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探究 培养兴趣
——小学探究型课程核心素养研究
2016-07-21钱春莱
钱春莱
(上海市宝山区同泰路小学,上海 200940)
体验探究培养兴趣
——小学探究型课程核心素养研究
钱春莱
(上海市宝山区同泰路小学,上海 200940)
摘要:文章旨在通过研究探究学科的核心素养,梳理本学科一些独特的核心素养要求,就如何落实低年级教育教学实践与学习评价进行研究与阐述,发现探究学科能够落实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探究型课程核心素养的确立,是引导本学科课程标准整体研制的关键要素,将对一线教师的教育理解和教育实践起到重要的指导和指引作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探究型课程;教学实践
一、背景分析
教育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于 2014 年 3 月正式印发,这份文件中有个关键词特别引人关注——核心素养体系。该文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此概念一经提出就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对核心素养的概念、建构模型、实施展开了一系列讨论。在明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我们应该思考“探究型课程是什么?”“它的意义和内涵是什么?”等本质问题。多年来,我们一直忙于实践,但理性认知还有欠缺,也造成了理念不清、操作目标不明确、费时而效益不好等一系列问题。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根据上海市教委要求,广大探究学科教师共同思考,研究此门课程的核心素养。我们认为,探究学科的核心素养,应该既体现学科能够落实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也应该包括本学科独特的一些核心素养要求。探究型课程核心素养的确立,是引导本学科课程标准整体研制的关键要素,也将对一线教师的教育理解和教育实践起到重要的指导和指引作用。
课程改革不仅有一张蓝图,更是一次有目的的旅行。借鉴美国教育学家古德莱德的思想,教育从理想的课程到学生实际掌握的过程需要层层传递。探究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对学生培养目标的一种带有结果性的规定,也必须要通过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和评价,以及各学段、教育各环节的有效传递与落实,最终体现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上。而这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教师的认识、信念和自觉行为。
研究型课程本身就是上海二期课改在课程结构上的一项创新,它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健全人格。探究型课程是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或课题,自主探究并获得体验的一种课程。具体可描述为:探究型课程是学生在开放宽松的环境下,自主发现并选择对生活、自然、社会中感兴趣的问题或课题,独立或合作地进行探索、追究或研究活动,并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达到获得体验与知识、开发潜能与健全人格、培养创新精神与探究能力以及掌握一般探究方式等目的的一种课程。
学生的智能具有多元结构,包括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智能、存在智能等。中小学探究型课程“打开了学生的潜能之门”,激发了学生学习动力,运用探究方法培养各方面核心素养。本文希望通过对小学探究型课程分年段核心素养的梳理,更好地落实学科育人的目标。
二、概念界定
核心素养“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素养’概念,‘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不仅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注重本国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由此可见,核心素养是一种跨学科素养,也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它是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更为重要的是,核心素养强调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核心素养梳理分析
上海市同泰路小学作为宝山区小学探究型课程基地学校,多年来发挥着基地学校的积极作用。探究型课程教研组是一支积极向上、乐于进取的团队,拥有区探究学科带头人和区教学能手等多年从教探究学科的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学骨干。我们经历了两轮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优活动,几年来多次在区级教研活动、教学骨干展示活动中进行教学展示,虽然团队成员进入探究型课程教学领域教学与研究时间不长,学员教师们年龄结构也参差不齐,但成员兢兢业业、勤学善思,奋斗在探究学科教研的第一线。研究核心素养,首先要理清本课程标准中指出的相关核心要求。在导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积极钻研学习教材,通过教学一线的实践研究和教研组多次研讨活动,梳理出了各年级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内容,如下表1所示:
表1 同泰路小学探究型课程核心素养梳理
(续表)
(续表)
要求:
1.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现象的好奇心。
2.促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发现和提出问题,初步形成问题意识。
