”之和谐处理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切入点,把教师的“教”有效地为幼儿主动的“学”服务作为阶段发展目标,才是切实可行的。

2.引导教师制定个人专业成长计划

从高处引领教师成长,要从引导教师制定个人成长计划开始。因教师群体呈现参差不齐的发展水平,所以,不同层次教师的成长方向与实施途径都有所区别。帮助教师认清自己,从而拟定切合本人实际的成长计划,是“研师”促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重要实践。

3.引领教师在实践中提升

(1)启发教师面对自己的困惑,从解决一个小问题着手

教师是有能力的学习者,但学习成长的过程会比较缓慢,应当启发教师从解决自己工作中的小问题着手。比如,解决“如何关注并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与幼儿的反应间的联系”等。

(2)鼓励教师尝试自己的一个想法,从点滴转变开始

当教师愿意面对自己的问题并试着做行为上的调整时(尤其是有实际的、具体的、物化的改进措施时),教研人员要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分析尝试后的改变,确定这种尝试与转变对自身专业发展的明确意义,帮助教师建立专业自信心。

(3)引领教师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从理论的积累起步

引导教师依循自身优势和兴趣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同时,帮助教师从理论积淀开始凸显专业性。领域知识、儿童发展基础知识、策略方法、课程活动设计等,都是需要潜心学习、体悟、内化的。教研人员应通过书籍推荐、信息分享等途径,引领教师从理论储备开始,走上专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教育家怀特海说过,“教育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决不是一个机械的、被动的往行李箱里装物品的过程,它充满了历险、享受和自由。”而研究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也是如此。在“了解言行——发现真相——分析确定最近发展区——园本研修发展提升”这个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环路中,观察,是前行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重庆市江津区几江幼儿园)

猜你喜欢

观察点教研群体
我省4家农民合作社被列为部级观察点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清明节期间全国祭扫民众达1338.7万人次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法治思维下留守儿童受教育权的保障机制*——以河南省原阳县留守儿童学校为观察点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