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桥驮树 树驮桥

2016-07-21赵闪亮

志苑 2016年2期
关键词:枫杨三环根须

●赵闪亮/文



桥驮树 树驮桥

●赵闪亮/文

一棵树是一部厚重的历史记载;一棵树让后人虔诚的呵护;一棵树是留给后人的无可估价的遗产。

一座石孔桥记载着历史的沉重;一座石孔桥见证着岁月的久远、沧桑和先人石匠的智慧结晶。

桥和树相依相偎。桥驮着树,不离不弃;树驮着桥,相扶相携。

桥驮树、树驮桥的历史自然遗物,坐落在皖北平原的宿州市埇桥区曹村镇的三环村。据桥边立着的《桥驮树、树驮桥》碑文记载:三环村桥始建于公元一七三六年(乾隆元年)。清廷兵部侍郎杨三公督建此桥。那一年皖北涝灾,淝河水泛滥。三环村等数个村庄遭洪水肆虐,围困约月余。朝廷为救灾民出行,不惜代价,在淝河上修建石桥一座。据说数年后,桥墩石缝中生槐树一株。

小槐树依桥而生,倾斜而长。枝繁叶茂,树柯硕壮。不几年便长成一棵苍天大树。桥树交融,相互依托,形成一道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后来,三环村人为纪念修桥的杨三公,就把桥上生长的这棵槐树尊称为枫杨树。此树距今有380余年了。

三环村南,有一条东西流向的河流,叫淝河,河宽数十丈。如今流水已干涸,河床裸露,芳草凄凄。

石桥横卧南北。早先是三环村的交通要道,出行必经此桥。石桥三孔相连。桥面宽4米有余。长10余米,高约5米,石桥纯色的青石垒砌。

站在桥下,凝神注视着石桥的尊颜。石桥岿然屹立,安卧淝河之上。石桥呈现出老态龙钟的样子。石块上班驳的皱纹,愈显历史的久远。石桥的光鲜早已容颜褪尽,可是仍显雍容大度的风姿。每块石头打磨的精雕细镂。缝隙之间镶嵌的严丝合缝。就好似一件完美无缺的作品让人无可挑剔。

虔诚地注视着桥驮着的树。老枫杨经历着历史的沧桑。如今仍容颜不老,生长着蓬勃茂盛。枝枝杆杆欲耸立穹天。至今,老树没出现一丝残败衰老的迹象。

在桥的左侧部位,老枫杨树倾斜屹立在中间桥墩的上方处。距桥上高度约1米有余;距桥下高度约3米余。树腰身需一人合抱刚好合龙。树冠如巨伞,刚好把桥上遮挡的密如华盖,是村人夏日纳凉消暑的好去处。树上看不见鸟巢,闻不见鸟鸣。

老树的根赤裸在桥墩处。大部分根须已坚韧地钻入桥墩的石缝中。立面的石块撑裂了缝,犬牙交错地叠放着,仍有钻不进去的根须裸露在外,向上攀爬的根须直至钻到桥面上。根须如虬龙般粗壮,盘根错节地交缠在一起,树根被游人摩挲的光滑如玉般柔软。

老树的枝枝杈杈褪掉了老皮又增新颜。岁岁年年,永葆绿色在人间,老枫树默默无语地无私奉献着绿色能量。

桥承载着树,树依托着桥。它们用心与心的交融,互相倾诉着对方的依恋。默默无语的诉说,心灵的默契已成了共鸣。我在仔细地聆听着它们的细语,我在用心去感悟谛听它们的挚爱真言。

造物主的安排就是这样独具匠心。你中融我,我中融你,桥和树已密不可分。它们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旷世绝恋,经历了历史的沧桑走到了一起,如今仍携手共渡,相依相偎。这就是缘分!

如若有一天,桥自然垮塌了,树便也消香玉损;树若有一天自然枯朽了,桥便也土崩瓦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生存的何其伟大,殁去时何其壮烈!

桥和树犹如一对绝世恋人。睹物思情,叹为观止。让今人汗颜,无颜面对。

桥和树在默默无语地对话,它们在观察着今人的一言一行。你在疯狂地破坏着自然,你在贪婪地挖掘着自然。自然就对你无情地回报。

让你痛心疾首,为时已晚矣!自然里的一草一木一石等等都是有灵性的。都和你丝缕相连,密不可分,不是吗?

树已有了灵性,就能荫佑裨护一方百姓。老枫杨就是这一方百姓呵护的神灵。村民们诉说着树的好外,不胜枚举。村民们在树上挂满了红彩带、红绸条、红灯笼来祈祷生活的祥和平安。树已根植进人们的心里,烙成一种抹不掉的信仰。

可喜可贺的是:埇桥经济开发区修建的一条园区的笔直大路到了桥驮树的跟前便戛然而止。古树是不可在生的自然遗物。为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开发区走在了前列,功不可没,可敬可佩!

人类和大自然比较犹如桥驮树、树驮桥这般融洽就感欣慰了;你能容得下一棵树的生存,这就是对自己最好的证明。你要用心去悟。

一棵生活着300余年树龄的老枫杨树,在我们心里惦念着很沉、很重!

这不就是我们所追求的人类和自然和谐共处绿色梦想吗!

猜你喜欢

枫杨三环根须
芜湖地区枫杨造林关键技术
银三环(千里达)
碎月亮
皖南的枫杨
能“行走”的棕榈树
枫杨树
糯稻根的贡献
小时候最无聊的12件傻事,你干过多少?
三环陶瓷小镇