3.亲近自然,关爱自我,关心家庭和校园里的人和事,发展和保持探究的兴趣。
4.体验最基本的探究方式,了解和经历探究的一般过程,尝试解决一些身边的问题。
5.初步形成乐于合作、主动与人交流的合作态度和精神。
6.形成实事求是、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表2 同泰路小学探究型课程核心素养梳理
(续表)
要求:
1.培养观察、测量、实验、调查等基本探究技能。
2.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3.培养对周围事物、现象的好奇心;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
4.亲近自然,关爱自我,关心家庭和校园里的人和事,发展和保持探究的兴趣。
5.体验最基本的探究方式,了解和经历探究的一般过程,尝试解决一些身边的问题。
6.体会合作的必要性,形成乐于合作、主动与人交流的合作态度和精神。
7.形成实事求是、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8.用不同的形式对探究结果进行表达和展示。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我们认为小学探究型课程的核心素养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围绕问题合作体验、自主发现并表达交流,从小养成探究习惯并具有科学探索的精神。
四、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
我们发现,对于一、二年级学生来说,体验探究方法、培养探究兴趣在核心素养培养中尤其重要。笔者以为,基于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我们的教学应首先从“探究体验”入手。何为体验?体验和实际活动、真实性人物相互关联,如杜威认为,学习是基于真实世界(真实情景)中的真实体验。体验基于自身的亲身实践,它必由自己的感官、自己的认识领悟、自己的情感和生命体验达成“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形成个体的态度、个性、信仰。探究是学生的天性,探究课堂就是学生体验的天堂,他们亲身经历奇妙的“探究旅程”,领略探究世界的无穷奥秘,从而形成对大千世界的无比热爱和对生活的无尽向往。
探究课堂上的体验是丰富多彩的,实验、调查、制作、表演等探究方法都是在学生的体验活动中进行的。以《我让水果不变色》一课为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保鲜膜、食盐、水等进行实验探究,了解一些让水果不变色的方法;在“让水果不变色”的实验中初步体验“选择—观察—记录—交流”的过程,体验实验的一般步骤,产生探究兴趣;学生亲历观察实验过程,领略科学实验带来的无穷乐趣,了解了生活小常识的同时更通过自己的双手发现了“食品保鲜”的小诀窍。一年级的学生对色味俱佳的水果充满兴趣,他们发现问题、勇于尝试、合作分享,每位学生都在努力成为探究活动的主人,一次又一次的实践让他们获得真正的快乐体验,从而培养了对科学的探索精神与生活的热爱,这与生命教育是息息相关的。
1.过程体验激发生活乐趣
学生的兴趣就是探究课堂的生命,每位学生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探究主体。一、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决定了学生更关注自己面对的生活世界,因此,对于探究主题——“水果”,教师运用变魔法的手势、小博士的视频、两次观察实验、水果色拉的分享唤醒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激发探究的兴趣。在积极的兴趣指引下,学生在情景中发现问题,在猜测后实践探究,在交流中学会分享,在自我评价中拓展延伸,这样的过程不仅让学生知道使水果不变色的方法和实验的步骤,更是在鼓励学生依照自己的所想所爱去探究、反复尝试、敢于实践。又如笔者上的《用彩色水画画》一课,学校“小能人科技节”的契机,创设“建立生态颜料园”的情境,紧接着教师化身为小魔女,用魔法表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出探究的主题。继而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猜猜在紫色水中加入哪些东西可能会变色?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情景,使生活问题化,问题生活化,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积淀,产生对探究问题浓郁的兴趣。学生选择生活中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体验了从发现问题、尝试探究、初步解决问题到成果展示和交流的研究过程。在发现紫色水变色规律后,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用制作出来的彩色水继续创作创意想象画。最后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学会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设计图画的全过程。整个完整的活动设计突出学生在过程的体验中培养兴趣,鼓励他们自主活动探究,争取全面发展,更是初步培养了他们尝试探究自己生活世界的兴趣。
2.开放体验生成无限向往
探究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这里可以让学生展开自己想象和创造的翅膀,在无限可能中感受无限的乐趣。《我让水果不变色》第一次实验模仿小博士的实验步骤,小组明确步骤,互相配合;第二次自主实验中,每位学生都有了自主选择的机会,尝试不同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和各种水果的搭配,学生兴致勃勃忙得不亦乐乎,人人都在经历不同的实验过程,而过程和结果也许会发生很多无法预知的情况,充分体现了探究型课程活动的开放性和生成性,学生在探索水果不变色的神奇奥秘的过程中,引发了他们对探索奇妙世界的向往。《文具伙伴我爱谁》一课,开展小小辩论会“喜欢普通文具还是玩具式文具?”。让学生通过“想一想、选一选、辩一辩”来进行三轮辩论。有趣的是,在听到别人的观点后,允许大家改变选择,学生在体验辩论的过程中思维的火花不停碰撞,活动生动而真实,最重要的是“玩中生道”的教学目的自然地达到了。《纸桥承重》一课,让学生在不停地动手尝试和讨论中发现一个又一个问题,通过开放的课堂体验逐一解决,学生的探究热情也一次又一次地被激起。
3.自主体验促成健全人格
探究型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与亲身体验实践,把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放在首位。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是低年级探究的重要载体,学生在经历游戏、视频等活动过程的同时,认识自我、改进自我、成就自我。如《我让水果不变色》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活动气氛热烈,学生积极思考,课堂给人融洽和谐、充满生气的感觉。活动中学生既能获知使水果不变色方法的科学,又品尝到美味的水果色拉,他们利用各种实验材料浸泡、涂抹、包裹水果,逐渐感受到求实、有序、严谨在科学实验中的重要性,从而内心产生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鞋底的秘密》一课,笔者让学生通过触摸比较,发现鞋底的材料和软硬度与鞋底的功能有关;让学生通过游戏拓印进一步发现鞋底的花纹有波浪的、图案的,甚至有深浅等不同;让学生做小小设计师,自主探究鞋底的秘密,把自己的发现与想法融入设计之中;在看到更多鞋底有秘密的鞋子时,让他们通过讨论一一揭开谜底。其中,完成“我是小小鞋(底)设计师”学习单是亮点。既能及时地对探究内容作个小结,又能给予完成出色的学生以激励,最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形成探究学习的足迹,使他们循序渐进养成良好的探究学习习惯。《硬币存水游戏》引导学生通过“猜一猜——试一试——说一说”的步骤,巧妙地唤起学生浓郁的探究兴趣,人人动手试,自主发现问题并记录学习单。这样的活动经历给学生的印象是深刻的,让他们能实实在在感受到科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科学使生活更美好,从而能激发每位学生更加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促成他们健全人格的良好发展。
五、核心素养的学习评价
探究型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学习评价是密不可分的。在设计学习单和评价单时,一定要注重多元化、全面性和激励改进功能。多元化体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多元选择,自评、组内互评和教师客评的多元评价贯穿探究活动始终;全面性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是面向全体学生,每次活动都要紧密结合学生实际,根据核心素养培养方向设计学习单和评价单;其次,学习评价内容要直指教学目标、核心素养内容,这样就形成了系统的统一;而激励改进功能是考虑到探究型课程特点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原则,所以一定是不断调整、改进,并向课堂外延伸的推陈出新的模式。如在二年级《用彩色水画画》一课中,根据学生课堂探究的不断深入,设计了两份学习单,既培养学生观察记录的探究习惯和科学严谨的探究精神,又能让学生在探究实验中不断发现问题,主动实验解决问题。评价单设计紧密围绕本课教学目标,在课堂师评、组内评、小组互评贯穿课堂始终的同时,最后依据评价单进行自评(见图1)。
《用彩色水画画》学习单(一)
我发现,加入(A白醋;B苹果汁;C糖水;D盐水;E肥皂水;F蒸馏水)后,紫色水(A.变色;B.不变色)。(注:选择一项圈出)
《用彩色水画画》学习单(二)
评价单
图1探究课程学习单和评价单设计
无论是基础型课程还是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所倡导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是可以巧妙运用的,因为研究型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学生可以以自主探究方式来学习一些有兴趣的内容、重要知识等,在这个过程当中,核心素养也在潜移默化地形成。
参考文献:
[1]汤国平.指导小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01,(5).
[2]黄网官.超越课本——科学探究的一种境界[N].中国教师报,2005-06-01.
[3]管文利.探究型课程实施:团队的合作与成长[J].新课程(综合版),2010,(10).
Experiencing Inquiry and Cultivating Interests——Research on the Core Qualities of Inquiry Curriculum in Elementary Education
QIAN Chunlai
(Shanghai Tongtai Road Primary School of Baoshan District,Shanghai 200940)
Abstract:This research aims to find some unique core qualities in IC, exploring its practice in assessment to junior grades in primary school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re qualities in IC is the key factor of the research on the IC Curriculum Standard, which is also the guide for teachers’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
Key words:core qualities, research course, teaching practice
作者简介:钱春莱,上海市人,上海市宝山区同泰路小学,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小学课程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